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電瓶被電死,車主判賠5萬?民法典:責任劃分不能再「和稀泥」

2021-01-13 小夢說三農

偷電瓶被電死,車主判賠5萬,這樣的荒唐事不會再有了!民法典:責任劃分不能「和稀泥」!

有句話說得好,「天有不測,人有旦夕禍福」,人生總會有一些不幸。

一般說來,人們都有損失,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去找責任人,要求賠償損失。

但是,有些時候,根本沒有過錯方,或者受害人完全自暴自棄,但受害人卻因為遭受損害而再次死亡,或者因此而遭受無法承受的損失後果,生活陷入困境。因此,法律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允許與事件有事實聯繫(但並無過錯)的肇事者根據經濟情況分擔一些損失、損害後果等,避免受害者因此陷入困境。

舉例來說:竊賊在午夜偷走了一輛電瓶車,結果被電死,家屬索賠20萬,最後車主判賠5萬,作為精神損害撫慰金。

是否感到難以置信?不要不信,這樣的判決還是「有法可依」吧!原法律如下所述:

《侵權責任法》第24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這樣做,出發點是好的,體現了人性之善,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問題。

有人認為,該規定體現了互助互助、扶危濟困的公道精神。

但有些人卻認為,這個規定純粹是「和稀泥」的作法。

為什麼會有這兩種爭議?

這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當「自己有錯」時,才需要賠錢。但上述法律條文卻規定,即使沒有過錯,也要賠錢,而且賠錢的依據,僅僅是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等等,這就像糊塗縣令審案一樣——「五十個板子」,傾向於分擔損失。

這樣做,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因為它背離了「對與錯的根本價值」,同時也讓人們對未來心生恐懼,誰都怕自己遭受無妄之災,想要分擔別人的損失。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令人髮指的案例,例如:

偷摘鄰居家的桃子,結果摔死,家屬要求賠錢。大風颳斷大樹,砸死路人,家屬要求栽樹者賠錢。電梯裡勸人不要吸菸,導致人情緒激動猝死,家屬要求賠錢!

勸導猝死案的視頻截圖

有一些案子在判決時,用「和稀泥」的辦法,來分擔損失,很多網友調侃說,「我死我有道理」、「我窮我有道理」。有些人就是在鑽空子,簡單地模仿。

顯而易見的是,人們對這個有失偏頗的計劃,非常不理解。放鬆點,《民法典》對此法律的不嚴謹性作了修改: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民法典》

該條款類似於以前的《侵權責任法》第24條,但在適用範圍上有嚴格的限制——必須有法律規定,才能分擔損失。承擔損失的範圍,要事先依法向社會公開,讓人們提前有心理準備。

可見,這樣修改更合理、公平,也更符合人們對「對與錯」的基本認知。

從心底裡,我們盼望著,《民法典》頒布後,「和稀泥」式的東西會越來越少,社會風氣會越來越好。

經過以上案例分析,我們也應該反思,《民法總則》修訂後,如果可以提前知曉,那麼在遇到類似事件時,就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必再去分擔過錯方的責任。

所以,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怎樣去理解法律常識呢?有沒有看不懂的基礎法律條文?

不要著急,今年六月新頒布的民法典,通過它,你就能了解到與你有關的法律。

首部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部民法典涉及到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說,幾乎所有與你有關的民事活動,大到籤合同,小到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都能在《民法》中找到相關的條文。總而言之,就是你的房子,汽車,金錢,父母,妻子,孩子,都被寫進了這個法典。《民法》因而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現在,《民法典》只需48元,只需1包煙的錢,就能幫你避開麻煩,減少財產損失。

假如你擔心沒有法律基礎,我建議你配上一本《法律常識一本全》,裡面有大量、具體、精彩的典型案例,以及解讀,讓你輕鬆閱讀,高效普法。

我建議大家人手一套《民法典》+《法律常識一本全》,原價96元,現在只要78元,兩包煙錢,就可以把這部能保護自己的法典搬回家,有事沒事隨時翻閱。了解一下《民法典》當中的一些法律小知識,知法懂法守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相信在生活當中都會用得到。

點擊下方橫條裡的「看一看」,即可下單購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車?一起偷不是更值錢嗎?答案你想不到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車?一起偷不是更值錢嗎?答案你想不到。隨著家用汽車數量與日俱增,道路交通的壓力變得更加繁重,誕生了方便快捷的電瓶車。這幾年來,我國電瓶車的銷量非常可觀,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至少有一輛。但是很多車主都反應有過電瓶丟失的遭遇,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而不偷車呢?
  •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動車電瓶,答案很簡單
    電動車現在也是普及到了千家萬戶,給我們的短途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電動車被盜這種事情經常發生,防不勝防,而且就算報警了也是很難找回來,只能自認倒黴了,即使你鎖的再好還是架不住小偷的魔高一丈。電動車整體結構並不複雜,偷車賊通常只要幾分鐘就能偷走一輛車。
  • 鐵球砸死女嬰全樓被判賠:法律如何兼顧人情
    最近,一則「天降鐵球砸死女嬰,整棟樓判賠」的消息,再次引發公眾對這個經典法律問題的討論。2016年,四川遂寧市油坊街127號樓,一隻從天而降的鐵球,砸中了樓下嬰兒車裡一名不滿一歲的女嬰並致其死亡。事發後,當地警方介入調查,但沒能找到拋物者。
  • 臺灣男子割痔瘡後喪命 醫院被判賠777萬(圖)
    臺灣男子割痔瘡後喪命 醫院被判賠777萬(圖) 2014年10月17日 15:1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偷建農藥廠?賠119萬餘元!去年河南高院環境汙染案件審判還有哪些...
    黃河灘區偷建農藥廠,賠119萬餘元省高院通報環境資源審判情況,提出更大範圍的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方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段偉朵>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其中一例典型案例,當事人在黃河灘區偷建農藥廠,由檢方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最終法院判決其賠償土壤修復費119萬餘元!
  • 車廂裡藏著107隻冷凍海龜 浙江一車主判賠300多萬生態修復補償金
    在清涼峰一帶獵捕梅花鹿、果子狸等判賠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4.83萬元在杭州市臨安區清涼峰鎮範圍的野外山林,葉某、塗某、許某三人單獨或分別結夥,在禁獵期採用自製火藥槍射擊、自製彈簧套埋設陷阱、夜間照明等方式,非法獵捕野生動物。
  • 不「和稀泥」 也當警惕預設立場
    近日,一篇不「和稀泥」的裁判文書走紅網絡,引起廣泛關注。這背後,固然有該案件涉及較為敏感的醫患糾紛的原因,但更為主要的是判決書中所表明的「不能和稀泥以求平穩結案」的立場。  司法裁判要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和稀泥」,是司法裁判的應有之義。
  •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動車電瓶?可算知道了,太可恥,我來告訴你真相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動車電瓶?可算知道了,太可恥,我來告訴你真相。相比較其他出行工具來說,電瓶車只需要充電即可,因此適合於短途出行和日常活動,而電瓶車車型較小,在各種塞車的路段,也能夠自由穿梭。種種優勢表明,電瓶車市場在不斷擴大,但隨之即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電瓶車的偷盜事件。而小編發現在眾多的偷盜事件中,偷電瓶的情況又更嚴重一些。為什麼偷電動車的人只偷電瓶,連車一起不是更值錢嗎?
  •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整輛車,主要還是這4個原因,看完心慌慌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整輛車,主要還是這4個原因,看完心慌慌!現在電瓶車非常的多,比汽車要多多了,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個電瓶車。但是在大城市如果你不把電瓶車裡面的電池給帶上去的話,就會被人給偷走,這個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經過發生的事情,很多人都被偷過電瓶車的電瓶,那麼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其他的東西呢?
  • 鬥牛出意外撞死路人 事主被判賠7.6萬
    鬥牛出意外撞死路人 事主被判賠7.6萬   2012年11月5日,石林縣鹿阜街道辦事處清水塘村村民畢建林女兒畢秀英出嫁。為助興,畢建林出錢組織本村村民到村裡的鬥牛場舉行鬥牛比賽。在比賽中,村民姜志強家的牛被高榮興家的牛打敗,跑出鬥牛場,撞翻騎摩託車路過鬥牛場旁邊的村民金永福,當場導致金永福耳、鼻流血,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 打羽毛球擊傷對方,我該賠嗎?首例適用民法典「自甘冒險」條款案判了!
    昨天(1月4日)上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糾紛,並依據最新實施的民法典作出了判決。同年5月28日,原告入院接受治療。7月6日,醫院出具診斷證明,顯示:原告術前見右眼視神經萎縮,術後5周餘驗光提示右眼最佳矯正視力為0.05。於是,宋先生將被告周先生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要求被告方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等共計8500餘元。
  • 汽車電瓶就是這樣用壞的,90%的車主都有這樣的習慣!
    但同樣一款車,有的車主的電瓶一年半不到就更換了,而有的車主的電瓶用了四年好還好的。可見決定汽車電瓶何時更換的因素不是由使用時間決定的,而是由車主的用車習慣決定的,有時候一些「小錯誤」會讓自己和車尷尬起來。 看看自己平時是否也犯下了這些「小錯誤」。
  •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而不把電瓶車一起偷走呢?原因萬萬沒想到
    不過很多電動車主們可能都有這樣慘痛的經歷,前一天晚上自己把電動車停在樓下,並且鎖得好好的。但是第二天準備騎車去上班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車子早就已經被人動了手腳,裡面的電瓶早就不見了,其他的零件還都完好無損。但是這電動車的動力就靠那一塊小小的電瓶,沒了電瓶剩下的那一堆零件就是廢鐵一樣,根本沒什麼用。不過,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而不把電動車一起偷走?
  • 「以案釋法」滑雪撞傷他人,被判賠2萬餘元
    網絡圖案情2019年12月底的一天,馮力和朋友到烏魯木齊某滑雪場滑雪,恰逢王剛也來到同一家滑雪場遊玩。出院後,馮力就責任劃分、賠償問題與王剛進行協商,但未果。幾個月前,他將王剛起訴至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庭審中,王剛表示,雙方的確在滑雪過程中發生碰撞,但馮先生所說在滑雪場中級雪道正常滑行不屬實,自己的滑行方式與滑行路線都是正常的,而馮先生是由左向右高速橫穿滑行。王剛認為,馮力未對其他滑雪者的靠近和衝撞保持警惕,其自身也存在過錯。
  • 賣鸚鵡判5年養鸚鵡4年賠500萬 賣也違法放也違法
    原標題:賣鸚鵡判5年養鸚鵡4年賠500萬 賣也違法放也違法 近日,深圳青年王鵬「賣自家養的2隻鸚鵡被判5年」的新聞,引起持續爭論。 悲慘: 不合法的被判5年,合法的賠了500多萬 與王鵬的非法養殖不同,在安徽省從事鸚鵡養殖的阿勇(化名)是有證經營。他目前擁有一個佔地16畝的養殖場,裡邊養有藍黃金剛、綠翅金剛和非洲灰3種共計160多隻鸚鵡。
  • 保價2萬 只賠250塊!快遞公司最黑的潛規則 還改不了
    來源:大貓財經理想中,我寄個快遞,快遞公司收了快遞費,那麼他要保證對方收到完好無損的東西,丟了或者壞了,快遞公司得賠。但是在現實世界裡,「理想」就是你想多了。能不能收到以及能否收到完好的東西,要麼憑運氣要麼憑錢,而丟了、壞了能不能獲賠,甚至不是「錢」能決定的。
  • 民法典在線|堆放物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
    民法典在線|堆放物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於2020年5月28日表決通過,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民法典」時代,這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 為什麼小偷現在只偷電瓶,不偷汽車了?
    [摘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析一下,現在小偷為什麼不偷汽車了。為什麼現在只偷電瓶,沒人偷汽車了? 最近在這幾年隨著個我們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家家戶戶都能夠買輛小汽車,更有甚者比較好的家庭會買上兩輛汽車,不過現在我們卻發現在馬路上經常會有人偷電動車,以及偷電瓶的,但是卻很少有人偷汽車,大家就非常的疑惑,現在小偷眼界都這麼高了嗎?
  • 為什麼電動車裡的電瓶經常被偷,而電動車卻很少被偷走?你想不到
    為什麼電動車裡的電瓶經常被偷,而電動車卻很少被偷走?你想不到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經濟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就拿代步工具來說吧,從自行車到摩託車,再到現在的小汽車,它們都見證了我們國家的發展歷程。
  • 柳州人的電瓶「告急」!「豆子鬼」猖獗過頭,公安治理遇難題
    據目擊者梁先生介紹,當時有三名十四五歲的「豆子鬼」駕駛兩輛電動車到達現場,一下車就拿著工具撬電動車電瓶。由於有些電動車電瓶焊得比較死,「豆子鬼」並沒有順利得手,但電動車螺絲、座包被撬壞。 梁先生說,在案發現場遺留的塑料手槍就是「豆子鬼」作案時恐嚇市民用的,「有個男的看到『豆子鬼』在偷電瓶,就衝上去大聲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