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走進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保安鎮,一個拗口的詞——「閃蒸礦化」成為大家談論的焦點。
記者趕到保安鎮城內村不足十平方米垃圾場內,看到一個類似「大罐子」的機器前圍滿了村民。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近百立方米的生活垃圾放進處理器,通過閃蒸礦化處理後,最後就只剩下了一立方米的灰土。它的神奇,吸引了很多村民。
記者看到,這個佔地約五平方米的「大罐子」,有兩個進料口、四個出灰口、九個通風口。閃蒸礦化處理器內是「仿生環境」,類似窯洞、積雨雲的結構。
「從去年7月份開始,每周都會有垃圾車定期來村裡收集垃圾,將統一收集的垃圾送這裡,用這個『大罐子』進行處理,它的能力令人吃驚。」站在處理器旁邊保安鎮城內村村民崇竹梅告訴記者。
青海華地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盛玲說,這臺處理器是我省率先引進的生活垃圾閃蒸礦化垃圾處理器,解決了現在農牧區垃圾處理難的問題,旨在探索一條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新路子,解決分散、不便集中、消納處理難造成的環境汙染。
交談中得知,這臺處理器主要清理城內村、城外村、新城村三個村的垃圾,每星期有專用車輛拉運垃圾,大概一星期運六車垃圾。這臺機器改善了環境的汙染,村民的街道、巷道都乾淨了,現在村民都非常歡迎。
崇竹梅說:「以前,我們的垃圾在沒有車來拉之前,湊在塑膠袋裡,去埡口倒掉。現在每個星期垃圾車來拉,就把垃圾掃著裝在垃圾車上,衛生也乾淨,家裡也乾淨,外面出去也乾淨,走個路,或在外面站會兒都很乾淨,舒服得很。」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刻不容緩。尤其在青海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手段,依靠科學技術進步,通過加大環保科技投入,做好垃圾處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保安鎮副鎮長冷本尖措說,現在保安鎮日產垃圾一個星期大約4噸左右,每天早晚保安街道上的垃圾,統一運至垃圾場集中處理。處理以後,整個保安鎮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們清理垃圾的熱情很高,保護環境的意識明顯提高。
我省農牧區地理位置不同,每年都會產生上億噸農村生活垃圾,這些垃圾因得不到處理而被隨意丟棄,原有的焚燒、填埋、堆肥等生活垃圾處理常規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汙染,生活垃圾的汙染問題顯得特別突出。
盛玲說,企業開展閃蒸礦化處理垃圾方式的初衷就是建立無害化處理體系,閃蒸礦化技術適用於高寒高海拔地區,無害化處理模式就是要將不便於轉運的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減量95%以上,剩餘物不足5% ,而且經過回收,可作為有機肥等原料進行再利用。
目前,我省引進的閃蒸礦化垃圾處理器可作為傳統模式的補充和完善,降低轉運成本,回收物可再利用,無二次汙染,整體的處理模式符合「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要求。
青海華地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技術員李全春介紹,閃蒸礦化處理前,工作人員需將垃圾進行簡單的分類,像瓦片、玻璃、易拉罐、磚塊等挑揀出來,然後把垃圾投放到處理器中,生活垃圾在處理器內啟動時一次加熱,經過多種物理方法組合,有機物的熱值被釋放,分解出水蒸氣的灰分,從而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
據悉,閃蒸礦化垃圾處理器的應用,替代了傳統填埋、焚燒垃圾處理方式,整個處理過程不需要煤電油氣,沒有二次汙染。它將生活垃圾的有機物減量95%,排放物主要為水蒸氣,剩餘灰渣少於5%。具有安全、回收再利用和佔地面積小、維護簡便、易於操作、24小時運行的特性。
閃蒸礦化處理器快速降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成分,優勢明顯,在保安鎮的試應用效果顯著,也得到了其他地區人們的關注。目前青海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決定採用生活垃圾閃蒸礦化處理器,處理景區旅遊旺季時每天產生的20多噸左右的生活垃圾,來提升垃圾處理效率,並減少垃圾處理產生的汙染,保護景區環境。
海南藏族自治州環境保護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德顯說,實踐證明,閃蒸礦化處理器不僅方便實用,還不需要長途運輸,可以就地消化垃圾,日產日清,這些優點讓使用者嘗到實實在在的甜頭。這種垃圾減量化處置模式,可以用最少的投資解決積存和新產生的生活垃圾,優於傳統的三級轉運集中填埋的無害化初級模式,為當前農牧區村鎮、景區景點的環境整治提供了一種較為理想的垃圾處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