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投入佔比或成生物醫藥企業評優的指標之一

2020-11-30 中國製藥網

  【中國製藥網 行業動態】 據了解,目前上海、浙江、江蘇、湖北、福建、河北、河南、陝西等多地都在通過自行制定的企業信息收集表格,摸底企業資源,希望能推動更多本地企業佔得科創板先機。其中生物醫藥成為被目光瞄準的重點領域之一。據悉,摸底的具體指標除了營收、淨利潤等常規指標外,研發投入佔比、發明數等指標也幾乎成為徵集表格的「標配」。
 

  當前,生物醫藥產業成為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正呈現爆發式增長。筆者獲悉,生物製藥公司對腫瘤免疫學、基因和細胞治療領域中的熱門新技術予以高度重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大生物製藥的研發投入。
 

  有報告顯示,市值排名前100上市生物製藥公司(不考慮大型藥企的情況下)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這些公司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9%。報告指出,僅第三季度的研發支出就比去年同期增長達7.4%。這些生物製藥公司年內迄今花費了283億美元用於研發,去年則為238億美元。
 

  隨著生物技術產業平臺與配套產業設施的逐漸發展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生物醫藥產業企業研發實力大幅加強,多項技術躍居前列。如腫瘤免疫療法,南京傳奇生物科技在2017年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公布了其CAR-T療法的數據;在幹細胞研究領域,我國也已經躍居世界前列,個別方向處於「領跑」地位。
 

  筆者還獲悉,近年來隨著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爆發式發展,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在急劇增加。一些企業也開始不斷出臺人才激勵政策。如貝達藥業除了在公司內部進行團隊建設外,還在積極打造一個生物醫藥專業眾創平臺——貝達夢工場,為公司不斷建立豐富的研發人才隊伍。與此同時,貝達藥業除了在上市公司層面實施股權激勵的同時,也在逐步落實對研發人員的特定激勵方案。
 

  又如恆瑞醫藥對於技術研發/業務骨幹有著明顯的傾向性,其對於這兩類人員的激勵無論是從覆蓋率還是量上來說,激勵力度都是非常大的,體現了其對核心技術及業務骨幹人員的重視程度。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我國,隨著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居民支付能力及保健意識增強,生物藥需求與日俱增。除此之外,醫藥行業政策正傾向於生物藥物,藥企也不斷加大對生物藥物的研發投入,這就助推我國生物藥物市場駛入快車道。
 

  具體數據來看,中國生物藥物市場規模已從2013年的862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185億元,期間複合年增長率達26.2%,高出全球同期水平18.8個百分點;2018年市場規模預計增至2578億元,同比增速達17.99%,延續強勁勢頭。
 

  筆者獲悉,近日,上海出臺《促進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提出到2020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要達到4000億元。為進一步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該行動方案提出下一步上海將加強全產業鏈整體布局,聚焦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在研發上超前布局、鞏固提升,在製造上聚焦、打出品牌,在配套上系統綜合、發力。
 

  如今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在快速增長,業內表示,未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還將持續增長,發展潛力巨大,而市場驅動力主要來自政策扶持、技術創新、資金湧入三大層面,其中研發的投入對於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嚴重低估的醫藥股:國內知名創新藥龍頭企業,研發投入超千萬
    今日兩市繼續分化,早盤雙雙高開後,滬指在大金融、房地產、白酒等帶領下重回3000點,創業板則持續走低,收盤滬指漲1.38%,深成指漲1.01%,創業板跌0.76%。板塊表現上今日白酒板塊佔據漲幅榜第一名,前天主力淨流入17.9億元,而跌幅居前的則是前期表現不錯的醫藥板塊。
  • 苑東生物——「3+5」評價指標體系加速企業上市進程
    具體而言,企業如果同時滿足3項常規指標或者滿足5項例外條款中的任意一項,即可認為具有科創屬性,鼓勵其在科創板上市。「3+5」指標體系中,第4項例外指標強調發行人依靠核心技術形成主要產品或服務,實現了進口替代也是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的創新,這對於正處在高速變革期的中國醫藥界,尤其是面臨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政策衝擊的本土醫藥企業意義重大。
  • 研發投入並非完美指標 衡量科創含量需綜合評價
    衡量科創含量需綜合評價  聚焦科創板  研發投入佔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申報企業的科創含量,但不能完全反映出企業全面真實的科創含量。  自3月22日首批受理企業名單出爐後,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截至5月10日,上交所受理邁得醫療和三維科技兩家企業的上市申請,科創板受理企業已達108家,其中有85家審核狀態為「已問詢」。  擬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其科技含量自然備受矚目。衡量科技含量最常用的指標就是企業的研發投入佔比。
  • 為何漕河涇開發區能夠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的「最強大腦」?
    與此同時,復星醫藥等紮根本土的醫藥企業投入大量資源和研發資金用於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疫苗等醫藥產品的開發。據統計,漕河涇開發區生物醫藥領域每年產生的技術轉移合同金額達到6億元,大多來源於跨國醫藥公司的技術許可,而本土企業每年獲得授權的專利數量也超過了200件。
  • 「人工智慧+醫藥研發」產業研究
    2019年,全球醫藥研發費用達到1530億美元,預計2021年突破160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0%。  而我國醫藥研發行業起步較晚,尚處於發展初期,技術能力相較於全球領先的歐美各國來說還存在不足,研發投入相對較低。2019年,我國醫藥研發費用投入約200億美元,僅佔全球總量的13.1%。
  •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崛起成穩增長「新動能」
    作為我國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2019年齊魯製藥實現銷售收入230億元,出口6.15億美元;2020年前11個月,其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4%。目前,齊魯製藥產品已出口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生物醫藥產業是21世紀創新最活躍、影響最深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我國雖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
  • 13家跨國企業落戶醫藥高新區 8位院士加盟研發 泰州打造國際生物...
    港交所5月20日傳出消息,泰州中國醫藥城入駐企業邁博藥業開始招股,擬集資總額為15.28億港元。值得一提的是,邁博藥業在泰州的生產設施「3×1500升生物反應器」系統,按產能計是中國最大的抗體藥物生產設施之一。  此前,中國醫藥城入駐企業、全球製藥巨頭羅氏旗下的日健中外製藥有限公司已獲江蘇省藥監局核發的藥品GMP證書。
  • 第五屆廣州市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對接活動舉辦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駱)12月18日上午,第五屆廣州市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對接活動在廣州成功舉辦。本次對接大會吸引了生物產業園區、高校、科研機構、醫院、企業、金融機構等200餘位單位代表參會,共同就中醫藥產業研發合作、臨床試驗、產品推廣、市場融資等進行資源對接。
  • 世界生物醫藥產業七大特點及趨勢分析
    二是大的跨國公司主導了世界專利藥市場,跨國企業在全球醫藥市場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佔比重不斷增長,現代醫藥產業的集中度逐年上升,跨國企業的壟斷程度不斷加大。三是在產品市場領域,單品種銷售的市場集中度也呈現不斷增高趨勢。
  • 恆瑞醫藥:創新藥龍頭的下一站|聚焦國內醫藥生物產業重要公司
    截至2020年6月11日收盤,公司總市值4482億元,在 A股醫藥生物行業中排在第一位。 恆瑞醫藥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也嶄露頭角。目前,公司多個製劑在海外上市銷售,多個產品獲準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並且已有自主研發的創新藥授權海外。在美國製藥經理人雜誌公布的「2019年全球製藥企業TOP50榜單」中,恆瑞醫藥位列第47位,是2家首次上榜的中國企業之一。
  • 復星醫藥深度解析:創新研發+醫藥專業投資,布局優勢顯現
    1、覆蓋醫藥全產業鏈的綜合型企業1.1.復星醫藥業務涵蓋醫藥全產業 復星醫藥業務涉足廣,涵蓋醫藥製造與研發、醫療器械與診斷、醫療服務、醫藥商業多個領域,業務包含醫藥產業全產業鏈。公司 1998 年於上交所上市,2012 年於港交所上市。公司通過併購,不斷擴大其業務版圖。
  • 資本這樣為醫藥企業破題
    證券時報記者 唐維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創新驅動型行業,醫藥生物「高門檻、高風險、長周期」特徵突出,多數企業難以依靠自身的積累突破研發和持續成長的困局。而匯聚「三創四新」企業的創業板,目前擁有89家醫藥生產研發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2.62萬億元,佔創業板總市值比例接近23.61%,是創業板第一大市值產業。
  •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強大競爭力 蘇州工業園區用心當好「店小二...
    其中,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競爭力、環境競爭力、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和龍頭競爭力5個主要指標均名列前茅,在被認為含金量最高的產業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同時,人才競爭力也攀升至第一。這是蘇州工業園區連續兩年在產業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一。  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自2006年起布局生物醫藥產業。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國家級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佔國家級高新區產值總量的比重從2016年的21.74%上升至2018年的23.58%。 隨著疫情後逐步復工復產,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以下簡稱BioBAY)近日在桑田島區域舉辦了BioBAY二期C區籤約暨B區開業儀式,其定位於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的二期項目全部啟用。
  • 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高於2.23%的全國平均水平;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3.5件,較五年前增加一倍。11月26日,《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在生物醫藥領域,上海共有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創新藥甘露特鈉膠囊(GV-971)、抗感染創新藥可利黴素片、抗癌新藥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膠囊以及PD-1藥物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等4個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佔全國1/3。再鼎醫藥首款腫瘤電場治療產品Optune成為全球首個上市的腫瘤電場治療產品。
  • 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排名,成都高新區擠進前三
    【製藥網 行業動態】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高附加值、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等的特點,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產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顯著,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11月3日,《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發布後,引起了業內的關注。
  • 從《生物安全法》看新形勢下生物醫藥供應鏈安全
    一、我國生物醫藥供應鏈現狀分析生物醫藥按產品可分為3大類,分別為生物藥、中藥和小分子化藥,生物藥又可細分為基因工程藥物、抗體工程藥物、血液製品藥物、疫苗、蛋白藥物,各產品研發生產過程原材料、儀器、設備既存在差異性,又有一定的相似性。
  • 四川一家不賣藥的醫藥企業近日將上市!
    這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2月的醫藥研發企業,也是第一家正式入駐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企業。在成都召開的2020川商暨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座談會上,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進透露,公司預計本月(4月)內上市,成為科創板第一隻川股。
  • 成都兩家園區上榜2020生物醫藥產業百強園區
    生物醫藥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已成為諸多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記者昨日獲悉,工信部賽迪顧問和新浪醫藥聯合發布了《202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榜上有名,分列第9和第30名。
  • 專訪復星醫藥回愛民:新藥研發的「跳躍式趕超」,四類企業該各自...
    儘管無論在醫藥行業還是資本市場均是一家稍顯低調的企業,復星醫藥依然在新康界前期的價值研究中被屢屢提及。我們在《20年間,A股生物醫藥前20大企業變遷錄》的研究中發現,復星醫藥是近二十年來A股大健康領域唯一一家市值穩居前二十的企業——在我國醫藥健康行業變遷的漫漫長途中,能夠穿越醫改政策無疑是極為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