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武漢兩大眼庫12年持續零庫存

2021-01-09 網易新聞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醫務人員準備為患者移植眼角膜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陳媛 通訊員劉曉鴻 裴霓裳

  因為「奶奶」捐獻的角膜,3歲的俊俊(化名)恢復了光明。但大多數角膜病致盲患者,並不如俊俊那樣幸運。昨日,武漢市紅十字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武漢12年來實現角膜捐獻僅193例,而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做角膜手術,12年來

眼庫

持續零庫存。

  「奶奶」捐角膜「孫子」重見光明

  「如果不是阿姨的捐獻,我的孩子不會有現在這麼清澈的目光。」昨日,俊俊媽感動地說。3歲的俊俊曾患有角膜皮樣瘤,去年4月在等待了近4個月後,終於接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通知,孩子可以接受角膜移植手術了。

  手術後,俊俊的「白眼珠」終於變黑了。今年6月到醫院複查時,俊俊的爸媽偶然得知是一位阿姨讓自己的兒子重現光明,感激流淚。於是他們四處打聽捐贈者的信息,正好遇上了來病房尋找受捐者的楊師傅。雙方一對手術時間,立刻認定了對方。楊師傅憐愛地抱起俊俊,激動地說:「妻子的心願真的實現了!」之後,他們時常聯繫,俊俊親暱地喊楊師傅「爺爺」。

  楊師傅的妻子於靜(化名)生前是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後在家相夫教子,是一位賢惠熱心的好妻子、好母親。2011年2月的一次體檢中,她被查出患有胃癌,而且已是晚期並轉移。當醫生告訴她「已無手術意義」時,年僅54歲的她提出了捐獻眼角膜的想法。

  她一再向家人解釋:自己很多年前就萌生了這一想法,只是當時年齡不算大,身體比較健康,就沒有刻意提出來。突如其來的絕症,讓她下定決心要儘快辦理捐獻登記手續。在家人的支持下,2012年於靜與武漢眼庫取得了聯繫,並籤下角膜捐獻協議書。

  「生命的時間不由自己做主,但生命的意義可以由自己把握。希望我死後,還能為這個社會做出點貢獻。」於靜微笑著說,「希望在將來選擇角膜移植時,儘量把我的眼睛留給孩子吧。」去年4月19日凌晨,於靜平靜地走完了人生。依照其遺願,醫院將其角膜移植到當年僅2歲多的角膜皮樣瘤患者俊俊眼內,另外一枚角膜成功移植到因圓錐刺眼而角膜穿孔的20歲瀋陽小夥子的眼中。

  等不到角膜 小夥子無奈摘眼球

  昨日,提起自己一隻眼睛是假眼,30多歲的農民工小鄧不無遺憾,由於這個原因他找工作受到影響。

  去年5月,小鄧因啤酒瓶爆炸,被碎屑劃傷左眼,3天後眼球上方出現白點,隨著時間推移,白點越來越大。一個月後,他被愛爾眼科醫院確診為真菌性角膜潰瘍。醫生說,由於就診太晚,真菌已長到角膜深處,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必須儘快進行角膜移植。可是等了20多天,沒有出現一位角膜捐獻者。多方聯繫其它眼庫,也都沒有合適的角膜。

  去年8月,小鄧眼睛開始流出牙膏狀液體,醫生說再也不能等了,必須摘除左眼球,因為他的感染已波及到眼內,如果不摘除眼球會引起更大範圍的感染。如今他的左眼已經裝上了義眼。

  武漢兩大眼庫 長期以來零庫存

  武漢市紅十字會目前指定的角膜捐獻登記接收站有兩家,一家是同濟醫院,一家是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我們的眼角膜庫長時間都處於零庫存狀態,來一個角膜就用一個,完全供不應求。」愛爾眼科醫院眼角膜捐獻登記接收站工作人員明維介紹,從2008年9月成立至今,該站登記捐獻眼角膜者461例,實現捐獻105例。

  在這些捐獻者當中,有普通的工人、學生、教師,也有相當多的高知、高幹,如退休老紅軍、博士生導師、飛彈專家等等,這些捐獻者包括家屬沒有任何的要求,他們只是希望將明亮的角膜留下,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另一家眼庫同濟醫院眼庫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據介紹,由於自願捐獻眼角膜的人太少,眼角膜遠遠不能滿足患者需求,每年開展全層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僅一二十臺,眼庫常年為空。

  武漢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中心主任駱鋼強介紹,武漢市約有盲人20萬,其中近50%的因角膜病致盲。這意味著,從理論上,除了已失去手術機會的盲人,約8萬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復明。據設有眼科的武漢各大醫院統計,武漢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術。但到目前為止,武漢遺體捐獻登記6188人,眼庫建立12年以來,共實現角膜捐獻193例。「眼角膜庫長時間都是零庫存狀態,來一個角膜就用一個,完全供不應求。」

  因為角膜資源緊缺,一位捐獻者的一對角膜至少要供兩個患者使用,也就是說,每位患者只能復明一隻眼睛。為了更好地利用角膜,醫務人員還嘗試將角膜分層、分片。但由於患者自身疾病的原因,角膜移植無法保證一次成功,移植過程偶有損耗,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進去,12年來受益者大約300人左右。

  同濟醫院眼科專家介紹,由於供體緊缺,捐獻的角膜只能優先給那些重症患者(嚴重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和登記靠前者。因此,有些患者同時在全國多個城市排隊登記,哪邊先等到角膜就去哪裡做手術。

  傳統觀念 導致角膜捐獻志願者不多

  昨日,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眼庫成立5周年紀念活動上,該院全體職工籤下角膜志願捐獻書,自願身後無條件地把眼角膜奉獻出來,同時呼籲社會各階層人士,積極支持宣傳並自願捐獻眼角膜。

  眼角膜是眼球上的一層透明膜。目前我國角膜致盲患者有400萬—500萬人,每年成功進行角膜移植手術的僅5000例。

  專家指出,捐獻眼角膜的志願者之所以還不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等傳統觀念是重要原因之一。有時候本人願意捐獻,但是家屬並不同意,最後關頭打了「退堂鼓」。駱鋼強表示,有很多志願者前期籤訂了角膜捐獻協議書,但是後來都不了了之。

  除了觀念原因,一些人對眼角膜捐獻的流程不熟悉,導致好不容易得到的角膜白白浪費,這也讓醫生感到十分遺憾。

  據了解,孝感曾有一名籤了眼角膜捐獻協議書的老人去世,由於家人未仔細閱讀捐獻說明,在去世4小時之後,老人的家屬才通知醫院。當醫生趕到時,距死者去世已近8個小時,經醫生檢查,由於捐獻者年齡偏大,去世時間又較長,角膜已經渾濁,不適合做臨床需求最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醫生說,取眼角膜的時間越快越好,夏天在去世後6小時內,冬天要在12小時內。

  捐獻的角膜 不可指定移植對象

  駱鋼強說,目前捐獻遺體、器官、組織使用的是同一份登記表,其中以勾選方式註明願捐出角膜、某一器官,或遺體的全部。12年間,武漢共有約6188人登記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他們都同時選擇了角膜捐獻,但其中近一半均為青壯年,無法緩解目前供體緊缺的現狀,實現角膜捐獻。

  按照慣例,角膜捐獻者和接受移植者的消息是不互通的。也就是說,捐獻者的家屬,並不知道去世親人的角膜捐獻給了誰。而接受移植手術的患者,也無從得知捐者的信息。捐贈的角膜不能由供體指定捐獻給需要的某人,而必須由眼庫的專家,經過篩選,移植給最合適的受體。

  據介紹,角膜與器官不同,它是可以儲存的,根據角膜的質量不同,存儲條件和時間都不同,一般用於重度角膜病移植的角膜,在4℃的無菌恆溫角膜冰箱中可存儲兩周。

  視受體情況的不同,一對眼角膜可以移植給2—4名患者。如果受者的角膜只是部分缺失或損傷,只需要修補的話,就可以將一對角膜剪成數塊,移植給受者。但如果受者的角膜是完全損傷的,那一隻角膜就只能挽救一隻眼睛。

本文來源: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武漢兩大眼庫遭遇十年最冷「寒冬」
    上個月,同濟眼庫僅有3例角膜捐獻,武漢另一眼庫——愛爾眼庫僅有1例,然而,等待手術的病人卻有近60人,是歷年來急病患者最多的一個月。眼庫成立10年以來,遭遇最冷的冬季。長期以來,武漢眼庫幾乎都處於「零庫存」狀態,而據各大醫院統計,武漢每年約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像小鄧一樣,武漢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術…… 而絕大多數人卻可能永遠等不到角膜源。  武漢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駱鋼強說,從2000年紅十字會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成功捐獻角膜的志願者累計120例,缺口巨大。一有捐獻便給早已排隊等候的患者移植,所以兩大眼庫常年處於「零庫存」狀態。  捐獻眼球必須是本人自願、無償,任何人不得強迫。
  • 《星露谷物語》釣大眼魚時間是什麼時候 時間地點說明
    導 讀 《星露谷物語》TGP版中大眼魚在哪裡釣?
  • 「2017年暖冬行動」獻愛心,歡迎武漢企業和市民參與
    本報聯合武漢市慈善總會、視佳醫眼科、新洲大愛人生慈善協會等單位聯合發起「2017年暖冬行動」,歡迎市民認捐衣物鞋帽等物資,在冬日裡獻上愛心。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武漢家庭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但仍有部分群體仍處於貧困狀態,本次公益活動旨在幫扶這些貧困人群,關愛武漢貧困家庭和農村福利院的老人。
  • 【大眼魚,你的時光,我們來記錄】《2015年大眼魚官方婚紗微電影 風格篇》
    首先設備上就足足讓你來一次大電影的範兒,告別單反,告別單一,傳統的照片模式,全程電影機錄製,將每一對新人的故事搬上銀幕,不管你是想要當下最流行的小清新,還是匆匆那年的懷舊,不管你是想要大山大海的爛漫,還是猶如都教授般的時間靜止特效,我們全程私人定製,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們做不到。因為是電影機拍攝,視頻裡的每一幀都可以截圖做成照片。當然,我們特地為魚粉們策劃了婚紗海報,婚紗旅拍的明信片。
  • 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落戶武漢 武漢市紅十字會民生眼角膜...
    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3月31日,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眼科宣布,與斯裡蘭卡國際眼庫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雙方籤訂共建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協議,這意味著武漢市眼庫資源將正式接入國際軌道。此次籤訂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協議,將是武漢市的第四家眼庫,該醫院正式成為武漢市紅十會的「眼角膜捐獻登記接收站」,是在武漢市紅十字會、深圳曉明眼庫基金、中國獅子聯會、斯裡蘭卡國際眼庫等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非盈利的眼組織保存機構。
  • 晴且冷 未來三天武漢天氣持續晴朗
    武漢晚報訊(記者龔萍 通訊員劉增一)昨天的大晴天沒有往常的威力,大家都直喊冷。陰涼處如果一陣風吹過,臉上、手上像刀子刮一樣的生冷,甚至有點疼,「刀子般的凜冽北風」,武漢人也開始感知一二了。昨天白天武漢以晴天為主,早晨最低氣溫-3.6℃,最高氣溫也僅有3.4℃,這也是為何昨天陽光明媚卻仍舊體感氣溫較低的重要原因。根據市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預計31日起三天,受高空偏北氣流控制,武漢持續晴天,氣溫將會緩慢回升。伴隨著這一次跨年超級寒潮的到來,武漢開始步入全年氣溫最低的一段時間,最近三天最低氣溫將低至-6℃左右。
  • 武漢靠譜的親子鑑定機構只有這12家
    圖文無關 來源騰訊圖片作者:長江日報記者姚傳龍>今年7月,市民李華(化名)想把父母的戶口從老家洪湖遷到武漢,轄區派出所告知,由於出生證明、原始戶口本已經遺失無法提供,他需要和父母一起做親子鑑定。對此,湖北省司法廳工作人員表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司法部辦公廳關於規範司法鑑定機構開展親子鑑定業務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湖北省內由湖北省司法廳審核登記的親子鑑定類司法鑑定機構共有16家,其中機構住所登記在武漢的有12家。「如果因為戶政等問題需要進行親子鑑定的,可以登錄湖北省司法廳官方網站查詢鑑定機構地址、聯繫方式。」
  • 武漢之外的隨州:廣水政府官網發SOS求援,稱缺醫護物資缺專家
    該市確診人數目前僅次於武漢、黃岡和孝感。 2月5日晚,湖北省腫瘤醫院組織31名醫護專家團隊,深夜抵達隨州市中心醫院指導,馳援隨州疫情防控工作。「現在我們指揮部都是零庫存了,因為醫院要求的醫療物資我們根本滿足不了。再加上現在交通也不方便,很多正規醫療廠家也訂不到貨。」 此外,電子測溫設備也有較大缺口。該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有測溫需求的地方很多,除了醫院外,社區、行政部門也需要。「我們現在很多工作人員測體溫只能靠普通的體溫計。」其向南都記者表示。
  • 寫給養大眼飛鼠的新人淺談大眼飛鼠的飼養
    但是隨著飼養的人越來越多,飼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大眼飛鼠很容易突然死亡,於是就被貼上了「暴斃王」的標籤。大眼飛鼠媽媽和它的寶寶小飛鼠是暴斃王,突然死亡的可能性很高(暴斃一般是在夜裡)。雖說是暴斃,但一定是有原因的。
  • 大眼金槍魚遭過度捕撈 大西洋漁業國商討對策
    大眼金槍魚遭過度捕撈 大西洋漁業國商討對策趙曼君最新研究顯示,大眼金槍魚近年來遭到嚴重過度捕撈,資源瀕臨枯竭。科學家在報告中警告,大眼金槍魚現存數量不及它「可持續捕撈量」一半。除非大幅縮減捕撈量,這一魚類的種群數量可能會在10至20年內「急劇萎縮」。作為政府間合作組織,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委員會有32個締約成員,包括歐洲聯盟、日本等主要金槍魚市場。委員會定於11月會商維持或修改大眼金槍魚捕撈配額。
  • 為了明年的「蟹逅」 超2億隻中華絨螯蟹大眼幼體在洪澤湖增殖放流
    2020年05月19日 13:00:55 | 作者:郝朦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a/20200519/00951d90b4adc001b74e00163e101dcc.shtml   近日,江蘇省洪澤湖漁管辦連續開展了多場增殖放流活動,共在洪澤湖全域放流中華絨螯蟹大眼幼體
  • 蠍子、蜘蛛的老祖宗,原來竟是個「大眼萌」
    蠍子、蜘蛛的老祖宗,竟然是個「大眼萌」本報記者 張 曄拇指大小的它,長著一雙「萌萌的」大眼睛,看起來像一隻皮皮蝦,但它卻是一隻來自5億年前的兇猛捕食動物。這一發現,將螯肢動物的起源時間提前至距今5億年前,與此前確認的起源時間相比,提前了約3000萬年。和蠍子、蜘蛛是「親戚」研究人員此次發現的莫裡森蟲新物種,屬節肢動物門,通稱節肢動物。
  • 英國利茲大學&武漢大學聯合調研團 到訪飛貸研究「全球金融科技...
    12月13日,剛剛登上新華社《國家財經周刊》封面案例的飛貸金融科技,接待了英國利茲大學&武漢大學「法金融」聯合調研團隊教授一行的參訪。雙方就飛貸金融科技現階段最新技術應用成果及科技布局等方面進行交流探討,移動信貸整體技術再獲認可。
  • 武漢3種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隊」
    呂文君 攝  12日,記者獲悉,武漢3處花卉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隊」。  它們分別是:東湖風景區磨山管理國家梅花種質資源庫、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莢蒾屬種質資源庫。在國家林業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它們榜上有名。這是武漢地區的花卉種質資源庫,首次躋身「國家隊」。
  • 一周樓市:本周武漢3場土拍12宗地成交 多樓盤「花式打折」衝刺年關
    本周武漢共有三場土拍,共計出讓12宗地塊,競拍戰況可謂「冰火兩重天」,熔斷、溢價、撤牌、再次流拍等,看點十足;城建方面,漢十高鐵於11月29日開通,武漢到十堰出行時間縮短到兩小時內,未來兩三年洪山區將新擴建35所學校,楊春湖高鐵商務區規劃學校公園醫院商業......本周還有哪些大事件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高考地理小專題——種子庫
    1800年捕鯨業衰退後,該群島主要從事煤礦開採。1906年美國人朗伊爾在群島的斯匹次華爾根中心地帶發現儲量豐富的煤礦。群島的首府朗伊爾城是最接近北極的可居住地區之一,居民約3000人。依據<斯瓦爾巴條約》,中國2004年在此建立了中國北極黃河站,這給科學家們提供了可進行空間物理、空間環境探測及極光等研究的有利場所。
  • 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核心基因庫將安家青島
    科技日報青島10月26日電(記者華凌)今天,記者在「2015青島國際基因科技高峰會議」上獲悉,世界最大的海洋基因庫將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2015青島國際基因科技高峰會議」由青島中德生態園與華大基因聯合主辦,主題為「基因科技造福人類」,旨在匯集中外基因領域英才的智慧,圍繞「海洋」與「健康」兩大方向,探討藉助基因科技優勢,推動海洋科技、海洋產業發展,促進健康及醫療服務模式改革創新,使基因科技更好地保障、服務和改善民生,造福人類。
  • 無眼大眼蜘蛛
    無眼大眼蜘蛛是狼蛛家族的一員,它們的頭上長著一對特別大的眼睛。但由於長久以來一直生活在不見日光的洞穴中,它們不需要視力,就逐漸失明了。    所以就有了無眼大眼蜘蛛。    無眼大眼蜘蛛的親戚視力都還不錯,只有它們什麼也看不見,只能在黑魆魆的洞穴裡摸索,勉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