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水輕泥」現象已成困局 汙泥資源化處理亟待破題

2020-12-05 中國水網

汙水處理行業內「重水輕泥」現象十分嚴重,使得汙泥處理技術停滯不前。面對日漸增多的汙泥產量,如何有效、經濟地處理剩餘汙泥和實現汙泥資源化、能源化成為中國面臨的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重水輕泥」現象已成困局 汙泥資源化處理亟待破題
  
  汙泥是什麼?它是汙水處理廠對汙水處理時產生的沉澱物及汙水表面的浮沫,其成分複雜,且含大量微生物、病原體、重金屬以及有機汙染物等,如果處理不當將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關於如何處置汙泥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而目前汙泥的處理處置手段主要是焚燒、填埋、排海以及土地利用等,但因為汙泥本身含水率高、工程性質差又含多種汙染物特點,上述的處理辦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處置表現多不合格
  
  治水不治泥,等於白治理。
  
  這麼多年,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相伴隨的一個問題是,汙水處理的副產品——汙泥去哪兒了?
  
  日前舉行的「2015汙泥高峰論壇」上,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城建司水務處處長曹燕進表示,根據住建部2015年年初調查,目前中國各地城鎮汙水處理廠產生的汙泥無害化處置率約為56%。餘下的汙泥中,約三分之一採用「臨時手段」處置,此外還有百分之十幾的汙泥不明去向。
  
  目前在行業內,「重水輕泥」現象依然嚴重,對汙泥的去向的追問大多止於「汙泥外運」,實際上大量汙泥沒有得到穩定化處理處置。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運的汙泥絕大部分屬於隨意棄置。據住建部統計,截至2014年底,近60%的省市汙泥處置項目進度未能與規劃要求同步,差距較大。
  
  無害化是汙泥處理處置前提

  
  城市汙泥必須在穩定和無害的條件下,才能進一步考慮其資源化利用問題
  
  「水十條」規定,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汙泥進入耕地。主要疑慮包括病原菌傳播、化學物質、燒苗、病蟲害、雜草控制和惡臭。汙泥堆肥過去是經濟的資源利用方式,通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將有機廢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腐熟轉變為肥料。在發酵過程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化為相對穩定的腐殖質物質。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環境汙染的加劇和重金屬的沉積,城市汙泥直接堆肥顯然是不可取的。在目前條件下,城市汙泥必須在無害化處理或者確保環境安全前提下,即在穩定和無害的條件下,才能進一步考慮其資源化利用問題。城市汙泥的處理處置可以追求資源化和經濟效益,但要以無害化為首要目的。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認為,汙水中約30%~50%的COD轉入到了汙泥中,轉入汙泥的氮約30%~45%,磷約90%。如果汙泥不及時進行處理處置,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上,汙水處理設施只做了一半或者2/3的工作,所以汙泥處理處置是汙水處理或節能減排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汙泥常規處理方式
  
  目前,我國常規汙泥處理的方法主要有:衛生填埋、外運棄置、焚燒、汙泥堆肥和熱幹化等多種處理技術。
  
  汙泥的土地利用
  
  汙泥的土地利用形式主要有:汙泥農用、汙泥用於森林與園藝、廢棄礦場等場地的改良等。汙泥的土地利用是一種資源化的、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的處置方式。在美國,約有45%的汙泥採用土地利用的方式進行處置。
  
  汙泥堆肥
  
  堆肥是利用汙泥的微生物進行發酵的過程。在汙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秸稈、稻草、木屑或生活垃圾等膨鬆劑和調理劑,利用微生物群落在潮溼環境下對多種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並轉化為類腐殖質。經過堆肥的汙泥質地疏鬆,容量減小,使汙泥的肥效提高並易於被農作物吸收,含有多種植物生長促進劑,這樣即可充分利用汙泥又可將汙泥作最終處置。
  
  汙泥的熱幹化
  
  熱幹化是利用熱能將汙泥烘乾,它的高溫滅菌作用能殺死病原菌和寄生蟲卵,使汙泥快速乾燥,避免了臭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熱幹化後的汙泥減容特別明顯,體積可縮減75~80%,製成的高效顆粒肥,便於儲藏和運輸。由於採用熱幹化技術,汙泥性能得到了改善,可完全達到衛生學指標,可作為替代能源,也可作土地利用。
  
  汙泥資源化、能源化新技術
  
  新型汙泥處理技術主要有厭氧消化法、熱液處理法、超臨界水氧化法、溼式氧化法、熱解法、氣化法、微波輻射法等。
  
  目前,厭氧消化是最流行的汙泥穩定技術。汙泥厭氧消化是一個多階段的複雜過程,完成整個消化過程,需要經過三個階段,即水解酸化階段,乙酸化階段,甲烷化階段。上述在轉換過程產生生物氣,用於產熱和發電等。但其有一個較大的缺點,即產氣效率較低。熱液處理法、超臨界水氧化法、溼式氧化法、熱解法、氣化法則需要高溫、高壓條件,耗能大且硬體設施要求較高,投資成本高,應用並不廣泛。而微波輻射法則是最近新興的技術。
  
  微波輻射加熱與傳統加熱法比較可知,微波輻射加熱使汙泥高效加熱、水解,脫水性能和厭氧消化性能得到改善。此外,微波處理技術不需要投加任何化學藥劑,不會向汙泥中帶入新的汙染或對微生物有毒的物質,使後續處理效率更高;直接利用微波在隔絕空氣條件下熱解汙泥,獲取氣態、液態燃料產品;利用微波的高效加熱作用,可破解汙泥胞外物質和細胞壁,改善汙泥可生化性能,促進汙泥厭氧消化。
  
  儘管汙泥處理處置行業目前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城市汙泥的資源化利用前景十分廣闊。2015年4月16日出臺的「水十條」明確提出進一步推進城市汙泥處理處置,現有汙泥處理處置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針對汙泥處理處置行業下一步的發展策略,曹燕進建議:一方面要繼續堅持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並舉;另一方面,要多與其他行業進行互動,走跨行業融合發展之路。
  
  (資料參考:中國科學報、中國環境報、慧聰水工業網、中國建設報)

編輯:陳丹丹

相關焦點

  • 委員:汙水治理要打破「重水輕泥」局面
    原標題:汙水治理要打破「重水輕泥」局面   生活產生的汙水怎麼處理?農村地區汙水治理現狀如何?是否影響當地生態?城市交通運輸汙染如何減排?PM2.5濃度是否可以進一步降低?
  • 扶正「重水輕泥」的天平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的汙水處理界普遍受到「重水輕泥」傾向的影響,致使城鎮產生的大量汙泥處置,已成為極其脆弱的薄弱環節,並演變成阻礙汙水處理行業健康發展的「門檻」。近年來,「重水輕泥」的天平失衡現象,已開始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業內專家的關注和重視。 從江蘇省最新的調查顯示,目前,江蘇省城鎮汙水處理廠的汙泥處置方式主要是衛生填埋或棄置填坑。
  • 汙泥發電是什麼?汙泥焚燒發電技術詳解
    汙泥發電是城市汙水處理廠進行汙泥合理開發利用的技術措施之一,是汙泥實行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良好方法,3 種典型的汙泥發電工藝:汙泥焚燒發電;汙泥厭氧消化產生沼氣、通過燃氣輪機組發電;汙泥厭氧消化產生沼氣、進而通過改質製造氫氣,經燃料電池發電。對汙泥合理利用的規範化、科學化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中國首個純汙泥焚燒發電項目併網發電!
  • 2020年中國及各省市汙泥處理處置行業相關政策匯總分析 多項配套...
    國家政策由「重水輕泥」轉為「泥水並重」,多項配套政策給予支撐   汙泥處理是水汙染控制和水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汙泥處置不當,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從長遠來看,更是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 裝備評選與管網修復、汙泥處理案例徵集來了
    汙水廠精細化運營很關鍵  我國城鎮化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已基本完成,汙水廠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汙水廠建設也已基本完成,全國目前共建成並投入運營的城鎮汙水廠4000多座,日總汙水處理規模超過2億m³,汙水廠逐漸進入專業化運營時代,然而設備老化、設備欠維護、高能耗、高物耗運行等現象普遍存在制約了專業化運營的實現
  • 汙泥生物瀝浸及資源化利用技術
    目前,我國「重水輕泥」的現象雖有所改善,但較歐美發達國家已近百年的城鎮汙泥處理處置歷史,我國的汙泥處理處置仍略顯稚嫩。汙泥處理技術呈現「百花齊放」,工藝路線不完善,處理成本高等問題都制約著其發展,未來汙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仍是重點。本期微水會與大家分享汙泥生物瀝浸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現將內容做簡單梳理,供大家參考交流。
  • 是什麼神奇技術, 讓上海三分之一汙泥「變廢為寶」
    然而,由於我國長期存在「重水輕泥」現象,雖然城市汙水處理率已經超過90%,但是汙泥無害化處理率還不足50%。 對汙泥進行有效處置,先要算清汙泥的「產量」,以此為依據,配套建設相應的處理設施。以往,我國汙泥產量的計算方法主要參考國外,由於我國汙泥的含沙量較高、有機質濃度較低,按照國外計算方法,實際上是無法準確計算汙泥產量的。
  • 汙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主流方法合集
    關鍵詞:汙泥,處理處置,減量化,資源化,西北黃土汙泥是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包括初沉汙泥,剩餘汙泥及其混合汙泥。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汙水的產生量與日俱增。目前國內汙水產生量為1.39億t/d,城市汙水處理率已達77.5%,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15年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
  • 未來汙泥處理的主流技術是什麼
    1、汙泥處理率極低早期汙水廠甚至忽略汙泥處理單元,只進行汙水處理,汙泥卻被隨意傾倒在湖泊,溝壑、良田中。還有一些汙水廠為節省費用,空置汙泥處理設施,將汙泥隨意排放。我國汙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汙泥有80%以上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 盛大環境 | 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綜述
    摘要:汙泥的處理與處置已成為現代汙水處理系統運行中最複雜、且花費最高的環節,如何妥善處置汙泥問題是社會和行業的焦點問題
  • 淺談油田含油汙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現狀分析
    各大油田為了解決含油汙泥的排放和處理問題,制定了相關標準制度,建立了含油汙泥處理站,實現了油田含油汙泥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本文對油田含油汙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現狀進行了分析。含油汙泥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其中的石油類組成部分會發生揮發,致使油田相關區域空氣中的烴的總濃度超過國家標準,到處散落和隨意堆放的含油汙泥還會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中石油類和COD等指標嚴重超過國家標準。在含油汙泥中還存在很多石油類、苯系物、酚類、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甚至其中含有某些致病、致癌、致畸性、致突變等不良作用。本文對油田含油汙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現狀進行了分析。
  • 城市汙泥中蛋白質資源化的研究方向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資源化是城市汙泥處理處置的必然趨勢,回收利用汙泥中豐富的蛋白質用作動物飼料添加劑、發泡劑原料和肥料等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蛋白質資源化包括汙泥水解提取蛋白質、蛋白質的純化分離和汙泥蛋白質的開發應用3個步驟。其中,提取蛋白質的方法中熱-鹼法、熱-酸法、超聲-鹼法和超聲-酶法的蛋白質提取率在65%以上。
  • 電鍍重金屬汙泥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因此,對電鍍重金屬汙泥進行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國內外的學者們在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階段性的成果。文中對電鍍汙泥的各種無害化與資源化技術作一綜述,博採眾長,最終找到一種適應性強、能徹底解決電鍍汙泥問題的處理途徑。
  • 汙泥處理與處置技術分析!
    同時因為我國環境標準的提高,汙泥急需進行深度處理。汙泥的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汙泥消化、幹化、堆肥和焚燒等。汙泥的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土地利用和建材化等資源化利用。汙泥在焚燒前,一般應先進行脫水處理和熱幹化,以減少負荷和能耗。汙泥焚燒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並已達到了工業規模的程度。焚燒處理的特點:大大減少了汙泥的體積和重量;殺死一切病原體;汙泥處理速度快,不需要長期貯存;可以回收能量。但是另一方面其較高的運行成本和煙氣處理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汙泥焚燒工藝的主要因素。
  • 國家發改委: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短板弱項
    汙水集中處理能力不平衡,不少城鎮存在較大缺口,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地區汙水資源化利用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重水輕泥」現象較為普遍,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滯後,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尚不規範、水平總體不高。為解決城鎮生活汙水收集處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補齊設施建設短板弱項,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實施方案》。
  • 22個汙泥處理處置案例詳解
    中國汙水行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雖然技術、規模等方面已達到較高的水平,但仍未實現全流程、全環節系統治理,「重廠輕網」、「重水輕泥」現象普遍存在,汙水處理依然面臨低效能運行問題。在此背景下,E20環境平臺聯合E20研究院開啟了本次汙泥案例徵集活動,並且根據汙泥來源不同,將案例分為市政汙泥處理處置、河道底泥處理處置、管網汙泥處理處置三大類。
  • 華電濰坊公司市政汙泥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順利投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炳文濰坊市每天1200噸的汙泥可燃燒,徹底分解汙泥胞內水分和部分有機物,有效殺菌96%以上,不產生二次汙染。這是近日華電濰坊發電有限公司市政汙泥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在「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 不鏽鋼酸洗汙泥的處理現狀及展望
    不鏽鋼酸洗產生的汙泥量約為不鏽鋼產量的3%~5%,汙泥中含有Ni、Cr、Fe 等有價金屬元素, 同時含有CaF2、CaO、SiO2、CaSO4 等物質。汙泥中的Cr6+如不妥善處理會對環境產生潛在的危害。近年來我國不鏽鋼產量逐年增加,酸洗汙泥的堆積量將會越來越多。合理利用這些酸洗汙泥關係到我國不鏽鋼企業的健康發展,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
  • 廢酸處置亟待突破結構性困局
    青島市環保局稱,青島目前廢酸處置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企業自行建設廢酸處置設施進行處置,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達標後排放,產生的汙泥按照危險廢物委託有經營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置企業進行處理;二是企業採取暫存方式保管。   可是「一個月能存,兩個月能存。三個月,半年後,咋辦?」章麓到處尋找廢酸處置企業,但他發現大多數熱鍍鋅企業沒有地方處理廢酸,仍在正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