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今年4月,律新社啟動《硬核之戰——中國律界抗疫公益紀實著作》(暫擬)出版計劃,記錄這場百年一遇的疫情裡中國律師業的公益奉獻與責任擔當,以及中國律師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該書得到國內多家律協律所的支持,將於今年年底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為了更好地弘揚抗疫時代精神,律新社特推出《硬核之戰》中國律界抗疫公益紀實專題報導,將書中公益故事進行分享,更好地弘揚法治公益精神,助力法治中國建設!
律新社丨編輯部出品
律師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為客戶提供的服務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社會的貢獻上。對律師而言,榮耀與成就並非來自財富,而是來自社會的信任與尊重。對一家律所而言,亦然。
2019年10月25日,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錦天城」)迎來了20歲生日。從最初45名律師成長為全球擁有23個分支機構、超2900餘名執業律師的大型律所,錦天城之發展變遷,可謂中國律師業41年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其成立20周年慶典儀式上,錦天城成立了價值1000萬元的「錦天城公益基金」,堪稱國內最大的律所公益基金。
如此大手筆做公益,既是錦天城20年來的文化認同,也昭示著錦天城未來發展的戰略坐標——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彰顯大所之大。
隨後,錦天城乘勢加速。6天後,錦天城武漢分所舉辦了開業慶典。
誰有沒想到,3個月後,「錦天城公益基金」第一次啟動就是馳援武漢,身陷新冠肺炎疫情風暴中心的武漢分所則將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驗,而作為上海最大的律所,錦天城奮起擔當,開啟了大所公益模式……
「慈者,愛出於心,恩被於業。」(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做慈善是行善者發自內心的愛,但其恩德,不但會有益於他人和社會,也會澤被於自己的事業。對此,錦天城人心照不宣。
01
眾志成「城」連夜馳援
武漢市,江漢區。那裡有武漢市開放床位最多、累計收治病人最多、累計出院人數最多的方艙醫院,總床位數1564張,先後有20支外省援鄂醫療隊、武漢市5家醫院在其中工作。那裡也是錦天城武漢分所的所在地。
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晚,武漢「封城」第五天,錦天城武漢分所主任張超律師迎來了又一個輾轉難眠之夜。十一點剛過,手機屏幕突然彈出消息——錦天城武漢分所、上海總部、青島分所三地聯動,捐贈的120萬隻一次性使用丁腈醫用手套(即60萬副,屬武漢緊缺物資)中的90萬隻先行送達了疫區前線。
看著屏幕中閃爍的字符,張超律師總算鬆了口氣,懸著的心,終於有些許落下了。五天前,武漢正式宣布「封城」,全市8家醫院相繼發出緊急求援:防護物資告急,急缺N95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和手套等物資。武漢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牽動著錦天城人的心,身處風暴中心的武漢分所尤甚。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漢分所發出了求助信息:「很多一線醫療人員的安全保障都堪憂,何談更多病人的隔離保護。我們武漢分所懇請各位全國的合伙人,發揮自己的能力,提供上述醫療物資的直接資源,直接捐給武漢市的相關醫院,以共同抗擊災疫……」
這一求助信息得到了錦天城執委會和監事會的高度重視,並連同全國聯席會議當即召開線上討論並決定了初步救援方案,號召上海總部與各地分所的合伙人立即通過各自資源聯繫醫療用品的廠家。但由於醫用產品已非常緊張,一時之間並未找到可以提供大量醫療用品的可靠渠道。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當天深夜,微信群裡傳來好消息,錦天城青島分所高級合伙人王蕊律師找到了一家專門生產醫療手套的常年法律顧問單位——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帆醫療」)。在王蕊律師的動員下,雖然該上市公司生產任務十分緊張,但答應讓員工加班加點趕工,而且也沒有趁機漲價。
渠道打開了,看似離獲取物資只有一步之遙,然而這「一步」卻讓錦天城全所上下費盡心思。
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錦天城上海總部、青島分所和武漢分所的相關律師,共同與藍帆醫療和武漢當地政府反覆溝通,確定醫用手套的型號、規格和數量等是否可以滿足武漢當地的需求,以及價格、運輸和接收等細節,在得到全部肯定的答覆之後,將方案上報錦天城執委會。
執委會立即召開線上會議並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緊急啟動剛成立不久的「錦天城公益基金」用於購買120萬隻醫用丁腈手套(其中青島分所捐助20萬隻),捐贈給武漢災區,並委託武漢分所轉交至武漢市漢江區人民政府統一調度。
與此同時,執委會也在第一時間發出捐款捐物的倡議,最終共募集到律師個人捐款369萬元,再加上基金裡撥出的100萬元,共湊出469萬元用於購買救援物資。
在接到付款的通知後,錦天城上海總部的財務負責人員放下剛剛端起的飯碗,從位於莘莊的家中立即趕到陸家嘴的辦公室,將手套款第一時間支付給上市公司,以便可以儘快安排裝運。「緊急關頭,每個人都心繫著疫區,每個人都盡己所能的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支援著疫區。」回憶當時,錦天城上海總部高級合伙人劉炯律師難掩激動,「我們只想實實在在地出點力、做點事,和一線醫護人員相比,這些太微不足道了。」
由於手套數量眾多,打包的時間耗時較長,120萬隻醫用手套計劃分兩批運送。在錦天城上海總部、青島分所和武漢分所相關律師的群策群力下,1月27日(大年初三)下午,滿載錦天城人愛心的第一車物資(首批300箱)從淄博出發,經泰州轉EMS發往武漢。1月28日(大年初四)上午,第二車900箱物資(90萬隻醫用手套)順利出發,當晚抵達漢口近郊。由於前期張超律師將情況上報了當地司法局和公安部門,得到了及時幫助。1月29日凌晨,武漢市江漢區司法局領導安排警車,到了高速路接應引路,將物資車輛護送到了武漢市江漢區政府防疫指揮部。
在全城封鎖,交通限制,人力、物流各項條件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短短四天,錦天城就完成了物資的聯繫和落實。也許這120萬隻醫用手套對整個抗疫前線來說微不足道,但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微不足道,才鑄就了「馳援武漢、加油武漢、武漢必勝、中國必勝」的堅定信念。
02
用專業持續愛心接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可能無法像醫護人員親臨一線去戰鬥,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支持那些奮鬥在前線的勇士們。在災難面前,我們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更不能袖手旁觀,讓我們每個人為拯救自己的家園盡綿薄之力!」
錦天城的一位律師說出了全體錦天城人的心聲。
在完成首批120萬隻醫用手套的捐贈後,錦天城愛心行動繼續接力。
2月1日,錦天城緊急向就全體員工發出募捐倡議,最終累計募得善款469萬元,用於向疫情地區基層組織捐款及採購防控用品;2月4日,通過錦天城長春分所的協助,錦天城總部捐贈3,000副醫用護目鏡馳援武漢疫區;2月8日,在錦天城福州分所律師提供了「澳大利亞供應商在香港擁有一批醫用防護服的供貨」的信息後,錦天城迅速行動,與澳洲供應商籤訂醫用防護服採購合同,成功購得10,000套符合防疫標準的醫用無紡布膠條防護服……
此外,錦天城上海總部合伙人餘西湖律師通過肖浩律師聯繫的客戶,出資6萬元購買了500人次使用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捐贈給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紅十字會;高級合伙人於炳光律師放棄春節休息時間,當起了「肉身搬運工」,從歐洲隨身帶回2,000餘只醫用口罩,緩解了防疫第一線的物資之急。
而在捐款捐物以外,還有更多錦天城人在用專業力量傳遞愛心。
疫情期間,福州分所黨支部在第一時間發起組建「公益法律服務志願團」,並與網易取得聯繫,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欄目中增設「微普法」專欄,進行普法宣傳;天津分所承諾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160位支援湖北的醫護工作者提供終身免費法律服務,同時為160位醫護工作者家屬提供一年免費法律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自設立之初,錦天城就被稱為律師業的「航空母艦」,20年間快速成長,成績斐然,曾獲得錢伯斯、ALB、Legal 500、《國際金融法律評論》(IFLR1000)、商法、Mergermarket、The Lawyer、Asialaw Profiles等國際知名法律媒體及評選權威機構的大量獎項,在若干領域得到推薦。在此過程中,錦天城通過法律專業服務的升級與迭代,開始真正實現從規模大所到專業強所的轉變。
「律師更應作為專業人士以專業知識為社會提供專業公益服務!」這是全體錦天城人的專業公益共識。
錦天城還以電子刊物的方式發布了10期疫情特刊,發揮綜合性律所的優勢,從各個領域、不同專業為客戶答疑,撰寫專業文章,回答專業問題。在特刊推送後,錦天城直接參與編輯並授權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組織編寫出版了一套叢書,由《新冠肺炎疫情下法律適用指引和案例》和《新冠肺炎移情下法律風險解讀和實務參考》兩本書構成,電子書籍在出版社網站和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的官網向社會免費提供。
03
律所公益文化持續積澱
作為上海人數規模最大的一家律所,錦天城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道路上從未停歇,僅上海總部就曾為抗災、救災、助學、助殘、法律援助等募捐數百萬元。在反對針對少年兒童的家庭暴力、校園暴力和性侵方面,錦天城牽頭成立陽光少年兒童維權基金,以法律工作者為核心維護少年兒童權益。
錦天城的公益大咖還有很多:鄭建軍律師創立了「人生賽道」項目,邀請來自各個體育項目的冠軍選手通過演講的方式向青少年傳遞體育精神,幫助青少年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甄靈宇律師發起「小石頭兒童健康專項基金」,關注兒童生活和醫療中的種種誤區,力破父母的無知和盲從,尋求更多符合兒童生命規律的醫術和醫道;梁琦律師是上海思麥公益基金會理事,該基金會專注於改變四川、雲南等中西部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捐資助學。
律師們是公益橋梁,錦天城一方面通過支持律師們的公益活動,積極加入公益活動中去,助力各類公益項目在錦天城落地、開花;另一方面也積極踐行黨的指導方針,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履行社會責任。多年來,他們積極投身社會普法宣傳,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他們走出律所走進社區,熱情服務市民百姓;他們自發組織愛心進校活動,揮灑真情播種希望;他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參與組織災區重建……
錦天城律師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求真務實的態度為律界的公益建設樹立了一支標杆。疫情期間公益是自發也有傳承,一次次跨區域應急,彰顯了有使命擔當、有大局觀念、有公益情結的海派大所風範。
「我們認為,做公益是最純淨的快樂,儘管這個過程可能不一定快樂,但我們始終認為這是最純淨的快樂,它可以滋潤我們的精神。」4月9日,在由律新社、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主辦的「疫情下的律界公益責任與依法治理——第四屆律界公益法律服務線上論壇暨《沒法不愛》新書發布會」上,錦天城高級合伙人郭重清律師在受邀發言中表示,錦天城希望希望通過做公益讓公益精神成為律所文化的一部分,整個律師行業更希望公益精神能成為從業者共同價值觀的一部分。
抗疫
專欄
◆ ◆ ◆ ◆ ◆ ◆ 海普睿誠:利他、利眾是律師最好的服務模式丨硬核之戰專訪
◆ 李小華所:雪中送炭共築抗疫之門丨硬核之戰專訪
◆ ◆ ◆ ◆ ◆ ◆ ◆ ◆ ◆ ◆
原標題:《錦天城:「城」承眾志,馳援武漢加速度丨硬核之戰專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