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玩失憶梗?這家公司要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2020-11-30 雷鋒網

一家名叫Kernel的新公司研發出一種神秘的模式:通過植入可診斷的大腦假體,以幫助那些有記憶問題的人們。這個項目有廣闊的目標市場,其中包括那些阿茲海默症患者或其他形式的痴呆症患者,還有那些受過腦部創傷的人們。

如果這家公司的模式可行,那麼在未來,醫生將給病人的大腦裡植入Kernel研發的微型裝置——準確地說,是植入到大腦內一個叫海馬體的部位。而這個植入的裝置的電極會通過發電來刺激某些神經元來幫助大腦工作,比如把輸入大腦的外界信息轉化為長期記憶。

這種假體的研發建立在南加州大學神經工程的中心主任,Ted Berger領導的一項研究的基礎上。Berger告訴《波普雜誌》的記者,在小白鼠和其他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的實驗讓他相信,時機已經成熟,是時候把這個假體投入到臨床試驗中去了。他表示:「我們正在人體中測試這個假體,並且得到了相當不錯的初步成效。我們未來將更進一步,努力實現此假體的商業化。」

《波普雜誌》專門報導了Berger在記憶假體中的先鋒成就,希望以此為契機,讓人們不再飽受身體、情感和智力殘疾之苦。

在Berger研究出來的這種治療方法中,當某些神經元接收到新的信息時,海馬體中的電極材料會先記錄下電信號並把它們翻譯成一定的記憶編碼。這些電信號是神經元在具體區域發射出來的。Berger研究的正是外界信息是如何轉化為電信號,並作為長期記憶儲存在大腦裡的。然後,他的研究室建立了能接受信息並產生相應輸出信號的數學模型,也就是將外界信息轉化為記憶的模型。

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被植入的記憶假體的電極會記錄下信號,相當於一個微處理器來實現計算。接著電極會刺激神經元並將信息編碼後存儲為長期記憶。

對於那些難以形成長期記憶的患者來說,這個假體將會助他們一臂之力。Berger說:「我們會獲取這些記憶編碼並把它們放回大腦中。如果我們能貫徹這一點,那麼這個假體將可以投入使用。」

像Berger和其他神經工程研究者進行的記憶假體方面的先行研究都獲得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資金支持,同時在這十年間他們也致力於臨床裝置的發展。

但Kernel 這一新啟動項目的主要資金還是來源於科技企業家Bryan Johnson。他曾在2013年以8億美元將自己的支付公司賣給貝寶(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平臺)。Johnson在這之後開始了名叫OS Fund風險投資,這一投資項目旨在「改寫生命的作業系統」以造福人類。USC的Berger說,Johnson不止希望通過Kernel賺取下一個8億美元,他下一步有新的挑戰——提高人腦能力。

資金的投入將提供更多人體試驗,比如暫時性將電極材料放置在住院中的癲癇病患者,並作為常規治療的一部分。到目前為止所進行的人體測試中,研究人員記錄下了患者在進行記憶測試時來自海馬體的數據,同時也能夠用電擊刺激海馬體以提高患者的記憶能力。

關於記憶形成的科學還存留著許多基礎的問題等待被解答,這也反映了Kernel創始團隊致力於發展此種臨床裝置的建設性作用。比如,是否存在著記憶的共同編碼呢?如果兩個人記憶一串相同的單詞,他們的電信號是否相匹配?又或者說,他們是否都使用了相同模式的信號來編碼信息並記憶呢?

Berger說,在小白鼠身上實驗時,研究人員的確發現了「有意義的共同編碼」,但在靈長類動物身上卻沒有發現此種編碼。儘管如此,他補充說到,他們只是在少數的靈長類動物身上實驗過,因此缺乏一個足夠大的數據集來分析。至於人類,即使真的存在這樣一種普遍的記憶編碼,以現在的技術能力也很難將之運用起來。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人類的神經元遠多於小白鼠——人有860億之多的神經元,而小白鼠只有大約2億。因此植入到人體海馬體中的電極也只能記錄到一個相對更小比例的數據。Berger表示:「我們能記錄到的只是一些基於神經元的有一定偏差的信息。」因而,Kernel項目的目標之一就是研製能記錄更多神經元傳來的信息的,有密集電極排列的植入體。

假設Kernel項目能成功把基礎科學變為實際化的產品,其實這也不是衝擊市場的第一個大腦植入假體。植入技術早在深部腦部刺激手術中就被使用過了。這也成為帕金森疾病治療的一部分,以及抑鬱症和其他許多神經心理障礙疾病的實驗性治療手段。在2013年,監管機構批准了第一例癲癇病患者大腦植入手術。植入物能監管大腦並阻止癲癇病的發作。

種種跡象表明,仿生大腦的時代即將到來,敬請期待。

 via ieee

推薦閱讀:

盜夢空間不再是夢,我們可以刪除改寫記憶了

世界首次提出活體生命記憶傳送實驗:傳送記憶已成為可能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失憶沒關係 電腦植入晶片幫助你恢復記憶
    失憶沒關係 電腦植入晶片幫助你恢復記憶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9567.htm  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器官,以至於到現在我們對自己大腦的真正了解還知之甚少,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停止人們對探尋自己大腦的腳步。
  • 採用電子晶片植入記憶
    據外灘畫報報導,一位標新立異的神經學家認為,他已經破譯了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代碼。  西奧多·伯傑是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和神經學家。他設想,在不遠的將來,嚴重失憶的病人可以通過植入電子晶片得到幫助。當人們的大腦因為阿爾茨海默氏症、中風或受傷而受到損害,被擾亂的神經網絡往往阻止長期記憶的形成。
  • 未來大腦將植入記憶晶片
    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器官,以至於到現在我們對自己大腦的真正了解還知之甚少,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停止人們對探尋自己大腦的腳步。最近來自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研發出一款超迷你微型晶片,可以將它植入到人類的大腦中來恢復記憶神經細胞,未來將會幫助由於疾病、意外或戰爭導致的大腦受損者恢復記憶。
  • 學習累,想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學習累,想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拷貝等問題,單從科學的角度看,要依靠神經科學對記憶的進一步闡述,對腦機制的進一步研究,有了新的發現,才有可能實現。從保護個人隱私的角度看,它和克隆一樣還涉及倫理問題。    本期專家:劉鐵軍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    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腦機接口)    學習累,想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 植入晶片後的大腦,還是你的腦嗎?
    除了晶片上的改進,他們還使用了外科手術機器人來實現晶片植入過程的自動化操作:在局部麻醉的條件下,一臺帶有外科醫生提前設置好的絲線和微型針頭的「縫紉機」,避開血管,把你的頭骨打開一小塊,然後快速、精準地植入到正確的位置上,整個過程只需要一臺近視矯正手術的時間。
  • 植入大腦晶片可望使人類擁有超強記憶
    向人腦中植入大腦晶片、讓人類擁有超人的記憶力,這聽上去好似科幻片中的情節。
  • 馬斯克在三隻小豬頭頂打洞植入晶片,說可以存儲並下載記憶,網友稱...
    「神經連接」公司創立於2016年。去年,這家公司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首次舉行公開發布會,並展示所取得的三項成就——比頭髮絲還細的新型「線式」電極,長得像縫紉機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以及可植入腦機接口的晶片。去年展示的植入設備位於耳後。而今年的新設備簡化成了一個圓圓的「硬幣」,且位於頭頂。
  • DARPA:腦部植入晶片技術,解決大腦如何編碼記憶的謎題是第一步
    打開APP DARPA:腦部植入晶片技術,解決大腦如何編碼記憶的謎題是第一步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20 15:37:00
  • 馬斯克在三隻小豬頭頂打洞植入晶片,可存儲下載記憶,網友:可怕
    去年,這家公司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首次舉行公開發布會,並展示所取得的三項成就——比頭髮絲還細的新型「線式」電極,長得像縫紉機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以及可植入腦機接口的晶片。去年展示的植入設備位於耳後。而今年的新設備簡化成了一個圓圓的「硬幣」,且位於頭頂。這枚名為「Link」的設備植入大腦後能夠讀取大腦活動。
  • 你願意在大腦植入晶片嗎?
    編輯:常樂校對:百味據多家外媒報導,8月29日,擁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的埃隆·馬斯克在發布會上,向全世界展示了旗下Neuralink公司開發的接口晶片和自動植入手術設備。2016年,馬斯克透露了想實現人腦與機器交互的想法,2019年,他的公司才真正受到關注,原因是因為Neuralink公司使用一個外科手術機器人,把「薄紗細線」植入了生物大腦,並與外部計算機處理單元相連接。實際上,Neuralink公司並不是孤獨前行。
  • 科學網—當大腦植入晶片,奇蹟發生
    不過其在兩年前接受了大腦晶片植入手術,現今24歲的他終於又能自由控制右手臂和右手腕了,為全球首例通過大腦晶片植入「復活」癱瘓肢體的人。 在人類大腦中植入晶片,是不少科幻電影中為觀眾所熟悉的橋段。而這一「黑科技」,目前正在從大熒幕上來到真實的人類生活中。
  • 大腦晶片首次進行人類測試,增強記憶指日可待?
    ——電影製作人Luis Buñuel Portolés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經歷著失憶的痛苦。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量退伍軍人和足球運動員的創傷性腦損傷,比如老年人的腦中風和老年痴呆症;甚至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的大腦正常老化。記憶的喪失似乎不可避免,但是一位特立獨行的神經科學家正致力於電子療法。
  • 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給豬腦植入晶片,欲載人登陸火星
    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舟」原型機作為創辦這家公司的CEO,馬斯克表示,該公司未來還將進行數次「星舟」試飛以使發射過程更為平穩,此後,配有襟翼的「星舟」將升至更高高度測試。給豬腦植入晶片技術令人吃驚事實上,馬斯克最雄心勃勃的計劃並不是致力於將一艘滿載人的飛船送上火星。8月28日,舊金山。馬斯克通過網絡直播向全世界的人工智慧(AI)愛好者展示了他的「神經連接」公司在將大腦與計算機結合方面取得的進展,讓很多人感到吃驚。他說這項工作對人類的未來至關重要。
  • 這款大腦晶片 讓人類擁有超能力和完美記憶
    事實上,在很早之前就有把晶片植入人體的事件。但是之前都是把晶片植入到手臂、手腕等處,大腦作為人體的控制中心,對於人類來說至關重要,所以在人類大腦植入晶片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於在大腦植入晶片會感到興奮與恐懼。在大腦植入技術方面,已經有多家企業進入該領域內。
  • 馬斯克的「天馬行空」:給豬腦植入晶片,欲載人登陸火星
    「是的,我認為未來的你將能夠保存和重播記憶。」8月底,美國未來主義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線直播演示了小豬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新進展,這是其旗下「神經連接」公司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馬斯克和他雄心勃勃的一系列「計劃」再次引起全球廣泛關注。
  • 假如豬植入了晶片……竟然真有人在研究創造「永生」豬
    馬斯克團隊的實驗證明,如果在小棕棕體內植入多個晶片,還可藉助腦電圖預測到小棕棕關節的運動位置,預測數據和實際運動位置幾乎完全吻合。晶片植入手術的開顱和植入等過程由Neuralink的手術機器人實現,大致過程可概括為,打開頭顱、移走部分頭骨、植入晶片、埋入線絲、縫合觀察。
  • 馬斯克展示「腦機接口」晶片植入豬腦,未來將知識儲存在大腦裡
    Neuralink晶片無損植入豬腦,並能讀取大腦活動,離植入人腦還有多遠?Neuralink公司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2016年夏天,Neuralink悄然成立。而直到一年後,人們才發現「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這家公司是做啥的?Neuralink以可植入的腦機接口為主要開發目標,實現人類與AI共生。
  • 15年內大腦可植入晶片
    你想要超能力嗎?15年內大腦可植入晶片(圖片來自於baidu)       Kernel的創建者Bryan Johnson近期出席了在裡斯本召開的網絡峰會,會上他表示解鎖大腦的全部潛能是人類能夠獲得的最偉大成就,而大腦晶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個好辦法。Johnson預計15到20年之間就可以研發出這種大腦晶片,屆時人們對於記憶的管理就會更加的隨心所欲。
  • 你會在大腦當中植入高性能的晶片嗎?
    如果你能夠選擇,你會在大腦當中植入一個能極大地提高大腦性能的晶片嗎?計算機大腦接口:BCI能提高大腦性能的晶片似乎是科幻作品的產物,然而,在未來,這種晶片很有可能被發明出來。如今,類似的科技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了,它叫做計算機大腦接口,英文簡稱:BCI,它始於1970年。
  • 人腦植入晶片的危害有多大?大腦晶片植入技術路線的探討
    馬斯克造出了特斯拉,發射了SpaceX載人飛船,打造了超級隧道,上天入地的埃隆·馬斯克如今又想把晶片植入人類大腦。   給人的腦殼開一個「洞」,把一塊硬幣大小的、帶有傳感器的「晶片」植入進去,到底可以幫人類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