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落戶武漢 武漢市紅十字會民生眼角膜...

2020-11-30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3月31日,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眼科宣布,與斯裡蘭卡國際眼庫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雙方籤訂共建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協議,這意味著武漢市眼庫資源將正式接入國際軌道。


「武漢市紅十字會民生眼庫」授牌


我國角膜病人約有400-500萬人,但每年能做角膜移植復明的人還不到1萬人,大部分角膜盲病人都處於失明中,主要原因是沒有角膜。一旦錯過移植窗口期,甚至還會導致眼球被摘除。


此次籤訂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協議,將是武漢市的第四家眼庫,該醫院正式成為武漢市紅十會的「眼角膜捐獻登記接收站」,是在武漢市紅十字會、深圳曉明眼庫基金、中國獅子聯會、斯裡蘭卡國際眼庫等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非盈利的眼組織保存機構。


伴隨著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正式對外開放,著名角膜移植手術專家,中國醫師協會理事,深圳市慈善會曉明眼庫基金創始人,斯裡蘭卡國際眼庫榮譽顧問,姚曉明教授來到開業慶典現場,為需要進行角膜移植的患者手術。


「民生眼庫」迎來首位眼角膜捐獻者


「就像我對黨宣誓一樣,將來面對死亡時我將毫不猶豫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做光明的使者。我把這當成是為黨交的最後一筆特殊「黨費」,是為人民做的最後一點貢獻。」當日上午,在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國際聯合眼庫」授牌現場,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漢「好人圈」志願服務協會會長、現任武漢立新中醫院院長侯立新先生帶領30多名志願者共同籤署了眼角膜捐獻同意書,他也成為該眼角膜庫登記的首位眼角膜捐贈者。


上世紀70年代末,剛上大一的侯立新為了省錢,天天只能吃一分錢的白菜。過了不久,他發現,每次遞進打飯窗口的碗,返回時碗底都會粘著一張一分錢的飯票。開始,他以為是打飯師傅們不小心帶出來的。後來,他到最偏的窗口打飯,仍然如此。此時,他才明白,這是有好心的食堂師傅在幫助他。經歷過艱難困苦的他曾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所以他一直懷著感恩的心對待這個社會。「人生的快慰不是在享受幸福,而是在創造幸福,不是在享受個人幸福和創造個人幸福,而是要創造公眾幸福,與大家一同享受。」這是侯立新的人生諾言。


侯立新兒時曾目睹村子裡的盲人走路掉進池塘,那一刻他意識到看不見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痛苦的事,從那時候起他的心底就埋下了捐獻眼角膜的種子。後來,他生命中一位重要的人(湖北經視著名主持人江濤的父親),在去世後毅然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這一偉大的舉措深深地打動了他。這次在得知「武漢市紅十字會民生眼庫」授牌後,他積極號召了一批眼角膜捐獻志願者。


武漢市紅十字會聯合新時代湖北見習所十萬志願者,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武漢紅十字民生眼庫向社會各屆人士發起倡議,發楊人道主義精神,奉獻愛心,關愛生命,加入到身後捐獻眼角。


責編:ZB

相關焦點

  • 圖文:武漢兩大眼庫12年持續零庫存
    昨日,武漢市紅十字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武漢12年來實現角膜捐獻僅193例,而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做角膜手術,12年來眼庫持續零庫存。  「奶奶」捐角膜「孫子」重見光明  「如果不是阿姨的捐獻,我的孩子不會有現在這麼清澈的目光。」昨日,俊俊媽感動地說。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像小鄧一樣,武漢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術…… 而絕大多數人卻可能永遠等不到角膜源。  武漢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駱鋼強說,從2000年紅十字會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成功捐獻角膜的志願者累計120例,缺口巨大。一有捐獻便給早已排隊等候的患者移植,所以兩大眼庫常年處於「零庫存」狀態。  捐獻眼球必須是本人自願、無償,任何人不得強迫。
  • 武漢兩大眼庫遭遇十年最冷「寒冬」
    據悉,武漢市紅十字會目前指定的角膜捐獻登記接收站共有同濟醫院和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兩家,去年同濟眼庫接受捐贈22例,進行了46臺手術;愛爾眼庫接受捐贈76例,進行了158臺手術,兩大眼庫加起來捐贈量僅98例。武漢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中心主任駱鋼強介紹,武漢有盲人20萬,其中近50%屬於角膜病,從理論上講,除了已失去手術機會的盲人,約8萬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復明。
  •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文化推動城市發展——文化創新和文創產業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 「九省通衢」武漢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 視力驟降患「圓錐角膜」幾近穿孔 一枚珍貴的眼角膜為少年延續光明
    8月30日,一枚珍貴的眼角膜運抵武漢,患者在普瑞眼科醫院順利完成角膜移植,成為幸運的一員。專家呼籲,角膜資源長期面臨巨大缺口,希望更多人關注到遺體器官捐獻事業,將「光明」傳遞下去。小夥雙眼突然「暴盲」18歲的陳火林就讀於大悟一中,原本視力良好,但五月份返校後,他突然發覺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此後,他的「近視」快速發展,高考後佩戴了近視眼鏡仍四顧茫然。
  • 武漢重振 產業助陣,華中日化美業中心(奇化星光美谷)盛大開幕
    當前全球疫情蔓延,國際環境詭異多變,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受到巨大的衝擊和影響。中國正邁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循環的背景下,日化美業+產業網際網路+產業地產的結合由於創新的模式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不僅在保障民生,助力復產復工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更成為傳統消費業態和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9月25日,由博大集團、奇化網攜手主辦的「奇化星光美谷啟動暨全球招商大會」在武漢正式拉開帷幕。
  • 逆勢開店,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華中首店將落戶武漢
    贏商網獲悉,今年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需求面積:1000-3000平方米)將在武漢落地兩個書店項目——分別坐落於武漢江漢路步行街與光谷步行街,兩大書店項目預計在今年10月與11月先後開業。READWAY作為上海三聯的精緻生活方式品牌,依託上海三聯的優秀出版資源,整合線上線下的內容資源優勢,以「大國青年的精神家園、都市潮流文化策源地」的核心理念和打造目標,先後落戶於寧波、北京、上海、西安等核心城市。
  • ...小米武漢總部二期等落戶武漢光谷;京東方國際專利申請量全球第六
    以下是今天的精彩內容:1、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2019年BOE(京東方)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六4月7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了2019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排名情況,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該組織《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其中京東方以 1864件PCT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六。
  • 華中第一!能獵殺癌細胞的醫學中心九月武漢開建
    武漢開發區近日宣布,總投資24億元,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由該區及武大人民醫院、中科院三方共建的重離子治癌系統(武漢大學重離子醫學中心),將於今年9月在位於該區的漢南醫院開建,預計三年後投用,這也是華中地區唯一使用重離子射線治療腫瘤疾病的醫院。
  • 5月18日武漢國際電商博覽會盛大開幕200多個城市700多家企業參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商務廳主辦,武漢市商務局承辦的2018第四屆武漢國際電子商務暨「網際網路+」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武漢電博會)將於2018年5月18日-20日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
  • 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項目落戶蔡甸 打造三大功能區
    昨天,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項目籤約儀式在漢舉行,未來國內最大的探月工程特色科普基地將在武漢市蔡甸區落成。    蔡甸區把招商引資當作趕超發展的「一號工程」,區委書記劉子清主動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對接,經過雙方近一年考察對接、談判,昨天,嫦娥奔月航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與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政府現場籤約了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項目。
  • 俯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可直航全球五大洲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位於武漢市黃陂區,離武漢市中心25公裡,距離適中,方便市民乘機。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飛行等級為4F級,也是我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1995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正式通航,之後進行過幾次大規模的改擴建,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完成的三期擴建工程。
  • 2020下半年來了,武漢大變!
    湖北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落戶武漢湖北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落戶中南醫院光谷分院,僅在出現重大疫情時開展傳染病救治,平時是一家為市民提供診療服務的三甲綜合性醫院。該院將於年內動工,力爭兩至三年內建成投入使用。
  • 武漢植物園與武漢市農業科技合作初見成效
    長期以來,中國科學院和湖北省、武漢市領導高度關心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發展,在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自2000年以來籤訂的兩次院地合作協議中,共建武漢植物園都是重要內容之一。為推動武漢植物園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在武漢市落戶,帶動武漢經濟的發展,2011年10月14日,武漢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學忙帶領武漢市林業局、蔡甸區、農科院等相關部門領導到武漢植物園召開現場辦公會,聽取了武漢植物園的工作匯報,並確定了在武漢市建立獼猴桃新品種示範基地、武漢植物園江夏新品種示範基地、武漢市蔡甸區桃生態旅遊觀光基地等「三個基地」的農業科技合作項目。
  • 母親在母親節病逝為女兒留眼角膜 稱要看其長大
    母親節 病逝母親為了女兒捐獻眼角膜  女兒啊,媽媽要看著你長大  東方網5月9日消息:昨日是母親節,癌症女教師張明卻憾別人世,臨終前,她為10歲的女兒捐出眼角膜,讓它們代替自己留在人世間,照看女兒慢慢長大。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在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的見證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7月26日揭牌。與其一同揭開「面紗」的還有武漢喻家山天文臺規劃設想。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
  • 光電律動,綠韻華中——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項目概況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原名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大樓),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組建的6個國家級研究中心之一。項目用地位於華中科技大學校內,東鄰武漢市東湖生態風景區,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約4.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是中國光電領域最大實驗室,也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武漢·中國光谷」的創新研究基地。項目功能定位為國家級科研實驗室,兼顧展陳與會議功能的科研綜合體建築。
  • 武漢市民航辦:9月16日武漢-仁川首條國際客運航線復航
    自武漢市民航辦獲悉,國家民航局已同意武漢天河機場分階段、有限度地恢復國際客運航線。9月16日,武漢將迎來首條國際客運航線復航,首個航班為武漢-仁川航線,由韓國德威航空承運。疫情暴發後,武漢原有的63條國際及地區航線全面停航
  • 你住武漢哪個區?來看看下半年你們區有哪些大好事
    目前已進入招標勘察階段△圖源:楚天都市報 製圖/劉陽江漢區Jiang Han 江漢路步行街改造升級今年4月江漢路步行街封閉改造進一步提升江漢路步行街品質改善街區環境,優化商業業態和營商環境改造後的步行街將更好逛,更漂亮~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北區擴建這家百年老醫院常年一床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