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無限 暢享春天——愛彌兒幼兒園開展自然教育課程實踐活動

2021-01-09 浙江日報

2019-04-09 15: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張婷婷 見習記者 張燁

嫩綠的小苗,已破土而出,嬌豔的鮮花,已含苞待放,隨著春天的到來,愛彌兒孩子們「多彩的春天」主題活動也悄然開啟啦。有的寶貝們對春天裡的自然物產生了興趣,有的對春耕農作萌發了探究欲望。於是,一場以探索春天、感知春天為主題的課程實踐活動在孩子們的期待中展開了。4月1日,愛彌兒幼兒園總部、二甲分園、四甲分園的各班孩子們帶上各自的計劃,有的奔赴丁宅田間,有的走進江上花田,有的則來到大象公園尋找春天的足跡,感知虞舜文化的魅力。

虞南丁宅學農事

春天的虞南丁宅,萬物復甦,鳥語花香,田野上,一望無邊的油菜花、碧波蕩漾的茶園,充滿挑戰的實踐園,處處隱藏著春天的小驚喜。在金燦燦的油菜花田裡,孩子們歡快奔跑,沉浸在濃濃的花香裡,或聞、或看、或說,探索著油菜花的秘密。背上小竹簍,孩子們搖身一變,變成了茶農,在綠油油的茶園裡,或聽爺爺奶奶講解茶的故事;或跟著老師採取一芽二葉的嫩茶芽;或隨著家長進入茶坊感知茶葉的製作過程……孩子們摸摸茶樹葉,聞聞茶樹香,「零距離」的感受著茶樹形態和功能特質。丁宅幼兒園的實踐基地裡,孩子們一會兒挽起袖子剝春筍、曬筍乾;一會兒拿起鋤頭、鏟子翻土、種植,濃濃的親子氛圍下,孩子們感受著農耕辛苦,表達著對自然、對家鄉以及農民伯伯的熱愛之情。

江上花田找春物

春天的大自然裡,生機勃勃,處處隱藏著春的奧秘,孩子們早已開始行動,在江上花田裡尋找著春天的痕跡。爬上嫩葉的蝸牛、尋找媽媽的蝌蚪、玩著捉迷藏的艾草……各種各樣悄然甦醒的春植在孩子們的尋找中躍然紙上,留下了天真燦爛的身影。

江濱公園尋春色

小班的孩子們置身於色彩斑斕的江濱公園裡,摸一摸小樹葉,聞一聞花的香味,拾一拾路邊的花朵,玩一玩遊戲,呼吸著新鮮空氣,沐浴著溫暖陽光,感受著春天的氣息,用天真可愛的笑容與春天做著互動。

大象公園感孝德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了讓孩子近距離的感知上虞的孝德文化,萌發孩子熱愛家鄉的感情,春天裡,孩子走進中華孝德園,聆聽孝女曹娥的故事,觀賞孝德文化古蹟,讓孩子在聽一聽、看一看的親身體驗中感悟孝德文化、傳承孝德精神。

城市陽臺畫美景

「你看到了那個房子嗎」、「它叫什麼名字呢」、「它有多高啊」……娥江兩岸的建築物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孩子們欣賞著、感慨著,用畫筆表達著對大美娥江的愛。

環境資源是自然教育課程內容來源之一。陳鶴琴老先生對環境定義為「凡是可以給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境,因此,他鼓勵兒童走出去,在與大自然、大社會的接觸中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基於這一理念,在課程實踐活動中,愛彌兒幼兒園注重追隨孩子的興趣,活用環境資源,為孩子們探索實踐提供多樣、豐富的的園外 「實習場」,讓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獲得真實的直接經驗及個性化的發展。

此次《多彩的春天》主題課程實踐活動在孩子們的驚喜和收穫中落下帷幕,但各班春的課程主題還在延續,接下去,我們將陸續推送各班春天主題課程精彩,敬請期待哦!

相關焦點

  • 新餘一中開展素質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圖)
    據該班班主任郭琴芳介紹,班上每學期都要組織學生開展類似的社會實踐,如參觀羅坊會議紀念館,了解羅坊會議的重要作用和歷史意義;與英雄模範人物對話等。這些只是該校開展素質教育的一個縮影。  為了踐行素質教育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讓學生充分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實際運用相結合,該校組織基礎年級學生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開展2020年秋季校外社會實踐活動。
  • 食品學院開展「學雷鋒,戰疫情」線上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
    食品學院開展「學雷鋒,戰疫情」線上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 時間:2020-03-29 來源: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自然教育課程怎樣落地生根
    建構基於幼兒園條件和文化的園本課程,是每一位園長最執著的追求。我園通過長期實踐和探索,創設了具備園所文化特質的「自然教育課程」。怎樣讓園本課程在幼兒園「落地生根」?園長作為幼兒園的領軍人物,又需要做些什麼?樹好課程實施的「指南針」在自然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行動。「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 噠噠英語開展「播種春天」線下教育活動
    原標題:噠噠英語開展「播種春天」線下教育活動 每年3月12日是國家法定植樹日。自此,三、四月份全民植樹成為每年春天裡一道特殊風景,增強了公眾的社會責任感。隨著2018年植樹節來臨,國內K12在線英語教育領導品牌噠噠英語也加入這個熱潮,通過組織歐美外教與京滬兩地學員家庭共同參加植樹活動,不僅踐行了寓教於樂教育原則、開啟了線上教育機構實踐教學的新模式,更彰顯了自身履行教育使命、樹人樹德的強烈社會責任感。 據悉,噠噠英語此次活動主題為「播種春天」,組織形式為師生線下見面會,內容以植樹為主,附加其他野外項目。
  • 「自然生長」課程建設實踐
    在「自然生長、自由飛翔」的育人目標下如何整體架構學校課程體系,需要的是系統的思考與實踐。  師資基礎。從調查情況來看,教師的課程意識不強、課程開發能力不足,缺少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的實踐。從學校現有的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情況看,圍棋課聘請的是校外機構人員上課,活動課運用的是校內專業教師,閱讀類課程是語文教師結合國家課程進行,感恩教育活動是在學校少先隊大計劃下的班主任群體承擔和開設的。
  • 長沙雅禮中學1924班在湖南智慧教育裝備展示中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為積極響應長沙市教育局發布的《關於認真做好學期結束工作和寒假活動安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文件精神,2021年1月10日,長沙市雅禮中學高1924班家委會組織全班學生在湖南省智慧教育裝備展示體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 國圖聯合紫竹院公園開展「當詩詞遇見春天」系列活動
    國圖聯合紫竹院公園開展「當詩詞遇見春天」系列活動 2019年04月29日 11: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呂家佐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北京探索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
    核心閱讀  「指紋識別探秘」「無土栽培的自動供液系統」……北京市初一、初二學生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豐富多彩的內容極大地調動著學生的參與熱情。這門課程轉眼間已開設一年多:學生上網自主選課,每學期5次課,每次2小時,完成次數和質量計入中考總分。其授課內容有哪些?學生喜歡選什麼課?授課老師來自哪兒?記者實地走訪,請看一線調查。
  • 自然教育:保護從教育開始
    春天是適合踏青出行的好時節,也是開展自然教育的好時機,在全國自然教育的熱潮中,我們挑選展示以下5所經驗豐富的機構,讓我們來看看它們是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的。        打造自然教育之城 杭州植物園
  • 營地研學:日本自然教育學校課程體系、投資合作、開發要點
    Whole Earth自然學校本身是未經過註冊登記的「任意團體」。為了保證自然學校是一個為了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而行動的,擁有新價值觀的嶄新形態的團體,他們決定不受法人資格的束縛開展活動。旗下包括了「Whole Earth株式會社(公司)」和「NPO Whole Earth研究所」,其所屬職員在開展各自業務的同時,還都擁有任意團體Whole Earth自然學校的會員身份。
  • 實踐出真知 研學促成長 市直五校初二年級綜合實踐教育活動順利閉營
    12月21日至25日,銅陵市示範性綜合實踐蓋達組織銅陵市第五中學、十七中學、二十中、二十一中、周潭中學市直五校初二年級400多名學生入營參加綜合實踐教育活動。本期活動採用「3+2」課程模式,即三天的「美麗徽州行」研學課程加上兩天的綜合實踐課程,既讓同學們體驗生活,增長知識,了解實踐基地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特色,又組織同學們走進美麗的古徽州開展三天兩晚深度研學之旅,開闊眼界,收穫成長,感悟徽州文化的魅力。
  • 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實踐研究
    如何切實做到「不但教書,而且育人」,如何把高職基礎化學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對於當前信息技術和網絡時代下的高職教育教學是充滿挑戰的課題。基於以上認識,我們對高職基礎化學課程思政教育內容進行了設計,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實施了課程思政教育新實踐。
  • 「四季課程」:項目化學習的校本實踐
    >杭州市時代小學作為浙江省課程改革試點校,學校的課程由基礎類課程和拓展類課程兩部分組成,其中基礎類課程基本上就是國家課程,拓展類課程分為體藝類拓展課程與實踐類拓展課程。體藝類拓展課程由各種體藝課程以社團的方式供學生選擇,實踐類拓展課程主要有四個板塊:走遍杭城、節日課程、經典活動和「四季課程」。「四季課程」是學校在深化課程改革背景下新開設的實踐類拓展課程。課程以大自然中兒童熟悉的自然現象和事物為主題,組織學生圍繞主題選擇合適的可以探究的小項目,開展持續的跨學科或單學科的項目化學習。
  • 對自然教育營地課程開發的5條建議,值得一讀再讀!
    導語 營地教育是青少年們到特殊的場地進行活動和體驗的一種教育。 這種場地一般都遠離城市,親近自然。自然教育作為新型的教育形式,它與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有很大差異。
  • 秦觀描寫春天的詞,語言清新,意境優美,描繪了春光無限的畫卷
    因此蘇軾曾戲呼其為「山抹微雲君」,在秦觀的筆下,也有對春天最美的描述,這首詞寫得相當美好,值得一讀。行香子·樹繞村莊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 聚心教育「幼兒STEAM課程工作室」教師特訓營活動成功開展
    聚心教育致力於幼兒教育行業的深耕,經過不斷的拓展和創新,積累了無數寶貴的幼兒教育經驗。現在聚心在幼兒教育課程研發板塊,有了很大的突破:聚心教育「幼兒STEAM課程工作室」教師特訓營活動成功開展。7月4號,在聚心旗下運營的浩哲幼兒園,開展了以「學前STEAM課程」為主題的教師特訓活動,活動通過「理論培訓」、「實操培訓」、「課程考核」三個階段,讓教師們親身體驗STEAM教育課程的魅力,可謂是收穫滿滿。學前STEAM課程教師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活動,將聚心教育研發的STEAM課程成功落地到幼兒園,更好地為幼兒服務,提供優質的教育給家長和幼兒園。
  • 河北衡水:在全市開展「四講五樹」精神文明教育實踐活動
    2月9日,河北省衡水市文明辦發出通知,要求各縣市區文明辦、衡水高新區和濱湖新區工委,市直各單位從實際出發,貫徹中央文明辦《關於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及省文明辦通知精神,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部署要求,在全市開展「四講五樹」文明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
  • 高校海洋意識教育的學理思考與實踐探索
    摘要:提高國民特別是大學生的海洋意識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首要任務,更是涉海類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以浙江海洋大學為例,就海洋意識教育的課程體系、平臺體系、活動體系、實踐體系建設,以及主題教育、歷史傳承、文化交流、科普推廣、素質拓展、實踐體驗的內容與形式,開展學理思考與實踐探索。
  • 浙江海洋大學開展來華留學生社會實踐課程
    2020年暑假伊始,浙江海洋大學國際海洋教育學院開展來華留學生「融情舟山·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社會實踐課程。院長王晉寶、副院長鍾偉良擔任任課老師,比薩海洋研究生學院教師劉超傑擔任帶隊老師。「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而實踐團隊此行便是為了更好地融情舟山,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參觀鴉片戰爭遺址公園  社會實踐的第一課,王晉寶教授帶領留學生們走進鴉片戰爭遺址公園。鴉片戰爭遺址公園也稱竹山公園,是一所集紀念和休憩為一體的公園。
  • 網絡環境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應用
    原標題:網絡環境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應用 本文發表於 《數字教育》 2017年第5期(總第17期)實踐案例欄目,頁碼:81-85。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