現實版鋼鐵俠戰衣: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首次曝光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電影屏幕上,穿著外骨骼的士兵威風凜凜。

  美國洛馬公司研製的「HULC」外骨骼系統與中國202所的外骨骼系統外形有相似之處。

中國單兵外骨骼系統

  近日,首屆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博覽會開幕了,可能很多軍事愛好者認為在這種軍民融合的展覽上,不會有像珠海航展、北京國防電子展等專業防務展上出現的「猛料」,但這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國產單兵外骨骼卻首次正式曝光。

  這種單兵裝備有多神奇?中國單兵外骨骼和國外相比,處在什麼樣的水平?本文將結合公開材料,力爭給您令人滿意的答案。

  從頭講起

  「單兵外骨骼」是什麼

  外骨骼(全稱動力外骨骼或動力服)由骨骼模樣的框架組成,是可以讓人穿上的機器。這個裝備通過外置發動機、電池或者液壓系統為人體提供額外能量供四肢運動,以增強穿戴者的力量和耐久力。

  外骨骼一開始就與軍事用途有著緊密聯繫。軍方研製外骨骼不但希望能增加士兵在艱苦地形和戰場的持續作戰能力,而且還希望外骨骼能夠有更大的負重能力,帶動士兵的外部防護裝甲。因此軍用單兵外骨骼的發展重點是具有防護性能的動力裝甲。大家熟知的「鋼鐵俠」,實際上就是軍事專家夢寐以求的動力裝甲。當然現在的技術距此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除軍事用途外,外骨骼還應用於醫療方面,主要是幫助一些傷殘人士獲得行動能力,也被稱為步行復原機器人。實際上醫學上的用途也和軍事用途有著密切聯繫,因為軍隊作戰會導致大量傷殘發生,一個有效的外骨骼系統對於恢復部隊的士氣,緩解對社會的壓力都有重大作用。

  最早外骨骼

  輕鬆舉起150公斤

  但自重達680公斤

  最早的外骨骼可以追溯到1890年。當時一位叫尼古拉斯·亞根的俄羅斯人發明了一種用壓縮空氣包為動力的類外骨骼系統。1917年,美國發明家則開發了一種以蒸汽為動力的外骨骼。

  但真正意義上的外骨骼動力服在1960年由通用電氣公司與美國軍隊開發,當時命名為Hardiman。穿著這套裝備舉起150公斤的物體就像舉起6公斤的物體一樣輕鬆。不過這套服裝不實用,因為它本身的重量就有680公斤,而且系統反應速度極慢,穿上它每秒只能走76釐米,只有平常人正常步速的一半。

  快速發展期

  受傷美國特種兵

  研發出「生命服」

  在經歷了上世紀60年代的笨重之後,外骨骼在1986年後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當時一位名叫蒙蒂·裡德的美國人設計了一種叫「生命服」的外骨骼系統。蒙蒂曾是美國陸軍遊騎兵特種部隊的士兵,但他在跳傘訓練中背部受傷。

  蒙蒂在醫院恢復過程中,從著名的科幻小說《星河戰隊》中的「機動士兵動力服」概念獲得啟發,開發出了這一系統,並向軍方做了匯報。2001年「生命服」1號誕生。2005年,「生命服」12號創造了外骨骼步行的世界紀錄:90分鐘走完5.4公裡,和正常人步行速度基本一致。現在,「生命服」已經發展到14號,一次充電能夠走1英裡、搬運92公斤物品。

  目前,世界上各種生產或在研的外骨骼型號就有15個以上。除了美國以外,日本、歐洲也有很多企業和大學投入到外骨骼系統的研製。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問題異常嚴重的日本,對外骨骼技術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日本佐川電子在2013年7月曾推出世界第一臺商用化外骨骼動力服,價格約90萬人民幣,全球限量5臺。

  最完美單兵外骨骼

  ——鋼鐵俠戰衣

  著名的電影《鋼鐵俠》中的天才發明家託尼·史塔克創造並使用了一套動力服,其匪夷所思的特性使其成為了最理想的單兵外骨骼。

  鋼鐵俠的動力服主要由鈦金屬等合金為主要成分,形成一個有韌性但又極度堅實且能提供極高防禦作用的外殼,因此這是一個具有強大防護性能的動力裝甲。鋼鐵俠動力服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其動力推進系統。根據資深動漫迷的分析,鋼鐵俠戰衣的動力核心在於胸口的鈀核心微電弧反應堆。這種反應堆不但能夠驅動動力服在地面行動,而且可以驅動鋼鐵俠腳底下的離子發動機讓史塔克上天入海,甚至在手中凝聚成離子炮來攻擊。

  按照電影中的情節估算,鋼鐵俠動力服的反應堆每秒能產生大約30億焦耳的能量,堪稱發動機中的神器。更神奇的是,鋼鐵俠的動力系統還能與金屬戰衣互相作用,在戰衣表面形成一種力場,實現盔甲的充能、防護和自我修復。此外,鋼鐵俠戰衣中還有一套人工智慧系統——「賈維斯」,輔助鋼鐵俠的戰鬥。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鋼鐵俠的戰衣機械設計水平變態、材料變態、控制系統變態、能量更是極其變態」。

  中國單兵外骨骼有多先進

  能舉起50公斤重物 地面匍匐

  這次在博覽會上出現的由兵器集團202所研製的國產單兵外骨骼,被認為是這種系統國內的首次正式曝光。不過在2013年8月的一份《解放軍報》中,報導了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博士後工作站也在研究一種單兵外骨骼系統,並且還發布了照片。鑑於202所外骨骼項目的立項是在2013年4月,因此估計國內這種新興項目的研製時間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

  從照片的對比來看,202所依託兵器集團研發實力,其外骨骼在系統完成度上明顯要略勝一籌。南京軍區研製的外骨骼系統,試驗的色彩非常濃厚,一些部件導線外露、外掛情況很多。而202所研製的外骨骼系統完成度較高,已經基本超越了原理樣機和工程樣機的階段。202所的外骨骼系統能夠做出一些諸如地面匍匐等較為複雜的動作,在安裝上前向搬運輔助裝置後,還能舉起50公斤重物。

  202所研製的外骨骼公開技術指標:

  額定背負

  負荷35公斤

  額定搬運

  負荷50公斤

  額定背負負荷35公斤情況下,

  平地步速4.5公裡/小時、

  平地行走續航裡程20公裡

  點評:以上指標和國外相比還是可圈可點的。以典型的美國洛馬公司研製的「HULC」外骨骼為例,「HULC」非常強調搬運負荷。美軍的理想目標是負重90公斤情況下,步行速度最快達到每小時18公裡,但目前無法達到。現在美軍實驗室中測試的數據是,負重90公斤情況下,以每小時4.8公裡的速度行進20公裡。從這一數據判斷,中國研製的外骨骼和國外仍存在一定差距。

  但有意思的是,國外軍方研製的外骨骼,經常披露搬運負荷的指標,但對於步行指標諱莫如深。像中國研製單位這樣比較詳細地公布各項指標的,是非常少見的。這也能看出中國軍工人的自信。因此總體看,中國單兵外骨骼與外國研製的裝備有一定差距,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外骨骼研製難點在哪?

  鋼鐵俠戰衣被評論為「機械設計水平變態、材料變態、控制系統變態、能量更是變態」。而這幾個方面,恰恰也是外骨骼系統研製的主要難點。

  1 首先看材料 早期的外骨骼是用鋼和鋁金屬製作的,但造成系統自重過大,使外骨骼的動力在驅動人體之外還要克服自重。因此現在的研製都在降低自重,多使用複合材料、鈦合金等輕質材料來讓能量效率更高。

  2 其次是動作裝置 正是這一部分讓士兵獲得更大力量。以前,液壓動力筒因其動力輸出較大、動作執行準確獲青睞,但其缺點是重量過大,而且液壓裝置有可能洩漏。現在「動作裝置」研發的重點轉向小型或微型的永磁伺服馬達。這種伺服馬達能夠組裝成微小的組件來實現大力矩和高響應度的運動。

  3 第三是關節的靈活度 這涉及到外骨骼能夠完成更多的戰術動作,例如匍匐、跳躍等。這些動作對於人體關節來說輕而易舉,但對於模仿人體關節的外骨骼來說就難度較大了。尤其是人體肩關節、胯關節、脊柱等部位,都是外骨骼模仿的難點。目前主流的外骨骼都是沿著人體的肩部、胯部和膝蓋,設置外部球形接頭,然後通過平行的連接杆實現連接。但在運動時,這些外部的人造關節和連接杆往往與人體的貼合度發生錯位。現有的外骨骼系統雖然不幹擾步行,但對使用者的彎腰仍有較大影響。

  4 第四是控制系統 良好的外骨骼系統應該有一套精密的計算機人工智慧控制系統,來控制外骨骼對人體的動作進行響應。如果響應速度過慢,動作效率低;而響應速度過快,則有可能給使用者帶來傷害。由於人體不同關節動作速度有快有慢,因此外骨骼控制系統也必須能協調速度,讓使用者感到外骨骼是一種助力而不是阻力。而且先進的控制系統能夠發現並阻止使用者的錯誤動作,例如摔倒,這對於本身行動不便的傷殘人士很重要。

  5 最後是電源動力 像鋼鐵俠那樣擁有無所不能的反應堆,僅是電影中的幻想,現有動力輸出較強的內燃機由於噪音、隔熱等問題無法應用。因此,現在主流外骨骼系統均使用電池來驅動電動機。高容量的燃料電池是目前研究的重點,但也只能勉強滿足需要。有些專家則設想,未來可以對外骨骼使用無線電能傳輸。

  外骨骼發展走向何方?

  動力外骨骼系統作為單兵裝備領域的新發展點,得到了軍事大國的普遍重視。雖然軍方不能期待單兵外骨骼能讓士兵成為鋼鐵俠,但一個「士兵背負上百公斤裝備、在高原山間健步如飛」的場景有著十足的吸引力。

  從21世紀十餘年來外骨骼裝備的發展看,實現這一目標有著不小的難度。以美軍為例,在研製出幾種單兵外骨骼系統後,還沒有一種在戰場上投入測試。因此,就目前技術發展看,單兵外骨骼系統很可能優先應用在非戰鬥領域,例如後勤運輸、場站維護、裝備修理等需要士兵進行大體力搬運的場合,來緩解士兵們的工作強度。

  另外,現有外骨骼雖然適用不了激烈的戰場,但在軍民融合的醫療領域仍有巨大價值。對於受傷士兵,外骨骼系統可有效幫助他們恢復行動能力乃至工作能力。鄭文浩 製圖吳薇H114

相關焦點

  • 中國版鋼鐵俠閃亮登場嘍!
    本以為鋼鐵俠屬於科幻世界,沒想到這麼快就要來到現實。機械外骨骼就是低配版的鋼鐵俠戰甲,也稱為動力服、動力裝甲。它能幫助未來戰士解決遇到的問題。儘管有裝甲車、越野車等機械化車輛的輔助,但單兵高負荷下持久作戰仍然是個大問題。藉助單兵外骨骼,可以讓士兵在負荷90公斤的情況下,暢快無憂的戰鬥,根本停不下來。目前這一領域美國處於領先地位。
  • 美軍測試新型防彈衣,將成為「鋼鐵俠」單兵套裝核心
    據俄羅斯衛星網15日報導,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的一名官員本周早些時候證實,美軍已經對其用於「極限防護」的輕型聚乙烯防彈衣進行了現場測試,這是部隊期待已久的「鋼鐵俠」單兵套裝的主要組成部分。儘管無人機技術正在崛起,並有望成為未來武裝戰鬥的關鍵力量,但據SOCOM發言人、海軍中校蒂姆·霍金斯(Tim Hawkins)表示,目前美軍正在對覆蓋身體44%的全新防彈衣進行「作戰評估」。
  • 美軍鋼鐵俠戰衣,上千萬美元一套,功能酷炫但裡面卻塞了個內燃機
    在《復仇者聯盟》中,鋼鐵俠是靈魂人物,和其他的成員不同,鋼鐵俠既沒有超能力,也沒有經過什麼魔鬼訓練,但是他被稱作「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靠的就是自己打造的鋼鐵戰衣,這身裝備硬生生把一個基礎數據都是白板的角色,提升到戰力爆炸的程度。
  • 嫦5返回現場驚現「鋼鐵俠」!我軍以裝備,外骨骼時代要來了?
    ,快速完成了夜間搜索定位任務,這是外骨骼系統首次參加航天探索活動,算是本次任務的一個小亮點。流浪地球》的外骨骼系統,恐怕還需要很多年。,是由中國兵器集團研製的外骨骼系統,分為上肢機構和下肢機構,是純機械式助力。
  • 漫威:對《鋼鐵俠》MK1-MK7戰衣進行一個盤點介紹
    對鋼鐵俠MK1-MK7戰衣進行一個盤點介紹:MK1初次登場於鋼鐵俠1中,它是託尼在絕境下製造的最原始的MK系列戰衣,由於設備簡陋導致MK1的動力系統只能維持50分鐘,攻擊方式是左手的一發飛彈以及雙手部位的噴火器。
  • 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獲重大突破 已進行實地測試
    不久前,有網友放出一張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進行實地測試的照片,在國內國外引發了軒然大波,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更是評價稱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項目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發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美軍曝光「第三隻臂」外骨骼機械臂
    「軍用外骨骼系統」並非新興事物,但輔助機械臂作為一種簡化版的單兵「外骨骼」系統還是頗有創意,本文就此為您解讀。「第三臂」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種簡化版的「軍用外骨骼」系統。圖為美軍人員測試「第三臂」手持M4卡賓槍。圖為電影《異形2》中,太空陸戰隊使用的M56「智能機炮」開火動態圖。
  • 戰士苦不堪言,根本走不動,單兵負重高達120斤,光防彈衣就30斤
    這些負重主要包括突擊步槍、衝鋒鎗、手槍以及它們近10個備用彈匣、手雷、閃光彈、匕首、單兵火箭筒/多用途飛彈等單兵武器,防彈頭盔、防彈衣等單兵防護裝備,電臺、單兵平板電腦等通訊工具,食品、水、藥品、電池等裝備。此外為了完成特定的作戰任務,單兵有時還需要攜帶一些特定的工具,例如破門錘、液壓/氣壓鉗、圓鋸等破門工具。
  • 鋼鐵俠設計的戰衣你認識幾套?
    雖說性能較之前沒有太大變化,但由於戰甲模塊的增多,MARK4的機動性有了明顯進步。戰甲內還配有過濾系統,邊作戰邊上廁所從此成為現實。但不幸的是,由於方舟反應堆鈀元素超標,這套戰甲急需一個新的動力源,否則繼續穿下去無異於慢性自殺。 MK5手提箱戰甲
  • 美國工程師 Adam Savage 自製鋼鐵俠戰衣!防彈還能飛
    鋼鐵俠穿了超高科技鐵甲戰衣,所以識飛。現實世界中,也有人發明了類似的戰衣!美國工程師 Adam Savage 在 Discovery Channel 主持的新節目 Savage Builds 第一集,就發表了自家創作 Iron Man 鋼鐵俠 Mark II 戰衣,會飛的。
  • 鋼鐵俠為什麼不用振金做戰衣?原來是這個原因
    首先,鋼鐵俠用了振金,但是部分,但是為什麼鋼鐵俠不做一套全振金戰甲呢?就現代(鋼鐵俠誕生的21世紀)來說,振金基本已經沒有來源。復聯2中奧創買到的走私振金花的價格也是天文數字。當然,在《黑豹》結尾彩蛋中,黑豹特查拉決定公布瓦坎達的真實存在,並且準備分享科技資源和振金資源。所以說,在《復仇者聯盟3》裡,黑豹可能會幫助鋼鐵俠升級裝備,全振金的戰衣在電影裡已經不遠了。
  • 鋼鐵俠們的科幻裝備,有一些正在成為現實
    從機械外骨骼到渦流炮,這些感覺上很「科幻」,好像只有銀幕上的鋼鐵俠才可能擁有的武器,實際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下面就來看看,有哪些科幻武器已經落地成真。  ——對了,託尼·史塔克或成最大輸家。  按這個定義,第一時間想起的,當然是鋼鐵俠戰衣。
  • 「我是鋼鐵俠!」穿上鋼鐵戰衣做一回「史塔克」
    《漫威鋼鐵俠 VR》已於 7 月 3 日發售,本作為 PSVR 獨佔。 VR 遊戲的發展令人驚嘆,我能夠在自己的鋼鐵戰衣中翱翔數小時都不會感到任何暈眩。這意味著你不僅要一邊用手上的噴氣裝置來翱翔天空,一邊打下敵人;還要在任務間隙漫步史塔克豪宅,升級自己的鋼鐵戰衣。
  • 夢想照進現實:科幻電影裡的「機械外骨骼」圖鑑
    機械外骨骼這東西看似神奇,其實很多年前就已經在各類科幻電影裡出現,未來+硬漢+戰爭+外骨骼,幾乎「等於」一部老少鹹宜的科幻大片。穿上鋼鐵戰衣,就能力大無窮並且刀槍不入,雖千軍萬馬不懼,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這樣的幻想源於冷兵器時代,古人的盔甲不就是這個設計初衷嗎?只是在科技尚未到達那個高度之前,人類只能幻想,好在電影能逐步完善咱們的夢想。
  • 鋼鐵俠戰衣大盤點,Iron Man迷請收好
    為什麼黑豹不上一套鋼鐵戰衣?黑豹是振金戰衣,而且是屬於超級士兵一類,肉搏能力很強,如果穿上感覺戰衣跟個鋼鐵俠飛來飛去,那把他的特點發揮到哪了還有你得注意到,在婦聯3裡,鋼鐵俠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打敗誰,只是一直能和黑矮星或滅霸連續纏鬥幾回合。
  • 鋼鐵俠最應該感謝的不是自己的戰衣,而是方舟反應爐
    要說想到鋼鐵俠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他炫酷的各色戰衣了,這些戰衣保護著他也保護著地球,鋼鐵俠雖然是戰衣的製造者,但還算要感謝戰衣的吧,尤其是在賈維斯這個系統還在的時候,鋼鐵俠和戰衣之間的互動更像是託尼和賈維斯之間的互動。但其實託尼最應該感謝的是他胸口陪伴他多時救了他性命的方舟反應爐。
  • 黑豹科技領先人類100年,鋼鐵俠呢?看到戰衣細節,瞬間明悟!
    在漫威宇宙中存在兩位「神壕」,他們分別是黑豹和鋼鐵俠,這兩個英雄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有花不完的錢,而且都非常依賴戰衣,那麼誰的戰衣科技含量更高呢? 很多人覺得黑豹戰衣最大的優勢是振金材料,並非科技含量,其實不是這樣的就拿鋼鐵俠最新款戰衣中的納米技術來講
  • 漫威,鋼鐵俠沒錢用振金來做戰衣?真相併非如此!
    而和他同樣身為超級英雄的「黑豹」,也是穿著鎧甲戰鬥的,但黑豹的鎧甲造價更為稀有,畢竟是由「振金」製成的,鋼鐵俠雖然比不上他有錢,但也坐擁幾百億的身價,為什麼他就沒用振金來做裝甲呢?難道是因為鋼鐵俠沒錢用振金來做戰衣?真相當然並非如此!
  • 你知道為什麼鋼鐵俠很少給隊友製造戰衣?
    託尼是一個實打實的科技「發燒友」,經由打造的物件並不少(包括戰衣)在託尼斯塔克成為鋼鐵俠之前,就一直非常熱衷於機械的改造,他車庫裡收藏的名牌跑車,大多都是經過了託尼自己改造的。在武器研發上,託尼也有很多自己非常優秀的作品,因此託尼也是斬獲了許多的獎項。
  • 這不是做夢:如何成為真人版鋼鐵俠?-如何,成為,真人版,鋼鐵俠...
    《連線》雜誌網絡版近日刊載文章稱,雖然電影《鋼鐵俠》裡的「創新」 仍舊是屬於科幻範疇的東西,但在這一系列電影中所出現過的技術裡,有很多都能在現實世界裡找到相對應的東西。文章稱,想要成為真人版的鋼鐵俠需要配備許多代價不菲的裝備,其中包括外骨骼、可固定在手上的雷射發射器以及個人飛行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