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街道打造全市首條廚餘垃圾示範路線!在這裡垃圾分類進行完整...

2021-01-08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曹現梅

隨著《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發布,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很多市民的自覺行為。但具體實施中還是存在著廚餘垃圾混投的現象,這也成為垃圾分類工作的「痛難點」。為破解這一難點,市北區在河西街道打造全市首條廚餘垃圾示範路線,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到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實現完整閉環。

據河西街道城市管理分管主任欒述先介紹,打造的廚餘垃圾示範路線共涉及到7個小區、77棟樓、245個單元,共計4323戶居民,主要是樂天家園、富居園、德馨築家、天怡景園新區等小區。這裡作為第一批廚餘垃圾分類、收運示範小區,打造分類、收運一體化示範路線,真正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完整閉環。

通過前期「撤桶並點」工作,他們已將垃圾收集桶點由最初的245處合併為120處。而此次打造廚餘垃圾示範路線後,垃圾收集桶點最終縮減至20處。這不僅保證小區生活環境的整潔,提高保潔人員的工作效率,有助於實現分類指導員對點位進行有效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垃圾減量。

「居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廚餘垃圾,如果無法合理地回收處理,可能會發酵產生多種病原菌,威脅居民身體健康、增加城市管理風險。因此,嚴格做到廚餘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打造廚餘垃圾範路線便成為一種『點穴式』的解決方法。」河西街道城市管理分管主任欒述先介紹道,能夠打造這條廚餘垃圾示範路線,離不開社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一開始有很多居民反對減少垃圾桶點,包括小區部分物業保潔工人也不理解。但是經過街道、社區及交運北潔公司、物業公司的多方努力,通過入戶宣傳、張貼集中投放明白紙和發放垃圾分類投放指南、派發綠色生活低碳卡、駐桶指導等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居民們漸漸了解了『撤桶並點』和廚餘垃圾示範路線對做好垃圾分類、提升社區環境的重要意義,取得了大部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也使得這條示範路線得以順利打造。」

據悉,河西街道接下來將以改善人居環境、減少環境汙染為導向,以廚餘垃圾示範線路打造為突破口,逐步在所有小區推廣,通過「撤桶並點、以點串線、以線覆面」,把每個社區都覆蓋到位,為廣大居民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南京這個街道憑啥成為全市示範?
    最新數據顯示,該街道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知曉率超98%、參與率超過93%、正確率超81%。「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高效性、帶動性和示範引領性在這裡得到充分展示。」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棲霞區堯化街道金堯山莊小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 通訊員 羅婷攝一個以保障房小區為主的街道,為何能走在全市垃圾分類的前列,甚至成為全市示範?紫君在持續多日的探訪中不斷「解碼」。
  • 全市日收廚餘垃圾714噸,較一個月前增加約572噸 垃圾強制分類...
    市城管局相關人士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171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接近全覆蓋。在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琥珀森林小區,為避免居民拎著垃圾袋滿小區找收集點,每棟樓的單元門口都有一個指示牌,告知居民收集點在哪裡。在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馬府新村小區,垃圾分類除了靠居民自覺,還活躍著由「娘子軍」、民兵、群眾指導員、執法隊員組成的各路「小分隊」以及「黨員模範團」進行分類指導。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為推進全區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工作,惠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惠城區分類辦」)加強頂層設計,聯動惠城區市場監管局,把市場、飯店、食堂、大排檔等集中餐廚垃圾產生的餐飲單位納入收運體系,規範分類收集運輸,為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奠定紮實基礎。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7個月 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長13倍
    北京市垃圾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已接近完成,全市現有固定垃圾桶站6.32萬個,達標率96%。具體來看,條例實施以來,居民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達4246噸/日,較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3倍,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0.84%。加上餐飲服務單位廚餘垃圾1927噸/日,廚餘垃圾總體分出量達6173噸/日。此外,其他垃圾減量明顯。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落葉竟然是廚餘垃圾?垃圾分類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8月10日,湖北省政府出臺了《湖北省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襄陽市建成區實現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2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到2022年,襄陽市建成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北京備戰垃圾分類大考:廚餘垃圾變身營養土|組圖
    二裡莊社區設置廚餘「終」轉站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在二裡莊社區南側的垃圾分類宣教廣場處,記者看到該廣場有一個垃圾分類驛站,設置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4個垃圾桶。二裡莊社區營造工作坊李紫瑩介紹,社區共設置5組以上四類垃圾投放點,16組以上「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垃圾桶。
  • 分類垃圾桶送進居民家!從源頭上「隔離」廚餘垃圾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和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為了讓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實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4月21日,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在甸新佳園開展垃圾四分類宣傳及分類垃圾桶發放活動。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你進階為「會分垃圾的文明人」了沒?
    到2020年12月底,南京全市每天收運廚餘垃圾超過880噸。而11月1日以前,南京收運的廚餘垃圾每天不足百噸。這大有「味道」的增長,是南京市民垃圾分類實實在在的成果。在垃圾源頭的市民,聽不到廚餘垃圾處理終端——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工人的評價:送來的廚餘垃圾分揀質量越來越好,目前已經完全取消了人工分揀,僅靠機器分揀便可滿足要求。南京市民素質太高了!了不起!」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垃圾房落地還需破「鄰避」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兩個月後,隨意抽問南京市民,回答可能大相逕庭。答案差異的原因,與小區垃圾分類房的推進程度有很大關係。南京總計有6000多個小區,據南京市城管局官方發布最新數據,截止目前,全市已在2545個小區建成垃圾分類收集亭房5159個;583個小區、1538個收集點在建。垃圾分類是否到位,收集設施至關重要。建成的,如何達成共識?沒建成的,堵在何處?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由靠管理變成靠自覺、由複雜變成簡單、由困難變成容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三年來,湖裡區生活垃圾日均轉運量從1200多噸減少至1000噸左右,同比下降約17%;廚餘垃圾及餐廚垃圾日收運量約430噸,超過全市日收運總量的50%,垃圾分類準確率達85%以上。
  • 東城所有垃圾年內全程實時監管 崇外試點廚餘垃圾不分類不清運
    今年年底前,東城所有垃圾都將全程實時監管,每個垃圾桶、每輛垃圾車都配電子「身份證」,每一桶垃圾都將被精準監控。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廚餘垃圾「不分類、不清運」已率先開始在崇文門外地區試點實施。然後,將袋內的廚餘垃圾倒入綠色廚餘垃圾桶內,把塑膠袋抖摟乾淨,再扔進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裡。「新世界家園小區有600多戶居民,每天大約能產生600多公斤廚餘垃圾。」東城區崇外街道網格中心副主任李濤告訴記者,過去,廚餘垃圾的分出率只有6%,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截至上個月,廚餘垃圾分出率終於突破了21%。
  • 10個問題解答北京的垃圾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也是分為四個類型: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實際上這種分類方法在很多城市中早就已經開始,只是沒有立法,大家不遵守而已。    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介紹,目前北京市已在黨政機關率先開展垃圾分類,並在全市30%的街道、鄉鎮已創建了100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2019年,示範片區覆蓋率將達到60%,覆蓋200多個鄉鎮街道。
  • 北京市垃圾運輸車顏色將與分類垃圾桶逐一對應
    在石景山沁山水小區南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對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進行稱重,居民可獲得積分獎勵攝影/本報記者袁藝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城市管理委獲悉,為破解生活垃圾「混裝混運」難題,本市將研究制定垃圾運輸車輛標準
  • 構建全過程體系 重慶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此外,全市1.18萬個公共機構已開展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提升分類效果堅持以鎮街為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區分居民小區以及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以及酒店、賓館、超市等相關企業,通過分類別打造示範點,逐步推行樓層撤桶、定時定點投放等措施,提高分類實效。
  • 守桶志願者協助垃圾分類!流過車陂街道的河湧又見魚群暢遊
    記者隨體驗團,走進今年3月率先在全市城中村推行垃圾分類的天河區車陂街道了解到,車陂街道全面推行垃圾分類8個月,不僅實現廚餘垃圾收運量大幅增加,還助推了車陂湧治水工作。參團的專家和市民代表,對如何進一步推動城中村垃圾分類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 「螃蟹殼屬於什麼垃圾?」廚餘垃圾?NO!垃圾分類主題教育進校園活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為增強孩子們的環保理念,幫孩子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11月27日上午,在惠濟區垃圾分類辦的指導下,惠濟區大河路街道辦事處、金河社區、怡豐森林湖幼兒園聯合河南省中聯再生資源集團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全家行」垃圾分類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螃蟹殼屬於什麼垃圾?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講師的介紹,弄清了正確答案。如何生動形象又有效地給孩子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 北京垃圾分類「五一大考」在即 至少六區實施細則出爐
    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東城區  垃圾分類堅持「乾濕分開、資源回收」  東城區近日印發《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和相關實施辦法,其中提出,到2020年底所有街道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社會單位全面實施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半年戰報」 還原踐行新時尚「蘇州路徑」
    全市「三定一督」小區中,廚餘垃圾分出率平均達29.7%,成效好的小區甚至達到40%。全市平均每天收運處置廚餘(餐廚)垃圾3730.6噸、有害垃圾4噸、可回收物600.3噸、其他垃圾14377.3噸。11月份其他垃圾量同比下降3.32%,「三增一減」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量增,其他垃圾量減的趨勢初步呈現。
  • 這環保酵素竟是廚餘垃圾「變」的
    活動以嘉賓講座和互動訪談的形式與街坊相約,邀請兩位在推行垃圾分類處理方面有深刻理解的嘉賓,向街坊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分享利用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堆肥的經驗,旨在深化街坊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形成全民行動,共同減少廚餘垃圾的綠色低碳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