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三還處在29.4℃的短袖季節,昨天就進入10℃左右的入冬模式。
近日的杭州,一周經歷四季。迅速變化的溫度,讓人措手不及的不僅僅是寒冷,還有部分人的心理健康。
網絡圖
冬季喪,又稱冬季抑鬱症。這是一種與季節變化相關的情緒失調症狀,往往在秋冬季節高發。
早在一個月前,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精神衛生科張瀅副主任醫師的門診中就出現過類似的患者。沒想到,最近短短幾天的接診數量達到了8例,較前段時間有了明顯的提高。
◆案例
醫生開出處方:換大功率燈泡
戚女士今年42歲,從事外貿工作,很多人都羨慕她的這份工作。
然而她卻有一個難言之隱:每年年底訂單最多的時候,她總會出現倦怠沒精神的狀態。好在每次忙完,她就會去給自己休個長假,吃吃睡睡、曬曬太陽。
然而今年戚女士的倦怠情況提早出現了,而且比往年更加嚴重。她整天在家裡躺著,嗜睡、食慾變大,而且情緒也開始變得暴躁,一點小事就會大發脾氣。
點擊播放 GIF 0.3M
這是怎麼了?戚女士通過遠程問診,聯繫上了曾經幫助過她的張瀅。
經過評估測試,張瀅發現戚女士的焦慮情況尚可,但出現了動力減退、情緒激惹、睡眠食慾變化等情況,有輕度抑鬱的狀態。排除其他應激影響因素,張瀅判斷戚女士得了典型的冬季抑鬱症。
除了開具相應的抗抑鬱藥物之外,張瀅還開出了一個特殊的「處方」——照光。他要求戚女士把家裡的燈泡換成大功率的,最好選擇純白光或是暖白光等模擬自然光線的光源,不要帶墨鏡,每天照2個小時以上。
戚女士按要求做了。一周後,倦怠感消失、食慾恢復正常、不再嗜睡,人也更有精神了。「每次照完光出來,我覺得舒服一些。」
◆說法
明亮的光線能讓人有安全感
為何每天照照燈,戚女士就會覺得心裡舒服了?
張瀅說,秋冬季節晝短夜長,可以通過光照、聚餐、運動等方式調整心態,避免出現抑鬱情緒。
光照首選自然光。在中醫理論上,抑鬱症多由內因七情過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的變化。
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大自然與人都處於「陰盛陽衰」的冬季裡,在日常起居上,經常外出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在自然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人工光源進行補充。
網絡圖
張瀅提到,隨著日照時長的縮短,很多上班族在下班後往往已經天黑。因此,回家之後打開家裡的主光源就很重要。「最好把房間內的光線搞得亮堂一些,不要為了節約電而只開小燈。」
張瀅提到,尤其老人的房間,明亮的光線不僅能讓人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更能避免因光線昏暗導致的摔跤事件。除了將燈光開到最亮的一檔之外,最好將活動範圍內房間的燈都開起來。讓整個房間都處在敞亮的光線下,會有輕鬆和安全感。
吃火鍋也助於心情愉快
除了用燈照來應對冬季喪,張瀅說,適當的聚餐也可以降低抑鬱情緒的產生。
有研究表明,積極的社會支持有助於提高血清素的含量,血清素是一種能影響情緒的化學物質。壓力可以減少大腦中血清素和其他神經遞質的數量,而社會支持可以為壓力提供緩衝。
因此,加強人際交往、保持好基本的交際和社會關係,經常跟家人和朋友來往、交流能預防抑鬱症的發生。
網絡圖
「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張瀅笑道,熱乎乎的火鍋正是秋冬天的絕佳伴侶。和家人朋友一起吃一頓熱乎乎的火鍋,用溫暖來對抗寒冷,心情也會更加舒暢一些。
另外,避免熬夜、增加運動,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看一些輕鬆的視頻,生活作息規律等也有助於改善症狀。
●提醒
這些人容易被天氣影響情緒
01
關節炎、慢性疼痛患者
慢性疼痛和抑鬱之間存在一些交叉,它們共用一些神經遞質,還共用一些腦內和脊髓內的神經傳導通路。
疼痛會造成焦慮、易怒等情緒改變,疼痛導致患者很難從事日常活動和維持人際關係,從而加重抑鬱症狀。而抑鬱反過來放大疼痛限制活動能力,兩者形成惡性循環。
02
中老年女性
女性發生季節性抑鬱是男性的3倍,女性的情緒更容易受到季節和氣候的影響。
張瀅表示,臨床上來看,伴有軀體不適的女性病人更易受到天氣影響,他的門診當中,這樣的女性患者就很多。
網絡圖,圖文無關
03
性格敏感、有抑鬱症史的人
性格內向、敏感、感情脆弱的人也是高發人群之一。
而如果恰巧在冬季遭遇事業、離婚等心理應激事件的人,沒有得到及時的宣洩和疏導,也非常容易導致冬季抑鬱。而有抑鬱症病史、情緒波動大的人,病情更容易復發。
04
長期室內工作者
其他還有在室內工作的人,尤其是體質較弱和極少參加體育鍛鍊的腦力勞動者。
●新聞+
冬季為何特別容易沮喪
沉悶時,有些人更容易感到孤獨或沮喪。有些學者認為,一般連續陰雨天達5天以上,人的情緒容易變壞。
雖然同樣都是陰雨天,但梅雨季和秋冬陰雨天對人情緒的影響是不同的。張瀅解釋,梅雨季節在春夏交接的時候,春暖花開、植物和果實都在生長,日照時間也較長,所以此時產生的煩躁情緒,往往和梅雨季節所帶來的生活上的不便有關。
而冬季抑鬱則是和季節、生物鐘有關。日照時間的縮短和寒冷、潮溼等因素導致的人體內分泌變化,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就產生抑鬱的情緒。
網絡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秋冬季節出現抑鬱情緒屬於正常現象,抑鬱情緒並不一定會影響生活,更不代表著患上了抑鬱症。張瀅提醒,抑鬱症必須通過醫生評估後才能確診,所以大家不用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