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背景下,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2020-11-25 和訊股票

國內的企業都比較急。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C叔

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

11月20日,2020啟明創投第十二屆CEO雲端峰會周第三天的醫療健康論壇的CEO圓桌環節,千麥醫療執行長陳婭妮,仁度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居金良,推想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陳寬就《全球新冠疫情大考下的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核心能力》展開討論,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擔任主持人。

在這場高峰對話中,三位嘉賓圍繞新冠疫情下,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階段、優勢與挑戰及大家普遍關心的如何推動新技術的應用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尤其是對於目前關注度非常高的AI與醫療結合的機會與發展空間的話題,做了非常深入的談論。

新冠抗疫中的中國生物醫藥企業

千麥醫療的核心業務是第三方醫檢,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這個行業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產業。千麥醫療疫情前在全國有10個獨立醫學實驗室,是武漢的火神山、雷神山兩家醫院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千麥在抗疫過程中又增加了三個獨立實驗室,分別在江蘇、天津和廣西。

推想科技專注於做AI醫療,用人工智慧技術沉澱頂級三甲醫院醫生的能力,最終希望把它提供給更廣泛的,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實現醫療能力同質化。對於推想科技來說,肺部疾病本身就是最開始時的切入點。在抗新冠的過程中,人工智慧對於臨床診斷及政府掌握信息都能發揮作用,在海外市場也幫助很多國家。

仁度生物是RNA分子診斷的企業,是國內唯一能做全自動檢測的公司,也是藥監局第一批點名的企業,目前自動化設備已經出貨超過200臺。受到產能限制,公司目前只能維持供應國內市場的產能的規模。

中國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的核心能力

陳寬就中國創業企業在AI 醫療影像應用方面的地位表示,如今海外AI醫療行業的閉環其實是比中國更大更完整。

「就企業本身來說,我認為中國的AI醫療企業是領先的。擴大到整個行業來說,海外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尤其像美國、歐洲。總結來說,中國有很好的研發的條件,海外其有更好的商業化的條件。」中國企業依然需要全行業的各方參與者,共同地去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胡旭波表示,目前中國的創新藥公司研發能力的已經慢慢體現出來,但是在商業化方面同樣面臨很大的挑戰。「創新藥在美國,之所以能夠一個藥的研發,平均投入成本在20億美金左右,是因為做成了之後,有一個比較好的定價,商保部門也能夠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聚焦的是一個較大的疾病的話,可能一年、兩年就會有幾十億美金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會是創業公司的CEO想這怎麼賣。創新藥如果價格定得很貴,醫保會不會造成癱瘓,是不是合適,支付能力在哪裡?過去兩年政府號召大家創新,的的確確也在發展硬科技,我們的研發能力可以上來。另外一方面,整個商業環境、整個體系,也是需要時間來建立的,光靠風險投資的錢在裡面投,這也不能夠維持太長時間。」

對於仁度生物能不能趕上羅氏的問題,居金良博士表示,「我覺得可以,難度在哪裡?第一個是花錢,第二個是時間,就是國內的企業都比較急。」「第一步先把它從病房做到門診。門診一天做分子診斷,一、兩百個是合理的。如果想做3000多個,我們也能做的。所以接下來的通量應該是想做一個3000個/天,就是先對標羅氏。」

第三方檢測及新技術應用

陳婭妮表示,「中國的第三方獨立實驗室,在過去20年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從零開始到現在跟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是太大。」第三方獨立實驗室的重要使命是整合生產力,用高效能的服務來佔據市場,而這也被認為是競爭力提升的體現。

相較於Quest或者像日本BML這些機構,嘉賓在討論中也認為,「我們落後的部分跟中國的體制和監管的關聯度特別大。」

第三方檢測即便是發展到今天,我國企業佔有率還是偏低的。現在遇到的巨大的瓶頸是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它關係到未來我們怎麼樣去提升競爭力。

「特別是這次疫情給我很大的啟發,就是在中國,第三方獨立實驗室的行動力是非常強的,一定是走在全世界前列的。當然中國人是非常守紀律的,這是我們的一個個性。但是未來我們要改變競爭力,或者說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今年千麥醫療已經在逐步在梳理和投入AI的應用與運用,比如在前處理時用AI 來讀取,提高精確度及效率。還包括核酸檢測實驗,利用設備及機械臂來實現一個小型的流水線,以及遺傳染色體的AI 讀片。

陳婭妮表示,「我相信我們這個行業,未來競爭力還不僅僅在某一個檢測項目、某一項技術上,而是整體的走向自動化、實現AI 應用,這將是一個大的革命。我相信在中國第三方醫檢這個行業一定是越大越有能力,因為越大越能夠集聚規模化的效應。」

陳婭妮還透露,無論是前端的供應鏈還是AI、自動化的應用,「都是千麥要走的路和方向」。

胡旭波表示,「未來這些技術如何應用到其他行業,包括第三方檢驗,確實有可能都能落地,變成營運的一部分,效率比同行高很多。新的來自於中國的第三方檢驗的商業模式或者盈利模式能夠在全球成為效率最高的。這也就是中國的生物醫藥創新公司核心能力的體現。」

AI與醫療結合的機會與發展空間

對於未來AI與醫療結合的機會與發展空間,陳寬表示,「我們(推想科技)的專長,很多時候是希望深扎到醫療路徑當中,作為工程師,我們研發技術,搭建底層平臺,專注於一個又一個的醫療場景。」實現這樣的平臺,其實是可以在多個場景中發揮作用與優勢的。

更多的挑戰在於,怎麼能夠更好地跟實際,也就是臨床的場景進行深度的結合,真的能夠為包括醫生,包括患者在內的使用者帶來更大的價值。

「人工智慧的確可以只要有足夠的訓練,足夠的系統化的開發就能夠發揮價值。從這點出發,的確是作為AI 醫療,推想希望不斷地去延伸的。」(後臺回復「招股書」獲取2020年熱門IPO公司招股書)

本文由公眾號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創撰寫,如需轉載請聯繫C叔↓↓↓

嘀嗒出行|一起教育|完美日記|金證互通

石藥集團|亙喜生物|恆大汽車|美中宜和

德爾瑪|水滴|百姓網|威馬|諾輝健康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IPO早知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全球「抗疫」背景下,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C叔 11月20日,2020啟明創投第十二屆CEO雲端峰會周第三天的醫療健康論壇的CEO圓桌環節,千麥醫療執行長陳婭妮,仁度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居金良,推想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陳寬就《全球新冠疫情大考下的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核心能力》展開討論,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擔任主持人
  •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崛起成穩增長「新動能」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供給能力,不僅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還在加速崛起中成為穩增長的「新動能」。  在疫情初期,口罩作為必備防疫用品,市場上曾「一罩難求」。濟南市利用一個月時間打通口罩生產全產業鏈,日產量從6萬隻放大400餘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
  • 今年,來一場醫療科技的「諾曼第登陸」 | CCF-GAIR 2020
    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醫療行業,也正在進行一場「諾曼第登陸」。醫療器械、醫療AI、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險、生物醫藥、醫療信息化市場迎來井噴。科技,成為醫護者們加速疫情結束的「登陸艦」。
  • 千面新原力:千名科學家及企業家共話生物醫藥未來
    蕭山在打造 「重要窗口」示範樣板的道路上,主動布局,積極作為,找準賽道,已成功落地多家優秀的生物醫藥企業,生物經濟正逐漸起勢,如錢塘潮,澎湃而來。全球500強、生物領軍企業賽默飛攜手本土創新驅動型生物科技企業健新原力正式落戶杭州空港經濟區,共同建立一個國際標準的生物製藥CDMO合資工廠。賽默飛世爾科技-健新原力生物製藥CDMO合資項目落戶蕭山籤約儀式在大會期間舉行。
  • 聚焦南京創新周|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布...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陶禹歌 記者 丁小玲)6月22日,2020南京創新周分場活動-南京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業頒獎儀式暨創新圖譜發布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大會發布了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新圖譜,此舉有利於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南京江北新區一直在加速推進以「基因之城」建設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 華夏源細胞集團攜手中國商飛,踐行企業「質量價值觀」
    多項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並打造出以中國商飛為平臺,包括設計研發、總裝製造、客戶服務、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市場營銷等在內的我國民用飛機研製核心能力——這正是C919國產大飛機未來能夠參與全球競爭的綜合實力。
  • 免疫治療市場激增,諾獎團隊創立「非同生物」研發全球領先的創新藥
    在近幾年的生物製藥創新潮中,「免疫治療」是表現最為亮眼的技術之一。免疫治療賽道,成就了O藥、K藥這樣歷史裡程碑式的明星藥物,也湧現了一批已經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的優質藥企。免疫治療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期,其中腫瘤免疫全球市場規模超千億美金。
  • 廣州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 成為全球生物醫藥...
    論壇現場(通訊員供圖)「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綜合排名發布據悉,「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評價」項目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簡稱:RDPAC)、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簡稱:中國藥促會)聯合發起,項目選取我國當前布局生物醫藥
  • 「柏閱要聞」醫藥生物企業加速證券化,精選層成重點方向
    從目前來看,醫藥改革的方向主要圍繞著「藥效」和「藥價」的兩大核心,既要促進醫藥創新和工藝升級,又致力於擠破藥價泡沫和減少醫保開支。在醫藥行業掀起改革浪潮下,產業升級換代已勢在必行,藥企不提升、不轉型必將被淘汰。
  • 智齒科技入選「年度最具獨角獸潛力創新企業TOP20」
    12月2日上午,獵雲網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上頒布了2020「年度最具獨角獸潛力創新企業TOP 20」榜單。客戶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提供商智齒科技與各行業19家創新獨角獸共同獲此殊榮。
  • 「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河南省腫瘤醫院經驗助力全球抗疫
    「 把論文寫在抗疫第一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全世界團結起來共同抗疫,將換來人類的健康與和平。
  • 「十四五規劃建議」對中國地產市場意味著什麼
    原標題:《洞析樓市-魏東》「十四五規劃建議」對中國地產市場意味著什麼   「五年規劃」作為中國
  • 廣州展生物產業布局雄心 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6月10日-6月12日,中國生物產業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品牌盛會——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吸引了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500強企業代表等上萬名高端專業人士雲集,眾多生物產業黑科技新產品借大會首次亮相,生物產業最強音在廣州這座千年商都奏響,引世界矚目
  • 歌禮製藥:助力開啟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紀元
    該系列報導聚焦杭州生物醫藥、航空製造、集成電路等新製造業計劃的核心產業,對重點企業進行實地探訪,配合視頻+文字的報導形式,挖掘企業背後的故事,展現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領域的探索、發現和成果,也試圖呈現如何將重點產業鏈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主脈的杭州路徑。今天第9期報導,讓我們聚焦生物醫藥產業,聚焦歌禮製藥。
  • 中國生物製藥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
    集團成員企業正大天晴連續6年入選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前20強,同時獲評為「二零二零年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 「二零二零年全國藥店周暨中國醫藥工業百強年會、中國醫藥網際網路經濟年會」上發布「二零一九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中國化藥企業TOP100排行榜」,中國生物製藥榮列榜單第二名。
  • 研發投入佔比或成生物醫藥企業評優的指標之一
    【中國製藥網 行業動態】 據了解,目前上海、浙江、江蘇、湖北、福建、河北、河南、陝西等多地都在通過自行制定的企業信息收集表格,摸底企業資源,希望能推動更多本地企業佔得科創板先機。其中生物醫藥成為被目光瞄準的重點領域之一。據悉,摸底的具體指標除了營收、淨利潤等常規指標外,研發投入佔比、發明數等指標也幾乎成為徵集表格的「標配」。
  • 外媒評出的全球最關注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在人才、政策、資本的多重助推下,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近幾年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期,藥物研發已不再僅滿足Me-too、Me-better,而是開始致力於將First-in-Class的產品帶給全球的患者。
  • 抗疫成果閃耀進博 尖端技術全球共享
    記者在展館內看到,全球知名企業抗疫成果閃耀進博舞臺,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公共衛生防疫專區成為「黑科技」雲集的競技場,多個首秀、首發、行業領先的展品備受關注,也深度詮釋疫情背景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
  • 推進一類新藥臨床研究,「同源康醫藥」完成2.6億元B輪融資
    據悉,「同源康醫藥」已於近日完成2.6億元B輪融資。「同源康醫藥」目前已累計融資超過4億元人民幣。「同源康醫藥」是一家從事抗腫瘤小分子Best-in-class/First-in-class新藥研發的生物醫藥高科技公司。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金匙醫學」獲2.3億元A輪融資;「網際網路+醫療...
    「瑞風生物」全稱廣州瑞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1月,是一家處於臨床前階段、致力於以基因編輯技術為核心的新藥開發的高科技企業。 聚焦基因編輯療法,「瑞風生物」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杭州貝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投資方為真成投資,星漢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