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單詞是學習英語的路上最初的也是最終的困難。
隨著年齡增長,功課難度提升或是業務需要,人們總會覺得自己的詞彙量不夠。特別是對孩子來說,這是更直觀的。詞彙量不夠,閱讀看不懂,作文寫不好,而到了高年級,這種情況則更加明顯。
那麼,我們要怎麼來幫助孩子從小打好詞彙基礎呢?下面是給大家的一些建議。
01遵循 「金髮姑娘原則」
這個理論來自童話《三隻熊》,意思是要把握好度,不要太過。家長們教孩子新單詞時,一次不要太多單詞,也不要太少。這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來判斷。以一般來說,一周可以學習五個全新的單詞,再複習一些單詞。
02多語境復現
通常來說,在熟悉一個新單詞之前,孩子要聽到該單詞至少4至12次。家長們陪孩子學習時,要儘量記住這些單詞,並努力在和孩子的對話中再次使用到。
我們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孩子反覆接觸到新詞彙。可以是讀故事時,生活中看到對應的東西時,也可以是電影和電視中。
比如,今天新學了顏色的單詞,那我就會把家裡所有東西貼上今天學的對應顏色的單詞卡,孩子不管是在客廳還是在房間,都能看到這些單詞。我們出去玩的時候,我也會問他某些目標物體是什麼顏色的。還可以為他準備一些兒歌和電影。比如rainbow song就是講顏色的。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畫畫,在一邊畫的時候,一邊問他要用什麼顏色。
雖然我們不在國外,可是用心設計,還是可以找到很多復現單詞的機會哦。
03背單詞不是一蹴而就的
許多人對於單詞學習的進程不太了解,認為對於一個單詞的認知就是知道或者不知道。但是,詞彙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首先會讀,其次會認,第三會拼寫,第四會使用。這個過程不是一下子能達到的,比如今天學的單詞,可能就只學會了讀而已。明天複習一遍,不但會讀,下次在文中看到還能知道是學過的。再複習一遍,可能在文中看到就模模糊糊知道意思了。
單詞的掌握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復現中不斷刷滿熟練度的。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背過單詞就必須掌握,下次看到他不認識,也是正常的,不要太多責怪。而是要用包容的態度來多積極創造他們多語境接觸不同單詞的機會。
04把單詞具象化
在教孩子新單詞時,用圖像來幫助孩子記憶,效果會不錯哦。
如果是名詞,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或書本和雜誌來尋找圖片給孩子。如果是形容詞,我們可以找到具有這個形容詞特徵的事物。而動詞則更簡單,可以一起做動作,或看相關視頻。
例如,我帶滿寶學習「pumpkin」(南瓜), 我不但用了peep inside的立體繪本上的南瓜,還會帶他看奶奶家地裡種的南瓜或者去超市看南瓜。動詞的學習是孩子最喜歡的,孩子不喜歡總坐著,帶著他們扭動一下身體,還能學習,簡直太棒了。
05用眼睛、嘴巴和手來記憶
為了讓孩子真正學習一個新的詞彙,他得要能讀出來,知道意思,還得會寫。孩子在看書的過程中,遇到不會讀的單詞,我們要鼓勵他們跟著我們一起讀,而且是大聲讀。同樣的,如果孩子聽到一個陌生的單詞時,我們應該拼寫出來,讓他們看,並讓他們抄寫在紙上。
06每天都應該閱讀
書籍是使孩子們能夠接觸豐富詞彙的主要方式。有條件的家長們應該儘可能地經常與孩子一起讀書。
滿寶就特別喜歡看書,家裡堆滿了他的繪本,早起的第一件事和睡前最後一件事就是看書。我特地在家裡的起居室和臥室都放了很多書,這樣他就形成了沒事翻書的習慣。而且只要看到我看書,他就會湊過來看我在看什麼。
家長們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習慣來影響孩子,這樣孩子自然也會喜歡閱讀啦。哪怕他現在大部分都看不懂也沒關係,我們可以用圖片來做引導,關鍵是培養閱讀的習慣哦。
07不要依賴字典
查字典非常影響閱讀的樂趣。在進行泛讀的過程中,我們儘量不要使用字典,而是應該讓孩子通過上下文和圖片來猜測一下單詞的意思,我們也可以為他們選一些比較簡單的兒童讀物,可以根據圖片就猜單詞的那種。
08以身作則學單詞
當家長們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千萬不要不好意思,而是應該抓住機會,向孩子展示您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告訴他們您是如何通過上下文來推測的,怎麼找線索。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熱愛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終身的,每個人都不應該停止學習。
09新詞無處不在
帶孩子到不同的地方,讓他們接觸不同的想法,從而幫孩子擴展詞彙。比如我們可以去參觀動物園或博物館,提前做好功課,哪些目標詞彙是會用到,在實際遊覽中,可以向孩子輸出這些詞彙。單詞無處不在,哪怕去超市,我們都有很多練習單詞的機會呢。
記得以前有機會和一位德國的小學校長一起去郊遊,她指著地上的路,問我是否知道德語怎麼說?我那時只知道Weg(道路),她說這叫 Fupfad,就是英文中的footpath,供行人走的小路。她還和我說詞彙量就是這麼積累起來的。這件事令我印象很深刻,原來只是去遊玩,也是可以學習的,詞彙無處不在。
或許陪伴孩子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每個人都要為生活而奔波。但是,在可能的條件下,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夠打破自己的舒適區,想要培養一個怎樣的孩子,自己就應該先為此而努力。孩子成長的時節不過那麼幾年,錯過了,恐難再來,讓我們一起努力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