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年一度的「天象大片」,英仙座流星雨即將上映。天文預報顯示,該流星雨12日將迎來超常規大爆發,屆時,每小時預計會有150顆至160顆流星從天空划過。
英仙座流星雨與象限儀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並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活躍期為每年7月17日至8月24日,其ZHR(極大時假設輻射點位於天頂的每小時流量)的理論值在百顆以上,而且從不爽約。天文資料顯示,近年英仙座流星雨一直相對穩定,天頂流量每小時為60顆至100顆。
由於8月10日是西方洛朗聖神的節日,因此西方國家又把「英仙座」流星雨稱為「聖洛朗的眼淚」。
「英仙座流星雨的特點是流量穩定、持續時間長、亮流星多,並且呈現出藍綠色的光芒。」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受到木星引力的影響,今年該流星雨「綻放」夜空時,每小時的天頂流量預計可以達到150顆至160顆。「極大期預計在8月12日21時至23時30分,但此時輻射點很低,且月光幹擾強烈,不太利於觀測。子夜之後,月亮落下,輻射點升高,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公眾輕鬆可見。」
天文專家表示,任何一顆流星,它的出現時刻、位置,事先是完全無法知道的,要想觀測到儘可能多的流星,最好平躺在地平面上,長時間守望天空,並且監視範圍儘可能大的天區。如果再攜帶一幅活動星圖,分辨出視野內的各個星座,從而確定所看流星的所在星座及輻射點,就更容易「捕捉」到流星了。
天文專家同時提醒說,由於目前人類還不能精確計算流星雨母體彗星塵粒的分布結構,因而不能像預報日食、月食那樣,對流星雨的發生和規模作出準確預報。因而,公眾在觀測時應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記者周潤健)
責編:劉國民、王少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