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
寒風蕭瑟、草木搖落、白晝變短
……
秋冬季節特有的凋零、肅殺之氣
是不是常讓人心情低落?
事實上
「傷春悲秋」並非無病呻吟
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它叫做「季節性情感障礙」
什麼是季節性情感障礙?
季節性情感障礙(SAD),也叫『冬季抑鬱症』或者『季節性抑鬱症』,以秋冬季節抑鬱症狀反覆發作,伴有睡眠增多、食慾增強及體重增加等非典型抑鬱症狀,而春夏季節症狀緩解。
它的症狀表現非常多,有的輕微,有的嚴重。
什麼導致季節性情感障礙?
研究表明,這種季節性情感障礙與白天的長短或環境光亮程度有關。
在人的腦部,有一塊神秘力量存在的地方——松果體。這個不超過0.1克的腺體對光線感知十分敏銳,其分泌的激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我們的情緒和心理活動。
在強光條件下,松果體細胞會萎縮,分泌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使人愉悅。而暗光條件下松果體細胞會活躍,分泌褪黑素,誘導人們入眠,還使人消沉抑鬱;如果在白天褪黑素較高,則會使人敏感、衝動、具有攻擊性,並加重精神萎靡和抑鬱的情緒。
▲網絡圖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居住地距離赤道越遠,患有季節性情感障礙的風險就越大。
此外,現代人戶外活動時間少、長期待在室內的生活方式,也成為季節性情感障礙的一個重要因素。
焦慮、嗜睡、食慾變大……
醫生開出處方:換大功率燈泡
戚女士今年42歲,從事外貿工作,然而,她每年一到年底訂單最多的時候,她總會出現倦怠沒精神的狀態。
今年戚女士的倦怠不但提早出現,而且比往年更嚴重。她變得嗜睡、食慾變大,而且情緒也暴躁,一點小事就會大發脾氣。戚女士通過遠程問診,聯繫上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精神衛生科張瀅。
▲網絡圖
經過評估測試,張瀅醫生判斷戚女士得了典型的冬季抑鬱症。除了開具相應的抗抑鬱藥物之外,張瀅還開出了一個特殊的「處方」——照光。他要求戚女士把家裡的燈泡換成大功率的,最好選擇純白光或是暖白光等模擬自然光線的光源,不要帶墨鏡,每天照2個小時以上。
醫生解釋,光照時間的減少被認為是引起「冬季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實踐也證明光照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光照應該首選自然光,儘量多到戶外曬曬太陽。」張瀅說,很多上班族在下班後往往已經天黑。因此,回家之後打開家裡的主光源就很重要。「最好把房間內的光線搞得亮堂一些。」
預防「冬日喪」
記住這7個字
多曬太陽。
天氣好的周末,不要宅在家裡,多出去曬曬太陽。如果持續陰天,不妨把室內光線適當調亮點,尤其是晚上,不要總在昏暗的光線下待著。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利用冬季休假,去陽光充足的地方。
多運動。
可以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內腓肽等「快樂因子」。冬季鍛鍊以室內為主,天氣晴好時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練瑜伽,也可跳舞娛樂。但是不宜起得太早作晨練,運動量不宜過大,每天集中一小時為宜。
來源:綜合澎湃新聞、青年時報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