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和關係模式 傳統和專門的運算 資料庫的基礎知識

2020-11-29 鱷魚君Ba

01傳統的集合運算

包括關係的並、交、差和笛卡爾積,它們都是二目運算。在進行關係的並、交、差運算時,參與運算的關係R和S必須具有相同的屬性,相應的屬性取自同一個域,並且兩個關係的屬性排列次序一樣,即R和S具有相同的結構,這是對關係進行並、交、差運算的前提條件,於是可定義以下四種運算。

並(Union)

兩個關係的並運算是將兩個關係中的所有元組構成一個新的關係,並運算要求兩個關係屬性的值必須一致,且運算的結果要消除重複的元組。

設關係R和S具有相同的關係模式,R和S的並是由屬於R或屬於S的元組構成的集合,記為R∪S。形式定義如下:R∪S≡ {t | t∈R ∨ t∈S},t是元組變量,R和S的元數相同,∨或。

2. 差(Difference)

設關係R和S具有相同的關係模式,R和S的差是由於屬於R但不屬於S的元組構成的集合,即為R-S。其形式定義如下:R-S ≡ {t | t∈R ∧ t∈S},R和S的元數相同,∧並。

3. 交(intersection)

關係R和S的交是由屬於R又屬於S的元組構成的集合,記為:R ∩ S,這裡要求R和S定義在相同的關係模式上。形式定義如下:R ∩ S ≡ {t |t∈R ∧ t∈S },R和S的元數相同。由於R∩S=R-(R-S),或R∩S=S-(S-R),因此交操作不是一個獨立的操作。

4.笛卡爾積(Cartesian Product)

在這裡的笛卡爾積嚴格地講應該是廣義的笛卡爾積,因為這裡笛卡爾積的元素是元組。在進行關係R與S的笛卡爾積實際運算時,可以從R的第一個元組開始,依次與S的每一個元組組合,生成R×S的一個新元組,然後對R的下一個元組進行同樣的運算,直到R的最後一個元組也進行完全相同的運算位置,即可得到R×S的全部元祖。

設關係R和S的元數分別為r和s,定義R和S的一個(r+s)的元組集合,每個元祖的前r個分量來自R的一個元組,後s個分量來自S的一個元組,記為R×S。定義形式如下:R×S ≡ {t| t= ∧ tr∈R ∧ ts∈S},∧並

02專門的關係運算

專門的關係運算包括選擇(Selection)、投影、連接(join),我們先來看選擇:

選擇是在關係R中選擇滿足給定條件的所有元組構成的新關係。選擇運算實際上是從關係R中選取使邏輯表達式F為真的全部元組,這是從行角度進行運算,即水平方向抽取元組。進過選擇運算得到的新關係其模式不變,但其中的元組的數目小於等於原關係中元組的個數,它是原關係的一個子集。

關係R上的投影是從R中選擇出若干屬性列組成新的關係。投影操作是從列角度進行運算。列子:在學生關係S中,查詢學生的姓名和所在系,即求S關係上學生姓名和所在系兩個屬性上的投影。

連接(join)運算是從兩個關係的笛卡爾積中選取屬性間滿足一定條件的元組。形式定義為R (連接條件) S=σ(連接條件)(R×S),其中連接條件是關係R和S上可比屬性的比較運算表達式或可比屬性組的邏輯運算表達式。

當連接條件為等式時,稱連接為等值連接(equal join)。如果兩個關系所有相同的屬性作為等值連接,而且又取消了重複屬性,則稱為自然連接(natural join)。關係R和S的自然連接記為:RS

兩個關係R和S在做自然連接時,選擇兩個關係在公共屬性上值相等的元組構成新的關係。此時,關係R匯總某些元組有可能在S中不存在公共屬性上值相等的元組,從而造成R中這些元祖造操作時被捨棄了,同樣,S中某些元組也可能被捨棄。

如果把捨棄的元組也保存在結果關係中,而在其它屬性上填空值(Null),那麼這種連接就叫做外連接(Outer join)。如果只把左邊關係R中要捨棄的元組保留就叫做左外連接(Left outer join或Left join),如果只把右邊關係S中要捨棄的元組保留就叫做右外連接(Right outer join或Right join)。

相關焦點

  • 資料庫的關係運算和完整性約束
    對關係資料庫進行查詢統計時,需要查詢到用戶感興趣的數據,這就需要對關係及關係間進行一定的運算。本篇主要講述關係運算和關係的完整性約束,理解關係操作的含義,了解傳統的集合運算,掌握關係代數中基本關係運算。
  • 資料庫|傳統的集合運算
    傳統的集合運算是二目運算,包括交、並、差、廣義笛卡爾積四種運算,如下圖所示:1) 並(union)關係R和關係5具有相同的目n(即兩個關係都有n個屬性),且相應的屬性取自同一個域,則關係R與關係S的並由屬於R或屬於S的元組組成,其結果關係仍為n目關係。
  • 《資料庫原理》知識點之關係演算運算
    2.3.1 元組關係演算  考核要求:達到「領會」和「簡單應用」  層次知識點:元組關係演算的定義及表達式的含義  元組演算表達式的一般形式為:{t|P(t)}  其含義為:這是一個元組集合,其中的每個元組t(t是元組變量)滿足公式P所規定的條件
  • 2015年國家電網考試備考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2015年國家電網考試備考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1、關係資料庫模型  關係資料庫,是建立在關係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等數學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數據。
  • 2017國家電網招聘備考資料: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2017國家電網招聘備考資料:計算機資料庫系統 1、關係資料庫模型關係資料庫,是建立在關係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等數學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數據。數據模型主要描述兩類信息:一是實體;二是實體之間的聯繫。
  • 2018國家電網專業知識備考:計算機概念速記(1)
    2、算法的基本運算和操作   算法的基本運算和操作包括:算術運算、邏輯運算、關係運算、數據傳輸。   3、算法的3種基本控制結構   算法的3種基本控制結構是: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   4、算法基本設計方法   算法基本設計方法:列舉法、歸納法、遞推、遞歸、減半遞推技術、回溯法。
  • 《資料庫原理》知識點之關係代數運算
    2.2.1 關係代數的五個基本操作  考核要求:達到「簡單應用」  層次知識點:五個基本操作的含義和運算應用  (1)並(∪):兩個關係需有相同的關係模式,並的對象是元組,由兩個關系所有元組構成。
  • 《資料庫原理及應用》名詞解釋
    13.外模式  外模式是是資料庫用戶的數據視圖,描述數據的局部邏輯結構,是概念模式的子集。  14.概念模式(邏輯模式)  概念模式是資料庫中全體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性的描述,描述數據的全局邏輯結構。  15.內模式(存儲模式)  內模式是數據在資料庫內部的表示方式,是對數據的物理結構和存儲結構的描述。
  • 網友整理的資料庫及應用筆記(一)
    DB是存儲在磁碟等外部直接存取設備上的數據集合,是按一定的數據結構組織起來的,資料庫是一個結構化的數據集合,主要是通過綜合各個用戶的文件,除去不必要的冗餘,使之相互聯繫所形成的數據結構。(結構化的、有聯繫的數據集合)    資料庫系統中的硬體是資料庫賴以存在的物理設備,包括CPU、存儲器和其他外部設備。    資料庫系統中的軟體是指資料庫管理系統。
  • 2018年自考資料庫原理知識點:SQL的數據關係代數運算
    2.2.1 關係代數的五個基本操作考核要求:達到「簡單應用」層次知識點:五個基本操作的含義和運算應用(1)並(∪):兩個關係需有相同的關係模式,並的對象是元組,由兩個關系所有元組構成。
  • 資料庫原理複習知識點
    資料庫原理複習知識點     關係代數    關係資料庫的數據操作分為查詢和更新兩類。查詢語句用於各種檢索操作,更新操作用於插入、刪除和修改等操作。
  • 計算機二級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大全
    (2)外模式,外模式也稱子模式,它是資料庫用戶能夠看見和使用的局部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一個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個外模式。(3)內模式,內模式又稱物理模式,它給出了資料庫物理存儲結構與物理存取方法。一個資料庫只有一個內模式。
  • 高峽:數據倉庫下資料庫設計模式變遷
    對於聽了三天大會的朋友來說,真是辛苦了,短短三天,腦子塞了滿滿的資料庫、大數據、數據分析、資料庫設計模式等知識,我在這裡奉勸一下,走的時候留點神,避免情緒過於激動,動作過於猛烈,以防知識從腦子裡掉出來,哈哈!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公共基礎知識模式試題
    這套題由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公共基礎知識考試題庫自動組卷而成,我們將陸續上線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試卷,方便大家進行在線模擬,測試複習效果,提高複習備考的針對性。祝願大家順利通過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公共基礎知識題庫模擬題!系列模擬試題陸續推出,歡迎持續關注!
  • Python集合中的四種運算:交集、併集、差集和對稱差集運算
    在春天繼續學習Python集合,應用在Python當中是作為一種序列存在的,同時在Python中,也可以進行集合的一般運算,比如交集運算、併集運算和差集運算。先來看一下Python中對這幾種集合概念的定義。交集,就是兩個集合相交的部分,運算符為「&」;併集,就是合併在一起的集合,運算符為「|」;差集,就是兩個集合之差,運算符為「-」;最後還有一個對稱差集,運算符為「^」。
  • 06版自考《資料庫及其應用》筆記(3)
    列的次序、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換,不改變關係的實際意義。  表中的行叫元組,代表一個實體,因此表中不允許出現相同的兩行。  判斷兩個關係是否相等,與屬性的次序無關,與元組的次序無關,與關係的命名無關。  關係模式是指用關係數據描述語言描述後的關係,必須逐個對關係模型中的關係進行描述才能生成資料庫概念模式。對關係的描述實為定義關係模式。
  • 教學研討|1.3.2集合的基本運算 全集、補集(2019版新教材)
    01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部分教師未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集合的基本運算」第二課時。作為集合的最後一節,是本章知識、方法的匯總和升華。本節課在上節類比實數運算研究集合的基本運算——併集和交集的基礎上,繼續研究集合的另外一種基本運算——補集,重點研究全集、補集的概念及初步運用,並在此過程中滲透類比、歸納、由特殊到一般等思維方法。作為集合運算環節中的重要一環,也為邏輯用語、不等式證明、概率等後續內容的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
  • 高中數學精講集合的基本關係及運算(附經典例題解析)
    【學習目標】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能識別一些給定集合的子集.在具體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義.2.理解兩個集合的交集和併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交集與併集.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要點梳理】1.
  • 高中數學:全體集合!學習集合——集合的運算
    前兩篇介紹了集合的基礎定義、集合之間的關係,本篇主要介紹集合的運算。集合的運算包括交集、併集和補集。一、交集與併集定義3.1 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是指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組成的集合,記作A∩B,A∩B={x∈A且x∈B}。
  • 文檔資料庫與關係資料庫的比較
    巨大的增長潛力來自複雜數據類型的處理需求,使處理複雜數據類型的」超媒體「資料庫將成為各公司投資研發的重點。  二、全新的文檔數據概念  從1989年起,Lotus通過其群件產品Notes提出了資料庫技術的全新概念-文檔資料庫,文檔資料庫區別於傳統的其它資料庫,它是用來管理文檔。在傳統的資料庫中,信息被分割成離散的數據段,而在文檔資料庫中,文檔是處理信息的基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