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之外的隨州:廣水政府官網發SOS求援,稱缺醫護物資缺專家

2020-12-01 騰訊網

公告稱,廣水市人口95萬人,醫療資源極其匱乏。全市僅有兩家納入三級管理的二甲醫院,目前已不堪重負。公告還用紅色醒目字體標註求助信息,強調稱:「懇請國家、省市儘快向廣水派出醫療隊,懇請各級組織向廣水支援醫療物資,懇請權威媒體給予更多的重視和關注」。

近日,湖北省隨州市疫情日趨嚴峻,「隨州求助」的消息不斷在網上傳播。2月4日,隨州市唯一三甲醫院——隨州市中心醫院第三次發布接收捐贈的公告,稱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等物資依然緊缺。2月5日,隨州下轄廣水市在政府官網發布SOS求助公告,疾呼廣水需要「醫療隊、物資、政策幫扶」。

2月6日,廣水市疾控中心人員告訴南都記者,受疫情發展及交通不便影響,疫控中心撥付物資無法滿足醫院需求,已是零庫存,只能向社會公開求援。而且,目前該市四個收治病人的醫療點無一是三甲醫療機構,其中還包括一個徵用的城郊衛生院。該工作人員坦言:「我們不僅缺防護物資,還缺有疫情治療經驗的醫療專家的支援」。

另據隨州市衛健委披露數據,截至2月5日24時,隨州全市累計確診病例834例,死亡9例。該市確診人數目前僅次於武漢、黃岡和孝感。

2月5日晚,湖北省腫瘤醫院組織31名醫護專家團隊,深夜抵達隨州市中心醫院指導,馳援隨州疫情防控工作。

隨州廣水發「SOS」求助:醫護人員短缺,臨時徵用衛生院

2月5日,湖北隨州下轄廣水市在市政府官網發布了《SOS!!!廣水緊急求援!!!》公告。

公告稱,廣水市人口95萬人,醫療資源極其匱乏。全市僅有兩家納入三級管理的二甲醫院,目前已不堪重負。「醫護人員日夜奮戰,已經相當疲憊」。剩下的只有鄉鎮衛生院,醫療救治水平極其有限。

公告還用紅色醒目字體標註求助信息,強調稱:「懇請國家、省市儘快向廣水派出醫療隊,懇請各級組織向廣水支援醫療物資,懇請權威媒體給予更多的重視和關注」。

南都記者注意到,截至2月5日24時,廣水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計確診219例,在隨州市下轄區縣中排名第二。2月6日下午,廣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廣水市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確認了這份SOS求援公告,並表示「我們不僅缺防護物資,還缺有疫情治療經驗的醫療專家的支援」。

該工作人員表示,當前廣水市有四個醫療點在收治確診或疑似病人。分別是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廣水市中醫院、以及一個被臨時徵用的城郊衛生院。其介紹,四個醫療點都不是三甲醫療機構,而廣水市中醫院和被臨時徵用衛生院此前連感染科室都沒有設置,後兩個醫療點主要騰出病房用於收治工作。

「我們的醫生和護士已經是全員上崗了,吃住都在醫院附近。市裡還專門徵用了一些賓館來安排醫護人員住宿。不過,診治這個新出現的疫情的醫療專家,我們還是急需上級部門支援。」

在防護物資上,廣水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當前廣水市各醫院急缺隔離病區的防護物資,如防護服、N95口罩等。「現在我們指揮部都是零庫存了,因為醫院要求的醫療物資我們根本滿足不了。再加上現在交通也不方便,很多正規醫療廠家也訂不到貨。」

此外,電子測溫設備也有較大缺口。該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有測溫需求的地方很多,除了醫院外,社區、行政部門也需要。「我們現在很多工作人員測體溫只能靠普通的體溫計。」其向南都記者表示。

南都記者注意到,除了廣水市外,隨州市確診病人最多的曾都區此前也出現醫護人員短缺情況。據當地媒體報導,隨州市曾都醫院是該市疫情定點救治醫院之一。為應對醫護人員短缺問題,曾都區衛健局先後從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抽調兩批共25名醫護人員增援曾都醫院,支援發熱門診接診、住院患者救治。1月31日上午,來自曾都區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第二批10名醫護人員集結,奔赴曾都醫院開展支援醫療服務。

隨州全市已確診834例:物資緊缺,僅一家三甲醫院

截至2月5日24時,隨州全市累計確診病例834例,死亡9例,確診人數僅次於武漢、黃岡和孝感。不過,據隨州市1月22日公布的疫情診治醫療機構,12家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和5家定點收治醫院中,只有隨州市中心醫院為三甲醫院。

1月25日,隨州市中心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告稱,該院急需護目鏡、N95口罩、外科口罩等防護物資(耗材)。1月26日,該院微信公眾號再次發文稱,希望社會各界合規捐贈相關中藥飲片。2月4日,該院第三次發布公告,表示「目前多項物資仍出現緊缺」。

2月6日,隨州市中心醫院一名物資接收聯繫人告訴南都記者,此前接收部分物資不符合臨床使用要求,如部分愛心人士捐的是一次性口罩,無法用於較高級別防護;另有一些捐贈物資滯留在武漢,醫院只能派車自提。「現在車輛出城都要通行證。而且隨州到武漢來回幾個小時,還要去各個快遞點取貨。我們一般是積攢幾個快遞後再去一趟。」據其介紹,當前該院最缺的是隔離病房裡醫務人員使用的物資,比如N95口罩、防護服、防護面罩、快速手消毒劑等。「庫存有是有的,但不一定能支持很久。」

除了隨州市中心醫院外,南都記者也從設有發熱門診的隨州市婦幼保健院、定點收治醫院之一廣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相關聯繫人處獲悉,口罩、防護服等重點物資持續處於緊缺狀態。

2月3日,廣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發布的一張每日疫情醫療物資需求統計表讓網友揪心。統計表顯示,該院護目鏡、防護服等多項物資的庫存顯示為「0」。

2月6日下午,該院物資接收人員向南都記者證實此事,並表示,此前該院從當地慈善部門領取了數百個護目鏡,目前護目鏡的供給情況暫時緩解。目前該院比較缺的是N95口罩、消毒液、醫用外科口罩等醫用物資。

「庫存量也是動態變化的。最近每一天的物資消耗量都很大,像醫用外科口罩一天能消耗上千個。再比如免洗手消毒劑今天已經用光了,醫護人員都很焦慮。」其表示。

面對醫護人員短缺、物資缺乏等問題,湖北省相關部門已採取相應措施。據《隨州日報》消息,2月5日晚,湖北省腫瘤醫院組織31名醫護專家團隊,深夜抵達隨州市中心醫院指導,馳援隨州疫情防控工作。報導稱,此舉將極大緩解該市重症醫學專業醫護人員緊缺現狀,有力提升該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採寫:南都記者 毛淑傑

相關焦點

  • 湖北縣級廣水市SOS:95萬人僅兩家二甲醫院,已不堪重負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湖北隨州下轄的縣級市廣水市2月5日在官網掛出一份求助信《SOS!!!廣水緊急求援!!!》醫護人員日夜奮戰,已經相當疲憊。求助信指出:「(廣水)剩下的就只有鄉鎮衛生院,醫療救治水平極其有限。面對兇猛疫情難以應對,廣水市醫護人員從體能上、精神上和心理上將會承受多大的壓力!廣水緊急求援,廣水的醫生急需援助!廣水緊急求援,廣水的病人急需救治!廣水緊急求援,廣水的物資急需支援!我們急需醫療隊!我們急需物資支援!我們急需政策幫扶!」
  • 湖北多地人力物力告急 政府網站發「SOS」求助
    廣水緊急求援!!!」2月5日,湖北省廣水市人民政府在官網使用6個感嘆號和一個「SOS」發出緊急求援公告。公告說,當地醫療資源極其匱乏,全市僅有兩家二甲醫院,此外只有鄉鎮衛生院,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醫護人員日夜工作相當疲憊,「面對兇猛疫情難以應對」,急需醫療隊、物資等方面支援。這份公告列出了23種醫用防護物資、藥品等的日需求量。
  • 4架專機100餘噸醫護物資空降武漢!
    2月4日,「封城」第13天,武漢,依舊是這場疫情的「風暴中心」。醫療防護物資供應緊張,武漢緊急求助!湖北需要支援!這一夜,讓武大人告訴你,什麼是「硬核」!凌晨1:00一架從韓國首爾起飛的貨機裝滿85.115噸防護物資成功抵達武漢,救命救急的第三批物資,來了!
  • 自由君:這批醫用物資,再難也要直接送達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手上
    是的,我們社群新組建的非盈利機構Jacaranda,在美國購買到的第一批醫用 物資,包含了目前國內最缺的防護服1000件、防護長筒鞋套1000件、防護頭盔、護目鏡等物資,終於到達了洛杉磯順豐物流的美國海關監管倉庫
  • 三箱口罩成功實現量子瞬移——記武漢紅會科研創新
    守衛物資倉庫 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湖北紅會、武漢紅會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阻攔央視記者探訪物資倉庫呢? 答案:我們都高估了武漢紅會的智商,低估了他們的膽量。在最初看見這張圖的時候,我是將信將疑的,畢竟造謠一張圖,闢謠跑斷腿,未經多方信源確認的消息,我不敢發。然而在昨天央視直播探訪武漢紅會國博倉庫的時候,我才確定這張圖就是國博內部的照片,那麼照片的真實性就非常高了。
  • 武漢可以從非典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一方面是醫療物資緊缺,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的求援信息在網絡上蔓延;一方面是醫護資源緊缺,一線人員疲憊不堪,再加上病床緊張......於是,疑似患者無法確診、入院無門的情況開始出現,一家多個成員出現疑似症狀的亦不在少數。有人責備武漢進退失據,但更多的人在為武漢祈禱的同時,更在出謀劃策,為這座英雄的城市加油鼓勁。
  • 戰「疫」團旗飄·醫護用品物資生產領域青年突擊隊在行動
    雖然有點疲累,但看到箱子裡3300多個面罩,能為醫護人員提供一些幫助心裡感覺十分高興。」青年突擊隊員、第一團支部書記劉瑩表示,「參與到醫用物資生產中貢獻力量,倍感使命光榮」。山東:平度青年突擊隊積極投身護目鏡生產1月27日,李克強總理在武漢考察疫情時,面對醫療防護物資緊缺的現狀時承諾:今天晚上一定把2萬套護目鏡運到這裡!當晚,2萬套護目鏡、5300隻一次性防護面罩成功運抵武漢。
  • 法華工商聯合會、法國華人貿易促進會向當地捐贈物資
    中國僑網4月22日電 據《歐洲時報》中東歐版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近日,法國歐拜赫維利埃市議員田玲收到了該市埃佛拉醫院(Hpital Ville Evrard)防疫物資告急的消息,立即在朋友圈發出了求援信息。
  • 專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顧建英:援助武漢的136名醫護人員...
    此前,大型公立醫院的門診基本是人滿為患的,知名的專家更是「一號難求」。疫情到來後,一方面,我們需要應對常規疾病的患者以及疑難危急重症等;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好疫情防控。這對我們醫院提出了很大的挑戰。2020年1月20號,我們就發出全院號召來抗擊疫情,當時在全院組織了7個組,包括綜合保障組、物資保障組(負責醫療防護、醫療質量)等,分條線的來做好各類的疫情防控。
  • 法華工商聯合會、法國華人貿易促進會向當地捐贈醫療防護物資
    【歐洲時報記者孔帆巴黎報導】日前,歐拜赫維利埃市議員田玲收到了該市埃佛拉醫院(H.pital Ville Evrard)防護物資告急的消息,立即在朋友圈發出了求援信息。不到一天的時間,法華工商聯合會、法國華人貿易促進會就將籌集到的物資送到了這個醫院。
  • 武漢十二時辰·戌時|我為醫院運物資:「這是在運彈藥」
    「運彈藥」的人46歲的任偉是武漢人,在德邦物流工作9年,是車隊的一名管理人員。1月22日,他送一批緊急物資到長沙,返回武漢不久,他便得知,「要封城了」。消息來得突然,任偉也很驚訝,不少朋友發信息說,「走到半路都出不去了」。
  • 男子在醫院塗抹血液、向醫護人員吐口水,結果……
    疫情發生後,市稅務局先後制發「12366納稅服務熱線應對疫情緊急方案」「關於防範病毒傳播 進一步做好納稅服務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防範病毒傳播的辦稅服務提示」等文件,並積極與市政務服務辦公室溝通匯報,提出進一步擴大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範圍的工作意見。
  • 疫情初期如何應對物資緊缺?北大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這樣說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其實在疫情爆發的初期,物資的缺乏是全國性的,人民醫院那個時候也缺。考慮到這個時候的武漢一定比我們更缺,所以醫院為我們每一位隊員都配備了專門的物資箱,包括醫療物資,也包括生活物資,儘量給大家一開始就能夠帶得夠、帶得全,能夠包括我們的隊員到了武漢以後第一時間能夠投入到工作。」
  • 汪明荃向醫護人員捐贈物資 庫房內親自清點物資
    汪明荃親自置辦防疫物資,準備送給醫護人員,照片中汪明荃一身休閒,忙著把消毒用品、口罩和酒精搓手液包裝起來。汪明荃向醫護人員捐贈防疫物資汪明荃向醫護人員捐贈物資據香港媒體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民為口罩和清潔用品而煩惱,其實治護界的消毒用品也短缺,而對社會很關心的汪明荃更親自置辦防疫物資,準備送給醫護人員,照片中汪明荃一身休閒,忙著把消毒用品、口罩和酒精搓手液包裝,她把片花放在社交平臺與大家分享,稱:「目前有錢也買不到的消毒防疫用品,之前訂了都寄來了,現在雖然有幾百盒口罩
  • 湖北隨州的秋天 人文地理旅遊散文隨筆
    湖北隨州的秋天 人文地理旅遊散文隨筆隨州隨縣曾都的秋天 醇厚清冽動人 是一壺黃酒湖北隨州的秋天,天有點高,雲有些淡。農人也好、莊稼都收穫了。田園裡是金黃或者是收穫,隨棗平原也好、大洪山也好、桐柏山也好,基調是黃。
  • 男子瞞著家人從唐山來武漢做志願者 幹了一個月體檢發現肺部腫瘤
    劃重點 1武漢疫情比較嚴重,我看到這裡好多事缺人做,就來了。我想著,我有一輛輕型客車,去武漢肯定能發揮作用。來到武漢後,我就去運送病人。這個事是自己要求的,沒有人強制你。來的時候就想做半個月吧。但是做的過程中我自己就延長了一周。
  • 江浙滬多家上市公司保障醫用物資抗擊疫情
    上述捐款將用於購買醫院急缺的醫療用品、口罩、防護服、消毒液、護目鏡等緊缺物資及開展相關救助工作。  恆林股份  經過多方協調溝通,恆林股份定向捐贈給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辦公家具30日全部從浙江湖州安吉發往武漢。其中,恆林股份捐贈1100把辦公椅,200把午休椅,40套沙發。恆林股份是浙江湖州安吉最大的辦公椅生產企業。
  • 錦天城:「城」承眾志,馳援武漢加速度丨硬核之戰專訪
    那裡也是錦天城武漢分所的所在地。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晚,武漢「封城」第五天,錦天城武漢分所主任張超律師迎來了又一個輾轉難眠之夜。十一點剛過,手機屏幕突然彈出消息——錦天城武漢分所、上海總部、青島分所三地聯動,捐贈的120萬隻一次性使用丁腈醫用手套(即60萬副,屬武漢緊缺物資)中的90萬隻先行送達了疫區前線。
  • 北京一輕食品集團向武漢支援義利麵包、北冰洋等物資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今天,北京一輕食品集團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支援了包括義利麵包、北冰洋汽水在內的多種食品和物資,總價值超過21萬元。在這批食品和物資中,包括三種口味的酵母麵包130箱、維生素麵包100箱、果子麵包140箱、原味純蛋糕30箱,以及北冰洋汽水300箱、蘇打水100箱、純淨水200箱。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物資已經裝車運往武漢,如果順利的話,預計將在14個小時左右送抵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為一線醫護人員解決用餐難題,補充營養和體力,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