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可能還是中國!

2021-01-13 王爺說財經

王爺說財經訊:近年來,關於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話題是不是就會成為市場討論的熱門話題!

而最近由於疫情,「哪個國家能成為下個世界工廠?」再度成為熱門的話題。

對此,哈佛甘迺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漢森(Gorden Hanson)表示,這個問題答案依然是謎題,他甚至還推辭,如果勞動密集型工業從大城市往其他地區擴散,那麼「取 代」中國的可能就是中國本身。

換句話說,未來的世界工廠仍然還是中國!

漢森教授分析重點集中在10種勞動密集型產品,包括紡織品、服裝、鞋、體育用品、踏板車、玩具、衛生、照明、供暖、家具。

最終,他發現中國在這些商品的出口上,2013年最達到高峰,佔全球39.3%,此後逐步下降,2018年是31.6%,而考量到經濟成長緩緩、勞動人口年齡中位數上升、高等教育比例攀升,所以未來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太可能再繼續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這位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還表示,中國希望轉型到高端製造業,利用消費內需來成為經濟成長新引擎,如果計劃奏效,那麼未來中國經濟必然會出現一種趨勢,即:勞動密集型生產工作勢必外移。

不過,漢森指出,未來誰來成為「下一個中國」仍然令人困惑,而填補這一位置的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可能就是東南亞幾個國家了,包括:印度、孟加拉、柬埔寨、印尼、緬甸、巴基斯坦、韓國、 越南。

當然,就過去20年的情況來看,這些所謂的「候補名單」只有孟加拉、柬埔寨、越南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所佔份額有顯著增加。

而孟加拉國由於成本低,成為全球第2大服裝出口國;此外,越南也逐漸成為中國生產運動鞋、紡織品的一個替代選擇之一。

對此,漢森表示:「孟加拉國和越南成長最快。如果一定要選『下一個中國』,那就是它們。問題在它們規模還不足以像中國在1990年代完全取代東亞其他國家來生產。 這2個國家人口加起來才只有2.6億,還不及中國20%。 亞洲之外的候選就更不用說。」

終上所述,漢森認為,未來有2種可能,具體來看:

第一種情況、由於中國大陸發展並不平衡,目前這些的架量都集中在大城市,很可能會向其他區域擴散,類似「二戰」後的美國。

當年由於公路網擴展,製造業從大城市往全國各地小城市疏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最後會取代的是它自己。

第二種情況、雖然歐美/日本企業確實開始推動分散供應鏈,不過,更多人和企業發現「離開」中國很難,因為中國的基礎建設條件沒有幾個國家能與之匹敵,此外,中國的商品「物美價廉」,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對於大多企業開始採取「中國+1(China Plus One)」策略,即:大部分業務保留在中國,但部分分散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對此,你怎麼?你認為,接下來誰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中國」?

註:本文由王爺說財經編撰,如需轉載請事先關注帳號,私聊聯繫王爺本人,獲得授權後才可轉載,轉載後請原文轉載,不得進行任何的圖文轉變圖集、視頻等形式轉載,侵權必究!此外,文中觀點系個人觀點,僅用於學習交流探討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留言評論,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下方直接點讚、推薦一下↓↓↓。

相關焦點

  • 誰將成為下個世界工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將取代中國
    美國石英財經網1月9日文章,原題:如果中國不再想當世界工廠,誰將取而代之?中國向世界製造強國的轉變令人矚目。當初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還是全球製造舞臺上的一個小角色,此後幾年就成為世界低成本工廠,為全球製造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品、玩具、服裝等。
  • 36氪領讀 | 《哈佛大學經濟課》:用經濟學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它以記者視角記錄了哈佛大學經濟學教學方式、課堂互動以及治學精神,讓我們同作者一起走進哈佛大學的課堂,聆聽哈佛教授的講解。全書分為四章,分別提煉了曼昆、萊布森、費爾德斯坦、卡特勒等四位哈佛大學教授的講義精華。其講解從生活實例入手,引入經濟學原理,剖析經濟現象,概念清晰,深入淺出,篇幅短小,沒有公式,即使沒有經濟學基礎,也能輕鬆理解。
  • 尹希: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31歲時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
    有人認為他真是個難得的天才,他們很高興我們國家有這麼多人,有些人卻不敢下最後的結論,擔心「傷仲永」這樣的事情會再次發生。時間給了答案,尹希是個天才,這是用一個非常流行的網絡詞彙來描述的,也就是所謂的「後浪」。後來尹希只用了五年時間就完成了本碩博的全部課程,並於2001正式決定出國深造。有一段時間,哈佛,耶魯,哥倫比亞,芝加哥和許多其他著名的高校offer成群結隊地來了。
  • 【哈佛筆記之二】曼昆的經濟學第一課
    「經濟學課程的目的是理解人類居住的這個世界,而不是倡導某個特定的政策立場」    9月17日,哈佛大學新學年的第一天。中午12時左右,格利高裡·曼昆教授坐在桑德斯(Sanders)講堂的講臺臺階上,以握手的形式向新生問好。    地處哈佛校園中心的桑德斯講堂是哈佛大學最大的講堂,坐落於「紀念教堂」(Memorial Church)內。作為一座足以容納1000人的講堂,桑德斯講堂也是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1998年造訪哈佛大學時發表演講的地方。    曼昆是哈佛大學最有聲望的教授之一。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數超越哈佛,看世界頂級理工大學的文科情懷
    說起人文社科領域內的名校,首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或許是世界頂級學府哈佛,或許是培養出諸多大法官的耶魯,相信很少會有人在第一時間內想起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麻省理工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他也是哈佛大學第27任校長,在哈佛獲得博士學會後的次年,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最近一條科技界的新聞刷爆了國內媒體,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此消息引發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尹希是何許人也,他留美不歸為啥會造成軒然大波呢?(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尹希)尹希出生於1983年12月,他從天資過人,是屬於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1993年,年僅9歲的尹希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這個實驗班是專門為智力超群的孩童所設立的,希望能夠通過針對性的培養,盡最大可能挖掘這些孩子們的潛力。
  • 如何成為未來世界儲備貨幣?——新宏觀經濟學出現
    他還是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助理,CEPR和CESifo的研究員,經濟計量學會的研究員,國際經濟貝拉焦小組的成員。他的研究重點是金融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經濟學。哈羅德·詹姆斯( Harold James)是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國際事務教授、歐洲研究的克勞德·凱利教授和CIGI高級研究員。
  • 2020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在滬發布 哈佛大學居首
    他表示,中國高校大多在進行國際化的一流經濟學科建設,如何構建一個具有國際基準、客觀透明、更為合理、科學有效的經濟學研究力評價體系,越來越受到國內高校重視和社會各界期待;高等研究院於2017年始每年定期推出完全靠數據說話的全球高校經濟學研究力排名年度報告,為國內高校了解自身在世界排名中所處的大致位置及其差距提供科學依據,為學科評估、學生報考、出國留學及科研機構間人員流動提供有效參照;論文發表數量和質量
  • 從經濟學的拍賣理論推測中國誰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一、拍賣理論是兩名頂級學家研究出來的經濟學理論羅伯特·威爾遜,先後獲得哈佛大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美國經濟學家,現為史丹福大學教授。威爾遜博士是石油、通信和電力行業的拍賣設計和競價策略以及創新定價方案設計的主要貢獻者。他在電力優先服務定價方面的工作已在公用事業行業得到實施。他在博弈論方面的工作包括工資談判和罷工,以及在法律背景下的和解談判。
  • 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31歲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不幸的是,尹Xi...
    少年班創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為中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不誇張的說,能夠進入少年班的學生都可以被稱之為天才,畢業以後也往往能夠在某一領域成為領導者。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天才少年。據環球網報導,他的名字叫做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了哈佛的正教授,通過這一點也能夠看出他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 哈佛教授曼昆:如何工作才能更效率、更快樂?
    29歲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2003年走入政壇,著有《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等經典教材。    我現在的任務是描述一下我是如何工作的。我懷著複雜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一個人很容易在公開的自我評審過程中變得虛榮,而虛榮這種品性還是留給自己為妙。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下)
    斯蒂格利茨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於他研究了非對稱信息下經濟激勵的作用,強調政府適當幹預的必要性。  2.33.2 麥可·斯彭斯  1973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197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現兼任美國哈佛和斯坦福兩所大學的教授、雪梨大學校長、青島大學名譽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長和現任名譽院長。
  •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換帥,曾被譽為「中國高官訓練營」
    Elmendorf) 資料圖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將迎來它的新掌門人。       著名經濟學家、前哈佛教授、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負責人道格拉斯·埃爾門多夫(Douglas W. Elmendorf),將於2016年1月出任哈佛甘迺迪學院院長。
  • 哈佛大學教授:我不拿中國一分薪水,只想中國成為真正的數學強國
    有這樣一個經典笑話,如何一句話激怒數學專業的學生。答案是:數學?不就是研究物理的工具罷了。哈佛大學教授:我不拿中國一分薪水,只想中國成為真正的數學強國。
  • 京領藤校科研 | 桃李遍藤校的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來了!
    >(《財富》評選世界500強企業裡列第8位) Google(世界上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 此外,教授還廣泛指導學生進入世界知名大學學習,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
  • 要讀經濟學碩士,該選英國還是美國?
    美國哈佛大學(No.1)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學在今年的經濟學排名中名列前茅,成為全球研究經濟學的最佳地點。哈佛大學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排名考量的四個指標中,哈佛大學有三個指標的得分達到100分,可見其完全佔據全球最矚目的位置。 麻省理工學院(No.2)麻省理工學院在今年的學科排名中,被哈佛大學各種壓制,不得不在很多領域,屈居美國和全世界第二的位置。MIT經濟系的傑出校友包括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和前美國國務卿舒爾茨。
  • 哈佛大學教授改編中國朝代歌 "兩隻老虎"曲調上口
    近日,哈佛大學在edX平臺(麻省理工大學和哈佛大學於2012年4月聯手創建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堂平臺)上發布了一門「中國課」視頻。課程由哈佛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包弼德(Peter K. Bol)和哈佛曆史系及商學院講座教授柯偉林(William C. Kirby)主講。
  • 神童成為哈佛教授,尹希坦言:沒有回國的打算,原因讓中國人羞愧
    研究生考試和高考不太一樣,高考是一個「全世界都陪伴你的考試」,工地停工,全家上陣。考研則是「一個人的狂歡」,沒有人監督、督促,全靠自己的自覺。但是不管是高考還是考研,目的都是為了能上更好的大學。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國學生會選擇到歐美發達國家讀本科、研究生。
  • 美國知名商學院系列介紹之一:哈佛大學商學院
    但實際上在錄取選擇的第一遍篩選中,還是會進行標準化分數的初篩,申請者至少還是需要達到接近平均錄取成績的條件,才有機會被錄取。所以建議申請者還是要至少按照哈佛商學院平均水平去準備考試(GPA 3.6-3.7,GMAT 730,GRE:328,TOEFL:109)。低於這個分數,恐怕很難通過學校本身的第一輪篩查,除非在之前獲得了商學院教授的認可,否則不建議低於這個分數的學生進行申請。
  • 一個從沒得過諾貝爾獎的大學,能夠成為世界頂尖一流大學嗎?
    而諾貝爾和平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相對來說主觀性、政治性更強,說其存在政治導向,倒也不冤枉。 而就在諾貝爾獎頒布的差不多同時,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出爐了,中國的清華大學再次摘得中國大學頭名,在世界大學中排名第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