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太平洋繼續變冷,拉尼娜還在發展!美國NOAA警告:或達強烈級別

2020-12-07 騰訊網

從11月17日開始,我國中東部的天氣開始變得潮溼起來,而到了11月18日-11月19日,隨著冷暖空氣同時發力,我國中東部暴雪、凍雨、暴雨、強風、高溫等天氣一同上陣,讓不少網友直呼異常。南方很多人被熱得穿短袖,北方則迎來暴風雪...在這一系列的激烈天氣的襲擊下,也有網友要問了「這和拉尼娜有關係嗎?」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水溫度逐漸下降,並且逐漸轉為大範圍的偏低,許多氣象機構宣布拉尼娜現象已經發生。而從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最新報告上看,拉尼娜現象在10月份有所加強,熱帶太平洋和大氣都清楚地反映了拉尼娜現象。比如根據觀測數據,熱帶中東太平洋Niño3.4關鍵區10月份的表層海水溫度距平為-1.3攝氏度,這比拉尼娜閾值-0.5度低得多。這是1950年以來觀測數據中十月份的第八低值。

在拉尼娜期間,隨著沃克環流的增強,科學家們此前預測熱帶中東部太平洋的降雨將少於平均水平,而印度尼西亞上空的降雨將更多,從2020年10月的觀測數據上看,的確如此,10月西太平洋地區颱風不斷,這是對流極其活躍的的特徵。

沃克環流增強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更強的信風,這是赤道附近從東向西吹動的近地表風,十月份也觀測到了更強的信風,這提供了更多證據,表明拉尼娜已經在大氣層中產生了強烈的大氣響應。

幾種計算機模型表明,2020年下半年以來不斷發展的拉尼娜現象可能還沒有到達頂峰,它未來還可能發展成為更強的事件,根據計算機模型的預測在11月至1月期間,關鍵區Nino3.4的海水溫度距平更是可能低於-1.5攝氏度。

大量的大氣耦合支持了這些預測,深層的大量冷水團也支持了這些預測。觀測顯示,從9月到11月,熱帶太平洋深層有著大量偏冷的水團,10月的平均次表層溫度更是自1979年以來的最低的10月,這些較冷的水團能繼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為表層提供偏冷的水,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拉尼娜還會繼續增強。

NOAA估計,拉尼娜至少有95%的機會持續到冬季(12月-次年2月),而到春季(3月-5月)則有65%的機會持續。儘管提供了每個季節的預報概率,但NOAA也指出,11月至1月,關鍵區海溫距平低於-1.5度的概率高達54%,這意味著這次拉尼娜有可能發展成為一次強烈事件,在1950年以來發生的23場拉尼娜事件中,僅僅有7次關鍵區海溫距平低於-1.5度,因此,今年的拉尼娜說起來也是比較少見的。拉尼娜的強弱並不會使得天氣線性的變得更冷/更熱,但它的強弱會使得某些極端天氣發生率顯著增加,因此,2020年-2021年的天氣還可能會更加極端,目前的極端還可能只是開始。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深處快速變冷,拉尼娜已是大勢所趨?美國專家:仍有變數
    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消息,2020年上半年,太平洋上出現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儘管這次事件比較弱並且很快結束,到7月太平洋已經處在中性狀態,但它對於地球大氣層的影響還在繼續,最近這段時間我國南方暴雨連連多地洪水來勢洶洶正是它暗中作祟的結果。
  • 赤道東太平洋海域進入拉尼娜狀態
    本報訊(記者 方正飛)12月8日,《中國海洋報》記者從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獲悉,目前赤道東太平洋海域進入拉尼娜狀態,需警惕對東南和華南沿海養殖業帶來不利影響。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氣候室首席預報員姜華介紹,按照大部分年份統計結果,拉尼娜現象主要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和華南沿海地區,致使氣溫偏低,對近海養殖業產生影響。
  • 拉尼娜影響還在繼續!大升溫後又要降溫了,兩輪冷空氣24日開啟
    剛進入2021年沒多久,我國就迎來了一大波冷空氣,很多南方地區氣溫都降到0℃以下,風吹到臉上有一種割肉的痛,冬季天氣寒冷也很正常,畢竟現在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和「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而就在近日,美國noaa指出海洋拉尼娜現象影響還在繼續,有95%概率過完整個冬季,甚至有45%概率影響春季,拉尼娜現象簡單點說就是太平洋溫度異常,根據太平洋Niño指數,noaa發現從去年5月起海溫比平均值偏低。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
    「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說,在業務監測標準上,有一些關鍵海區的監測指數,這一指數如果低於-0.5℃且持續五個月以上,就可以定義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 太平洋深處繼續降溫,超級計算機:拉尼娜可能偏強
    早在9月中旬,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就宣布,拉尼娜已經現身在太平洋上,到10月,拉尼娜繼續在熱帶太平洋上發威。根據NOAA的監測數據,熱帶中東太平洋關鍵區Niño3.4海區的表層海面溫度比1986-2015年的平均溫度低約0.8攝氏度,同時三個月平均的Niño3.4指數為-0.6度,這意味著太平洋目前的確已經處在拉尼娜範圍內,來自NOAA的預測指出,拉尼娜大約有85%的機會持續整個冬季,並且拉尼娜還可能繼續發展增強,可能在冬季發展到頂峰。
  • 【網絡闢謠】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
    今冬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下降的氣候現象,其名稱起源於西班牙語,意為「小女孩」。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與其相反的自然現象,意為「小男孩」。「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 2020年又是拉尼娜年?今年冬天會偏冷嗎?
    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則消息:10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預計今年秋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網絡上的傳言也層出不窮:"60年最冷冬天,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已闢謠)等一度瘋傳,那麼事實情況如何?拉尼娜是咋回事?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今年會是極寒的冷冬嗎?
  • 《自然》雜誌:赤道東太平洋冷卻導致「全球變暖間斷」
    「間斷」是赤道東太平洋長達十年的氣候變冷所致。  在神秘的「全球變暖間斷」現象持續了長達16年之後,科學家有望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這個氣候科學的最大謎團於1997年末開始出現,當時並沒有人發現這一點。  1997年末,吹過太平洋的熱帶信風出現了微妙的減弱。通常情況下,這些信風將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印度尼西亞。
  • 科學家:拉尼娜或正在升級
    科學家稱,這或許與拉尼娜現象有關。什麼是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它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
  • 2020年氣候大變!拉尼娜或讓印度現超級冷冬,我國也會冷得發抖?
    一般情況來說,拉尼娜現象發展的年份,會導致全球氣溫出現下降,對我國來說也是容易造成氣溫偏冷,出現冷冬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具體無法說明,因為影響我國的氣候現象稍微較多,所以氣候中心也是多次說明了。,2020年氣候大變已經來了,氣候部分已經發出了警告。
  • 太平洋深處發出奇怪信號,外國專家看了發出警告:拉尼娜真要來了
    近日,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和7月相比,8月關於太平洋大氣模式演變的預測更加清晰了——今年秋天拉尼娜發展的概率再次上調,目前概率已經增加至60%,對於太平洋來說,這意味著有比較大可能在下半年出現拉尼娜。
  • 赤道東太平洋冷卻導致「全球變暖間斷」—新聞—科學網
    赤道東太平洋冷卻導致「全球變暖間斷」
  • 2020年的冬天會更冷?太平洋附近或降溫,拉尼娜的苗頭很明顯!
    2020年的冬天會更冷?太平洋附近或降溫,拉尼娜的苗頭很明顯!近幾日聽到的最多的詞語就是颱風了,受到巴威的影響,我國多個地區受災嚴重,尤其是遼寧和青島。暴雨持續不斷導致內澇嚴重,汽車都漂浮在了馬路上。你以為這就是今年颱風的所有了嗎?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今冬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下降的氣候現象,其名稱起源於西班牙語,意為「小女孩」。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與其相反的自然現象,意為「小男孩」。「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 拓展閱讀: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
    圖丨氣候術語拉尼娜和厄爾尼諾分別是一對女孩和男孩的名字拉尼娜現象(西班牙語:La Niña),又稱反聖嬰現象
  • 赤道中東太平洋再次進入拉尼娜狀態 應加強防禦秋臺影響
    中國氣象報記者胡亞報導  9月28日,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9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範圍異常偏冷,且區域平均海表溫度已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低0.5℃,標誌著該地區時隔5個月之後再次進入拉尼娜狀態,並未來有可能發展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 氣象知識之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La Nina——「小女孩,聖女」的意思,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氣象和海洋學家用來專門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海水錶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
  • 太平洋對岸迅速降溫,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專家:拉尼娜已基本確定
    一、厄爾尼諾正在轉變最近一段時間,你要問大家太平洋是什麼狀態,十個人有八個人都要答,是厄爾尼諾。沒錯,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中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溫持續偏高,我國的國家氣候中心宣布,發生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此後,今年夏天發生的種種事情,包括洪水,7月沒颱風等等,都是厄爾尼諾的後續影響。
  • 熱帶太平洋東部偏冷!今年冬天會特別冷?專家:拉尼娜已基本確定
    而對於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拉尼娜現象的發展似乎已經失去了常規的規律。很多人都說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有規律,但是事實已經證明了,並沒有相互出現的規律,2019年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2020年仍然出現了,同時今年下半年這不又在醞釀拉尼娜現象,你說這哪裡找規律?完全已經不是以前可以「比擬」 的氣候現象了,所以不要用以前的問題來衡量現有的情況。
  • 太平洋「斷崖式」降溫!今年降雪特別強?拉尼娜或迅速生成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從最新的監測指數來看,如今主要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活動區域溫度是在持續偏低,所以發展拉尼娜的概率還在逐步增大,從數據區間來看,是在-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