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院長低調上任!本碩博均學成於中科大,史上首位

2020-12-06 電子工程專輯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中科院的新院長,「悄然」上任。

外界發現中科院官方網站上更新了領導班子介紹。

其中,院長一職變更為侯建國院士。

這是中科院官方第一次披露侯建國上任院長的消息。

為什麼說是「悄然」呢?

沒有正式新聞稿、也沒通過其他渠道放出消息。

就在截稿前的幾分鐘,網絡搜索侯建國,職位還是中科院副院長。

隨後,有關信息迅速更新。

這一人事變動,確實挺突然,但也不是沒有前兆。

保持傳統「一肩挑」

說侯建國院士履新中科院院長有「前兆」,是因為就在不久前,11月25日,中科院官網通過一則新聞,第一次公開侯建國任中科院黨組書記的消息。

此前,侯建國的職位是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而中科院幾十年來,一直有「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

這次侯建國接棒院長職位,依然延續了這個傳統。

第一位中科院系統「本土」院長

從侯建國院士的履歷來看,最明顯特徵就是:

本科、碩士、博士,都在中科院系統培養。

侯建國1959年出生在福建平潭。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晶體專業學習,四年後取得學士學位。

隨後,他繼續在中科大深造。

從1982年開始,其後7年時間,侯建國先後攻讀固體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基礎物理中心固體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

其實此前,也有不少中科院系統自己培養的院長,比如前任院長白春禮,分別在中科大和中科院化學所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而像侯建國這樣,所有高等教育階段都在中科院系統完成的院長,歷史上是首位。

深耕固體物理研究

候建國院士主要從事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研究,在納米結構和單分子高分辨表徵與控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根據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官網披露資料,侯建國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對非晶半導體/金屬膜中的晶化進行了分形研究。對各種條件下分形晶化的機制進行了系統的實驗及計算機模擬研究,在大量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分形晶化自組織生長模型,這些工作是該領域早期重要研究工作之一,為理解複雜的分形晶化現象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中國科學院1997年自然科學一等獎。

2、發展了一種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確定固體表面分子吸附取向的方法。他與合作者通過高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及其譜學方法並結合理論模擬,確定了C60單分子在Si表面的吸附取向。該項工作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雜誌《物理學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美國物理學會在其物理新聞圖片網上發布了題為「Buckyball Orientation」(足球烯分子取向)的新聞介紹這項研究成果,並被科技部評為1999年中國十大基礎研究進展新聞。

3、分子內部結構的直接觀測:首次獲得具有化學鍵分辨的單分子圖象,並發現二維單分子陣列的新的取向疇結構。他與合作者利用分子自組裝技術,有效隔絕了襯底與C60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國際上首次獲得具有化學鍵解析度的C60單分子掃描隧道顯微鏡圖象。該工作發表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被《自然》雜誌審稿人評價為「構思巧妙,實驗嚴謹的研究工作」,並被兩院院士評為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4、通過單分子選鍵化學實現單分子自旋態的控制。他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探針對PcCu進行「分子手術」,呈現出近藤(Kondo)效應。該工作發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上,在這一工作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對單個分子的原位選鍵化學操縱實現了對分子電子態和自旋態的調控,對於單分子操縱和分子尺度上量子態調控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項研究成果還被兩院院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從中科院到中科院

從侯建國院士的履歷上看,他長期在中科院系統工作。

1988年至1995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5年開始,侯建國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2000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2015年開始,侯建國的工作開始轉向部委和地方,先後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副書記、質檢總局書記。

直到2018年3月,他重回中科院,擔任副書記、副院長。

參考連結
http://www.cas.cn/yw/202011/t20201125_4768326.shtml

http://www.cas.cn/zz/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E%AF%E5%BB%BA%E5%9B%BD/10018?fr=aladdin

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9094


1.虛擬圓桌會議Part 1——嵌入式系統信息安全

2.華為5G的秘密原來掌握在一個土耳其人的手中?!

3.半導體最新排名出爐,英偉達實現50%增長!

4.【MCU】一種"靈活且省資源"的IAP升級方案

5.RISC-V為什麼會成為熱點?

6.適合開發人員看的鴻蒙OS介紹~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版權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支付稿酬或者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新院長低調上任!本碩博全由中科大培養,史上首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中科院的新院長,「悄然」上任。這是中科院官方第一次披露侯建國上任院長的消息保持傳統「一肩挑」說侯建國院士履新中科院院長有「前兆」,是因為就在不久前,11月25日,中科院官網通過一則新聞,第一次公開侯建國任中科院黨組書記的消息
  • 中科院換帥!第三位福建籍院長上任
    他也成為了第一位由中科院(含旗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成本碩博培養的院長。這是繼11月25日晚中科院官網一則新聞披露了侯建國作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身份之後,中國科學院官網首次披露侯建國已出任院長。維持幾十年來科學院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
  • 中科院換帥!第三位福建籍院長上任!
    他也成為了第一位由中科院(含旗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成本碩博培養的院長。這是繼11月25日晚中科院官網一則新聞披露了侯建國作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身份之後,中國科學院官網首次披露侯建國已出任院長。維持幾十年來科學院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12月4日,科學院人事局轉發通知,顯示國務院已下發文件[國人字[2020]312號,任命侯建國為新一任院長。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目前中科院擁有800餘名院士,工程院擁有900餘名院士,其中自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校院士本科校友(不含合併高校)排行榜顯示,北大、清華、中科大當選校友位列全國前三,中科大當選人數21人,總量位居第三位,但是結合中科大小而精的規模體量,人均院士產出高居全國第一,有著「千生一院士」的美譽。
  • 侯建國接任中科院院長
    這表明,侯建國已接替白春禮,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他也成為了第一位由中科院(含旗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成本碩博培養的院長。這是繼11月25日晚之後,中科院官網一則新聞披露了侯建國作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身份之後。中國科學院官網首次披露侯建國已出任院長。維持幾十年來科學院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
  • 中科大2020年錄取碩博研究生超過8800人:說好的小而精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科大,坐落於安徽省合肥市,是我國目前實力排名前十的高校之一,在有些排行榜上,中科大甚至排名全國第三。在眾人多的眼中,中科大是一所學風嚴謹,科研實力雄厚的高等學府,由於其每年招生人數較少(招收本科生不到2000人),因此又被人們冠以「小而精」的大學之稱。
  • 放棄事業編制、福利分房,中科院30多歲的科研人員為何敢集體辭職
    技術人員大面積辭職,「換保安」只是導火索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所的90多名技術人員集體辭職引發轟動,但該所對外卻聲稱離職是「正常的人員流動」,這些員工是主動離職的。目前,不但中科院已經派出了調查組,連國務院也已進駐調查,可見事情一定不是之前說的「換保安」引發的安全問題那麼簡單。員工出走的代價並不低核能所此番出走的員工多為博士學歷,上學時好多都是中科大的本碩博,按理說應該對中科院感情頗深才對。
  • 史上最可怕的中科大少年班,看完後忍不住感慨太牛了
    」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說。中科大少年班,起初叫「預科班」,後來改名叫「少年班」,最初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倡導下,在鄧小平、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於1978年創立。二、商業奇才,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978年,年僅12歲的張亞勤以數學滿分的成績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學生。進校之後,沾沾自喜的張亞勤,在得知山西高考第一名約410分,而一位來自江西同學分數為450分後,他在寫給母親的信裡感嘆:「合肥很小,科大卻很大。
  • 中科大蘇高院:校園規劃800畝,計劃招生六千人
    中科大和蘇州的相遇又會帶來什麼?為了率先辦出中國特色、科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深度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重大戰略,今年六月,中科大與蘇州市籤約合作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共同開啟了校城合作的瑰麗新篇章。
  • 朱清時:曾任中科大和南科大校長的院士為何沉迷於真氣和虛無?
    6年後,朱清時迎來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一個轉折,他被調入中科院在青海的一個研究所。從此,朱清時走向了科研崗位,開啟了他的科研事業。改革開放後,朱清時作為我國第一批公費留學生出國學習,並在3年後回國工作。歸國後,後被從青海調動至中科院大連某研究所。在大連物化所,朱清時先後被聘任為副研究員和研究員,並先後擔任課題組組長和研究室的主任。
  • 她本是中科大天才,如今成美國院士,是「認賊作父」還是為了學術
    學校實力國人有目共睹,從中科大畢業的學生更是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即便如此,每年仍舊有很多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並且更改國籍,定居他國。曾經,中科大傾力培養的一位天才,距離諾貝爾獎僅僅一步之遙,畢業後加入美國就再沒回來過,如今已成為美國院士,在美國拿下30多項科研大獎。
  • 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何梁何利獎是由愛國企業家捐資設立的重量級官方獎項,每年均由分管國家科技工作的大人物親自頒獎,獲得該獎的科學家往往是院士或未來極具潛力的院士種子選手,所以何梁何利獎又被譽為近日,中科大兩位教授榮膺何梁何利獎,分別是2019年新晉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數學學院葉向東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
  • 上任了!骨科大咖劉曉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新任院長
    10月14日,北京積水潭發布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出診信息公告」。健康時報記者向北京積水潭醫院核實,院方告訴記者,8月底,劉曉光院長上任,接替田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2020年10月21日(周三)起,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將在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出診。
  • 中科大VS國科大,同屬於科學院,誰的實力更強一些?
    雖然說中科大和國科大同屬於中科院,但一個在中科院身邊,一個在南國之都。那麼中科大和國科大這兩所國字號的大學到底哪個更勝一籌呢?當時中科大科學巨匠雲集,比如錢學森就任中科大力學系主任,華羅庚任數學系主任等等。中科大先後創辦中科大少年班,創建中國科大研究生院。所以說,中國科大研究生院與中國科大是一脈相承的,是隸屬於中科大的,也是中科大的一部分,只是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只不過後來,中科大研究生院又改成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再後來就是2012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更名國科大。開始招收本科生,正式開始本科生教育。
  • 中科院領導班子調整:侯建國升任黨組書記 陰和俊從天津調任副書記
    中科院黨組書記侯建國主持會議。中科院黨組副書記陰和俊,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作重點發言。中科院領導班子成員和院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中科院官網截圖另據中新社消息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白春禮25日在京參加「《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時表示,針對當前的「卡脖子」問題,要通過採取「揭榜掛帥」等方式,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制約。
  • 中科大和國科大傻傻分不清楚,五分鐘告訴你中科院全部直屬高校!
    自從2014年中國科學院大學,也就是簡稱為國科大的高校成立以來,中科院,中科大,國科大這些詞彙繞暈了不少吃瓜群眾。但是,像這樣頂尖的高校對於我國高等教育還是有很大推動作用,所以多多關注一下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給大家捋一捋中科院那些直屬高校的故事。
  • 中科大:報國攀高峰 創新做引擎(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
    當年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李軍配,如今學成後選擇創業報國之路,研發出打破壟斷的創新產品。突破量子世界的前沿奧秘,探求人體抗癌的關鍵機制……今年以來,中科大的高質量學術成果「井噴」,已有10篇論文登上國際三大頂尖學術期刊。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科大。「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 2019 ACM Fellow 名單出爐,中科大、中科院、MSRA科學家入選
    陶大程、謝源、李向陽等華人科學家代表成為新晉 ACM Fellow。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是美國計算機協會的簡稱,創立於 1947 年,是全世界計算機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學術組織之一。
  • 中科大,又布局兩個研究院,和國科大差距仍然很大
    以前中國科技大學是中科院唯一的直屬高校,可是說非常牛,不過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後,中科大繼承的家產頓時少了一大半。這對中科大來說是一個很傷悲的事情。前幾年,中科大和國科大正式分家,不過分的是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所,就是中國科學院的各個研究所的碩士博士培養,畢業生以後的證書只有: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沒有中科院和各個研究所的章了。不過中科大分家可是吃了大虧。
  • 近日在一場國際會議中,江蘇教授成歷史上首位華人主席
    此前,大會官方已正式宣布,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周志華教授擔任" IJCAI 2021 "程序主席,這也是IJCAI 歷史上首次由華人擔任程序主席一職。IJCAI 2020原定於2020年7月開幕,因為疫情影響,會議地址便由日本橫濱改為了線上,於2021年1月11日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