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北京積水潭發布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出診信息公告」。健康時報記者向北京積水潭醫院核實,院方告訴記者,8月底,劉曉光院長上任,接替田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2020年10月21日(周三)起,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將在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出診。知情人透露,田偉雖然不再任院長,但還在積水潭醫院工作,目前出特需門診。
新任院長劉曉光:曾是北醫三院副院長,曾帶隊汶川地震
從北京積水潭醫院官網發現,劉曉光現為北京積水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曾任北醫三院副院長。每周三上午8:30—11:30。善於脊柱各類疑難重症的診斷和手術治療,尤以胸椎各類複雜疾病的手術治療見長。
劉曉光教授。圖片來自北醫三院官微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時,時任北醫三院副院長的劉曉光,身為第一支國家抗震救災醫療隊負責人,帶領來自9家不同醫院的49名應急人員奔赴重災區北川。於13日立即奔赴傷亡最為慘重的北川縣,開啟了18天的艱苦救援。
「我希望我和我的團隊做一個高貴的人,我們的行為、素養、風格、氣度、格局,都是高貴的。」劉曉光曾說。
劉曉光提到,好的領導者,首先是一個先導者、引領者。在這個問題上,劉曉光毫不忌諱他的「私心」。他把醫生分成兩類,一類是願意自己成長、成為技術大牛者;一類是希望師傅帶徒弟、徒弟能超越前輩的。他說「如果我成為頂峰,這個專業就不會發展——希望我的團隊能專注於脊柱外科微創,去總結、推廣這項技術,超越我。」
「與傳統手術相比,脊柱微創外科技術一直追求療效好、損傷小、恢復快,脊柱微創外科在減少病人痛苦,特別是減少因切口暴露而導致的損傷方面有很多優勢。」劉曉光提到,有些疾病因為採用了微創技術,臨床效果更好,所以,微創外科的發展離不開患者,患者的需求是我們一切技術進步最大的推動力。
公告提示,患者可提前8天可預約。即日起,已開放京醫通預約通道。登錄「京醫通」微信公眾號,依次選擇「就診服務」→「掛號」→「北京積水潭醫院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脊柱外科特需門診」→「周三」→「知名專家劉曉光」。
田偉:成功挑戰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的人
在劉曉光之前,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是田偉,1959年出生、1983年從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以創傷和燒傷診治而聞名的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1989年至1995年獲教育部基金赴日本立弘前大學醫學部骨科專修脊柱外科,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田偉曾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骨科發展到今天,還是有很多治不好的疾病,或者能治但是無法徹底治癒的疾病,比如類風溼關節炎、骨腫瘤、骨的缺血性壞死、截癱等。面對這些,田偉提醒,我們要堅持科學觀念,不能有病亂投醫。
1995年4月學成回國後,田偉組建了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在脊柱外科疑難重症診斷治療方面,特別是在數字影像和導航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領域做出卓越成績。其在1997年創建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的脊柱外科,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獨立的脊柱外科專業科室,並在國內率先開展頸椎人工間盤置換手術。同時他帶領團隊研發人工智慧輔助骨科手術領域,提升了我國骨科治療水平。
田偉教授及其團隊曾運用我國自主研製的實時三維影像的機器人精準定位和導航,成功挑戰了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被喻為「生命中樞」的上頸椎畸形手術,誤差不到1毫米,是我國骨科手術導航機器人和智能骨科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2019年中國工程院第14次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後,田偉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題為《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本文轉載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