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崛起成穩增長「新動能」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在位於山東濟南的齊魯製藥集團有限公司現代化生物醫藥生產車間裡,我國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安可達處於滿負荷生產中。這種主要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藥物,去年底上市後打破了國外醫藥巨頭多年對中國同類藥品的獨家壟斷,大大增強了臨床用藥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作為我國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2019年齊魯製藥實現銷售收入230億元,出口6.15億美元;2020年前11個月,其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4%。目前,齊魯製藥產品已出口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生物醫藥產業是21世紀創新最活躍、影響最深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我國雖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供給能力,不僅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還在加速崛起中成為穩增長的「新動能」。

  在疫情初期,口罩作為必備防疫用品,市場上曾「一罩難求」。濟南市利用一個月時間打通口罩生產全產業鏈,日產量從6萬隻放大400餘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

  把好「檢測關」是有效降低疫情擴散風險的「法寶」之一。2020年2月初,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濟南銀豐醫學檢驗所(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迅速成為濟南市首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第三方機構。其自主研發的新冠試劑盒通過歐盟CE認證;自主研發的山東省首臺客車式5G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可實現日均2萬人份樣本檢測。

  在疫情衝擊下,大量企業加班加點轉產增產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抗疫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海內外抗疫一線。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博科生物產業有限公司在短短數月時間,緊急生產發貨生物安全類設備、空氣消毒機產品、滅菌器等產品5000餘臺。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積極為全球提供防疫物資,僅口罩就超過2000億隻,全世界人均30隻。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防疫物資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8287.8億元,增長37.5%。此外,醫藥材及藥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21.8%、48.2%。

  高端製劑產品出口歐美國家,是我國生物醫藥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齊魯製藥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燕介紹,目前齊魯製藥15個人藥製劑對美國出口,注射用頭孢吡肟、鹽酸昂丹司瓊注射液、索利那新片在美國市場佔有率第一;在國內首次向日本出口商業化包裝注射劑;實現9個產品出口歐洲市場。

  透明質酸(俗稱「玻尿酸」)廣泛應用於骨科、眼科、普外科、整形外科等在內的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化妝品和保健食品等領域。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燕說,依靠自主創新,華熙生物在國內率先實現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技術產業化的突破,改變了中國以動物組織提取法生產透明質酸且主要依靠進口的落後局面,在透明質酸領域走到了世界前沿,目前銷售覆蓋40餘個國家和地區。

  「創新藥物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與實力的重要指標,是推動中國製藥企業贏得國際競爭,實現從『跟跑』到『並跑』、未來『領跑』的重要抓手。」齊魯創新藥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屹東說。

  歷時7年,齊魯製藥成功研發非小細胞肺癌特效藥吉非替尼片(伊瑞可),在上市的3年多時間裡,推動同類進口藥品價格由每盒5000多元降到500多元;歷時近10年時間,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研發成功,上市以後同樣使藥價大幅下降。

  以齊魯製藥、華熙生物等為代表,如今山東崛起一批生物醫藥領域的龍頭企業。目前,山東擁有國家級醫藥創新平臺21個,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5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61家,醫藥工業規模佔全國七分之一。

  與此同時,我國多地也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集群。2019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總體規模突破2000億元,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江蘇蘇州目前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近3000家,相關從業人員近5萬人,2020年前三季度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營收約1700億元,同比增長約24%,預計全年營收可超2000億元。

  「加快創新藥研發速度,為促進我國生物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齊魯製藥集團副總裁鮑海忠說。齊魯製藥緊跟國際創新藥物發展趨勢,目前在研創新藥物項目50餘項,有10餘項已獲批進入臨床試驗,2020年有11項在中國、美國申報IND(新藥臨床試驗)。

  2020年11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指出,自2010年以來,中國專利申請數量維持在全球第二位,2019年專利授權量佔全球第一。生物技術和新藥研發仍是資本最關注的兩大領域,中國僅次於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投融資密集區域。

  在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譚勇看來,近幾年中國對全球醫藥創新的貢獻度快速增長,一批生物醫藥企業在基礎研究上持續發力,並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將加快中國向全球醫藥創新第一梯隊邁進的步伐。

(責任編輯:施曉娟)

相關焦點

  • 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風險為中級需防範上遊高端進口波動風險
    「綜合三季度情況來看,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風險等級定義為中級,未來需密切防範上遊高端產品進口波動風險。」在日前舉行的首屆長三角產業安全發展論壇上,商務部長三角產業安全監測工作站發布的《長三角產業安全監測報告》顯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都對公眾衛生健康領域加大了重視,持續加碼生物醫藥領域布局。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紅島:加速生物醫藥產業「育成」
    紅島:加速生物醫藥產業「育成」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9.17 星期一     ■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孵化中心入駐率超七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任曉萌通訊員 李青健    近日,佳諾華醫藥研發產業園、易邦生物科技產業園三期、黃海製藥研發產業園項目等多個生物醫藥產業項目陸續開工奠基。
  • 動力加速換擋,發展行穩致遠,威海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初見成效
    三年時間,一條條閃亮的經驗和成績,記錄著威海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奮勇爭先的作為,展現著280萬威海人勇攀高峰的擔當。堅決淘汰落後動能、堅決改造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自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啟動以來,威海一手抓存量變革,一手抓增量崛起,紮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實施,以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中闊步前行。
  • 做強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蘇州高新區按下「一號產業」加速鍵
    原標題:做強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蘇州高新區按下「一號產業」加速鍵蘇州沃倫韋爾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醫用軌道小車物流傳輸系統近年來,蘇州高新區緊跟蘇州「一號產業」發展的步伐,大力推進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在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東南大學醫療器械研究院、蘇州協同創新醫用機器人研究院、國仟創新醫療科技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的引領下,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正乘風破浪、銳意而行。
  • 多地勾勒2021年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 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
    原標題:多地勾勒2021年新興產業發展施工圖 千億級新增資金加速湧入,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成部署重點 「十四五」開局之年,地方正加快勾勒新興產業發展路線圖。
  • 新動能增勢強勁 中國經濟穩中有升
    被視為經濟「晴雨表」的多個數據,反映了中國經濟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先來看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天(24日)公布的物流運行數據。數據顯示,1—10月份,物流市場供需繼續改善,新動能增勢強勁。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輝介紹,高端裝備製造物流需求連續4個月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
  • 晉江:數字產業,新增長極崛起
    今年以來,晉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晉江裝備協會、泳裝協會、省紡織服裝協會等,開展工業企業智能製造公益診斷、企業信息化診斷對接活動等,推動一批國內實力型產業智能化、數位化應用服務機構集聚晉江,並推動其深度對接,促進傳統產業數位化。  當下,晉江正在積極探索「傳統產業+數字」的發展新模式,在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孕育出又一經濟增長極——數字產業。
  • 正海生物:堅持「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煙臺全面落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部署,走出了一條具有煙臺特色的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之路。今年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為了更好地展示煙臺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經驗做法,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工信局、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大眾網主辦,大眾網煙臺承辦的「新動能·新煙臺——雲端聚焦製造業創新」全國媒體煙臺採風行活動於10月29日—30日舉行。
  • 深圳已建成生物醫藥產業載體511家 前三季度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
    (健康時報記者荊雪濤)「 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熱點,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形勢下,加快布局生物醫藥產業,搶佔生物醫藥創新高地已成為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共識。」目前已建成相關創新載體511家,形成了以南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雙核心,其他片區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迸發,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端醫療器械、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技術躋身世界前沿。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
  • 政策變革加速洗牌 醫藥生物行業增長的邏輯還在嗎?
    將該理論對應到行業發展,中國醫藥行業經過前期的高速增長,或將迎來規範發展的拐點。 政策影響幾何?醫藥行業對政策有很強的依賴性,行業的劇烈變化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催化的結果。細數「新醫改」開始以來這10年,會發現政策的力度前所未有。尤其是2014年以來,行業政策密集發布,醫改逐漸進入「深水區」。
  • 洞察|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究
    一、產業規模: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模具備,產業主體數量快速增長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南京市主導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和關鍵環節,已成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據統計,2019年,南京市新醫藥與新健康產業規模達700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400億元。
  •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新動能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伴隨黃河三角洲和勝利油田的開發建設,東營逐步建立起特色鮮明的現代工業體系,昔日的山東「北大荒」崛起一座現代化城市。東營地方一次煉油能力居全國首位,石油裝備製造業產值佔全國三分之一,子午線輪胎產能佔全國五分之一,8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14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 動能轉換,轉出一片新天地
    是繼續保持粗放式數量型增長,還是以短期陣痛換取長遠發展?如今的株洲綠色滿城,經歷破舊立新、鳳凰涅槃後的「中國動力谷」,創造出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株洲樣本」。透過這座工業城市的滿滿元氣,更加堅定我們沿著「三高四新」戰略引領的方向,推動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推動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現實倒逼下的主動作為,更是謀劃未來的長遠之策。
  • 增強供應鏈安全助力打造中國生物醫藥「晶片」
    「增強生物醫藥供應鏈的安全有助於打造中國生物醫藥自己的『晶片』。」11月18日,火石創造CEO楊紅飛說。楊紅飛是在參加當天下午舉行的「智行-BT+IT融合新基建論壇」時作上述表述的。該論壇也是2020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領袖峰會的分論壇之一。
  • 疫苗開發進入快車道 釋放生物醫藥產業潛能
    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不僅給疫情防控帶來新希望,也為生物醫藥產業自身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許多行業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生物醫藥產業卻是一個「異數」,成為疫情陰霾下「一抹亮色」。許多生物醫藥企業不僅助力抗疫,同時也實現了逆勢增長,展現蓬勃生機。以廣州為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廣州上市公司中盈利且同比增長的企業有39家,醫藥生物企業就佔了7家。
  • 廣州展生物產業布局雄心 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6月10日-6月12日,中國生物產業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品牌盛會——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吸引了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500強企業代表等上萬名高端專業人士雲集,眾多生物產業黑科技新產品借大會首次亮相,生物產業最強音在廣州這座千年商都奏響,引世界矚目
  • 山東十強產業巡禮·現代海洋篇|山東海洋產業加速崛起:佔全國海洋...
    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等五個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綠色化工、現代高效工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等五個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三年轉換圖破壁,新動能開闢新局面,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
  • 廣州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 成為全球生物醫藥...
    論壇現場(通訊員供圖)「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綜合排名發布據悉,「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生物醫藥創新城市評價」項目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簡稱:RDPAC)、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簡稱:中國藥促會)聯合發起,項目選取我國當前布局生物醫藥
  • 世界生物醫藥產業七大特點及趨勢分析
    【中國製藥網 市場分析】從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正處於生物醫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的開始階段,預計到2020 年之後將進入快速發展期,並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生物技術藥品數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 世紀世界醫藥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正逐步進入投資收穫期,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增長。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大大高於全球醫藥行業年均不到10%的增長速度。生物醫藥產業正快速由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向高技術支柱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