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院(DAMO)是個什麼鬼?

2021-01-09 網易

  

  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中國企業家》

  記者 |李亞婷

  編輯|翟文婷

  從120人到6萬人參展,阿里雲棲大會用了八年。

  科技是今年大會的主題,量子計算、雲生態、ET生態成為大會的關鍵詞,手勢點餐、吃完就走的無人餐廳、刷臉入住的智慧酒店成為展館亮點。

  但今天最吸睛的還是「達摩院」,一所名字江湖氣息濃重的研究院。馬雲現場親自講述了成立它的初衷和期望,並且宣稱未來三年將投入1000億進行基礎科學研究和顛覆式創新研究。據說,目前已有十名專家加入到學術資訊委員會,主要研究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中國網際網路界,阿里巴巴被認為是技術實力最弱的公司。我確實不懂技術,承認不懂技術不丟人,不懂裝懂才丟人。」馬雲表示在阿里巴巴成立的前十年,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做研究院,因為每天都在考慮生死問題,「公司成立十年以後,我們想用自己的模式成立研究院,達摩院會超越Intel、微軟、IBM的研究院。」

  「達摩院這個名字是兩周前才確定的,」馬雲說,「我接到童文紅(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的電話,討論實驗室的名字。我說幹嘛一定要研究院、實驗室這樣的說法,幹嘛不能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我覺得達摩院就很好。」

  目前,「達摩院」已經開始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亞洲達摩院、美洲達摩院、歐洲達摩院,並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聖馬特奧、貝爾維尤、莫斯科等地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初期計劃引入100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馬雲說,「Rsearch for fun」和「Research for profit」是目前研究院的主要模式,但他認為這兩種模式都不會長久,達摩院的理念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馬雲視其為阿里巴巴留給世界最好的東西之一。他說: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

  附馬雲與科學家座談及雲棲大會演講:

  阿里巴巴研發技術的出發點是能解決什麼社會問題

  在公司剛剛成立七八年的時候,我是堅決反對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實驗室的。前面十年誰都不能跟我談實驗室,絕對不能跟我談微軟研發部門、IBM研發部門,我認為這些研發部門走不長。

  因為當時我們是一個初創公司。儘管我們很強調技術,但是公司在還沒有立足之前就考慮研發是大災難。我發現絕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發,就是Research for fun,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 profit,更不可能走久。那時候我去一家國外大公司,工程師跟我講這個產品怎麼賺錢,而不是告訴我將解決客戶什麼問題,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出大了。

  此前我知道阿里巴巴還沒有Ready,我只希望通過技術解決很多問題,而不是一下子提升到實驗室。而且微軟也好、貝爾也好、IBM也好,這些工業時代實驗室為主的模式,在當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實在前十年已經越來越萎縮了,它不是未來。什麼是實驗室的未來,在沒想明白之前以及自己公司沒有站穩腳跟之前,不得輕舉妄動。

  阿里巴巴那時候的利潤很低,這點錢說不定搞一次就沒了。但是今天的阿里十八歲了,我們要有擔當精神;今天的阿里也跟以前不一樣了,大家知道阿里是一個電商,其實電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東西,我們以電商出名,以電商作為切入口,但本質上我們不是一家電商公司,九年以前已經把自己定位成為一家數據驅動的公司,九年間阿里巴巴成為當今少數幾個能夠處理豐富數據源的公司。

  今天就規模效應來講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商,其實亞馬遜、eBay,以及後面五個的量全部加起來,沒有阿里巴巴大。做到這個,背後是阿里巴巴強大的技術力量支撐。就光一個雙11,技術含量之高,也超過很多人的想像。

  因此我很感謝阿里巴巴有一批前赴後繼努力的工程師。我是不懂技術的,但是正因為我不懂技術,我比誰都支持技術,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相反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如果這件事情我們不這麼做下去,明天一定會倒黴,明天我們公司跨不過去,哪怕做不到,也得想辦法做到。正因為這樣,阿里巴巴九年以前全面進入雲計算。

  我們是以解決問題來判斷,而不是想當然去解決未來,更不以昨天的思路去解決未來。這是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阿里巴巴技術研發的擔當是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未來

  阿里巴巴已經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我們在這個國家、在這個時代擔當有巨大的責任。十年以前我就在阿里巴巴講:中國電商發展得好,跟阿里巴巴沒有關係;但是中國電商發展得不好,跟阿里巴巴有關係。因為那時候90%的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在我們公司,我們做得不對,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做得不對。

  思考到最後,我覺得阿里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

  我們必須是一家創新的公司,我們要成為國家創新的發動機,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創新;我們必須是一家時代的公司,The company of the century;我們必須是全球化的公司,我們必須代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十年以來我從來沒有改變這個觀點。你只有這樣思考,這家公司的立意才會第一天就跟其他公司不一樣。

  有人挑戰說阿里巴巴還有什麼不做的,你到處都在。但我覺得阿里巴巴本身就不應該只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是國家和社會乃至於世界創新的發動機。就像電是沒有邊界的,你不能說工業可以用電,農業不能用電,我們各行各業都要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思想去影響和改變。阿里巴巴必須擔當起這個責任。

  創立「達摩院」是為了支撐第五大經濟體、服務世界經濟

  正因為貫徹了這個思考,也因為我們對於技術的欣賞和敬畏,阿里巴巴可能是跨界做得最好的公司,是商業和科技結合最好的公司。

  到今天,賺錢對阿里巴巴來講不難。十八年來,我考慮的、召集的會議,關於討論賺錢的,沒有超過三個小時。我認為前面的事情做對了,錢自然多;事情沒做對,錢最終都會走。阿里巴巴現在有了錢,就要考慮未來的問題。阿里巴巴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就必須為未來思考問題。

  我們這個實驗室定位是什麼?我覺得不應該是Research for fun(為快樂研究),也不應該Research for profit(為利潤研究),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為解決問題研究並帶來利潤和快樂)。二十一世紀的公司,只有解決社會問題才能活下來,不解決問題活不下來的。

  For fun走得太遠,for profit走得太近,都走不長。一個企業做得多大,在於企業解決多大的社會問題。解決的社會問題越大,責任就越大,利益也就來得更多。這是阿里巴巴思考的邏輯。

  今天阿里巴巴的規模已經等於全世界第二十一大經濟體,我們有五億多的月活躍用戶,有巨大的數據,無數的消費者,每天的麻煩遠遠超過大家想像。但是這些麻煩都是科學家們的機會。十年以前我就提出來,阿里巴巴缺的不是工程師,缺的是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計算機專家等等。我們要孕育的是一個社會,而不是一個Company。

  阿里巴巴未來二十年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不是我們狂妄,而是世界需要這麼一個經濟體,也一定會有這麼一個經濟體。今天的阿里巴巴有錢,有資源,有人才,有影響力,還有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數據寶庫。這些資源、人才、數據不應該只為阿里所用,應該為世界所用,為未來所用,這是我們真心的想法。

  我們建立這個經濟體要完成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讓世界經濟更加Inclusive,第二讓世界經濟更加Sustainable,第三讓世界經濟更加Happy和Healthy。達到這三個目標將為世界解決一億就業機會,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臺。

  這樣的第五大經濟體需要技術支撐,這中間有太多的技術問題要處理,所以這個實驗室是為未來二十年的經濟體打造的。經濟體不是屬於阿里巴巴的經濟體,實驗室也不是屬於阿里巴巴的實驗室。我不想把它變成阿里巴巴的實驗室,阿里巴巴的工程師解決自己的問題難是難,但是問題還不是太大。

  「達摩院」要比阿里巴巴活得更長

  我希望阿里巴巴有三樣東西可以傳承下去。我個人希望第一是阿里巴巴留下這個實驗室,它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第二留下一所湖畔大學,培養企業家,把自己所有的得失告訴人家;再一個,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會活得很長。有一天阿里巴巴不在了,這三樣就是我們留給世界最好的東西。

  但是要活得長,就未必活得好。蠟燭要燒得亮,那一定燒得很快;你要燒得時間長,一定是沒有那麼亮的。我直截了當跟王堅(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講過,這個實驗室絕對不能等資金,這個錢給你就是創業基金,這個實驗室是要掙錢的。要有掙錢的意識,才能活下去,靠撥款的話,那公司有錢你就活,沒錢你就死了,我要的是公司死了,實驗室還活著。這是可以找出好模式出來的,我希望不僅僅靠論文活下來,90%以上研究的東西,不能只在實驗室裡面,必須在市場上。只有這樣,這個實驗室才能走得長。

  在成立實驗室方面,我考慮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才遲遲推出。真正的科學家和真正的企業家是共性的。第一我們都是樂觀主義者,我們是因為相信才看到的,絕大部分人是因為看到了才相信。如果不相信這個事情會發生,不可能Research for fun;第二我們有擔當精神,我們敢冒風險;第三必須有創新、創造、創意,必須走不同的路。在阿里巴巴做一件事情,我都會問:你有什麼辦法做得跟別人不一樣,如果做得一模一樣,憑什麼你做呢?

  兩個禮拜以前我接到童文紅(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的電話,討論實驗室的名字。我說幹嘛一定要研究院、實驗室這樣的說法,幹嘛不能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我覺得達摩院就很好。她說達摩什麼意思,英文怎麼翻譯,我說就叫Damo,叫著叫著就順了。Google一開始聽著也很奇怪,慢慢就叫出來了;英特爾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叫著叫著就習慣了。就叫達摩院這個名字好了,叫著叫著,養著養著,愛著愛著,就會越來越喜歡。

  十八年過去了,我們現在決定成立這個實驗室,很多人說什麼才是你們的未來,學微軟的模式、還是貝爾實驗室的模式,這個問題探討了不少。上一個世紀的企業,抓住一次機會或者兩次機會,就會成為一家了不起的企業。但在二十一世紀,要成為了不起的企業,必須解決了不起的問題,想成為偉大的企業,必須解決偉大的問題。

  所以阿里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們會學習IBM,學習微軟,學習貝爾實驗室,學習在過去人類歷史科技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巨大的經驗和教訓,但我們必須走出自己的路。我們中國很多的思考要填補世界什麼空白,美國以前有,我們必須有一個;蘇聯以前有,我們必須有一個,幹嘛這樣?為什麼中國人不能自己走一套出來?以今天中國的資源,中國的擔當、人材、資本,我們完全可以在科技領域走出自己路,打造自己的一流。我們必須思考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必須超越微軟,必須超越IBM,因為我們生於二十一世紀,我們是有機會後發優勢的。

  以前看社會經濟發展好不好,看電力指數,未來我們是看計算指數;以前我們是否通電、是否通道路,今後我們是要看是否通數據,看網際網路覆蓋能力。我想未來的三十年,各行各業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將不屬於網際網路公司,未來將屬於利用好網際網路公司最好的公司。

  現在對未來擔心的人也越來越多,擔心技術將會取代人類,技術將會消滅就業,技術將會拉大財富貧富差異。我相信這全是空擔心,因為技術、科技一定是為了人而存在的。對技術的擔心是因為缺乏對自己的自信,也缺乏對未來的想像力。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確實對傳統工業、對傳統技術、對傳統就業帶來衝擊,但是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帶來了新的就業。

  IT時代是讓自己越來越強大,而DT技術是讓別人越來越強大,讓世界越來越共享。所以IT時代是28理論,DT時代是82理論。DT時代必須強調普惠、必須強調可持久發展,DT時代必須講究個性化,因為只有個性化,才有可能有Happy & Healthy,才有真正的快樂,電子商務將會變成真正的E-Business,將來的中小企業都是跨國企業,將來沒有中國製造、美國製造,只有Made IN Internet。達摩院要做的,就是真正要把技術進行普惠。如果不能把技術做得普惠,讓更多人分享、享受技術的紅利,我相信第一是一定走不久,第二走久了也會被推翻。

  我希望這個實驗室的領導,要有強大的Business sense。我們的CTO(張建鋒)就有強大的Business sense,他輪崗了很多部門,純技朮忽悠他沒用,純商業忽悠他也沒用。一個科學家要有創業者的意識,一個企業家要有科學家的嚴謹態度,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未來。

  三年內,我們對達摩院投入會超過1000億。阿里巴巴不指望靠它賺錢,但是它自己要去掙錢。當然掙錢是靠解決問題,我們有的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我對研究院定位的思考。

  根據以上這些思考,我對我們的達摩院充滿信心。不僅僅因為我們要投入一千億,不僅僅因為我們有資源,更是因為我們有太多問題要解決、要跨過去。

  延展閱讀:
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 引入頂尖科學家3年研發投入將超千億

  

  來源:阿里巴巴

  10月11日上午,在2017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宣布成立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

  未來3年內,阿里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同步揭曉的「達摩院」學術諮詢委員會陣容空前強大,首批公布的十人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泰鬥Michael I. Jordan、「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George M. Church。作為最高學術諮詢機構,學術委員會對研究方向、重點發展領域、重大任務和目標等學術問題提供諮詢建議。

  

  今年3月,馬雲在公司首屆技術大會上動員全球兩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投身「新技術戰略」,啟動了「NASA」計劃,要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達摩院」作為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學術諮詢委員會吸納的全球頂級科學家,將讓這場改變人類未來的偉大徵程更值得期待。

  在委員會成員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兩位全球「泰鬥」:Michael I. Jordan是人工智慧領域全球兩位根目錄人物之一,門下英雄輩出,如深度學習領域的領軍人物蒙特婁大學教授Yoshua Bengio、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史丹福大學教授Percy Liang等都是其弟子。George M. Church則是 「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用新方法開創了「個人基因組」研究的時代。

  在中國科學界,同樣覆蓋了多位前沿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字媒體研究所所長、系統晶片研究所所長高文,青鳥系統主要創始人、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浙江大學校長、之江實驗室副理事長吳朝暉,「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納米技術領域權威學者黃如。此外,全球科學界的開拓性人物包括提出分布式存儲設計思想的科學家李凱、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主任,定義了計算思維的周以真、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Henry M. Levy。

  

  「達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晶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作為最高學術諮詢機構,學術委員會具有的前沿學術思維與阿里巴巴的人才、技術、數據、平臺有機結合,將為科技進步和人類未來生活帶來極大的想像力。

  

  在阿里巴巴「達摩院」公布的前日,還有十三位頂級科學家前往阿里巴巴總部座談,包括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國量子力學第一人潘建偉院士、全球人臉識別技術「開拓者」和「探路者」湯曉鷗教授等。姚期智院士表示:「一家公司要做長遠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夠做到。阿里巴巴能夠有此決心,不只是做跟阿里巴巴商業相關的東西,非常高瞻遠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在過去數年中多次提及阿里巴巴未來二十年的目標與路徑——構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為世界解決一億就業機會,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臺。「達摩院」正是為達到此目的解決問題而創立。馬雲表示:「解決社會問題」是阿里巴巴始終貫徹的技術研發邏輯,阿里巴巴已經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我們在這個國家、在這個時代擔當有巨大的責任。阿里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要成為國家和社會乃至於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目前,「達摩院」已經開始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亞洲達摩院、美洲達摩院、歐洲達摩院,並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聖馬特奧、貝爾維尤、莫斯科等地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初期計劃引入100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達摩院將實行院長負責制,由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花名行癲)擔任首任院長,在機制設立上將與阿里巴巴集團現有的研發體系保持相對獨立,專注於面向人類未來的前沿技術研究。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前沿的科技研究中心以及阿里巴巴內部的2.5萬名工程師和科學家,將組成一艘卓越的星際戰艦,駛向承載人類未來和夢想的星辰大海。

  最後讓我們用長圖,深入了解「達摩院」:

  

  

  附:達摩院學術諮詢委員會成員簡介

  

高文:北京大學數字媒體研究所所長、系統晶片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個國際標準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團長
梅宏:青鳥系統主要創始人、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朝暉:浙江大學校長,之江實驗室副理事長
黃如: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納米尺度新型半導體器件、工藝技術及相關應用技術領域權威學者
Michael I. Jordan:美國三院院士,人工智慧領域世界級泰鬥,兩位根目錄人物之一,眾多知名AI科學家的導師
李凱: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提出分布式存儲設計思想
周以真: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主任,定義了計算思維;
Henry M. Levy: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美國工程院院士
George M. Church:「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用新方法開創了「個人基因組」研究的時代
Avi Wigderson:以色列數學家、計算機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士

  

版權說明:發布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只為多一個視角看待問題,如涉版權,煩請聯繫(David@vcpr.cn),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The End -

  

  創投家」已經與IDG、軟銀中國、紅杉資本、賽富基金、君聯資本、晨興資本、經緯中國、今日資本、聯創永宣、聯創策源、凱鵬華盈、達晨創投、紀源資本、戈壁投資、海納亞洲、賽伯樂、浙商創投、東方匯富、聯想之星、平安創投、中興合創、漢理資本、中路資本、優勢資本、景林投資、紅點創投、龍騰資本、五嶽資本、高捷資本、藍馳創投、光速安振、毅達資本、梅花天使基金、盛大資本、新進創投、麥騰創投、常州創業投資集團等近百家知名投資機構1000餘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合作。

  

  我們只選擇知名且規範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潛心為創業者提供商業模式梳理、項目定位、市場推廣、融資對接等顧問服務。

  

  微信聯繫:vcprcn(加好友請務必註明:姓名·城市·項目·職務,以便高效溝通)

  

  項目商業計劃書,遞交:bp@vcpr.cn,來信必復

  

  

相關焦點

  • 阿里CTO:成立全球研究院達摩院 未來3年投1000億
    張建峰10月11日上午消息,2017杭州·雲棲大會今天開幕,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宣布成立達摩院此外,阿里巴巴還想做新一代認知交互,例如自動駕駛,「我們希望把整個人機互動有個全面升級」。
  • 又一位量子計算頂級科學家加盟阿里,稱與達摩院不謀而合
    2018年伊始,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裡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入職阿里巴巴達摩院位於西雅圖的阿里雲量子實驗室(AQL)。去年10月,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宣布未來3年投入超過1000億人民幣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量子計算正是達摩院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馬裡奧入職達摩院後,將與施堯耘等科學家們一起開展量子算法的研究,加速推進量子計算從理論到工程落地,並探索量子計算與雲計算、人工智慧、基礎物理、材料、化學等學科結合的無限潛力。
  •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雲原生重塑IT技術體系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12月28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1十大科技趨勢,這是達摩院成立三年以來第三次發布年度科技趨勢。達摩院認為,未來幾年,以氮化鎵和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將在材料生長、器件製備等技術上實現突破,並應用於5G基站、新能源汽車、特高壓、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場景,大幅降低整體能耗。
  •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一起看未來
    年末收官之際,阿里巴巴達摩院重磅發布2021年度十大科技趨勢。這是達摩院成立三年以來第三次發布年度科技趨勢報告,阿里雲智能研究中心攜手達摩院的科學家和業界專家人士,歷經長達3個月大量訪談交流,共同碰撞觀點,深入探討,對人工智慧、物聯網、量子計算、雲計算、區塊鏈、新材料等熱點科技做出研判和預測,對未來的科技走向進行解讀。
  • 達摩院骨科AI成果已被MICCAI 2020收錄
    阿里巴巴達摩院醫療AI又有了一項突破。7月9日,達摩院提出了一種AI助力骨科關節置換手術的新方法,該方法無需醫生手動操作即可自動完成術前關鍵點位的測量,並且實現了精度上的突破,相比傳統AI方法,達摩院醫療AI團隊的精度可提升2.3%以上,整個過程僅需0.3秒。
  • 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
    2021-01-04 08:00:02 來源: 萬州微視界 舉報   達摩院
  • 達摩院骨科AI成果已被...
    如上圖所示,達摩院一共定義了22個關鍵點和24條連接邊。利用深度學習關鍵點檢測方法,達摩院實現了對各個解剖關鍵點的準確定位,結果如下表所示:通過在損失函數中加入解剖點之間的連接邊回歸損失,達摩院的模型可以取得更高的定位精度,相比於原始的U-Net、Hourglass和HRNet模型,達摩院的方法分別提升了2.3%、11.7%和5.1%。表1.
  • 達摩院NLP團隊斬獲六項世界冠軍背後,讓AI沒有難懂的語言
    挑戰榜單只是為了驗證了技術的領先性,達摩院NLP團隊更重要的任務是把模型整合到阿里的技術平臺,並應用到阿里內部和外部客戶的產品和業務中,驗證技術為產品和業務帶來的更大價值。那麼,阿里巴巴達摩院成立三年來究竟如何收穫技術價值?
  • 繼施堯耘之後,又一量子計算大牛入職阿里巴巴達摩院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消息,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Gdel Prize)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裡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入職阿里巴巴達摩院,進駐位於西雅圖的阿里雲量子實驗室 (AQL)。
  • 浙大29歲硬核女博導 獲達摩院青橙獎100萬
    在昨天公布的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名單上,1991年出生的趙保丹成為榜單上的10位青年科學家之一,也是今年唯一一位入選的女性科學家。從小沒上過培訓班 讀書從來沒苦惱過從小沒有上過補習班的趙保丹,一直是學霸。
  • 達摩院語音實驗室負責人鄢志傑:智能語音爆發進入倒計時,2019語音...
    新智元專訪達摩院語音實驗室負責人鄢志傑及高級算法專家雷鳴,深度解讀核心技術。鄢志傑認為,智能語音正處於爆發前夜,2019年語音AI將在特定領域通過圖靈測試。達摩院內部評測結果顯示,KAN-TTS技術令合成語音自然度顯著提升。詳見後文「詳解達摩院KAN-TTS技術」。來源:達摩院語音實驗室橫向比較業界現有的各項中文語音合成服務的效果後,鄢志傑博士認為,達摩院語音實驗室這次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達摩院2021十大科技趨勢: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迎來應用爆發
    12月28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1十大科技趨勢。這也是達摩院成立三年以來,第三次發布年度科技趨勢。此次年度科技趨勢中,達摩院著重強調了新材料技術可能會為未來科技發展帶來的革命。達摩院認為,未來幾年,以氮化鎵和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將在材料生長、器件製備等技術上實現突破,並應用於5G基站、新能源汽車、特高壓、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場景,大幅降低整體能耗。
  • ACM 傑出科學家得主達摩院李飛飛教授:資料庫研究道阻且長,需持之...
    李飛飛教授於今年五月正式加盟阿里巴巴達摩院,帶領團隊投入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資料庫系統研究當中,包括新一代分布式資料庫、非結構化數據管理、數據安全、智能化資料庫等關鍵技術,並致力於將中國資料庫技術水平提升至國際前沿,打破寡頭企業對資料庫核心技術的壟斷。
  • 阿里巴巴達摩院量子實驗室研發出世界上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
    阿里巴巴達摩院量子實驗室研發出世界上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 目前,阿里巴巴消息,達摩院量子實驗室研發出目前世界上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率先模擬了81比特40層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
  • 阿里「達摩院掃地僧」為什麼要去客串淘寶客服?
    阿里「達摩院掃地僧」為什麼要去客串淘寶客服? iwangshang / 黃天然 / 2019-05-13 摘要:AI可以替代客服讓效率越來越高,但是給予客戶的愛與溫度是永遠無法被替代的。
  • 達摩院發布業界首款語音合成算法專用AI FPGA晶片設計Ouroboros...
    根據阿里達摩院掃地僧的說法,用AI語音合成算法WaveNet生成1秒語音,CPU和GPU需要50秒的計算時間,但Ouroboros在FPGA環境下只要 0.3秒。
Ouroboros的一大突破,是用端上定製硬體加速技術替代雲端伺服器,避免了對網絡連接和雲端服務的強依賴性。
  • 達摩院公布2020十大科技趨勢:率先讓部分機器人「瓦力」起來
    2020年1月2日,阿里達摩院公布今年的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包括:人工智慧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計算存儲一體化突破AI算力瓶頸;工業網際網路的超融合;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模塊化降低晶片設計門檻;規模化生產級區塊鏈應用將走入大眾;量子計算進入攻堅期;新材料推動半導體器件革新;保護數據隱私的
  • 達摩院提出新模型EBM-Net,比最強基線模型...
    在名為《Predicting Clinical Trial Results by Implicit Evidence Integration》的論文中,達摩院研究團隊設計了針對醫學臨床試驗的進一步預訓練任務,並提出全新的模型,幫助醫學研究工作者更好地選擇醫學臨床試驗,以更快地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案。
  • 阿里達摩院官網今日上線,5 大研究領域、14 個實驗室全公開
    要達到這個目標並服務世界經濟,其中有無數的問題需要解決,這正是成立達摩院的初衷,並將遵循「Research for solving problems with profit and fun」的宗旨。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對達摩院的發展提出三個要求:「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服務全世界至少 20 億人口」、「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