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小羅又妹有心了!
前兩天,我看到了《數碼寶貝》2020年劇場版的消息。當年被選召的孩子們都長大成人,讀了大學,逐漸失去了和當時的夥伴們以及數碼寶貝們的聯繫。我不知道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返數碼寶貝世界,或者是數碼寶貝們到他們的世界來了——總之,還是原來的那群人和他們的數碼寶貝,而全新的冒險就要展開了。
看預告片我已經哭了!亞古獸跟在太一後面,以前只比亞古獸高一點兒的太一現在大概有3個亞古獸那麼高了。「太一……太一長大了以後我們就不能在一起了嗎?」
震撼童年的「飛帽殺」讓我第一次嘗到有什麼東西永遠失去了的滋味
我們究竟是什麼時候失去了數碼寶貝呢?在預告片裡有了一個答案:「如果失去了邁向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和數碼寶貝的搭檔關係就會被解除。」
是的,成長曾經給我帶來的最深的恐懼是:在不斷做出選擇的過程中,我將會一點一點失去我的可能性。去了北京就不能去歐洲了,寫了中文就會逐漸忘掉英文,學術道路基本上是一退出就不可能重返的。
但現在我已經從這樣的恐懼中平復了下來。確實,在某一個時間點上選擇了一條路,那麼橫向的其他選擇就會一併消失,但在這個時間點過去了以後,在我選擇的這條路上就會有全新的可能。
真正的改變是人的改變。像《數碼寶貝》一樣,童年時期的這些動畫都在教會我怎麼去做一個孩子。我還記得《數碼寶貝》裡每一個孩子所對應的徽章,每一個徽章都代表著一種美好的品質:勇氣、愛心、純真、知識、希望、友情、誠實、光明。要讓自己的數碼寶貝進化,孩子們就要在遇到的考驗中展現出相應的品質才行,而這些閃光時刻無疑是《數碼寶貝》中最珍貴的地方。
長大以後才知道這些動畫片講述了樸實又動人的道理……真是春風化雨!
不過後來我才知道,這些不應當是專屬於孩子的品質。你怎麼去當一個孩子,就怎麼去當一個大人。當然,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人身上的美好品質毫無疑問是消失了。人們會開始在乎很多別的東西,並且拿自己的品質去置換:金錢,地位,最好是能夠開著大奔進故宮……可是好沒勁啊,對不對?
在很小的時候我曾對爸媽口出狂言:我要做喜歡的事情,就算是安於清貧也沒有關係。後來,他們拿著這一句「安於清貧」笑了我十幾年,常常在我買了什麼東西的時候笑話我:不是說安於清貧嗎?
我想他們從頭到尾都忽視了這句話的上半句。不過沒有關係,我已經得到了,並且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實在順利的緣故,我也並不清貧。可是其中的邏輯是絕對不能顛倒的,對於寫作者而言更是如此:你寫了喜歡的東西受人歡迎,這與想要受人歡迎而曲意寫作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我有非常多厲害的同齡人。他們在海外有名的學校,他們正在成為了不起的律師、學者、新聞人、數學家……好吧,就算賣保險據說也能賺個百八十萬的。前一段時間跟同行吃飯的時候,我被問到有沒有同儕壓力,我說沒有啊,每個人不是都在不同的賽道上嗎?而我在自己的賽道上跑得超開心,因為我在寫作中獲得的快樂是無窮的。
啊,我還記得在我剛來的那會兒,祝老師擔心我的熱情燒得太過就燒完了,但我一直覺得燒完了才好呢,真金不怕火,怕火不真金。我現在確實不燃燒了,但我比以前更喜歡和適應當下的寫作狀態。
長大成人好難的。我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纏著30多歲到40多歲的朋友問他們關於人生的大哉問。這齣於一種特別樸實的邏輯:既然我們是朋友,那麼一定有某種相似性,對方的人生會對我有參考意義。我渴望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朋友們讓我覺得安全,畢竟他們幾乎人人都經濟獨立、思想獨立,是個體面的樣子;朋友們也讓我認清了一些現實,比如生活中的問題不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解決,問題是越積越多的。
朋友們給我的答案裡我最喜歡的一個是,「我覺得40歲跟20歲也沒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這個叫作純真。可以發一隻數碼寶貝給你的,那種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