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解析:人生在世,就像白色的駿馬跑過一條細小的縫隙,忽然之間就過去了。幾千年前的莊子用他的智慧告訴我們一個對待人生的態度:人生和天地、宇宙相比不過是短短一瞬間,又有什麼特別值得眷念的呢?所以該珍惜的要珍惜,該放棄的要放棄,不要太執著或者拘泥於一定的事物之上。
2、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哪怕天底下的人都來讚譽我,我也不會因此而特別努力;即便全世界的人都來責備我,我也不會因此變得沮喪。莊子在這裡提出了一種超塵拔俗的人格,即寵辱不驚,毀譽無意,對世間萬事萬物都等閒視之,只有達到了這樣的人格,那才是真正的逍遙人生!當然,古今中外都很難有人達到這樣的人格。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
解析: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一定會弄得疲累不堪。莊子是一個追求清淨無為、一切順其自然的灑脫人物。他認為人吃飯飽了就行,不必追求奢侈,穿衣別凍著就行,不需要跟人攀比。同樣做學問也是如此,學到一定地步夠用也就行了,不必窮年累月孜孜以求,畢竟一個人用功再勤、知識再博,也不可能囊盡這世間所有學問,再厲害的人也不可能比大自然還強。
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解析:泉水乾涸,魚兒依偎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濡溼對方以求得生存,此時此境,這些魚兒還不如互不相干,各自在江河湖泊裡暢遊。對於人來說,相濡以沫,有時是出於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更是一種境界,更需要坦蕩、淡泊的心境。能夠忘記過往的感情,能夠放下執著,也是一種胸懷。
5、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解析:喜歡叫的狗不一定是好狗,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就是賢人。這句話言辭雖淺,道理卻深,正如老子所說「智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有智慧的賢人,不會整天說個沒完,那些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往往不是賢人。莊子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說話要順其自然,要恰到好處,有時候即使沉默不言也難能可貴,又何必追求能言善辯滔滔不絕呢?
6、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解析:對於井底之蛙,不能和它談論大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空間所局限;對於夏日之蟲,不能和它談論冰雪,因為四時不同,它無法體驗。這句話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你並不需要把那些大道理跟所有人都講清楚,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既然如此,一切順其自然就行,又何必大費口舌、對牛彈琴呢?
7、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解析:莊子用這句話描述他心中理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耕自種,自給自足,生活有規律卻又無拘無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那份逍遙、快意不可言喻!
8、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解析:大自然給我形體,用生使我操勞,用老使我清閒,用死使我安息。所以如果活著是一件值得稱善的事,那麼死亡同樣值得稱善。人們一般悅生而惡死,然而,莊子卻一反常人的見識,提出了一番與眾不同的見解,認為生死本是自然現象,生不必喜,死亦無需悲,超越於生死之外而不動心,人才能夠做到真正的逍遙自在。 9、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吾葬具豈不備邪?
解析:我把天地當作棺材,把日月當做連璧,把星辰當作珠璣,萬物都可以成為我的陪葬品。我陪葬的東西難道還不完備嗎?莊子對死亡的態度是非常坦蕩的,能從較大的視野和思維空間思考生死的問題,他對順應自然的理解非常深刻,真正達到了他自己提出來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10、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解析: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能夠做到忘我,精神超然物外的神人能放棄功利,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聖人完全不在乎名望。至人、神人、聖人是莊子理想中的修養最高的人物,「無己、無功、無名」就是忘記自身的存在,不貪戀功名利祿,隨遇而安,做到順乎自然,把自己的形體連同思想都視如無物,無所依賴、無所寄託,也就達到了超然於世外的逍遙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