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3月31日,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眼科宣布,與斯裡蘭卡國際眼庫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雙方籤訂共建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協議,這意味著武漢市眼庫資源將正式接入國際軌道。
「武漢市紅十字會民生眼庫」授牌
我國角膜病人約有400-500萬人,但每年能做角膜移植復明的人還不到1萬人,大部分角膜盲病人都處於失明中,主要原因是沒有角膜。一旦錯過移植窗口期,甚至還會導致眼球被摘除。
此次籤訂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協議,將是武漢市的第四家眼庫,該醫院正式成為武漢市紅十會的「眼角膜捐獻登記接收站」,是在武漢市紅十字會、深圳曉明眼庫基金、中國獅子聯會、斯裡蘭卡國際眼庫等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非盈利的眼組織保存機構。
伴隨著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正式對外開放,著名角膜移植手術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理事,深圳市慈善會曉明眼庫基金創始人,斯裡蘭卡國際眼庫榮譽顧問,姚曉明教授來到開業慶典現場,為需要進行角膜移植的患者手術。
「民生眼庫」迎來首位眼角膜捐獻者
「就像我對黨宣誓一樣,將來面對死亡時我將毫不猶豫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做光明的使者。我把這當成是為黨交的最後一筆特殊「黨費」,是為人民做的最後一點貢獻。」當日上午,在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國際聯合眼庫」授牌現場,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漢「好人圈」志願服務協會會長、現任武漢立新中醫院院長侯立新先生帶領30多名志願者共同籤署了眼角膜捐獻同意書,他也成為該眼角膜庫登記的首位眼角膜捐贈者。
上世紀70年代末,剛上大一的侯立新為了省錢,天天只能吃一分錢的白菜。過了不久,他發現,每次遞進打飯窗口的碗,返回時碗底都會粘著一張一分錢的飯票。開始,他以為是打飯師傅們不小心帶出來的。後來,他到最偏的窗口打飯,仍然如此。此時,他才明白,這是有好心的食堂師傅在幫助他。經歷過艱難困苦的他曾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所以他一直懷著感恩的心對待這個社會。「人生的快慰不是在享受幸福,而是在創造幸福,不是在享受個人幸福和創造個人幸福,而是要創造公眾幸福,與大家一同享受。」這是侯立新的人生諾言。
侯立新兒時曾目睹村子裡的盲人走路掉進池塘,那一刻他意識到看不見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痛苦的事,從那時候起他的心底就埋下了捐獻眼角膜的種子。後來,他生命中一位重要的人(湖北經視著名主持人江濤的父親),在去世後毅然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這一偉大的舉措深深地打動了他。這次在得知「武漢市紅十字會民生眼庫」授牌後,他積極號召了一批眼角膜捐獻志願者。
武漢市紅十字會聯合新時代湖北見習所十萬志願者,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武漢紅十字民生眼庫向社會各屆人士發起倡議,發楊人道主義精神,奉獻愛心,關愛生命,加入到身後捐獻眼角。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