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責所在,只是換了個地方上班」—記馳援武漢平谷籍護師王玉娥

2021-01-18 北京平谷官方發布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王玉娥和她的同事們抵達武漢後,入駐武漢中法新城同濟醫院,對該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開展醫療救護工作。3月12日,記者電話聯繫了這位平谷籍護師王玉娥,她帶著略顯嘶啞的聲音接受了記者採訪。當記者道明來意想要採訪她的馳援武漢光榮事跡時,她謙虛地說,「自己職責所在,只是換了個地方上班。」

「醫院需要我在哪兒,我就在哪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王玉娥得知要組派北京醫療隊馳援湖北時,她立即遞交了請戰書,請求參加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因為業務能力強,王玉娥最終被協和醫院選派為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在接到出徵的電話時,她一口答應:「我可以!醫院需要我在哪兒,我就在哪兒!」

大年初一,上午8點,王玉娥與同行隊員接受了專業的培訓,重點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知識、當地疫情情況、醫院物資儲備情況等;10點30分,協和醫院舉辦了簡短而隆重的儀式;11點多,登上了前往武漢的飛機;下午4點多,抵達武漢;7點多到達駐地……

大年初二,也就是到達武漢的第二天,早上8點,王玉娥和隊友就開始了繁忙的工作,她們一頭扎進病房,細緻入微地照護危重症患者。雖然包裹得嚴嚴實實,但王玉娥絕不讓厚重的防護服影響業務操作,扎針一針見血,插管一步到位。在和病毒廝殺的戰場上,她始終緊握著自己的「槍」。

「 『非典』時,我剛成為一名護士,目睹敬愛的師長衝向了前線。我的職業理想就是由這群無所畏懼的黨員前輩點亮的。當疫情再度來襲,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像他們一樣,衝鋒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最前線。」2003年參加工作的王玉娥說。

「您現在在我們負責的病房,您就是我們的家人了」

2月4日,北京協和醫院在同濟醫院成立重症監護病房,開始收治極危重症病人。王玉娥講道,她曾經守護過這樣一位病人。

重症監護病房剛剛成立,一位極危重症病人被送了進來。「新病人來了,收到哪一張床?」急切的詢問聲混著嘈雜的監護儀報警聲,「住31床,管床大夫接病人啦!」呼吸機給氧支持,吸痰評估氣道,連接心電監護儀,評估生命體徵……王玉娥和多人合作抬患者過床,這些複雜且高風險的操作在她和團隊的配合下一氣呵成。

待患者的生命體徵平穩後,王玉娥才來得及仔細觀看患者。這位患者目測身高180cm左右,半花白的黑色板寸配著一張蠟黃的臉,氣管插管含在他的嘴裡,胸廓在一吸一呼中抬起落下。王玉娥俯身握住病人的手,告訴患者「您好,我是王玉娥,您的責任護士,您現在在北京協和醫院負責的病房,您就是我們的家人了,請您與我們一起並肩努力抵抗病毒。」這一段話是王玉娥在隔離病房與形形色色的病人之間的一個小儀式,因為她相信患者們可以從儀式中感受到醫護人員齊心協力、攻克難關的堅強力量。

突然一天,該患者在病情進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肺順應性降低,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需要進行俯臥位通氣。俯臥位通氣,簡單說就是讓病人帶著所有管路和儀器翻個身,趴在床上呼吸。說幹就幹,在確保設備正常運轉、患者管路安全情況下,兩名護士負責頭位,四名護士負責左右兩側,兩名護士負責腳位……王玉娥與同事分工合作,幫患者翻了個身。王玉娥悄悄地和患者耳語「別放棄,和我們一起努力,您的家人還在等著您呢!」

像這樣的極危重症患者還有很多,每次俯臥位治療結束後王玉娥和同事都會滿身是汗,在防護服內的身體就會覺得潮呼呼,黏膩膩的……風一吹,浸泡在汗裡的他們,會冷得瑟瑟發抖。「俯臥位治療既是對患者的考驗,也是對我們醫護人員的考驗,需要多人密切合作,並耗費極大的體力。」王玉娥說。

「彼此善意的謊言,只為了怕對方擔心」

「我父母住在馬坊鎮河奎村,他們年紀大了,就算能理解我馳援武漢的選擇,也免不了擔心。」王玉娥向記者解釋了隱瞞父母的原因,她說,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她對父母一直都是「報喜不報憂」的,「原本我應該每周跟丈夫孩子回家一趟,現在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從武漢回來,所以就找了個藉口說特殊時期不能定期回家,希望他們別有心理負擔,也希望自己能安心工作。」

王玉娥馳援武漢,原本一直瞞著父母,但因火線入黨需要村委會出具相關材料時,一個電話戳穿了王玉娥善意的謊言。「關於入黨需要的材料只能讓父母親自辦理,所以迫不得已給家裡打了電話,但當時我也沒說是在武漢入黨。」王玉娥告訴記者。可父親立馬察覺到,在這關鍵時刻突然入黨,一定是前線火線入黨。謊言被戳破,王玉娥也就承認自己現在身處武漢。王玉娥的父親告訴女兒:「你是一名護士,既然選擇了救死扶傷的職業,就必須有責任、有擔當。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必須往前衝,我們作為父母,也為你感到自豪。」

得知真相,父母也選擇了「撒謊」。「自從我們知道閨女馳援武漢,孩兒她媽現在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王玉娥的父親告訴記者。「但每當閨女打電話問我們身體咋樣,我都會告訴她,我們好著呢,你保護好自己,安心工作就行了。」

王玉娥的母親是個粗線條性格的人,「前陣子,我是看手機上的新聞,感覺有個護士長得像我閨女,可是我閨女告訴我她還在北京的醫院,我也沒多想。現在想想自己做母親的真不夠格兒,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王玉娥母親告訴記者,「現在知道她在前線,我們老兩口能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別讓玉娥擔心。」

「現在父母知道我忙,就再也沒給我打過電話。每當我休息時就會給母親發幾張照片,報個平安。母親總會說,多注意休息,我跟你爸都挺好。」王玉娥說,「家人的支持讓我放下包袱、蹈險逆行,後方的支援讓我堅定信心、竭力抗疫。疫情不退,我們不撤!」

「作詩給自己和戰友鼓勁」

王玉娥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寫下了一首詩——《當世界突然變得不一樣》,給自己和戰友們鼓勁。詩中寫道「當世界變得不一樣,我們學會尊重自然,不以犧牲自然成全我們的私利。我們學會尊重生命,不以人類喜好去迎合私慾。」 「我們身披白衣,全力以赴,這土地需要真愛與行動。我們攜手同行,信念堅定,這是不求回報的守望深情。我們穿越黑暗,迎接黎明,以逆行背影去託起那生命……」

在這首詩裡,王玉娥想表達的是對大自然、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本職工作的負責。「世界本是一樣的,也會變成不一樣,願我們都能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讓最美的逆行者不必再逆行。」王玉娥這樣對記者說。

截止記者發稿時,王玉娥和她的戰友已經在武漢戰鬥了50餘天。王玉娥堅守的危重症監護室,有陸陸續續的患者康復出院,這些患者或許沒有一個人知道摘下口罩的醫生、護士長什麼樣子。王玉娥說:「但他們記住了我們的身影,也知道我們來自北京,他們康復後開心的笑聲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馬坊鎮河奎村黨支部書記王連柱: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我們村的王玉娥就去了武漢同濟醫院支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衝鋒在前,因表現突出「火線」入黨。我們都為她感到自豪。作為一名村黨員幹部,我更要將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帶領好全村黨員群眾眾志成城,合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馬坊鎮河奎村支委王強:面對疫情,王玉娥同志主動請纓,和眾多醫護人員一起奔赴武漢馳援,她們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不僅體現了醫療水平,更展現出醫護團隊成員的奉獻、智慧和擔當。王玉娥既是她父母的驕傲,也是我們河奎村的光榮。請她一定保重身體,期待她早日凱旋!

馬坊鎮河奎村副書記甄玉平:王玉娥同志的「火線」入黨材料是我給整理的,直到那會兒,才知道她是怕家人擔心,瞞著家人去了武漢支援一線,她是個懂事貼心的好孩子,從小就聽話。我作為一名村幹部,會繼續守護好全村安全,同時多關心她父母,讓她安心在前線工作。

平谷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馬平川

相關焦點

  • 【抗疫英雄】葉蘭:奮勇出徵的「最美護師」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吳建瓊)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南平市第一醫院主管護師葉蘭被授予
  • 葉蘭:奮勇出徵的「最美護師」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南平市第一醫院主管護師葉蘭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在武漢奮戰了58個日夜,圓滿完成援鄂任務。如今,重新回歸工作崗位的葉蘭談起援鄂經歷,依舊深情滿滿。「我志願報名,無條件服從安排。」
  • 「抗疫英雄」葉蘭:奮勇出徵的「最美護師」
    東南網9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吳建瓊)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南平市第一醫院主管護師葉蘭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在武漢奮戰了58個日夜,圓滿完成援鄂任務。如今,重新回歸工作崗位的葉蘭談起援鄂經歷,依舊深情滿滿。
  • 無為市人民醫院馳援武漢抗疫戰士凱旋歸來!
    2003年就職於無為市人民醫院,她忠實履行崗位職責,對自己嚴格要求,愛崗敬業,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與水平,2015年7月取得了安徽省重症護理專業專科護士資質。曾多次獲得醫院先進個人、優秀帶教老師等榮譽稱號。面對突發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她第一時間主動向院部提交了請戰申請,要求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之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經過嚴格篩選,她被醫院選為馳援武漢醫療隊小組成員之一。
  • 汝州援鄂醫療隊隊長靳彩娜:馳援武漢,今生最美的旅程
    初戰時的感受,至今歷歷在目要說工作中最困難的事,就是穿著防護服上班了,一穿上整個人真的很難受。記得上班第一天,大家穿好防護服剛走到病房門口,有個隊員就呼吸困難、頭暈,只能返回清潔區休息了。生活中有心酸,更有溫暖馳援武漢的36個日夜,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我們不知道今天是幾號,不知道今天是工作日還是休息天,只知道今天是上班還是下班,人就像一個機器,不斷地運轉。在戰疫結束體檢身體的時候,一測,我的體重只有48公斤,我的天呀,體重計壞了吧,我一直這麼認為,我的臉一點也小呀。
  • 壯鄉中醫抗疫記
    3月6日,在武漢沌口方艙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護師黎燕、冼晶晶和出院患者告別。目前,廣西中醫藥系統醫務人員有130人馳援湖北抗疫一線。他們精心為確診患者開方用藥,向患者贈送中醫闢穢香囊,組織患者練習八段錦、壯族三氣養生操。
  • 馳援日記|「感謝你們讓我轉出ICU,還教會用微信」,中腫智慧搬到...
    面對疫情大考,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迅速反應,主動請戰,馳援武漢,派出專業精湛、作風優良的醫療隊趕赴武漢,與廣東醫療隊同道一起直面死神,為救治重症患者日夜奮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他們展現了中腫人的智慧與風採,奪得了不俗的「戰」績。有擔當:守土有責匯聚力量創造生命奇蹟他們,渡人渡己,不舍晝夜。
  • 市中研院附屬醫院心肺科護師申文杰:關鍵時刻 挺身而出
    天津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市中研院附屬醫院心肺科護師申文杰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用行動踐行擔當使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天津北方網訊:「特殊時期,醫護人員就要到一線去,到隔離區去,那裡的病人需要我們!」天津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市中研院附屬醫院心肺科護師申文杰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用行動踐行擔當使命。
  • 記者連線馳援湖北醫療隊,「每一樣匯聚的都是愛」
    2月29日,記者連線了安徽省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安徽省第二人民神經外科ICU護師 王琪 ,她告訴記者, 每當看到自己護理的患者症狀好轉了,能轉輕症病房了,還在戰友的日記裡看到他們繼續充滿信心配合治療,有的甚至可以聯繫家人聯繫社區回家了,這就是對我們付出最大的回報!
  • 馳援手記丨感謝從前的訓練有素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馮曉【個人名片】黃如平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結核病科主管護師,第三批馳援隊員來武漢已經快20天了,早已適應了現在的工作,一切都很有序。我來自結核病科,是個跟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特殊科室。科室裡不乏重症病人,曾經一個人上過最忙的夜班,是管60多號病人,其中29個是重症,大部分有心電監護,還有2床上有創呼吸機,2床上無創呼吸機,外加一個氣管切開接氧氣的病人。2大筐鹽水要掛,寫不完的護理文書,從接班到拖班下班整個晚上都如陀螺轉個不停,慢一步都不行。
  • 王玉娥赴合陽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3月20,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王玉娥赴合陽實地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和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王玉娥一行首先調研了合陽縣融媒體中心項目現場,仔細聽取了合陽縣相關負責人對項目建設情況的匯報。
  • 百位「逆行天使」馳援湖北!他們共同的名字是南衛畢業生
    但隨著媒體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的出現,他們才知道,這麼多的「逆行天使」出發了。2 月 13 日,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範晶晶給現代快報記者發來了一段前線日誌。日誌記錄了她和閨蜜張秋巖在抗疫一線的日常工作,以及兩人互相加油打氣的友情。範晶晶和張秋巖都是南京市第一醫院的護士。在南衛上學時,兩人就是同學,畢業後一同進入該院工作。
  • 全國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馳援抗疫一線紀實|醫療隊|護士|北京大學...
    在從機場去駐地的路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吳文芳在車窗上默默留下幾個字:「武漢加油!人民必勝!」後面還畫上了一個笑臉,似乎在滿懷信心地說,「武漢,加油!我們來了!」集結!出徵!時間就是生命!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河北、山東、河南、陝西、遼寧、黑龍江、江西、雲南、廣東、湖南……全國各高校附屬醫院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極短時間內集結骨幹力量,星夜馳援。
  • 馳援武漢,最美逆行,世屹集團善行團公益基金志願武漢
    馳援武漢,最美逆行世屹集團攜手善行團公益基金聯合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全球資源,整合世界各地與國內價值2800餘萬元醫療物資與生活用品,由善行團創始人鋼子與世屹集團董事長徐志鵬共同率隊,馳援武漢!
  • 馳援武漢,園區義不容辭!
    恆力集團27日,恆力集團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專門用於武漢疫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恆力集團副總經理陳秋榮表示,後續將根據疫區情況,充分利用公司優勢,精準有序為公眾及戰鬥在疫區最前線的醫務、防疫工作者、記者等提供更多幫助,共同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