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情 培養孩子們感知自然、感受生命、發現美與愛的能力

2020-12-02 山東新聞網

  

  書名:萬物有情

  作者:李漢榮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3364-4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定價:49.80元

  編輯推薦:

  培養孩子們感知自然、感受生命、發現美與愛的能力。

  當世俗生活的壓力讓人的內心越來越冷硬,我們不妨看看從前,從自然萬物中找到生命中純淨的東西,給我們溫暖、光明、美好、喜悅的精神力量。

  李漢榮的文字如詩一般,充滿禪意與哲思:言簡意賅意味無窮,使我們感受到純文學之美及對整個宇宙的思考。

  該書從人到動物、植物、器物、環境、精神,囊括萬物,又針對人的內心需求,在外界物的世界裡找到內心的和諧共鳴,尋到生命的慰藉,讓人溫暖前行。

  內容簡介:

  該書從李漢榮上千篇文章中精選62篇經典散文,處處圍繞一個「情」字這一主題:人之有情,讓人覺得人間值得;動物有情,可以為友師;植物有情,以滋養天地;器物有情,以懷念歲月;自然有情,以澆灌我們的心靈;歷史人文有情,以激蕩我們情思。

  面對有情的日子、有情的種種,在這個喧囂而浮躁的世界,讓我們回到原始生命的田野,與山川大地、草木生靈共棲息。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對生命的敬畏,活得更輕靈而豐盛。

  作者簡介:

  李漢榮,詩人、散文家,漢中市文聯副主席,漢中市作協主席。創詩歌、散文、小說3000多篇,作品入選100多部選集。多篇散文、詩歌入選全國及山東、上海等地中小學語文教科書。

  曾獲百花文學獎·散文獎、中國報人散文獎、冰心文學獎等獎項。其作品長於想像,靈氣飛揚,文筆生動活潑,富於詩意和哲思。他靈動的筆觸,為我們寫盡萬物之美,訴盡萬物之情,揭示了生命的真諦。

  精彩書摘:

  鄉村窮人

  再窮的鄉村,也有幾處不錯的景致:一隻狗在野地閒逛,幾隻鳥斜斜地剪貼村莊頭頂多雲的天空,一個老農扛著鋤頭在阡陌上橫著走豎著走,突然拐一個彎,消失在田野盡頭的柳林子裡……不懂事的少年剛剛從語文課本裡、從老師批改過的得了高分的作文裡抬起頭來,一眼就瞧見了這樣的好景致,於是就對著「美麗的鄉村」抒起情來。而等到他長大了,等到他有了一番生存的閱歷,更重要的是,等到他有了思想,他懂得了寫作不只是優雅的抒情和享樂,更是對生命的體貼、對生存痛苦的一種擔當,這時候,他又來到了鄉村,曾經的那些不錯的「景致」還隱約存在著,但是,他透過這些薄薄的「景致」,看到了一些別的,看到了痛苦,看到了讓人揪心的生存的真相……

  李三爹

  李三爹一生勤勞,一生貧苦。他已去世多年,有關他的事,老人們還時常說起。他家沒有任何像樣的家當,只有屋後的那個糞池,是村裡最講究的:不知從哪裡弄來了石灰(有人說是偷的),將糞池的池底池壁厚厚塗過,糞水不易滲漏,一年四季滿噹噹的。李三爹在窮困日子裡仍能活下來,仍能在地裡刨回吃食,這使他對土地有了如對神靈般的尊敬,他覺得人敬土地不過是敬一些屎尿糞水,土地給人的卻是香噴噴的五穀糧食,這是多好的神呢。由尊敬土地而珍惜屎尿,屎尿就是獻給土地神的供品啊。李三爹從來不隨便解手,出門趕集走親戚都要帶一個小口袋,裡面裝著泥土和草木灰,在路途上能憋就儘量憋住,實在憋不住了,就找個背人的地方,悄悄把屎尿拉進小口袋裡,帶回來放進自家的田裡或糞池裡。記得我上小學時,有一次放學回家走在路上,看見李三爹迎面跑來,臉憋得發紅髮青,身子也扭得很難看,我以為他病了,卻聽他急急地喊我,要我給他一點紙,要把重要的東西包回地裡去。我急忙撕了一些草稿紙遞給他,他就在路邊地坎蹲下去,只聽轟轟隆隆噗噗嗒嗒的聲響從他身子裡傳出,嚇了我一跳,李三爹臉色倒是顯得柔和輕鬆多了。他說:娃,別笑話我,你李三爹這輩子,除了一點薄地,還有就是肚子裡這點屎尿,別的,什麼都沒有了。

  寫到這裡,我心裡非常難受。我們優雅的語言也許被我這般讓它們降下優雅身段去敘述和嘮叨一泡低賤的屎尿而覺得十分委屈。的確,我們很多優雅的語言是供優雅的人們去欣賞、去消遣、去消費的,以便讓他們更優雅。這當然也沒錯。就讓我們優雅的語言往下面走一走,到低處看一看,去委屈一回吧,去體會世間無處不在卻不為人知的委屈吧,去體會一下李三爹為一泡屎尿憋得變形的樣子吧。

  那時,不懂事的少年只看見青青的麥苗、青青的春天,他看不見麥苗後面、春天后面,那些窮困悲苦的人。

  聽說,李三爹在病床上斷氣的時候,斷斷續續說了兩個字:池……池子……

  大福

  大福這輩子實在沒享過什麼福,這名字是白起了。

  不說吃的、穿的、用的——這些,肯定沒有一樣是值得用優雅的語言去說的。

  就說他睡覺的床吧。他一直是睡在一堆稻草上的,蓋著用了不知多少年的破棉絮。

  老了,都六十歲以上的人了,腿打戰,背駝了,大福勞累一天,到夜晚蜷在一堆稻草上,那樣子,仁慈的國王若是看見了,也會難過得流下眼淚。

  那年,鄉村開展平墳運動,就是要把隆起在田邊地坎的墳墓全部平掉,不讓死人與活人爭地,畢竟,死人已經死了,活著的人還要活啊。

  大福就給村裡人說了,他爹的墳他自己去平。

  他跪在爹的墳前哭了一場,說:爹啊,你給我起了好名字,老天爺卻不給我好命。除了幾分薄地、幾根瘦骨頭,我大福還有什麼呢?原諒我不孝,爹。大福淚汪汪地向爹叩了三個響頭。

  他深埋了爹的骨骸,把幾片半朽的棺材板連夜扛回屋裡,用它們搭了一張木床。他終於能躺在床上睡覺了。

  大福一生沒享過什麼福。可安慰的是,他在晚年總算能夠放平身子睡覺了。

  雖然,那床只是幾塊棺材板,他爹在陰間裡躺過的。

  小頭

  小頭的頭並不小,是和大家一樣的頭。

  小頭其實是「小偷」改換了的叫法。他家窮,小學畢業就回家了,後來拜了一個師傅,練習偷竊的技藝,稱為「三隻手」。一次不小心被人捉住,打掉了兩根手指頭,成了殘人。

  從此改邪歸正,靠撿垃圾、收廢品為生。就落了個名字:「小頭」,不過已經沒有了不好的意思,僅僅是代號而已,不知底細的年輕人,還以為「小頭」就是他的乳名或者暱稱。話說回來,對一個可憐人,人們不會有那麼多惡意的,即使他曾經有過不好的勾當。

  小頭撿垃圾、收廢品已經二十多年,僅僅混口飯吃,並沒積下餘錢,但是,人們發現,他的學問、知識是越來越多了。

  他說,這都是從垃圾裡撿來的。

  原來,小頭每天都會撿到或收購一些舊圖書報刊,在賣給廢品收購站之前,他都要抽時間瀏覽一下,還把有價值的文章用剪刀剪下來,分門別類裝訂起來。休息的時候,他就手不釋捲地閱讀和學習它們。

  他還經常把自己讀到的「特大新聞」說給別人聽,人們聽兩句,就說知道了,這是兩個月前發生的事情;一些有涵養的人也會耐心地聽他敘述那些他們早已知道的「最新消息」,他們不忍心讓一個拾垃圾的人敗了這一點點對文化的雅興。

  他也的確掌握了不少不會輕易過時的知識,比如一些單方、一些生活的小竅門、一些有趣的人物和故事。

  他在拾到的一本舊書裡,發現裡面夾著一封情真意切的情書,讓他感動了好久,也悲哀了好久,今生今世,他是不會收到這樣感人的情書的。但他也感到納悶:這麼感天動地的愛情,為什麼就被當作廢品扔掉了呢?他感到人心難測了。

  他在一無所有的命運裡,在垃圾堆裡,撿拾著,閱讀著,他在他的處境裡最大限度地達到了他的博學多識。雖然,他獲得的新聞常常是過時的,他的知識常常寫在褪色發黴的紙上。

  他,一個窮人,在生活的垃圾堆上,也撿拾過只屬於他的,那些卑微的充實和感動。

  廟娃

  廟娃,一個有著禁慾色彩的名字。他是廟裡的和尚出外化緣在路上拾到的,顯然是窮人家的棄嬰,和尚把他抱回廟裡,養大成人,所以叫廟娃。後來,和尚死了,廟也垮了,他孤零零流落鄉間。

  像正常人一樣,他也有著正常的情慾。他靠給人打零工過活。為東家挖幾天地,替西家放一季羊,生活好歹算有了安頓。那騷動的情慾,卻安頓不下來。廟娃已經三十多歲了,他沒有挨過女人。

  有時候,幫人挖地,一個穿花衣裳的遠遠地走過,他都要瞧上半天,直到那影子淡成了虛幻。

  替人放羊的日子裡,他孤獨得想哭。羊們想吃草就吃草,想獻殷勤就獻殷勤,風流成性的公羊,看上了哪只母羊,就可以咩咩著,一邊唱著情歌一邊縱情交歡。這時候,他禁不住產生了有點流氓的念頭:還不如做一隻公羊,去吃草,去求愛。

  那一年,廟娃三十五歲。他出事了。

  據說他藏在樹林子裡偷看修河堤的婦女解手,偷看人家粉白的屁股。他被人檢舉,被派出所活捉,以「偷看青春罪」判刑一年。

  出獄後,他早已是盡人皆知的「流氓」。那個叫「廟娃」的人已經死了,活著的,是他這個被恥笑的「流氓」。他找不到活幹,沒有人願意僱用他,他曾經放過的羊也在「咩咩」著嘲笑他。

  慘劇發生了。這個可憐人,這個除了賺得一頂流氓「桂冠」、平生一無所有的人,他把他的不幸歸結到男人的「根」上:是這下賤得見不得人的「根」,讓他降臨人世;也是這下賤得見不得人的「根」,讓他受盡煎熬和屈辱。

  他用一把菜刀狠狠地剁掉了他的根。沒有人聽見他在血泊裡絕望的慘叫。也幾乎沒有人同情他。鄉村裡又多了一則「流氓」的傳聞……

  忠厚人

  自明爺一生勤勞,但卻沒有致富,除了滿手老繭、一把鬍子,別的什麼也沒有。要說他此生賺了點啥,那就是「忠厚」二字。到了晚年,村裡人好像忘記了他曾有過的名字,都一律把他叫「忠厚人」。

  他的「忠厚」,不是一種策略,也不是一種修養,好像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德性,用老鄉的話說就是天生的一個好人。

  我相信任何時候、任何處境下,人群裡總有一些好人,他們的好,不是誰教育出來的,而是天生的。就像雨後的虹、草裡的花、地下的泉,是天生的,是一種自然現象。

  特別是在黯淡的日子裡,在悲苦的命運裡,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好人,就會讓人感受到一點亮光,心裡也就有了暖意。

  自明爺是那種特別愛幫忙的善良人。誰家要修房,一招呼,他就去做最苦最累的活,比如挑土呀,往房上遞瓦呀。若是誰家死了人,那挖井(指挖墓坑)、抬棺的人中間,必定有自明爺的身影。

  村裡一個孤老太太體弱多病,自明爺每天為她挑水送柴火,二十多年從未間斷,直到老太太活到八十歲過世。這時候,自明爺也六十多歲了。

  日子太窮了,有的人就動了邪心思,做起小偷小摸的勾當。

  自明爺人勤快,地裡莊稼也務得好,就有人偷到他的地裡去了。

  有一次,自明爺看見一個人正在偷挖他地裡的土豆,他遠遠喊了一聲。那人受了驚,急忙提著半筐土豆想跳水渠逃走,腳下一滑,那人摔倒在堤坎下。自明爺趕緊上前把那人扶起來,又為他拾起散落在地上的土豆,裝進筐子,見只有半筐,自明爺人說:以後缺什麼,只要我有,你就打聲招呼,我有的,你就有,再不要這樣受驚受嚇。那人從此成了自明爺的朋友,逢人就說,這天底下,我就聽忠厚人的。

  自明爺屬牛,活到八十四歲,牛見牛,不回頭,在本命年裡,這頭善良的牛悄然遠去。

  鄉親們要我為自明爺寫一聯碑銘,我寫了八個字:勤勞是牛,忠厚如土。

相關焦點

  • 《萬物有情》:從自然萬物中尋找生活意義
    《萬物有情》 李漢榮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自然文學作家李漢榮最新文集《萬物有情》近日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李漢榮被稱為 " 最受中學生喜愛的美文作家 ",創作詩歌、散文、小說 3000 多篇,作品入選 100 多部選集。
  • 摩米baby:從小培養孩子感知愛與美好的能力
    生命是如此美好,而成長的軌跡和生命的歷程各有不同。童年對人生有怎樣的影響?怎樣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心靈的關愛與身體的呵護,培養孩子感知愛與美好的能力,使其在童年時期擁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品格,從而掌握幸福的人生。
  • 萬物有靈皆需愛
    說透明而又無形的水能像人一樣感知世界,能對善與惡、好與壞、美與醜的信息做出不同狀態的鮮明反應。這聽起來就好像說世間有鬼神一樣令人難以生信。,向人們展現了作為萬物之源的水,千真萬確是具有感知能力的。這說明世間的萬物皆有靈性,而不光是有生命力的靈長動物獨有。如果我們能夠從這項科學實驗中讀懂水所傳遞的這個信息,就等於了解了世界,了解了自然,也就了解了我們自己生命的全部。
  • 用美的心靈去感知美的事物,尋找生命的快樂
    天空是美的,樓房是美的,花是美的,物質的一切都是美麗的。除了這些還可以識別的事物,只要是我們認為美的就可以,在我們看到美景時,這些風景有多麼的美妙,在看到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通過心靈去感知,去分享這份美。
  • 易貝樂少兒英語Ele STAR英文創想季正式啟動 讓孩子用心感知美麗自然
    Ele STAR英文創想季不僅是一個精心打造的英語水平展示平臺,也是易貝樂踐行"培養有創造力的自主學習者"理念的重要環節。從2011年的拼讀大賽到現在的Ele STAR英文創想季,易貝樂致力於在培養孩子們英語語言能力的基礎上,養成創造性思維,提升孩子們的國際公民視野。Ele STAR英文創想季已經發展成為全國少兒英語學習嘉年華,每一年的活動都備受學生家長和孩子們的期待。
  • 衛星視角看地球,感受自然之美
    衛星視角看地球,感受自然之美 2020-09-17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了解花草樹木的生長,品味綠色生命的奇蹟,孩子們擁有自然之美
    關於大自然的範疇,包含水、空氣、山脈、河流、微生物、植物、動物、地球、宇宙等等,這些與人類息息相關的領域都至關重要,今天我們主要來介紹一下象徵著綠色世界、和平與生命的領域:植物的世界。由浪花朵朵引進並出品,日本作家三原道弘著作,日本插畫家齋藤謙綱、番場瑠美子繪製,菱山忠三郎主編的介紹植物樹木的畫集《花和果實圖鑑》,給我們描繪並介紹了眾多植物領域範疇內的花、草、果實等形態,很好的幫助孩子們領悟植物生長的過程及奧秘,培養孩子們對待大自然中植物的觀察與興趣,提升認知,獲得知識。
  • 來一場一個人的朝聖,感受生命,感受存在,感受愛!
    寫在前面的話:你還以為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很困難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12年有一部暢銷小說:《一個人的朝聖》,這是一個關於哈羅德·弗萊的故事一路上,哈羅德發現了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生活中的小美景:「他忍不住駐足遙望,自覺慚愧:深深淺淺的綠,原來可以有這麼多種變化,有些深得像黑色的天鵝絨,有些又淺得幾乎成了黃色。陽光一定是不小心捕捉到了遠方一輛經過的汽車或是一扇窗戶,因為有個亮點遠遠地穿過層疊的丘陵映入眼帘,如一道忽明忽滅的星光。從前怎麼沒注意到這些呢?幾近蒼白的不知名小花,帶著一抹淺紫淡黃,簇擁在樹籬腳下。」
  • 愛,讓教育自然發生
    畢業季老師深情的離別贈言,是學生成長的陪伴者長情的告別。做學生成長的陪伴者,何嘗不是一種教育的幸福。 無論教師處於哪種角色,貫穿始終的還是教師對學生濃濃的愛。教師的每一個關愛的眼神、每一個呵護的動作、每一次善意的引導,都源自於教師像果園裡的園丁愛護果樹上的每一枝、每一葉那樣,愛護和保持孩子們身上的一切好品質。
  • 溫暖的陽光照射在大地……感知著藝術的美,欣賞著動人的人!
    畫面中的人物表現突出呈現在「直射光」或「斜射光」源中,有一種被迷失的光影藝術感。插畫師用復古的基調給觀眾留下了初始印象,他利用光感的照射使色彩形成反差,引起人們對光感的興趣,利用光感的紋理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創作作品中,陽光傾瀉在人物等一切物體表面,帶有炫彩奪目的藝術感受。
  • 用心感知美麗自然!
    第4季Ele STAR英文創想季於7月6日上午10:00正式啟航,本季主題為「多彩世界,多樣自然」。作為易貝樂少兒英語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Ele STAR英文創想季每一年都備受學生家長和孩子們的期待,已經成為了全國少年兒童英語學習嘉年華。Ele STAR英文創想季不僅是一個精心打造的英語水平展示平臺,也是易貝樂踐行「培養有創造力的自主學習者」理念的重要環節。
  • 美國兒童健康協會專家感知能力的全能計劃(一)
    處於學前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大,只要父母能注意通過家庭的日常生活來教養孩子,就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聽覺、視覺、觸覺、運動覺等多種感知能力的完美發展,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體魄強健的人。美國兒童健康協會醫學顧問洛巴託·艾麗絲博士提出了培育強健孩子的「五項全能計劃」。
  • 《抓落葉》:在與抑鬱症鬥爭的故事中,學會感知愛的能力
    他像觀察落葉一樣關注著周圍每個人的期待,他處處讓著哥哥,聽從父母的安排、勤勤懇懇工作、對戀人體貼入微,,,他不再理會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根據以上內容,我以為《抓落葉》這本書講述的會是一個悽慘而又勵志的成長故事,然而,當我打開認真讀來卻發現並非我想的那樣,於是有點失望,但是,繼續讀下去又覺得這本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自然的世界不可怕,家長不用教,它自會讓孩子感知「溫度」是什麼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多的城市兒童幾近變成了"宅兒童",將來又很有可能變成與自然隔絕的"宅少年"、"宅青年"。寶寶的玩具箱裡是否充滿了太多的洋娃娃和益智玩具,卻不曾有過最樸素的樹葉粘貼畫? 遠離了大自然的寶寶,將失去和萬物生靈做朋友的機會,親近大自然是孩子們渴望的事情,人與自然本身就是融為一體的,戶外活動很多是一種很好的促使父母與孩子情感的方式,同時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例:觀察力、交往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等。
  • 人生如蜉蝣,發現萬物之美,以萬物為師!這些畫有萬物之美嗎?
    如果,我的努力寫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分享哦!今天,分享的是在網絡上看到的一個叫「伏蝣」的年輕男孩作品。或許,正是這樣的同悲之心與發現,才能讓人在頓刻間發現萬物之美,以萬物為師。或許,正是緣於對蜉蝣般的生命的深刻體驗與發現,讓他能更細緻地感受到萬物之美。同時,因為喜歡畫畫能喚醒自由與美,他拿起了畫筆,賦予了他眼中的蒼生以生命。或許,因為喜歡,才會想要用盡全力,作品因此才煥發出美麗與熱愛的光芒。當在網絡上,看到他的作品時,我感動於他賦予那些如蜉蝣般的靈類以活力和靈性。他們都是微塵世界裡,被佛神看顧的孩子,泛著晶瑩的光,和同於塵,不染於塵。
  • 愛· DO | 發現康十幼的小秘密 —— 環境與材料、教師管理、課程...
    每天,我們都可以用新的心情踏入這條充滿變化的河流,去感受它的流動。是的,我們的教育就產生於這條河流之中。於是,我們無比堅定地把教育的目光投向了平凡的生活。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在這條河流中尋找令孩子們歡呼雀躍並心潮澎湃的東西。康十幼一直致力於建立一種「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傳統、回歸兒童」的生命課程探索模式。
  • 春光無限 暢享春天——愛彌兒幼兒園開展自然教育課程實踐活動
    於是,一場以探索春天、感知春天為主題的課程實踐活動在孩子們的期待中展開了。4月1日,愛彌兒幼兒園總部、二甲分園、四甲分園的各班孩子們帶上各自的計劃,有的奔赴丁宅田間,有的走進江上花田,有的則來到大象公園尋找春天的足跡,感知虞舜文化的魅力。虞南丁宅學農事春天的虞南丁宅,萬物復甦,鳥語花香,田野上,一望無邊的油菜花、碧波蕩漾的茶園,充滿挑戰的實踐園,處處隱藏著春天的小驚喜。
  • 讀繪本,學習「愛的能力」
    每一個人來到世界,便自然有了「關係」,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身邊事物的關係。經營好各種「關係」是一種基本能力,可以讓人感受到愛和幸福。而這正是「愛與夢想」繪本課程開設的初衷。
  • 《風雨哈佛路》:突破逆境的關鍵不是愛,而是感受愛的能力
    父母缺少對孩子直接表達愛的語言和行為,孩子也就很容易缺少感受愛的能力,長久以來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即使孩子周圍其實有很多人在愛著他,他也難以感受到,覺得孤單,造成情感淡漠。原因就在於她有著極強的感知愛的能力,來自愛的力量伴隨著她、支撐著她、鼓舞著她,讓她沒有放棄自我、自怨自艾,反而發憤圖強、一路高歌。麗斯不放棄自己,就在於她的心裡明白有很多人是愛著她的,她對身邊的愛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她借著這股感知到的愛來進行自我救贖。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篇)
    發現學習也是以系統的學科知識的獲得為目的,但強調孩子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發現、分析、理解並掌握基本結構,學習內容常以問題形式呈現,孩子是知識的發現者。只要我們仔細想一想孩子們出生學習母語的過程,就能深刻理解上述說法。雖然我們不能讓孩子們的外語學習複製母語習得的過程,但其道相通,其理相同。一、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