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於世,感到疲憊不堪,感到痛苦,其根本原因並非外在的遭遇使然,而是內心放不下使然。外在的遭遇,終於是外在的,只是一個外象,不能直接作用於人。倘若人的內心不夠堅定強大,就容易被外境所轉,從而產生種種痛苦。倘若一個人的內心足夠強大,拿得起放得下,不為外境所轉,試問還有什麼能讓自己痛苦呢?
領悟《莊子》之中的哲學境界,或許十分有助於我們學會「放下」,從而遠離精神的痛苦,而走向快樂之疆。
1.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引申:高人從不貪圖名利,更高層次的人,連自己做的偉大貢獻都不願讓人知道。最高境界的人,甚至連「我」都忘卻了。
2.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引申:有用也好,無用也罷,都是相對的。其實哪有什麼「有用」和「無用」?即使看起來「無用」,而自得於自己快樂的精神之疆,則何樂而不為?
3.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引申:人們常常做夢,以為夢中的事物皆是虛幻。其實,到底是醒著的時候是真實的,還是夢中的事物是真實的,凡人委實難以判斷。
4.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引申:愛得死去活來,墮入到無比的痛苦之海,瀕臨死境——這不是值得推崇的精神,而是一種世間的愚痴。與其如此,不如各自放下,相忘於江湖而各得其樂。
5.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
引申:人從自然之中赤條條而來,也從自然之中赤條條而去,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
6.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引申:人生數十度春秋,相對於無限的宇宙時空,只是一瞬間。當體會到了這一瞬間的意義,就找到了人生的真諦。
7.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引申:人最大的愚蠢,其實不是世俗所謂的智商低,而是在一生之中,從未認識到自己是愚蠢的。試問平凡如我輩,誰不是愚蠢的?
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引申:順時而生,順時而作,與天地同生,與萬物並化,心靈全然自得,是謂真境。
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引申:從根本上而言,其實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可以就是不可以,不可以就是可以。生死本為一體,只是名相上稱之為「生死」而已。
10. 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引申: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死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在身未死之時,心已然失去了所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