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是補齊「美麗台州」建設的關鍵短板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內容,無疑也是農村環境衛生的一場「綠色革命」。
2014年,我市同步參與省級試點村建設,先後啟動實施了95個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試點建設;2015年,在全市範圍內啟動實施了「一縣一鎮、整鄉整鎮」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
靚麗新家園,美景入畫來。「綠色革命」的探索步履,正逐漸遍及台州大地。
自去年全面部署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工作以來,目前全市共啟動4238個建制村農村生活垃圾「三化」處理工作,已完成1959個,垃圾「三化」處理村數居全省首位,仙居基本實現了縣域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全覆蓋。我市有關做法得到了省裡充分肯定,副省長孫景淼專門作出了批示。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現場推進會8月7日至8日在三門召開。
嚴控源頭,精準分類
路邊的破磚爛瓦難覓蹤影,大街上的塑膠袋「不翼而飛」,保潔員走街串巷,各家門前清清爽爽……從熱鬧的鄉鎮到偏遠的農村,被譽為「農村革命」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在全市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和民生工程,我市高度重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工作,將其納入「一把手工程」,是全省最早把農村環衛保潔納入財政預算的地市,全年投入農村環衛保潔專項資金1.89億元。今年,我市將「垃圾分類全覆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對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責任考核內容,並加大考核權重,在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考核中的分值比例從去年的20%提升至今年的40%。
市裡提出了到年底基本實現所有行政村垃圾「三化處理」全覆蓋的目標,一場限時限責的農村垃圾分類「三化」處理攻堅戰就此打響!
椒江區章安街道陳宅村是一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目前村裡實施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並在蔡橋垃圾中轉站配置了一套日處理量達5噸的生活垃圾生化處理設備和二次分揀平臺,還通過紅黑榜評優獎懲等制度,確保村內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運行。村民毛華米說:「村裡環境衛生搞好了,住著也舒坦。」
垃圾處理,做好分類是前提。椒江區對分發給農戶的垃圾袋編號追溯,使農戶分類正確率達到85%以上,每年可減少垃圾清運費用32.8萬元;黃巖採用「農戶+村保潔員(分揀員)」分類模式,在試點村共投放30L兩格式垃圾桶24400個,修建村垃圾分揀場5個;路橋在鎮、村兩級探索設立農村垃圾「三化」處理預算基金,專門用於分揀員二次分揀的到位率和農戶美麗庭院創建及垃圾分類的獎勵……
因地制宜,多管齊下
整潔的道路、乾淨的溪流、茁壯成長的農作物……一眼望過去,不見白色汙染,不見蚊蠅飛舞,只聞鳥語花香。這是垃圾減量化處理之後的臨海市括蒼鎮新農村。
括蒼鎮山村多,農作物多,當地建立了垃圾腐化池,將垃圾分類後把可降解的垃圾倒入腐化池,灑上少許生石灰和水,加速垃圾分解。一般夏天30天,春秋40天,冬天60天。到時候,村民打開池門,裡面都是最好最天然的肥料。如此一來,鎮裡原本每天要送幾車垃圾去市垃圾處理站,如今一兩天去一次即可,大大減少了運輸成本。
垃圾是汙染源,也是放錯地方的寶貝。臨海括蒼鎮的做法就是我市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的一個有效實踐。全市各地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探索過程中,因地制宜,湧現出了不少好做法。
溫嶺城南鎮建有一座溫嶺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大量來自農村的生活垃圾被拉到這裡焚燒發電。溫嶺瀚洋資源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玉明說:「現在我們處理後的爐渣、飛灰等殘渣量僅為進爐垃圾量15%—20%,減量八成,比起直接堆放或簡單填埋,焚燒處理使垃圾量大幅減少。」
玉環市在海島鄉,投資50多萬元,建立了微生物發酵資源化處理站,可日處理0.5噸,滿足周邊4個村的垃圾處理需求,今年上半年海島生活垃圾外運量較往年同比下降26%。
「今年全市的農村垃圾『三化』處理考核按季度進行,各地的『督查實錄』情況,將抄送至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以此推動各縣(市、區)互比互學互進。」市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各地能為全市培樹一批可看、可學、可複製、可推廣示範樣板和經驗的,考核值加10分。
建章立制,常態管理
在三門縣健跳鎮蓋門塘村,每家每戶門口都放有小型的垃圾回收箱,且在垃圾箱上還有一個二維碼。村裡保潔員掃描二維碼後,後臺會對村民垃圾分類情況進行積分。根據積分多少,村民可到積分兌換超市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
三門縣健跳鎮副鎮長黎葵鴦說:「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大大地提高了村民分類的積極性。經過兩年的實踐,村裡老百姓垃圾分類意識普遍增強。」
為做好農村垃圾分類「三化」處理,我市制定出臺了《全面深化農村垃圾治理的實施方案(2016-2020年)》,推出了以「鄉、村、片(組)、戶」為單位的「四級聯動」管理機制。此外,全市還通過設立鄉賢基金和在市級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中專門安排500萬元用於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
一支高效精幹的保潔員隊伍,是做好農村垃圾分類「三化」處理的關鍵一環。我市將保潔員工資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保潔員平均工資達1200元/月,另加意外傷害險。目前,全市按每150戶或每500人配備1名保潔員標準足額配備保潔員,累計1.4萬人,各級財政預算專項經費3.3億元。
此外,我市還建立合力共建機制,通過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納入村規民約內容、積極開展各類創建評比活動等,不斷提高群眾垃圾分類「三化」處理意識。天台縣雷峰鄉婦聯推出每月評選「美麗農舍」「垃圾分類示範戶」等活動,提高全民開展源頭垃圾分類的主動性。
5月19日下午,台州市青少年助力環境整治先鋒行動暨「綠色21天」垃圾分類習慣養成計劃啟動儀式在坎門渝匯小區舉行。玉環市委副書記阮聰穎表示,玉環將全力推動垃圾分類進機關、農村、企業、學校、家庭,使垃圾分類變成全市市民的自覺和自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