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17日開始,我國中東部的天氣開始變得潮溼起來,而到了11月18日-11月19日,隨著冷暖空氣同時發力,我國中東部暴雪、凍雨、暴雨、強風、高溫等天氣一同上陣,讓不少網友直呼異常。南方很多人被熱得穿短袖,北方則迎來暴風雪...在這一系列的激烈天氣的襲擊下,也有網友要問了「這和拉尼娜有關係嗎?」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水溫度逐漸下降,並且逐漸轉為大範圍的偏低,許多氣象機構宣布拉尼娜現象已經發生。而從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最新報告上看,拉尼娜現象在10月份有所加強,熱帶太平洋和大氣都清楚地反映了拉尼娜現象。比如根據觀測數據,熱帶中東太平洋Niño3.4關鍵區10月份的表層海水溫度距平為-1.3攝氏度,這比拉尼娜閾值-0.5度低得多。這是1950年以來觀測數據中十月份的第八低值。
在拉尼娜期間,隨著沃克環流的增強,科學家們此前預測熱帶中東部太平洋的降雨將少於平均水平,而印度尼西亞上空的降雨將更多,從2020年10月的觀測數據上看,的確如此,10月西太平洋地區颱風不斷,這是對流極其活躍的的特徵。
沃克環流增強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更強的信風,這是赤道附近從東向西吹動的近地表風,十月份也觀測到了更強的信風,這提供了更多證據,表明拉尼娜已經在大氣層中產生了強烈的大氣響應。
幾種計算機模型表明,2020年下半年以來不斷發展的拉尼娜現象可能還沒有到達頂峰,它未來還可能發展成為更強的事件,根據計算機模型的預測在11月至1月期間,關鍵區Nino3.4的海水溫度距平更是可能低於-1.5攝氏度。
大量的大氣耦合支持了這些預測,深層的大量冷水團也支持了這些預測。觀測顯示,從9月到11月,熱帶太平洋深層有著大量偏冷的水團,10月的平均次表層溫度更是自1979年以來的最低的10月,這些較冷的水團能繼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為表層提供偏冷的水,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拉尼娜還會繼續增強。
NOAA估計,拉尼娜至少有95%的機會持續到冬季(12月-次年2月),而到春季(3月-5月)則有65%的機會持續。儘管提供了每個季節的預報概率,但NOAA也指出,11月至1月,關鍵區海溫距平低於-1.5度的概率高達54%,這意味著這次拉尼娜有可能發展成為一次強烈事件,在1950年以來發生的23場拉尼娜事件中,僅僅有7次關鍵區海溫距平低於-1.5度,因此,今年的拉尼娜說起來也是比較少見的。拉尼娜的強弱並不會使得天氣線性的變得更冷/更熱,但它的強弱會使得某些極端天氣發生率顯著增加,因此,2020年-2021年的天氣還可能會更加極端,目前的極端還可能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