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了!骨科大咖劉曉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新任院長

2020-12-08 健康界

10月14日,北京積水潭發布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出診信息公告」。健康時報記者向北京積水潭醫院核實,院方告訴記者,8月底,劉曉光院長上任,接替田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2020年10月21日(周三)起,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將在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出診。知情人透露,田偉雖然不再任院長,但還在積水潭醫院工作,目前出特需門診。

新任院長劉曉光:曾是北醫三院副院長,曾帶隊汶川地震

從北京積水潭醫院官網發現,劉曉光現為北京積水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曾任北醫三院副院長。每周三上午8:30—11:30。善於脊柱各類疑難重症的診斷和手術治療,尤以胸椎各類複雜疾病的手術治療見長。

劉曉光教授。圖片來自北醫三院官微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時,時任北醫三院副院長的劉曉光,身為第一支國家抗震救災醫療隊負責人,帶領來自9家不同醫院的49名應急人員奔赴重災區北川。於13日立即奔赴傷亡最為慘重的北川縣,開啟了18天的艱苦救援。

「我希望我和我的團隊做一個高貴的人,我們的行為、素養、風格、氣度、格局,都是高貴的。」劉曉光曾說。

劉曉光提到,好的領導者,首先是一個先導者、引領者。在這個問題上,劉曉光毫不忌諱他的「私心」。他把醫生分成兩類,一類是願意自己成長、成為技術大牛者;一類是希望師傅帶徒弟、徒弟能超越前輩的。他說「如果我成為頂峰,這個專業就不會發展——希望我的團隊能專注於脊柱外科微創,去總結、推廣這項技術,超越我。」

「與傳統手術相比,脊柱微創外科技術一直追求療效好、損傷小、恢復快,脊柱微創外科在減少病人痛苦,特別是減少因切口暴露而導致的損傷方面有很多優勢。」劉曉光提到,有些疾病因為採用了微創技術,臨床效果更好,所以,微創外科的發展離不開患者,患者的需求是我們一切技術進步最大的推動力。

公告提示,患者可提前8天可預約。即日起,已開放京醫通預約通道。登錄「京醫通」微信公眾號,依次選擇「就診服務」→「掛號」→「北京積水潭醫院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脊柱外科特需門診」→「周三」→「知名專家劉曉光」。

田偉:成功挑戰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的人

在劉曉光之前,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是田偉,1959年出生、1983年從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以創傷和燒傷診治而聞名的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1989年至1995年獲教育部基金赴日本立弘前大學醫學部骨科專修脊柱外科,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田偉曾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骨科發展到今天,還是有很多治不好的疾病,或者能治但是無法徹底治癒的疾病,比如類風溼關節炎、骨腫瘤、骨的缺血性壞死、截癱等。面對這些,田偉提醒,我們要堅持科學觀念,不能有病亂投醫。

1995年4月學成回國後,田偉組建了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在脊柱外科疑難重症診斷治療方面,特別是在數字影像和導航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領域做出卓越成績。其在1997年創建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的脊柱外科,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獨立的脊柱外科專業科室,並在國內率先開展頸椎人工間盤置換手術。同時他帶領團隊研發人工智慧輔助骨科手術領域,提升了我國骨科治療水平。

田偉教授及其團隊曾運用我國自主研製的實時三維影像的機器人精準定位和導航,成功挑戰了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被喻為「生命中樞」的上頸椎畸形手術,誤差不到1毫米,是我國骨科手術導航機器人和智能骨科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2019年中國工程院第14次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後,田偉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題為《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本文轉載自健康時報。

相關焦點

  • 香港理工大學任命唐偉章為新任校長 09年上任
    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二十一日宣佈,委任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及應用科學院院長唐偉章為新任校長,任期五年。他將在二零零九年元旦上任,接替年底退休的校長潘宗光。(中新社發 陳伊敏 攝)   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四月二十一日宣布,委任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及應用科學院院長唐偉章為新任校長,任期五年。他將在二零零九年元旦上任,接替年底退休的校長潘宗光。  唐偉章對獲委任感到興奮。他表示,自己在香港長大,有機會回港為理大效勞,期望提升院校成就。他又表示,為學校籌款是重要的事情,上任後會訂立籌款目標,用來興建新大樓和實驗室等。
  • 大鬧積水潭醫院的女子被傳訊拘留!
    一周前,我們曾報導一女子大鬧北京積水潭事件:  8月28日,一名女子插隊闖入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室,要求當班的曾醫生優先為其診療。  由於該女子反覆糾纏令正常診療無法繼續進行,曾醫生只好向其他候診患者解釋後,給她先看。曾醫生初步診斷該女子為輕度頸部肌肉拉傷,可排除頸椎骨頭的損傷。
  • 北京積水潭醫院科研處舉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專題講座
    為推進北京積水潭醫院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幫助北京積水潭醫院科研人員提高項目申請書的撰寫質量,增強評審競爭力,科研處特邀請原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範明教授,於11月11日下午在行政樓4樓報告廳作「從評委角度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標書撰寫」的專題講座。講座由科研處于洋處長主持。
  • 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患者切除脊髓髓內腫瘤
    在當地醫院做頸椎磁共振檢查提示頸椎脊髓髓內佔位,但患者沒有進一步治療,自行回家服中藥治療。直到3個月前,患者症狀明顯加重,臥床後甚至難以自行站立。「現在我都快癱瘓了,您看我還有救嘛?」患者懊悔不已。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自成立以來,依託積水潭脊柱外科、骨腫瘤科、麻醉科、ICU、肌電圖室等兄弟科室,在蘇亦兵主任的帶領下,團隊醫生在脊髓腫瘤領域深耕不輟,精益求精,貫徹脊髓腫瘤精細化手術治療理念,腫瘤全切除率可達100%,並將神經損傷後遺症降到最低。
  • 劉曉光——我與音樂的化學反應
    劉曉光——我與音樂的化學反應校研會新聞中心記者 魏田 木馬 潘正道這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校園音樂人的故事。「聽到一首歌,你能唱準其中的哆來咪嗎?」臺下是一群5到12歲的小朋友,專注而認真。初見劉曉光,是在他「陽光音基」的樂理課上。
  • 北京最好的醫院有哪些 北京看病最新指南!
    北京最好的醫院有哪些 北京看病最新指南!   【車訊網 報導】來源:人民網 很多人一看病就想到了北京,因為這有全國最好的醫療資源。那麼,北京這麼多家大醫院,到底哪家醫院看哪個病好呢?   其他推薦:   中日醫院院長:王辰院士、林江濤教授   2心內科   主要疾病:冠心病、房顫、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臟病、心臟介入等   推薦醫院:北京安貞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北京朝陽醫院
  • 青島多所高校換帥 青大書記校長新搭檔上任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新上任的高校領導大多為60後。從個人履歷來看,履新者不乏具博士學位、教授職稱者,並有長期高校工作經驗,而且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換帥之後的青島高校,未來願景令人期待。青大書記校長「新搭檔」閃亮登場據公開簡歷顯示,胡金焱1966年9月出生,安徽太湖人。1984年9月進入山東大學經濟系學習,先後獲得經濟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學位。
  • 侯建國、陰和俊已分別擔任中科院院長、副院長
    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院長現已調整。12月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詢中科院官網「院領導集體」一欄發現,中科院新任黨組書記侯建國已任院長,新任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陰和俊已任副院長。此前,侯建國原任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陰和俊原任天津市委副書記。
  • 郭東生出任鹹寧市中心醫院院長
    本報訊(記者 夏鹹芳 通訊員 王彪)11月27日,記者從鹹寧市中心醫院幹部大會上獲悉,武漢同濟醫院神經外科教授郭東生任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郭東生,原同濟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留學瑞典4年。
  • 積水潭醫院推出跌倒門診 由骨質疏鬆專家和專業護士組成
    原標題:積水潭醫院推出跌倒門診   本報訊(記者 劉歡 通訊員 陳狄)本月起,積水潭醫院跌倒門診正式接診病人。據悉,該門診由骨質疏鬆專家和專業護士組成,並與醫院多科室聯手協作。   隨著北京市老齡化的加劇,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 裕利醫藥任命約翰-格雷厄姆為新任執行長
    北京2020年7月15日 /美通社/ -- 亞洲領先的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裕利醫藥(Zuellig Pharma)宣布任命約翰-格雷厄姆(John Graham)為公司新任執行長。約翰將負責經營這家價值130億美元的公司,並帶領公司團隊在亞洲13個市場開展業務。
  • 98歲老友坐輪椅送別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
    信息 98歲老友坐輪椅送別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 2016-08-14 15:31:35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剖析北京地鐵19號線的積水潭站:建設工地規模大,已佔據路面多年
    而北京地鐵19號線的積水潭站則是在二環路的南側,位於新街口內大街上面。下面衛星圖就是北京地鐵19號線積水潭站的工地。下面照片是北京地鐵19號線積水潭站的南側。北京地鐵19號線積水潭站的南側北京地鐵19號線積水潭站的南側建築更詳實工地的配套設施,這裡面有一些板房,也就是工人住的地方,還有一些辦公室。
  • 白重恩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錢穎一不再擔任
    原標題:白重恩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錢穎一不再擔任 白重恩即將就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擔任12年之久的錢穎一不再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立於1984年,朱鎔基教授擔任首任院長(任期:1984-2001)。其他院長包括第二任院長趙純均(2001-2005),第三任院長何建坤(2005-2006),以及第四任院長錢穎一(2006年-2018年)。
  • 北京地壇醫院院長李昂任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
    (原標題:北京地壇醫院院長李昂任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
  • 薛其坤正式履新南科大校長,上任後第一頓午餐與學子共進
    薛其坤於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目前,薛其坤還是教育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是國際著名期刊Surface Science Reports、Nano Lett.
  • 李校堃擔任院長,侯雲德、李蘭娟、王辰等多位院士擔任要職
    病毒研究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溫醫大校長李校堃擔任院長,溫醫大副校長金勝威任執行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病毒學泰鬥侯雲德院士擔任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院士受邀擔任名譽顧問。
  • 中科院新院長低調上任!本碩博均學成於中科大,史上首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中科院的新院長,「悄然」上任。 其中,院長一職變更為侯建國院士。 這是中科院官方第一次披露侯建國上任院長的消息。 而中科院幾十年來,一直有「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 這次侯建國接棒院長職位,依然延續了這個傳統。 第一位中科院系統「本土」院長 從侯建國院士的履歷來看,最明顯特徵就是: 本科、碩士、博士,都在中科院系統培養。 侯建國1959年出生在福建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