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男子摘除眼球54年 公益手術助其重拾生活信心

2021-01-16 湖北新聞網
武漢男子摘除眼球54年 公益手術助其重拾生活信心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5日 16:38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15日電  (吳曉敏 彭錦雲)今年57歲的胡先生3歲時右眼被樹枝扎傷,導致眼球被迫摘除,幾十年來一直深感自卑,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社交。近日,在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的幫助下,胡先生終於如願在武漢漢陽愛爾眼科醫院進行了右眼二期義眼臺植入手術,幾個月安裝義眼片後,他將收穫一個「以假亂真」的右眼,再也不用在意他人異樣的眼光。

  家住漢南的胡先生3歲時和夥伴玩鬧導致樹枝扎入眼睛,當時眼睛就看不見了,被家人送往醫院後立即進行了眼球摘除手術。26歲時到了適婚年齡,胡先生前往當地醫院安裝了簡易的義眼片。「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只能安裝那種不能轉動,還要定期取下來消毒的義眼片,外觀看起來還是很不自然」,胡先生告訴記者。

  兩年前,胡先生不慎將眼片丟失,兩年多的「獨眼」生涯讓胡先生在生活、工作中屢屢碰壁。他本是技術非常嫻熟的焊接工人,可因眼睛的緣故,外出打零工接活時,屢遭質疑和拒絕,這讓胡先生更感自卑,一度在家躺了一個多月不願意出門見人。即使出門,胡先生總覺得大家會對他指指點點,心裡無比的難受。「同時,右眼視力的缺失不僅給我找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不便,由於長時間只用一隻眼睛看東西,導致我看到的東西都是斜的,尤其是走下坡路段時,經常摔跤,有一次倒開水時還燙傷了手」胡先生嘆氣道。

  胡先生也曾前往醫院諮詢過義眼安裝手術,只是家裡的經濟境況讓他不得不打消念頭。原來胡先生除了右眼缺失外,還患有高血壓,需常年服藥治療,家中還有一個患有精神疾病喪失勞動能力的大女兒,其老伴去年也遭遇車禍臥床休息1個多月,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開支全部靠政府的救濟和兒子外出打零工。為此胡先生經常垂淚、失眠,無奈之下,胡先生的兒子帶著他前往漢陽愛爾眼科醫院。該院眼瞼眼眶與淚道整形醫生李旭東為胡先生做了詳細的檢查,經診斷胡先生的右眼無眼球,需要先進行右眼二期義眼臺植入,幾個月後再進行義眼片的安裝。

  李旭東醫生介紹,與之前胡先生丟失的義眼片相比,這次為胡先生安裝的義眼臺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填充眼眶,使眼窩飽滿;第二個作用是為後期義眼片的穩定佩戴提供基礎。恢復良好的話,義眼片安裝好後,在眼眶內就會擁有一定的運動功能,讓眼睛重現「活力」,極大的改善外觀。

  了解到他的家庭條件後,漢陽愛爾眼科醫院醫務社工部工作人員為胡先生申請了到湖南愛眼公益項目的救助,在公益項基金和醫生的共同努力下,胡先生已經成功進行了右眼球二期義眼臺安裝手術。得知手術進展順利,義眼片可以如期安裝完成,他的外觀將得到極大改善後,胡先生整個人都變得自信了起來,臉上也掛滿了笑容。

  漢陽愛爾眼科醫院眼瞼眼眶及淚道專科杜薇主任介紹,眼外傷是造成視力喪失或外觀受損的常見原因之一,在日常診療中像胡先生這樣發生眼外傷,導致眼球摘除的例子不在少數。一旦出現意外導致眼球被摘除時不要沮喪,應及早到眼科醫院做義眼臺植入手術,可以有效改善容貌,恢復生活自信。(完)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

相關焦點

  • 「看得見的希望」義眼公益救助在雲南啟動
    「昆明愛爾眼科醫院作為此項公益項目提供醫療技術支撐的單位,將幫助更多需要義眼安裝的貧困眼疾患者重拾信心和希望。」據昆明愛爾眼科醫院眼整形科主任管一沁介紹,目前我國佩戴義眼的患者超過 100 萬人,他們因為各種眼病導致必須摘除眼球。
  • 義眼公益救助活動在雲南啟動 患者最高可獲8000元/單眼減免
    他們因為各種眼病導致必須摘除眼球。其中,絕大多數患者因為家庭貧窮,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從此生活在黑暗中,並忍受著失去眼球的痛苦。  昆明愛爾眼科醫院眼整形科主任管一沁表示,此次「看得見的希望」公益救助項目將為這部分需要義眼安裝的貧困眼疾患者提供救助。該院作為此項公益項目提供醫療技術支撐的單位,將幫助更多需要義眼安裝的貧困眼疾患者重拾信心和希望。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上周,因沒有角膜可移植,30多歲的農民工小鄧在愛爾眼科醫院無奈被醫生摘除了左眼球。像小鄧一樣,武漢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術…… 而絕大多數人卻可能永遠等不到角膜源。因此慣常的做法是摘除眼球,用義眼填充,常用的材料有玻璃珠、棉球等,保持外觀不變,看上去就像睡著了一樣。  有下列疾病者眼球不能作為供體移植,但可捐獻眼球作為教學科研。
  • 如果你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居裡夫人的語錄,會讓你對生活重拾信心
    現實中大多數都是對生活沒有信心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很窮,很缺錢,更是沒有房子,三四十歲還沒有討老婆的人。倘若他很有能力,會賺錢,現在已經在一線城市有好幾套房子了,而還是一位大企業的老總,也結婚生子了,人生幾乎不缺錢,他還會感到生活不容易嗎?如果依舊會感到,那也是對人類的,對別人,對自己曾經的遭遇感到同情罷了。
  • 武漢兩大眼庫遭遇十年最冷「寒冬」
    上個月,同濟眼庫僅有3例角膜捐獻,武漢另一眼庫——愛爾眼庫僅有1例,然而,等待手術的病人卻有近60人,是歷年來急病患者最多的一個月。眼庫成立10年以來,遭遇最冷的冬季。長期以來,武漢眼庫幾乎都處於「零庫存」狀態,而據各大醫院統計,武漢每年約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
  • 圖文:武漢兩大眼庫12年持續零庫存
    昨日,武漢市紅十字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武漢12年來實現角膜捐獻僅193例,而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做角膜手術,12年來眼庫持續零庫存。  「奶奶」捐角膜「孫子」重見光明  「如果不是阿姨的捐獻,我的孩子不會有現在這麼清澈的目光。」昨日,俊俊媽感動地說。
  • 「三鏡一絲」聯合術,精準助孕5年不孕患者
    可是丈夫總是以工作忙碌、壓力大為由一直推脫,這樣一拖就是5年。這5年裡,她去遍了當地的大小醫院,各項檢查和數據也都在正常值內,懷孕卻屢次失敗。   後來他們聽同事說,武漢黃浦中西醫結合醫院治療不孕不育技術好,很多人都在武漢黃浦醫院成功受孕。李女士仿佛看到希望,重拾信心,跟丈夫一起來到了武漢黃浦醫院。
  • 臉上小胎記入侵眼球 成都男子長出罕見雙色虹膜
    走遍各大醫院  眼科醫生給出一致結論:摘除眼球  從10月開始,吳先生開始四處求醫。他先後到過成都六、七家大醫院,得到的結果均是:右眼瞼結膜惡性黑色素瘤;左眼虹膜被黑色素瘤侵入「染黑」,對此,眼科醫生們給出了幾乎一致的解決方案:立即切除右眼眼眶腫瘤並摘除眼球。
  • 妻子做近視治療手術卻被摘除晶狀體 兩個月四上手術臺 丈夫質疑...
    30歲的陳女士如今每到夜晚,做什麼事都會小心翼翼,「不敢晚上開車,做家務時都很小心,連給孩子剪手指甲都不敢……」每當摸到自己的雙眼,她都會想起一年前那次手術經歷。而正是那次手術中的意外,正在悄悄的改變她的生活。
  • 湖南象面人摘除手術成功 曾長巨瘤重達23公斤
    三湘都市報2月28日訊「黃春才的第二次手術成功了!」今天上午,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宣布湖南象面人的二次手術取得成功。    英國BBC電視臺、菲律賓電視臺、《越南時報》、美聯社、路透社等十幾家境內外媒體記者向全球報導了這一好消息。
  • 男子切除47年面部腫瘤獲解脫 手術前不忍直視(組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3日報導,近日,尼泊爾60歲的男子克裡什納•普拉薩德•巴特拉依(Krishna Prasad Bhattarai)在經歷了47年的病痛折磨後,終於將長在其面部的兩顆大腫瘤切除,為自己的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
  • 上海七旬阿叔眼眶內長腫瘤 上海普瑞眼科醫院專家20分鐘手術成功摘除
    來自上海奉賢區的王阿叔在上海普瑞眼科醫院成功手術,摘除了右側眼眶內血管瘤,避免了失明風險。
  • 眼球上起「泡泡」沒在意,大媽的角膜炎拖成了角膜穿孔
    60歲的劉女士因長期角膜炎造成角膜穿孔,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漢口醫院角膜及眼表科曾慶延教授團隊的全力救治下,近日順利接受角膜移植,保住了眼球。劉女士來自天門,角膜炎反覆發作30年,一直靠滴眼藥水緩解症狀。去年到醫院檢查,醫生就說角膜已經很薄了,勸她早點手術,但她仍然拖著。1周前,劉女士突發左眼紅、痛、視力驟降,幾乎到了失明的地步。
  • 【星河公益】走進熊貓故鄉,星河智善生活集團愛心助農四川公益行
    為幫助寶興農戶走出滯銷困境,實現資源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助力鄉村振興,11月底由星河智善生活集團總裁助理李炯總帶隊聯合四川生態誠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一行人來到寶興縣,共同舉辦熊貓鄉甜「跟我去做客」愛心助農直播活動。
  • 單病種支付讓日間手術比例提高到91.54%
    本研究通過探討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白內障日間手術開展情況、治療費用及不同醫保支付方式差異,探尋了醫保支付方式對日間手術的影響,以期為調整日間手術醫保政策提供依據。1研究對象與方法1.1研究對象廣州市於2012年11月1日起對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實施單病種結算。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西部行貴陽站公益項目啟動
    新華網貴陽10月14日電(黃勇 通訊員張健)「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西部行--貴陽站公益項目13日在貴陽啟動。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捐贈100萬元用於救助貴州地區貧困角膜盲症患者,並與貴陽愛爾眼科醫院籤訂協議書,委託其為本次救助的醫療承接方。  貴陽站公益項目由貴州省紅十字會、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貴陽愛爾眼科醫院聯合發起。
  • 鄭爽 杜淳 王石 馬拉松傳遞 健康信心 將為公益開跑
    6月7日以 陽光下的笑臉,為主題的搜狐新聞馬拉松第十二季將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漢四個地方聯動開跑,用公益行動提振士氣促進生產,復工復產覆信心,妥妥的正能量傳遞,大家為她們加油。雖相隔千裡,但他們的目標是相同:跑起來,為「戰」疫提振信心。本次跑步的城市還特別安排了武漢,由唐一菲和武漢戰「疫」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領跑,以此致敬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武漢人民,禮讚白衣天使,通過跑步的方式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傳遞挑戰、拼搏、超越的精神,向仍在全力抗擊疫情的社會各界傳播信心和鼓勵。自2015年以來,搜狐新聞馬拉松已經持續奔跑了十一季。
  • 獸醫為雌蟑螂做卵鞘摘除手術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獸醫為一隻雌性秘魯巨人蟑螂做手術,摘除了它的卵鞘。醫生馬林娜·安德裡阿諾娃表示:「我們之前沒做過這種手術,但了解蟑螂的身體構造,也知道要怎麼做。我們做了一個特別的手術,摘除了雌蟑螂的卵鞘。」她還指出,手術時採用了多種麻醉相結合的方式,包括注射麻醉劑、氣體麻醉和局部麻醉。安德裡阿諾娃稱,這隻蟑螂已回到家中。
  • 外傷性眼球脫臼伴視神經斷裂
    治療:       患者全身情況平穩,心肺功能正常,於當日急診全身麻醉下聯合其他相關科室同時手術,術中探查可見右眼球結膜完全撕脫,眼球結構尚完整,未見角鞏膜裂口,各眼外肌及視神經均不同程度離斷,因眼球還納困難且眼外肌及視神經不同程度離斷,行右眼球摘除+清創縫合術。眼球完整送病理。
  • 嶽西縣消防救援大隊54秒摘除馬蜂窩
    接警後嶽西縣消防救援大隊迅速出警,經現場勘察,天悅灣體育館人流密度大且館內正在開展相關活動,蜂窩又距離出入口較近,用水槍清除危險性較高,只能人工摘除。消防隊員摘除馬蜂窩確定好方案後兩名消防隊員,迅速換好防護服,攀爬至蜂窩處,用編制袋將蜂窩牢牢包裹住後,成功摘除,全程僅用時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