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能喪,說明你心理還健康

2021-01-15 騰訊網

來源 | 武志紅(ID:wzhxlx)

這個時代很希望你是個機器人。

但是如果你還太不懂得愛自己,

把自己當機器用,

把自己當工具用,

過分壓榨自己,

只會引來心理和身體的反彈。

我發現這兩年,大家對「喪」這個狀態,越來越能接受,也越來越通透了。

在最新一期的騰訊新聞欄目《巔峰》中,「喪」的代表人——李雪琴說到:

適當的喪,能更有效地防止年輕人情緒崩潰。

喪是給自己的緩衝,喪一下更能讓自己放鬆。

從心理諮詢臨床實踐的角度來說,這些觀點我也甚為贊同,也對這種「喪得坦然」表示認可。

正如李雪琴在欄目中所說:

這個時代我們的工作量是我們媽媽那個時代的人不可想像的,面對的信息可能也是上幾輩的人無法想像的。

各種996加班制度、結婚買房養娃壓力、容貌焦慮落後焦慮等等,都讓現代人的神經更加緊繃。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如何處理這些工作和信息、如何適應這種信息化工業化的環境,就可能需要獨特的適應方式。

如果還死死遵守以前的標準,我們很容易被捲入到高速運轉的信息世界裡,迅速耗竭;

並因為自身的能力難以應對外界的要求和速度,而感到焦慮不安。

此時,允許自己喪,更像是一種隔離,一種邊界。

可以把外面的世界和要求暫且扔到一邊,看起來不上進、像廢物,但卻是一種難得的休息。

就像前段時間,被網友戲稱的「網抑雲」,每一首顯示 999+ 評論的音樂下面,是無數人的情緒出口。

在現代人身上,普遍出現的喪,可能是一種出自本能的調節和適應。

甚至可能只是在一個不怎麼「正常」社會裡,我們發展出來的一種健康的自我保護。

喪不僅在中國的年輕人中出現。

它在發達國家早就出現過,甚至可以說,它的出現跟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

而允許它的存在,能讓我們更好地生活。

(1)允許自己喪,是「工具人」們的喘息

藉助於高科技,我們的社會發展突飛猛進,更新換代非常快,完全顛覆了前人的生活方式。

但遺憾的是,科技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和生產效率提高,似乎並沒有解放人類,反倒讓人活得更加疲憊和沉重。

科技的發展不僅產生了更多的工作,而且要求你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工作。

在一線城市,加班幾乎是常態,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不僅提倡996,還用各種算法,來督促你的效率提升。

同時,通訊的發達,讓工作變得靈活。微信群一響,即使是深夜和休假,也得馬上進入工作狀態。

不客氣地說,很多年輕人其實活得像頭驢,每天機械地拉磨,除了睡覺和吃飯,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

這個時代把你工具化,它不需要你具有什麼人性,只需要你不停運轉就行。

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喪、抑鬱、焦慮正是一種人性的自然反應。

當我們受不住的時候,允許自己喪,反而是一種調整和休息,是信任自己心理和身體的反應。

允許自己喪,才能允許自己暗自與外界這些永無止境的工作和要求劃清邊界;

從高度緊張和信息過載中脫離出來,像個人一樣去喘口氣,好好休息。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的主角東山結衣,面對別人對她準時下班的質疑,斬釘截鐵地回了一句:

「你覺得我想出人頭地嗎?」

比起出人頭地、成為精英強者,「朝九晚六,準時下班吃小籠包才更開心」。

對工作間斷的喪,才能讓她活得像個人,能對活著、對生活保持一些期待和樂觀。

(2)允許自己喪,是一種對主流的叛逆

喪,是對全民高度積極上進、過度追求成功的雞血生活的一種叛逆。

在當前的社會,大家都處在一種高度統一化的價值追求裡,那就是成功。

準確地說,是:要比別人更成功。

這種成功和攀比,以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統治了所有人的人生意義,規劃了所有人的人生模版。

很多人把自己當成了工具在使用,不得不配合996、配合著陪娃寫作業寫到深夜。

為了追求成功,很多人的生活,變得過於狹隘、無聊、空虛,且千篇一律。

以至於「為什麼活著」、「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成為一種新型「疾病」,在青年人中流行。

此時,喪成了一種雞血之下的必然。

而若我們能接納這種喪,能用躺平的姿態,抗議這種雞血的生活:算了,老娘不追了;算了我先緩一緩。

那我們個人的生活意義才有可能得到回歸。

前段時間,月薪4萬的90後陳建,辭職送外賣,引起譁然。

名校畢業的他,原本的職業是電影美術設計師,工作體面、工資豐厚。

但這份讓人羨慕的工作背後,是熬夜通宵、被甲方虐、髮際線後移……陳建每天喪到極點。

但好在他看到了自己的抑鬱和喪氣,從追趕成功的賽道上走了下來,去過自己的「非主流」人生。

後來他辭職了,做了外賣騎手,每天跑8個小時,不工作的時間就屬於自己,他對此很滿意:

做騎手讓我找回了自己,每次跑單都特別開心…

當然也許有更多的人依舊在自己的生活裡苦苦掙扎,但只要能允許自己喪,不逼著自己非得積極地去追趕。

做不到就喪著,就已經是一個相對健康的調整了。

(3)承認喪、允許喪,是現代人重要的關係連結

現在隨便拎一個年輕人出來,你都會發現:

他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跟工作連結,在跟手機連結,跟人的真實連結很少,跟自然的連結更少。

但不管時代怎麼變,人性的需求是不變的。

其中也許溫飽需求得到滿足,但情感上的需求,例如尊重和愛、歸屬感,反而更加匱乏。

現代的人變得很宅,什麼信息都能從網上得到,什麼事都可以讓別人完成,連吃飯都可以不用出門。

一個手機一個wifi就可以搞定絕大部分生活中的事情,唯一搞不定的是什麼?

是心靈,是靈魂。

而「喪」作為一種對時代生活無奈的自嘲和坦誠的情感。

承認喪,可能最容易引發共鳴,讓你我被看見。

哦,原來你也是這樣的。

哦,原來我也是這樣的。

哦,原來我不是孤立的,有跟我有相同體驗的人很多。原來大家一直都差不多。

此時,喪成了一種非常真實的情感連接。

而李誕和李雪琴的走紅也驗證了這個結論。

李誕和李雪琴不僅形象共情到了喪,而且他們用一種幽默和調侃的態度表示對自己喪的接納。

就是允許自己做一個「廢物」,允許自己不行,允許自己葛優躺,這跟傳統主流價值觀——對成功的追逐無疑是一種鬆綁。

而這大大緩解了絕大部分人目前面臨的精神壓力——焦慮和抑鬱

所以,基於「喪」的連接,反而不會讓自己覺得是一個不積極的異類,從而獲得一種不用自己硬扛的歸屬感。

因此,允許自己喪,是一件健康、適應性的事情。

我們通過喪的方式,在跟時代、跟工作劃清邊界,給自己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空間,一個可以喘息的地方,恢復到自己的節奏。

而不是陷入到無限滿足外界要求的環境裡去耗竭自己。

這種喪,其實正是「愛自己」的表現。

而允許喪的存在之外,想要更好地和這個時代相處,我們還可以多做兩步:

第一步:分析屬於你自己的喪

喪是一種時代病,但具體到每個人的成長上,可能它又不一樣。

去傾聽「喪」在說什麼,能夠幫助你理清一些問題,實現自我成長。

比如,對於一些畢業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喪的出現可能意味著理想化的破滅。

他們懷著巨大的熱情和理想走入社會,走入工作,卻發現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很多情感需求無法滿足,繼而迅速感到無力、迷茫、頹廢和絕望。

實際上,他們面臨著很多價值觀的調整。

以前覺得只要進大公司,有光鮮的工作就可以。但是對於這個工作到底是怎樣,適不適合自己,並不清楚。

喪的出現可能是一個信號,意味著你現在需要思考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了,這是每個人都沒法逃避的責任。

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喪的出現可能在提示你跟工作的邊界出了問題。

工作已經嚴重侵入了你的生活,你快被工作耗盡了,此時你需要重新去劃分工作和生活的邊界,去平衡工作和生活。

不要指望別人會為你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絕大部分的公司都會提倡你多幹活,所以,你需要明確你的邊界:

你可以幹多少活不超載,在你承受範圍內。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996的,不要硬逼自己。

分一些時間給生活,給自己更多人與人的連結,你會更有活力。

這個時代很希望你是個機器人。

但是如果你還太不懂得愛自己,把自己當機器用,把自己當工具用,過分壓榨自己,只會引來心理和身體的反彈。

第二,從時代手裡,拿回自己的人生

喪是時代的問題,是時代的剛需,也是時代的提醒。

它提醒著我們自我分析,更提醒著我們:

不要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當我們過度依賴自己的時代,而缺乏對時代本身的警惕的話,我們就很容易被時代傷害。

我們會不自覺跟隨著時代發展,去扭曲、傷害和忽視我們內心的聲音,轉而去認同外界那個聲音時發生的。

所以內心有「不適」有「喪」,這不一定是壞事。

傾聽並承認自己內心的喪,這需要人的勇敢和獨立,也需要判斷和思考。

這並不容易,人是本能想去依賴的生物,但生活終究會推著你必須面臨這個議題:要如何度過這一生。

在一個成功學遍地的時代,如何跟它相處?

在一個人被當機器要求的時代,如何安頓好自己?

在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要怎麼安身立命?

這些問題,外界沒有答案,需要我們找答案。

「喪」已經在用一種非常反主流的姿態出現在我們內心。

那麼我們每個人也要順著這樣的心聲,去建構自己生活的意義,並為此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我對此想說的只是,眼睛除了看向外界,更要看看自己,傾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真的要愛自己。

傾聽那個喪的自己。

那是你對自己最大的責任。

相關焦點

  • 北大李雪琴爆紅後首度發聲:喪一點沒什麼不好,天天打雞血才可怕!
    可就是這股子喪勁,拉近了李雪琴與網友們的距離,網友評價她:「人間真實」。這兩天,李雪琴又被頂上了熱搜!爆紅之後,李雪琴在《巔鋒》節目中首度接受媒體專訪,被主持人cue到:「很多人說,你是『喪』文化的代表?」李雪琴調侃:「那不是李誕嗎?我能喪過他嗎?」
  •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
    2020年9月9日,網綜《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播出最新一期,「北大網紅」李雪琴位列全國十強……搞笑網紅,北京大學本科生、紐約大學研究生,因為與明星的互動走紅網絡,還以為要一直當網紅的時候「跨行」脫口秀……這樣的經歷,讓很多人會覺得李雪琴真的就是「玩物喪志」,直到看到她的脫口秀,大家才發現,她是一位高情商、高智商的段子手
  • 李雪琴,天才?
    我尋思我爸我媽也別催我了,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結婚這個事兒,你倆都手把手教我三遍了,我指定能學會!」「完了我見李誕,李誕還說我天賦異稟……你說我有啥天賦啊,我就有個餅!」後來她就確診了抑鬱症,去校醫院看病的時候,卻被校醫的一番「你能正常畢業嗎?」「都能正常畢業了,你還抑鬱什麼呢」的論調又堵了回來。從此她不去看心理諮詢師了,直接找上了病理性診療更強的精神科醫生,開藥,吃藥,治病。直到她本科畢業後去紐約大學讀教育學,紐約環境壓抑,各種地方都不開心,雪琴厭學情緒很嚴重,她就又回了國。
  • 李雪琴不該被罵成這樣!
    為本萬加上星標,以後獨寵你一個!hello大家好,我是外表美麗嬌弱,內心敏感脆弱,每天忙著罵街和尋找笑點的狼來了。很多人知道李雪琴,是因為那場對吳亦凡的喊話。「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你看看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 李雪琴:總能發現人群中沒笑的那一個
    李雪琴成名之後,外界得知她畢業於北京大學。總有人覺得北大畢業生理應選擇一份更精英的工作,而不是在網上創作搞笑小視頻。李雪琴不以為然,她在微博中說,「老有人跟我說,你都考上北大了,你層次不一樣,怎麼不一樣了,北大怎麼了,念了北大就不能當一個廢物了嗎?」這種喪的真實姿態,正好共振了當下年輕人的集體情緒。
  • 李雪琴你高攀不起!脫口秀窮小夥慘遭代言戲耍
    你真的以為李雪琴是普通人高攀的了的?大錯特錯!誠然,她在節目中總是戲稱自己是「打工人」,還總訴說著單身女性的卑微故事。但段子始終是段子,別忘了她可是標準的北大高材生。在她低姿態、喪生活態度下,可是有著名校加持、天之嬌女的底氣!
  • 宇宙盡頭是鐵嶺,但李雪琴的盡頭絕不是東北喜劇
    喪的底色是抹不去的,只是她的才華不允許她不出彩。連個賽後感言都寫出了項目復盤的感覺,還不忘抖個機靈。《三聯生活周刊》報導提及,李雪琴在北京上學期間,甚至沒學說普通話。而這成了「李雪琴的稿子別人改不動」的論據之一。人們相信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表達習慣與節奏,東北——這個盛產喜劇的「宇宙盡頭」尤甚。你能在她身上看到很多「東北籍」老喜劇人的影子。
  • 李雪琴,脫口秀新王?
    文 | 犀牛娛樂,作者|方正,編輯|樸芳李雪琴初中時學習很好,年級第一。但她進高中前,從沒想過考清華北大這種學校。高一,老師在教室後貼名單,每個人寫上志願大學的名字。李雪琴當時排班級第4,前後20多名同學,填的都是清華或者北大。只有她,填的中國政法,她覺得能考上中國政法,就光宗耀祖了。
  • 李雪琴降維打擊脫口秀
    登上熱搜的李雪琴,神秘標籤太多了——北大畢業、抑鬱症自殺、追星成功第一人、東北話網紅……這次她的身份是《脫口秀大會3》爆梗大王、前10得主,另外還是本季的最甜CP,人氣口碑雙炸裂。一年多之前,李雪琴剛進入大家視野的時候,很多人還覺得:簡直莫名其妙!
  • 抖音上的李雪琴到底是什麼人?
    1月9日,吳亦凡發布了一條視頻,他對著鏡頭說:「李雪琴,你好。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兒,你看這燈,多亮。」 原來李雪琴是吳亦凡的一個粉絲,她每到一個景點都會以「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XX,你看這XX,多XX。」的句型為模板錄下一段小視頻。 李雪琴那次是在清華大學門口,她說:「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 李雪琴:我現在只想回瀋陽搓澡
    脫口秀大會的決賽播出了。
  • 李雪琴將登春晚!參演小品獲導演組好評
    1月13日,有媒體通過多方求證獲悉:李雪琴應邀參加了2021年春晚喜劇語言類節目表演的審查。據說李雪琴參加春晚節目審查的表演很成功,笑料包袱成串,又貼近時代貼近百姓生活,獲得了春晚導演組的好評。 李雪琴很珍惜今年上春晚的寶貴機會。
  • 李雪琴:在垂頭喪氣的生活裡找樂子|Hear Her
    你說壓力的話那一定是創作壓力大,因為那是心理上的壓力。跑通告是生理上的壓力比較多,不能睡覺。比賽壓力又不一樣,因為別人要評判你。仿佛你的命運就掌握在現場幾個人手裡。突然意識到自己火了是在半決賽播出之後,當時每天都在朋友圈、微博、抖音、快手上面看見我自己,然後就覺得,哦,火了。沒有刻意去慶祝,我們團隊沒有愛慶祝的人,當天就是工作吧,在哪工作不記得了,反正就是個工作。
  • 脫口秀大會前五強,「天才少女」李雪琴:宇宙的盡頭完全可以是鐵嶺
    一個「反精英主義」的網紅如果說很多人對李誕的印象是「喪」和「懶」,那李雪琴可能更像是「喪中帶慫」。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錄製中,李雪琴的每場表演似乎都像是「被迫的」,就連觀眾都不禁為她擔心「是不是真的會被淘汰」,但幾乎每一次,她都完成了「絕地反殺」。
  • 網紅圈有李雪琴,娛樂圈有賈玲
    作為跨界青銅選手來參賽的李雪琴,從第一期淘汰並被導師復活後,她就跟開了外掛似的,在節目裡揭秘網紅、調侃老闆、大談情感觀,一頓花式操作一飛沖天進了總決賽。李誕誇她有天賦,大張偉說她是全場 MVP 最佳,楊天真第一次看到她的脫口秀表演就直言非常喜歡她。圓圓的臉蛋,一口東北魔性口音,站在臺上一副又喪又慫要死不活的模樣,成了她獨自的脫口秀風格。
  • 李雪琴:一個幸運的「普通女孩兒」
    很多人和Gigi一樣,對李雪琴跨界跨到「沒邊兒」的事情感到好奇。剛從短視頻網紅到脫口秀演員,怎麼現在還搶了主持人的飯碗? 有一個小任務是讓《刺殺小說家》的演員嘉賓們依次用八個字回答問題,她因為過於緊張,盯著手裡的小卡,忘記了楊冪還沒回答問題,就切到了下一個環節。 眼看要出岔子,身後的楊迪及時提醒,楊冪也幫她打趣,「肇事者」李雪琴不禁偷偷鬆了口氣。
  • 《紅頭髮的N》:喪,但我仍然很棒
    來看一看這本《紅頭髮的N》吧,它無法解決你的現實問題,卻可以給你莫大的爽感。它時而痛快時而苦澀的分裂,讓你酣暢淋漓地享受這「喪來喪去」的毒雞湯。當你花了不到一小時讀完這本書之後,也許會發現,你沒那麼喪了。或許你本來就是積極的,喪,不過是對現實的認識過於深刻罷了。
  • 李雪琴:成名後的那一夜,我選擇了自殺
    最終,李雪琴發揮穩定,達到了保六爭五的預期,取得第五名的成績。節目播出後,她還發了一條微博長文,說自己稿子沒寫好:事實證明,一個人光靠莽去幹一件事兒,最多能拿到正態分布的 84 分,離優秀分 85 差一個質的變化。
  • 李雪琴:一個內心痛苦卻能給我們帶來歡樂的寶藏女孩
    2018年9月隔空喊話吳亦凡的李雪琴,還只是一個無名之輩。「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看,這是清華大學的大門,多白!」「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我現在來到了圓明園,吳亦凡你吃飯了嗎?」兩句直白的問候語,當時也並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3個月後,吳亦帆用同樣的語句模式回應了她,李雪琴式打招呼火遍全網,她的粉絲從幾萬蹭一下子飆升到200W,一夜成名天下知。
  • 北大學霸李雪琴實力爆梗,王建國你真是撿到寶了
    李雪琴如今人人皆知的身份有網紅和脫口秀演員,但其實她最厲害的還是北大畢業生和紐約大學研究生的身份,這兩個重量級的頭銜,時刻在提醒著李雪琴,你是學霸。北大學霸當網紅,這其實早已經不是什麼讓人驚訝的事了,因為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有北大、清華的學霸出來賣紅薯了,那麼北大學霸說脫口秀,你們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