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無症狀也要警惕結直腸癌

2020-11-25 麗水網新聞

  「平常我都沒啥感覺,怎麼查出來就是直腸癌呀?」日前,在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大廳,來自水閣的老趙一拿到檢驗單頓時癱坐在椅子上。老趙今年61歲,平常身體硬朗,沒有腹痛、便血、體重驟降、大便性狀改變等情況;他每天作息也很有規律,白天一般去地裡乾乾農活,或到村裡的老年活動室聊聊天、打打牌。

  老趙前段時間到衛生院進行免費結腸癌初篩試驗時,發現大便隱血陽性,遂到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進行結腸鏡檢查,結果顯示直腸距肛門5-10釐米處有巨大腫塊,活檢結果顯示為直腸癌。

  麗水市二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陳光蘭告訴記者,在今年市衛生健康委和市財政局牽頭的「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中,市二院消化內鏡中心篩查了569例,其中發現早期結腸癌7例,晚期結腸癌6例,約80%患者存在腸息肉現象。陳光蘭主任說,一般50歲後是腸癌的高發年齡段,對於普通人群來說,45歲以後就需要做高質量的腸鏡檢查。

  麗水市二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陳光蘭

  發病率不斷提升

  發病群體逐漸年輕化

  結腸癌和直腸癌統稱為大腸癌。結直腸癌是世界上僅次於肺癌和乳腺癌的第三大常見腫瘤。根據今年浙江省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浙江省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2.3萬,佔所有癌症發病數的10.61%,位居癌症發病順位第3位;結直腸癌死亡病例數為0.9萬,佔所有癌症死亡數的9.54%,位居癌症死亡順位第4位。

  發病率上升、發病群體年輕化,是浙江省結直腸癌的現狀。浙江省癌症中心數據顯示,我省結直腸癌平均發病年齡從原來的60歲左右,降到現在的45歲左右,比國外提早10年。

  大腸癌是發生於大腸的癌變,大腸即遠端消化道,長度約2米,主要作用為吸收水分和電解質,細菌含量較高。大腸黏膜長時間與細菌毒素、糞便接觸,在致癌因素誘發下腸黏膜易發生突變、增生、息肉,最終出現癌腫導致大腸癌的發生。大腸可分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癌腫可發生於任何部位。長期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可使發病率增加。

  目前,結直腸癌篩查的手段主要包括:糞便隱血檢查,DNA基因檢測和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仍然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專家們普遍認為,隨著現在結直腸癌發病的年輕化,四五十歲開始就可以每隔3-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對於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可以更早開始腸鏡篩查,把時間節點提早到三十歲,甚至二十歲。篩查可以在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早期結直腸癌治癒的機會很大。從第一個異常細胞生長為息肉開始,通常需要大約10-15年的時間才能發展成結直腸癌。通過定期篩查,可以發現大多數息肉、腺瘤並將其去除,這樣就能阻止它們進一步發展成癌症。

  因此,陳光蘭主任建議,一旦出現便血、粘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貧血或體重下降等報警症狀,應儘早進行腸鏡檢查。由於40%結直腸癌無明顯報警症狀,建議45-50歲以上都做一次腸鏡檢查。

  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專家組正在進行結腸鏡檢查。

  危險因素多病因複雜

  早篩查可以提高早期診斷率

  陳光蘭主任表示,大腸癌危險因素多種多樣,病因複雜,不易開展病因預防,但通過篩查可以立竿見影地提高早期診斷率,降低死亡率。

  直腸指診和腸鏡是篩查大腸癌最重要的兩項檢查。儘管糞便隱血試驗價廉,易操作,但僅有50%的大腸癌和30%大腸息肉糞便隱血試驗陽性;例如痔瘡、胃潰瘍、小腸出血都可能會導致陽性,進食動物血、內臟及服用鐵劑都會引起糞便隱血試驗假陽性,因而糞便隱血試驗的準確性不是非常高。如果反覆數次檢測都是陽性,則一定要進一步腸鏡檢查。

  有些上了年紀的患者很怕做腸鏡,覺得不打麻藥怕疼,打了全身麻醉怕大腦有影響,其實,全身麻醉的麻醉用藥對大腦的影響只相當於一顆安眠藥。

  從臨床上而言,陳光蘭推薦全身麻醉無痛腸鏡,除了舒適之外,全身麻醉無痛結腸鏡檢查時患者沒有疼痛等痛苦,而且血壓會適當地降低,同時有心電監護、血壓監測,有任何情況可以及時發現並搶救,比起做普通的結腸鏡檢查安全很多。做結腸鏡檢查時發現腸息肉,全身麻醉狀態下可以直接摘除,避免再次痛苦。

  預防結直腸癌

  這些細節要注意

  如何預防結直腸癌?如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陳光蘭主任建議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當出現相應症狀時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及早排除患腸癌的可能。

  在日常生活方面,要做到生活有規律,不要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同時,注意飲食結構,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這裡包括動物油和植物油。以魚、禽、瘦肉、低脂奶製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增加綠色葉類和根類蔬菜、水果的攝入,多吃澱粉和纖維多的食物,比如芹菜、燕麥等富含纖維素。

  除了食物類型,烹調習慣也很重要,比如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少吃燒烤食物、醃燻食物,不吃發黴食物,多吃新鮮食物。口味不要過於辣和鹹,而要以清淡、少鹽為好。

  對於便血、痔瘡等情況,要引起充分重視。飲食起居不規律、運動少,很多年輕人受痔瘡困擾。但千萬別覺得沒什麼,如果伴有反覆的便血,尤其血呈暗紅色,混雜在糞便裡面,更要警惕,及時去醫院就診。

  在臨床上,腹痛+貧血可能是「結直腸癌」的預警「信號」。部分右半結腸腫瘤病人,肉眼上並無大便出血症狀,可以表現為反覆的腹部隱痛、乏力。這時就要警惕,如果還有不明原因的貧血,更要重視。

  作為日常的預防手段之一,大家可以注意觀察大便的形狀。正常人每天大便規律成形,反覆的便秘或腹瀉要重視。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持續時間較長,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腸道腫瘤的可能性。糞便性狀規則也是人腸道功能正常的一種標誌,如果有一段時間出現大便變細,甚至大便有凹槽,儘早去醫院就診。

  陳光蘭主任說,很重要的一點,普通人群45歲以後就需要做腸鏡檢查。

  來源:處州晚報 記者 吳啟珍 通訊員 馬志春

相關焦點

  • 警惕!男子至今17天無症狀,被確診!有家人被感染
    儘管24天潛伏期是個例,但仍要引起我們的警惕。確診前連續17天無症狀!曾兩次家庭聚餐據河南省長垣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河南省長垣市9日確認無症狀感染者1例,截至目前已連續17天無症狀。目前,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均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隔離治療,病情總體穩定。一些案例中,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對於無症狀感染者,怎麼防?最好的辦法還是做到這幾點!1、儘量少出門,在家裡是風險最小的。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避開「傷腸」雷區結直腸癌傳統治療與個體化治療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的個體差異,往往治療效果不佳。個體化治療通過相關基因的檢測,可以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提高治療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分子靶向藥物已成為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和綜合治療的一線方案。有問必答1、什麼是靶向治療?
  • 骨質疏鬆大多數是「吃」出來的,這3類人容易被盯上,要「警惕」
    骨質疏鬆症早期常無症狀,往往在拍片子時偶然被發現有骨質疏鬆症引起的椎體壓縮性骨折。骨質疏鬆症常見的症狀是腰酸背痛,身高縮短,但這些症狀常被認為是人老了的必然現象,未被重視,終致因反覆骨折而致 殘、致 死的後果。
  • 大便不正常竟是腸癌徵兆 4個小症狀你要注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單位組織體檢包括許多中老年人都會定期做包括血液檢查、腹部B超、胸透等常規體檢,可很少有人會主動做腸道健康檢查。而早期的大腸癌沒有特異性症狀,應如何通過體檢早期發現大腸癌呢?
  • 河北省新增39例本地無症狀感染者,來看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現在尤其是河北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忽視,因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徹底的被控制住,所以大家要加強防護,不能放鬆警惕,只有嚴格的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才能夠防止冬季新冠病毒反撲。通過媒體報導了解到河北一日時間裡新增了39例本地無症狀感染者,這一情況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隨後很多民眾朋友們疑問,河北近日以來為何頻頻新增無症狀感染者?究竟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 無症狀感染者是什麼意思需要治療嗎 全國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少人
    不少專家認為,中國現在處於疫情防控「下半場」:要尤其警惕外來輸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到底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他們佔的比例有多大?對無症狀感染者的調查有什麼意義?近日,鍾南山院士接受CGTN記者採訪,一一解答。由數據推斷中國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鍾南山院士表示,就目前這個階段來說,他不認為中國存在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 【科學防控】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無症狀感染者」的問題?
    其實,大家不必對無症狀感染者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和揪心,下面就讓我們一塊兒來看看,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是怎麼被發現的,又是怎麼管理的呢?01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03如何管理、監測無症狀感染者?國家防控方案規定對無症狀感染者要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隨著本土確診病例數的減少,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處理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過去的處理原則是應診就診,現在是主動篩查。
  • 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出現了哪些信號要警惕?
    結直腸癌的治療要比肺癌、肝癌稍微簡單一些,因為大腸全長1.5米,切除一段不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要重視早期症狀,爭取及時發現!分享一些常見的結直腸腫瘤早期信號,年輕的讀者可以指導一下家裡的老人,保障家人腸道健康。
  • HMB作為一種新食品原料,可緩解中老年人肌肉流失
    中老年人可選擇HMB膳食補充劑,補充HMBHMB不僅能緩解中老人肌肉衰減,還能讓食品飲料保持美好口感,因此,HMB被廣泛應用於烘焙食品、運動營養食品、乳及乳製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成為了一種新食品原料。隨著市面上越來越多HMB膳食補充劑的出現,也受到了很多中老年人的青睞。
  • 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是新型肺炎?還有哪些其他的常見症狀發生要及時...
    在疫情的籠罩之下,有些人稍微有點咳嗽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型肺炎,到底出現哪些症狀才需要警惕是新型肺炎呢?還有哪些其他的常見症狀發生要及時就醫呢? 圖片來自:站酷海洛Plus 疫情期間,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是新性肺炎?
  • 無症狀感染者猛增,你身邊有多少?
    最後,還有一個合理的推測是,從境外回國的人以及密切接觸者,被要求隔離醫學觀察的時間可能會加長,或者要做到百分百的核酸檢測,以確定是否是無症狀感染者。 因為現在僅僅是隔離 14 天已經無法保證不會成為傳染源了。
  • 腦梗不是騰空而降,如頭部出現這些症狀,警惕大腦發出的求救信號
    如頭部出現這些症狀,警惕大腦發出的求救信號 1、視力模糊 腦梗的出現對視神經造成損傷,引發視網膜缺血和缺氧,一般會出現視力模糊或者眼前漆黑的現象,但是過了幾秒或幾分鐘後就會有所緩解,這是腦梗發作的信號之一,如果家裡有三高疾病的人出現這種狀況,需要有所警惕。
  • 專家解讀: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如何治療?
    他的症狀還沒有表現出來,所以說這部分患者,我們更應該警惕。  早期大家知道新冠肺炎起病比較隱匿,有的病人潛伏期較長,在一段時間內沒有症狀,但是隱匿的患者,有些把他當做無症狀感染者,實際上他是隱匿患者。我們應該觀察,把他甄別出來。這些患者不是無症狀感染者,是隱藏在無症狀感染者的隱匿患者,所以我們大家應該重視。往往幾天以後,過了潛伏期出現症狀了,就把他歸為確診病例。
  • 警惕脖子上這塊「斑」,頭暈眼花中風都跟它有關
    我國年齡超過40歲者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為41.3%;中老年人(45歲以上)已經確診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小中風)的病例中,頸動脈硬化斑塊檢出率達76%。3、這些人群要注意據中國慢病前瞻性研究一項分析顯示:約1/3的中國成年人有頸動脈斑塊中國人的平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是0.70 mm,並且隨年齡增加而增厚,每10年增厚0.08 mm
  • 3月這些謠言中老年人要當心!
    人們到底要在什麼時間睡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好,不可能一刀切地都要在子時前睡著,午睡也不是必選項,但一旦選了就需要持之以恆,以半小時以內為宜,晚睡的人就別強求早起了。總之,人體需要規律的、足夠的睡眠,這件事值得每個人認真對待,但怎麼睡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二、餓不死就不要吃這4種蔬菜?
  • 警惕!北京時間6月14日,全國單日確診出現反彈,鍾南山發出提醒
    於是從今日(6月14日)的疫情數據中,就迎來了一個壞消息,需要大家警惕起來! 從北京時間6月14日的疫情數據來看,全國新增確診58例,無症狀新增9例,境外輸入新增19例,新增疑似1例,新增治癒3例。
  • 無症狀感染者,怎麼辨識它?
    現在我們湖北病人都已經清零了,通過現在官方的數據報導,還有幾十例的無症狀感染者,還在不停的增加。那麼作為我們一個普通人,如何識別身邊的無症狀感染者?如何來保護自己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關鍵,作為無症狀感染者病毒,它是攜帶者,但是對他身體是沒有危害的。
  • 為什麼要公開透明無症狀感染數據以及世界該以人道為領導了
    1,是時候公開透明無症狀感染數據了3月29日,河南省衛健委通報1例漯河市本地確診病例,該病例曾接觸過河南平頂山市被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的病例,這一案例再次掀起無症狀感染者傳播討論。按照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六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無症狀感染者指的是,無臨床症狀,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
  • 「2020年美國結直腸癌統計報告」
    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解讀了《美國結直腸癌統計報告,今天,小編再帶大家詳細解讀美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趨勢。
  • 循環細菌DNA有望成為結直腸癌早期診斷標誌物
    探索可用於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新型生物標誌物是目前的研究熱點。近年來,研究者們發現在循環遊離 DNA(cfDNA)中可檢出細菌等微生物 DNA。然而,結直腸癌患者的循環細菌 DNA 是否存在特異性改變,及其能否作為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新型生物標誌物仍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