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要幹了嗎?-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2020-12-06 上遊新聞

03-11 10:15:37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

地中海會幹涸嗎?

海真的「可枯」嗎?

來看一組數據——地中海每天在持續不斷蒸發,而每年大約有1.2米深的地中海水變成蒸汽,且雨水和河水並不能滿足「補水」。

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是地中海西部的狹窄水域,也是地中海與世界海洋的唯一聯繫,正如上圖所示,這張拍攝於國際空間站。攝影:NASA

地中海面積相當於中國國土面積1/4以上,也就是說,每年地中海蒸發的海水相當於15億個遊泳池!

地中海每年把這樣的遊泳池「扔到空中」,15億個

現在說地中海,你是不是首先腦海裡閃過「義大利」?該國是地中海氣候的代表國家,與海洋相互依賴、共生共滅。而今時此地,義大利正飽受新冠摧殘,其死亡率如今也居全球最高——突破4.96%

當地時間9日,義大利一家殯儀館為提醒民眾儘量少出門,發布一條標語:「要麼待在家裡,要麼die在棺材裡」。

「要麼待在家裡,要麼die在棺材裡」。

如今,地中海沿岸國家,除黑山、利比亞、土耳其、敘利亞以外,都感受到了新冠的「魔爪」。新冠病毒已攪得地中海沿岸不得安寧。

地中海沿岸撒丁島,義大利,攝影:MATTHEW BOROWICK

而現在,地中海也要用自己的「乾涸」來補上一刀嗎?

事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地中海沒你想的那麼無情。

地中海沿岸突尼西亞,號稱「世界最浪漫小鎮」sidi bou said,攝影:MAX SHEN, GETTY IMAGES

地中海雖然每年蒸發1.2米深的海面,雨水和河流也無法補足這個消耗的系統,但是地中海有它唯一的大靠山,名叫大西洋。

美國德拉瓦州,大西洋日出。大西洋是地球上第二大洋,驅動著包括颶風在內的氣候變化,像一條巨大的輸送帶,在世界各地推動暖流與冷流。攝影:DAVID GRIFFI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且地中海還有一個狹窄、而又彌足珍貴的補水渠道,名叫直布羅陀海峽。

圖上顯示的為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

以直布羅陀海峽為主,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在內都是排灌渠道。黑海和大西洋中含鹽度較低的海水,可以分別通過海峽的表層,源源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中較鹹、較重的海水,又從海峽深層分別排入黑海和大西洋,彼此來去通暢。這樣,地中海的海水就不至於一天天減少,也不至于越來越鹹。

然而,海真的「枯」過,從前的地中海真的是一片荒漠。

攝影:BRYNN BAYMAN, MY SHOT

地中海泛著綠松石光芒的海水之下,隱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厚達3200多米的鹽層潛伏在海床深處。這些幽靈般的白色礦物是數百萬年前消失的古地中海留下的遺蹟,沒人知道這些古老的「鹽」都經歷過什麼!

大約600萬年前這些龐大鹽層已經開始堆積,而這些鹽層的體量——相當於給全球70多億人,每個人都分一堆鹽,而這個鹽堆的大小,相當於50座吉薩大金字塔群!也許真夠一個人吃600萬年了。

吉薩大金字塔群,攝影:ALI AL-EZZI,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因此,通過這些古老的厚密鹽層,一些科學家認為,整片海洋曾乾涸了一段時間,在那期間,地中海就像南部的撒哈拉沙漠一樣乾燥。

而在大約500萬年前,有一場贊克爾期洪水,這是地球史上最大的洪水,它直接將枯竭的地中海灌滿,使「桑田」變「滄海」。

大約500萬年,贊克爾期洪水通過直布羅陀海峽(A)和西西里海峽(F)泛濫的地中海的假想圖。圖源:維基百科

據估計,當時大西洋以傾盆之勢注入盆地,其流速大約是亞馬遜河流速的500倍,終於成就了今天的地中海。

公元前1550-300年,腓尼基人形成商貿網絡曾在地中海地區蓬勃發展,圖中描繪的是貨幣、商品和奴隸的交換場景。繪圖:ROBERT CLIFFORD MAGIS, NATIONAL GEOGRAPHIC

如果沒有那場大洪水,或者沒能與大西洋重新連接,今天的地中海就不會存在。在人類文明早期,船舶也不可能在這條水波浩蕩的高速水路上來回穿梭,地中海沿岸上的豐富文化也不可能如此富有活力。

今天,地中海仍是全球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蒸發為其水域帶來了額外的鹽份,它們匯入大西洋,推動海洋傳送帶循環全球,進而影響氣溫、風暴模式等等。

地中海沿岸腓尼基文物。攝影:WINFIELD PARKS, NATIONAL GEOGRAPHIC

然而,質疑的聲音也開始出現,有些科學家質疑地中海曾是荒漠,甚至質疑那場大洪水。

早在19世紀,地質學家就認為:「不可能發生那種規模的超級洪水。」

穿越直布羅陀海峽的贊克爾期洪水假想圖,圖源:維基百科

亞利桑那大學地質學家、特大洪水專家Victor Baker表示:「像讚克爾期洪水的存在太罕見了,類似小行星撞地球一樣罕見,能永遠改變地球上的生命形態,那種洪水與一切我們認識的洪水不一樣,不是每年都發生的那種,而是百萬年都難得一遇的!」

由於蒸發而在海底形成的石膏錐,包含無數種古生物化石。圖源:維基百科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地質學家Wout Krijgsman表示:「整個乾涸的盆地中都能找到生物化石,表明地中海在重新與大西洋連接之前幾乎已經注滿了水。也許在洪水襲來之前,這個地區並不是一片沙漠,而是一片萎縮了的海洋。」

但500萬年,地中海究竟蒸發了多少水才導致萎縮?而且海水究竟消失了多長時間?科學家們仍存在較大分歧。

而這片迷人的海水,也變成了迷一樣的水域,還有太多謎團沒有浮出水面。

地中海西岸巴利阿里群島第二大島梅諾卡島,泳者在蔚藍的大海中戲水。攝影:ENRIC ADRIAN GENER, MY SHOT

地中海不會幹涸,但是它在不斷縮小——紅海面積在擴大:紅海位於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屬於板塊生長邊界,伴隨著板塊之間的張裂,紅海面積不斷擴大;地中海面積在縮小:地中海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之間,屬於板塊消亡邊界,伴隨著板塊之間的擠壓碰撞,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url":"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20-12-16/3427614.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manxinwen/manxinwen/2020-12-16/2072beed7f1c497c704d23d71d0f8c28.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 大自然的少女心-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墨西哥洛拉達斯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夏日鳥趣-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籤約攝影師 瞿明斌 攝影報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以問題為導向狠抓整改落實-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他強調,要以問題為導向,在精細上下功夫、在善管中抓落實、在整改裡聚合力,牢牢打贏全國文明縣城榮譽保衛戰。陳強深入州屏路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川祖廟大橋橋底等地,現場對標督查指導,推進突出問題整改限期清零。
  • 吃辣會讓人暖和嗎?-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但是,吃辣真的能讓身體變暖嗎?辣味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有時感覺像痛,有時感覺像熱。辣味是可以由舌頭感知的,但實際上卻屬於和味覺不同的感覺。因此,要感覺到辣味必須等辛辣物質進入到舌頭內部,所以食物進入到口中要經過一會兒才能感覺到辣味。舌細胞的表面由稱為「脂質」的油性成分構成,因此,越是親油性的物質越能更快通過細胞進入舌頭內部。辣油這種將辛辣物質溶於油的食物會很快使辛辣物質到達辣椒素受體,因此一入口很快就會感覺到辣味。
  • 電助創業人鋪就致富路-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可靠電力鋪就致富路說幹就幹。孫世忠按照供電所給出的供用電技改方案,購買設備材料,在江南供電所人員的指導下,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養殖場自備應急電源安裝、保暖通風消殺照明等多迴路用電線路敷設、公司外圍給水安裝調試、排汙設備安裝調試、三相用電負荷平衡調試工作全部完成。2月11日,豬場所有設備順利投入運行,徹底解決了養殖場的用電難題。
  • 印度,緊緊握住水龍頭-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幹了這碗恆河水」的背後,是沿岸國家地鬥爭與妥協。尼泊爾雖然分得了發電量的五分之四,卻不是免費供應,而要以高價購買。印度依舊認為自己對恆河擁有所有權,恆河並不是國際河流,使用作為上遊的印度興修什麼樣的水利工程都是內政問題。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在人的腦部,有一塊神秘力量存在的地方——松果體。這個不超過0.1克的腺體對光線感知十分敏銳,其分泌的激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我們的情緒和心理活動。在強光條件下,松果體細胞會萎縮,分泌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使人愉悅。
  • 癌細胞究竟狡猾在哪-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科學家們發現腫瘤細胞還可以通過釋放大量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欺騙身體。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深山苗寨的老技藝:榨桐油-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工藝複雜每年農曆的九月,彭水的桐子樹果實開始成熟,周洪錫跟村民們一樣也要上山採摘桐子。周洪錫今年74歲,家住萬足鎮廖家村2組,一個苗族氛圍濃鬱的寨子。周洪錫精通多項傳統手藝,是一位老手藝人。其中榨桐油便是一項,有著40年的榨油經歷,在整個寨子中,周洪錫家的榨油機也是唯一的一臺,所有的工具保存完好,每年仍然在堅持榨油。
  • 印度,到底讓不讓吃牛肉-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從2017年開始,極端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對偷牛賊、牛販、牛屠夫施以私刑,甚至毆打致死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印度食用、販賣牛肉似乎成為了一種禁忌。不同力量對社會習俗的塑造,最終形成了印度養牛行業非常「印度」的現狀:養牛場規模小、不成體系、少肉牛、無良種、屠宰行業岌岌可危甚至處於灰色地帶;但另一方面其產量龐大,不但滿足了印度本土的牛肉消耗,甚至一度榮登牛肉出口榜單的榜首。牛肉出口的隱形冠軍和刻板印象不同,印度其實有很多吃牛肉的人。
  • 重慶南川:夏日鳥趣-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圖/瞿明斌)美圖 | 重慶南川:夏日鳥趣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該條新聞的評論區。不過,裝了淨水器也不一定就能換來高枕無憂。淨水市場,營銷話術重災區首先要明確一點:淨水器當然是好東西。質量合格的產品可以深度過濾,如果擔憂家裡的水質,能裝上淨水器自然最好不過。上世紀的幾十年間,官方不斷普及燒開水、喝開水的好處,有效規避許多傳染病的同時,也讓國人培養起喝熱水的好習慣。
  • 口罩最初的用途與衛生無關-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歷史記載最早的「類口罩物」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認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因此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要用布包住臉。波斯教古墓墓門上的浮雕中,祭師就帶著「口罩」。還有一種職業的人群同樣在臉上圍塊布,卻總算跟衛生搭上點關係:食品衛生。據馬可·波羅記載:「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有人考證說那塊布不簡單,是用蠶絲與黃金線織成。
  • 照片51號的締造者-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european-mars-rover-named-after-dna-discoverer-rosalind-franklin/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8178-photograph-51-inside-the-race-to-understand-dna/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四周後,1300名美國人死於新冠,美國的確診病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但川普還在滿懷希望地說著要讓大家在復活節去教堂。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辯論正在激烈進行。快速檢測、隔離和追蹤接觸者是否能無限期地遏制疫情的爆發,或者僅僅是推遲疫情的蔓延?我們應該更擔心小型的室內聚會還是大型的室外聚會?
  • 涪陵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2021年頂級浴室設計趨勢-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王菲,50歲的第一天-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王菲包辦詞曲、竇唯編曲的《出路》,就是這段記憶最鮮活的見證——「聽說1999年是世界末日 / 到時候我們一定要結婚 / 並且有個孩子 / 在他還沒做太多壞事之前 / 讓上帝把他帶進天堂 / 也許我們也能沾光 / 我有很多問題 / 解決不了的問題 / 我缺乏耐性 / 沒什麼事能讓我滿意 / 我常得罪人 / 這好像是天生的本領 / 我討厭當明星 / 卻希望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