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體溫在下降,而全球在變暖,這意味著什麼?是好是壞?

2020-12-03 李論科學

還記得小時候感冒生病量體溫的時候嗎?當我們第一次學會看水銀體溫計的時候非常興奮。有時沒生病,都會把體溫計加胳肢窩裡,就為了顯擺下自己會讀體溫計了。

我們知道人類正常的體溫是37攝氏度,這是一個標準,高了就是發燒,低了那肯定也不正常。但你有沒有發現,不知從何時起,體溫計再也從你的胳肢窩裡量不出37攝氏度這個標準體溫了。

而是低於37攝氏度,每次都是36攝氏度多一點,其實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體溫發生了變化,而是全人類現在的體溫都下降了。

根據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的體溫現在徘徊在36.1攝氏度,越是發達的地區,人們體溫下降的時間越早,因為美國人在上世紀體溫就已經下降了,而我國也是在本世紀以後才出現的體溫下降。

除了體溫下降,我們還知道全球的氣溫在升高,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溫室效應的加劇,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那麼下降了體溫和變暖的氣候之間有什麼關係?

這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好是壞呢?

人類體溫在下降

以前我們認為的人體37攝氏度這個標準體溫是在19世紀規定的,當時一位德國醫生在一項研究觀察了2.5萬人的體溫得出了這個結論。

因此37攝氏度就成為了標準,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且按以往的記錄來看,這個溫度確實很標準,可以很好的判斷人體是不是溫度過高,或者過低了。

而且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也沒有人在對此進行過多的研究,直到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3.5萬個人的口腔溫度低於之前的標準。

在今年初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更為廣泛的研究數據,上圖中青色的線代表了1862年至1930年間聯邦士兵的體溫變化數據,綠色的線代表了1971年到1975年記錄的人口體溫變化的數據;

橙色的線記錄了2007年至2017年的體溫變化,數據來自於史丹福大學的一個資料庫。

從圖中的曲線可以看出了,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人類的體溫一直在平穩的下降,現在的體溫已經徘徊在了36.1攝氏度,而過去人類的體溫在37攝氏度徘徊。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人類的體溫在下降?

目前這個問題並不是很清楚,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十分確切的原因,但最可能的是,現代人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導致的。

我們知道人體的體溫是一個對抗各種細菌和病毒的一道防線,如果身體被外來致病微生物侵擾,那麼我們的身體就會開啟防禦模式。

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體溫升高,科學家認為以前人類的體溫一直維持在37攝氏度,並不是一種巧合,因為高於這個溫度下,大部分的有害微生物在人體內的生存和繁殖活動就會受到限制。

所以人類就將體溫維持在37攝氏度,等開啟防禦模式的時候就進一步提高一些體溫,就可以消滅病原體了。

但是現在隨著人類生活條件的改善,還有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們體內的有害病原體的負擔就大大的減少了,因此就沒有必要再維持在37攝氏度這個紅線了。人體的溫度就緩慢的降了下來。

這個解釋如果正確的話,那麼就有這麼一個自然的推論應該是正確的。

在當今世界上衛生條件差,醫療水平落後、傳染病喜歡盛行的地區,那裡的人的體溫應該沒有下降。

確實有這方便的例子,如2008年在巴基斯坦進行的一項有限的研究表明,情況確實如此,平均體溫在36.8攝氏度;

在1946年對印度士兵進行的一項有限的研究中,他們的正常體溫在37.7攝氏度左右。

而且上文也說了,像美國這樣早期更為發達的地方,那裡的人體溫下降的更早,而在我國也是近些年人的體溫才開始出現下降的。

這確實跟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有脫不開的關係。

還有就是人類的體溫的高低來自於新陳代謝的快慢,體溫降低了就說明我們身體發熱在減少,也就是新陳代謝的降低。

也可能是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更少的勞作,以及運動量造成了新陳代謝的減緩,造成了體溫下降。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快慢可能還跟腸道的菌群有關。有一項研究指出,人類腸道的微生物群複雜了人體高達70%的熱量輸出;

那麼現在醫學和農業上對抗生素的過度依賴也可能減少腸道的微生物群,因此進一步降低了人類新陳代謝的速度,也會造成體溫的下降。

全球正在變暖

地球正在變暖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現在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時代之前已經上升了1攝氏度,現在正在加速往2攝氏度上夠。

1攝氏度、2攝氏度看起來不高,但這是平均氣溫,在地球的局部地方尤其是北極氣溫上升的最為嚴重,今年夏天西伯利亞的小鎮已經創下了38攝氏度全所未有的高溫記錄。

變暖的全球氣候可以篩選出哪些更耐高溫的微生物生存,當然也能將北極地區凍土層中的微生物解凍,這些微生物也會重新進入地球的生態鏈,最後對人類造成威脅。

最可怕的是這些耐高溫的微生物在侵入到變涼的人體以後,我們就很難再次通過升高體溫限制它們在體內生存或者繁殖;

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不好的消息。

如果以上的猜測是正確的話,那麼我們在未來就會看到新的、更耐高溫的病原體在發達國家出現,不過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研究。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人類體溫已經下降了,那麼下次當你看見自己37攝氏度的時候,就說明自己發燒了。

不過大家別擔心,萬事都有自己的兩面性,體溫降低,新陳代謝減緩會給人類帶來更長的壽命。

身體變冷其實是壽命延長以及改善健康狀況的表現,也算是一件好事。

但是把全球氣溫升高再加進來的話,就可能產生一些不好的後果。

往遠了看,人類溫度下降還會持續,全球氣溫還會持續升高,未來微生物對人類的威脅會更大,人類和自然的關係非常微妙,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一直在強調要保護地球的原因。

因為人類不管科技都有發達,始終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無法逃離自然對我們的束縛。

相關焦點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男性的體溫要比女性低了0.3度;年齡越大,體溫越低。人類體溫在降低37 ℃的標準體溫已經沿用了一百多年,但諸多研究表明,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正常體溫已經低於19世紀所制定的標準。此前,科學家測量了3.5萬人的口腔溫度,25萬次測量數據給出的平均值為36.6 ℃,表明人類體溫正在下降。2020年,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詳實的研究確認了這一結論。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一般而言,人的體溫會在下午至晚上達到最高,而在早上正常醒來前大約兩小時降到最低。男性的體溫要比女性低了0.3度;年齡越大,體溫越低。 人類體溫在降低 37 ℃的標準體溫已經沿用了一百多年,但諸多研究表明,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正常體溫已經低於19世紀所制定的標準。
  • 回不去的37℃,人類體溫持續下降到底意味著什麼?
    後來,人們對於人體體溫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人一天的體溫波動為0.2℃ ;年輕人通常比老年人體溫高;女性一般比男性體溫高(這與月經周期有關)。同時,我們的體溫也隨著天氣、身體活動水平以及是否進食而變化...總之,人體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能保持其許多器官和化學反應順利進行,並有可能防止真菌感染。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現在人們的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深度好文: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 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
  • 全球變暖意味著什麼?各種災難接踵而至,我們卻總以為那是別人的
    人類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深深的苦果。我們都知道環境在遭受著破壞,但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其實我們早已在為自己的惡行買單,只是不痛到一定程度,是不肯正視的。
  • 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
    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  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共同體的命運息息相關。這對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麼?記者日前專訪了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對體溫的測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測量好幾次。可能有些人在小時候上過的生物課上聽到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7℃左右,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天對自己的體溫測量,發現我們正常體溫現在一般都是不到37℃的,除非是生病的人,體溫容易到37℃。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根本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會飛,看過的朋友都知道,蝙蝠免疫系統強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溫能保持較高的40℃。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眾所周知,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氣候賭場:全球變暖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內容簡介《氣候賭場》集結了作者長期以來研究自然環境與人類經濟活動、人類命運的關係的思考和規律探索,作者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氣候賭場」,正在搖動全球變暖的骰子,但仍有時間轉身走出賭場,改變人類暗淡的前景。
  • 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難以想像!
    文/行走天涯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難以想像!曾幾何時,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的正常的體溫數值是在37℃,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快速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原來自己的正常體溫並不是37℃,而是36.7℃。這對於不少人來說就一頭霧水了。殊不知人的體溫其實也不會永遠的恆定不變,雖然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恆溫動物。人的體溫偏高1℃或者偏低一攝氏度。身體都會極為不適。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拉爾夫J.賽瑟羅恩(Ralph J.Cicerone),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氣候賭場:全球變暖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氣候賭場》集結了作者長期以來研究自然環境與人類經濟活動、人類命運的關係的思考和規律探索,作者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氣候賭場」,正在搖動全球變暖的骰子,但仍有時間轉身走出賭場,改變人類暗淡的前景。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但最近,這個相對穩定的「37 ℃標準體溫」標準在改變,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體溫在不斷下降,37℃已經成為歷史。  研究證明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  《elife》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現在我們的體溫正在穩步下降。該項目是由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和她所在團隊進行的,他們對比了歷史上三個時間段的數據。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記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更我們說,我們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現在我們很多人在測體溫的時候都是在36.6℃左右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人類的體溫從37℃下降到36.6℃僅僅用了不到200年的時間,有人會好奇了不就是下降0.4℃而已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蝙蝠為什麼百毒不侵了,很有可能它們的體溫過高了,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
  • 漫畫|誰也不知道全球變暖的最壞結果是什麼!
    氣象學家說,大海是全球氣候的調節器。地球上每個地方刮多大風下多大雨,什麼時候刮什麼時候下,什麼時候不刮什麼時候不下,幕後都是大海在調節。可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發布的一項報告說,這年頭,大海裡的能量是越來越多了。
  • 全球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專家說出原因
    眾所周知,人類屬於「恆溫動物」,正常體溫都會保持在37℃左右。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似乎全球人類的體溫正在不斷下降。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除了美國和英國,那些偏遠落後地區的人體平均體溫也在不斷下降。
  • 「全球變暖」將停止,全球要開始降溫了?專家:氣溫將會下降迅猛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近幾年卻出現了極端寒冷天氣?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莫非全球變暖將會停止,會出現全球範圍內的降溫?一、全球變暖導致極寒天氣出現目前,全球變暖這樣的說法或者說結論是確定的,科學家近年來的不斷研究表明,全球變暖是一個大的趨勢,並沒有什麼錯誤。至於全球變暖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全球人口劇增便是全球變暖的一個原因。
  • 人類體溫「涼涼」了,科學家發現: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因為在19世紀的時候,德國醫生卡爾從25000位患者中,獲得人類正常體溫是37℃左右,但是在20世紀,研究小組又抽查了148人,平均體溫在36.8℃,2017年的時候,英國又對3.5萬人抽查得出,人類平均體溫到了36.6℃,
  • 體溫37℃,或在發低燒……研究發現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
    因為,一個多世紀以來,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在不斷受到懷疑。近日,發表在《eLIFE》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表明,現在我們的體溫正在穩步下降。生活在19世紀末的人體溫略高一些。例如,在本世紀初出生的男性比19世紀初出生的男性體溫要低0.59攝氏度,這意味著每十年穩步下降0.03攝氏度。女性的體溫變化降幅也差不多,自19世紀90年代以來下降了0.32攝氏度。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2020年上半年期間,人類每日量體溫的次數突破世界紀錄,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體溫低於37度時,將會以最佳的心態邁向嶄新的一天,當人們得知自己的體溫高於37度時,這意味著他很可能會受到嚴格的「保護」。顯然,大多數人類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人們的體溫過低,並非是一個好的徵兆,甚至會因此發生更加可怕的事情。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是37度,那麼,是什麼讓人類深信不疑的認為我們的正常體溫是37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