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今年20歲,最近兩個月月經很不規律,小麗開始有些擔心,於是去了醫院檢查。
結果顯示:HPV陽性。
「都是你,讓我得了這種病,聽說這種病跟宮頸癌有關係。」拿到結果後,小麗跟男友抱怨了一番。
男友很冤枉,小麗是他的初戀,而且自己平時很愛衛生,小麗的病不可能跟他有關。
於是試探性地問:你之前交往過幾個男朋友?
一聽這話,小麗立馬大吼起來:你什麼意思?難不成是我亂來得的病?
男友小杜意識到自己的失言,趕緊跟小麗解釋,但都不能讓她消氣。
近年來,越來越多女性體檢時,查出HPV陽性,HPV到底是怎麼感染的呢?真的是不檢點所致?
HPV是因生活不檢點所致?
對於絕大多數人群來說,HPV是相當陌生的,更不要說對其危害有了解。由於不了解其傳播途徑,無法從根本上降低HPV的感染率,更談不上降低HPV相關的惡性腫瘤的發病率。
目前,普遍認為HPV為性傳播疾病,性伴侶過多或高危性伴侶、過早性生活、多產、早產、感染性傳播疾病(如淋病、衣原體等),以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會增加HPV感染風險。
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導尖銳溼疣在各種職業的婦女中均有發病,城市婦女發病率較高,可能與婦女衛生用品、公共浴池、浴巾、遊泳衣、紙幣以及不衛生的醫療器械等交叉感染有關。
此外,經手傳播、圍產期傳播、血液傳播、空氣傳播也可能導致HPV感染。
總之,感染HPV不一定是生活不檢點所致,還有很多誘因。因此建議大家了解HPV感染途徑,積極預防。
HPV陽性,一定會變成宮頸癌嗎?
患者在受到HPV持續感染後需要經過一個相對較為漫長的逐漸演變過程,有高達99%的被感染者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篩查檢出和確診。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人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都會完成自我清除。
但是有一些人無法完成自我清除,從而轉為持續性感染、宮頸病變、原位癌、浸潤癌,最後才是宮頸癌,而這段時間大約都需要十年以上之久,且這段時期我們可以隔斷宮頸癌的發生。
當然,醫學上也會有病毒感染者病情發展很快,導致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患上宮頸癌,這種病例臨床上也很常見。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患者感染的為高危型hpv病毒,也有可能是患者免疫能力特別低下,這些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然而早期宮頸癌患者往往沒有症狀,而是在接受婦科體檢和防癌篩查時發現。
這些症狀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陰道接觸性出血或同房後出血,白帶增多且伴有腥臭味,陰道不規則出血和月經改變等。
因此,不想HPV發展為宮頸癌,最好的隔斷方式是在初期轉陰HPV。
而HPV轉陰是目前的一個難點,因為沒有特效藥能夠直接治療,唯一能夠清除病毒的就是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免疫力足夠強,那麼一般人會完成自我清除,所以建議大家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例如補充相應的免疫營養素、少熬夜、及時清潔個人衛生用品等,都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注意,宮頸癌疫苗不能一勞永逸
自從HPV疫苗上市,不少女性有一種觀念:接種HPV疫苗就不會患上宮頸癌,但這是錯誤的認知。
確實,HPV疫苗的誕生為宮頸癌的早期預防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任何一種疫苗的預防都不是100%,也不是終身的,且預防的是宮頸鱗癌,對腺癌沒有預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接種了HPV疫苗,並不代表可以一勞永逸,切記仍然要定期做宮頸細胞學檢查、HPV篩查。
總結: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流行病學研究和生物學研究已明確,高危型HPV與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相關性最密切。
因此,現階段HPV疫苗接種十分有必要,且感染後定期的篩查也非常重要。同時患者要注意性生活的健康,保持良好心境,注意規律生活,提高機體免疫力,通過機體自身的免疫屏障阻止病毒的致癌作用。
參考文獻:
[1] 聚焦人乳頭瘤病毒[J].國際婦產科學雜誌,2011(06)
[2] 楊慧娟.這個病毒80%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N].上海科技報,2020-10-23
[3] 陳敏.宮頸癌的防治和護理[N].大眾健康報,2019-12-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