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強大支撐,更是決勝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硬核重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科技戰線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有關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組織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產學研各方緊密配合,一系列科技攻關工作不斷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創新技術各顯神通,科技力量全面助力。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擔起抗疫的科技先鋒,讓防控更加高效精準;5G通信技術實現遠程交接班、移動查房、遠程視頻會診;網際網路企業長期積澱的數據和物流體系協助解決痛點,為相關決策運轉發揮了獨特作用;使用小程序自動定位,監測附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發病點;進行大數據比對,追蹤與疑似患者密切接觸人員線索;開放AI算力加速病毒分析、疫苗新藥研發;運用全息空氣成像技術無接觸完成掛號、預約服務……瞄準疫情防控的痛點、難點、關鍵點,從救治到防控,從科研攻關到研發生產,各條戰線運用高科技手段火力全開,科技「硬核」力量閃耀在抗疫一線的每個細節中,助力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變化,向好態勢不斷拓展。
科技戰「疫」成果,贏得高度評價。不到一周時間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向全球共享;採取老藥新用、研發新的治療手段、中西醫結合等方式,迅速篩選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推薦到臨床一線救治;採取多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疫苗研發;通過對病毒生存環境、傳播途徑方面的研究,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在較短時間內構建多個動物模型,為藥物、疫苗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撐……面對中國抗擊疫情取得的顯著成效,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負責人、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感言,科技驅動成為中國防控措施的一大特點。
這是人類與病毒的殊死較量,這是科學與時間的生死競賽。「我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源頭和宿主、傳播途徑、致病機理、危害性致命性、診療方案、救治藥物以及患者康復後是否存在後遺症等,都還沒有完全搞清楚。越是面對這種情況,越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為秉持科學精神、運用科學力量戰勝疫情提供了重要遵循。只要我們堅持用好科學武器,就能不斷看清病毒的「樣子」,找到對症的「方子」,走對防治的「路子」,迎來春暖花開的好「日子」。(作者:羅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