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最全LED顯示技術集合

2020-11-23 慧聰網

    慧聰LED屏網報導    

  LED顯示屏行業發展至今,已經相繼出現多種生產封裝工藝。

  在小間距製造工藝的發展過程中,眾多小間距廠商為實現小間距顯示屏最好的解決方案,大家都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SMD表貼工藝技術

  SMD:它是Surface Mounted Devices的縮寫,意為:表面貼裝器件。採用SMD(表貼技術)封裝的LED產品,是將燈杯、支架、引線、環氧樹脂等材料封裝成不同規格的燈珠。用高速貼片機,以高溫回流焊將燈珠焊在電路板上,製成不同間距的顯示單元。

  

  SMD小間距一般是把LED燈珠裸露在外,或採用面罩的方式。由於技術成熟穩定、製造成本低、散熱效果好、維修方便等特點,故在LED應用市場也佔據了較大份額。但由於存在嚴重的缺陷,已是無法滿足現在市場的需求。

  防護等級低:不具備防潮、防水、防塵、防震、防撞。在潮溼的氣候下,容易出現大批次的死燈、壞燈現象。在運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掉燈,壞燈的現象。也容易受到靜電的影響,造成死燈現象。

  對眼睛傷害大:長時間觀看會出現刺眼、疲勞,不能保護眼睛。此外,存在「藍害」影響,因藍色LED波長短,頻率高,人眼直接地、長期地接受藍光影響,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

  LED燈壽命短:燈性能受環境因素,使用壽命大大縮短,PCB性能受環境因素出現銅離子遷移,導致微短路。

  面罩:使用面罩的SMD小間距,在溫度高的環境下使用,容易出現面罩鼓起,影響觀看。使用一段時間後,面罩由於無法清洗,造成發白或發黃的現場發生,不僅外觀難看,同時還影響觀看。

  

  COB封裝技術

  COB封裝全稱板上晶片封裝(Chips on Board),是為了解決LED散熱問題的一種技術。相比直插式和SMD其特點是節約空間、簡化封裝作業,具有高效的熱管理方式。

  是將裸晶片用導電或非導電膠粘附在互連基板上,然後進行引線鍵合實現其電氣連接。如果裸晶片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易受汙染或人為損壞,影響或破壞晶片功能,於是就用膠把晶片和鍵合引線包封起來。人們也稱這種封裝形式為軟包封。在生產製造效率、低熱阻、光品質、應用、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然而,作為一種新技術,COB在小間距LED行業積累不足,工藝細節有待提升、市場主要產品暫時處於成本劣勢等缺點。

  一致性差:由於沒有第一步挑選燈的環節,造成無法分光分色,一致性差等問題

  模塊化嚴重:由於是由很多小單元板拼合而成,造成默色不一致,模塊化嚴重。

  表面平整度:由於是單個燈點膠,造成平整度差,摸起來顆粒狀明顯。

  維修困難:由於需要專業的設備下進行,造成維修難,維修成本高,一般情況下返廠維修。

  製造成本:由於不良率高,造成製造成本遠超SMD小間距

  

  GOB封裝技術

  GOB是Glue on board的縮寫,是一種封裝技術,是為了解決LED燈防護問題的一種技術,是採用了一種先進的新型透明材料對基板及其LED封裝單元進行封裝,形成有效的保護。該材料不僅具備超高的透明性能,同時還擁有超強的導熱性。使GOB小間距可適應任何惡劣的環境,實現真正的防潮、防水、防塵、防撞擊、抗UV等特點。

  

  

  其特點是維修更簡單,維修成本更低,觀看視角更大,水平視角與垂直視角可達到180度,可解決無法混燈、模塊化嚴重、分光分色差、表面平整度差等問題。

  

  GOB系列的生產步驟大概分3步:

  選用優質的材料、燈珠、業內超高刷IC方案、高品質LED晶片。

  產品裝配好後,在GOB灌膠前,老化72小時,對燈進行檢測。

  GOB灌膠後,再老化24小時,再次確認產品質量。

  微距背投技術

  微距背投MRP(Macro Rear-Projection)顯示技術(又稱「玻顯投影技術」)。LED微距背投顯示技術屏幕由內層發光源、中間燈罩層和外層菲涅爾透鏡三層構成。其中,內層由RGB-LED光源陣列排布形成,中間燈罩層由一個個小型球形屏幕陣列排布形成(稱之為成像層),外層則是菲涅爾透鏡陣列排布而成。每一個像素點是由一個RGB-LED光源和一個小型球形燈罩組成,內層RGB-LED光線經過中間成像層後形成畫面,並構成一個背投單元,緊密相連的背投單元最終形成連續的畫面。像素點的投影距離小於3mm,即內層發光源與中間成像層距離控制在3mm以內。

  LED「微距背投」顯示技術屏結構示意圖(1為屏體,11為LED燈,21為燈罩)

  

  該產品的特點是中間成像層能削減90%以上的多餘藍光,儘可能減少藍光對人眼的危害,而最外層的菲涅爾透鏡層則可以避免光線直射入人眼,提升畫面的柔和度和觀看舒適度。此類產品並非採用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新技術,從結構上分析實為在現有小間距LED產品基礎上增加燈罩和菲涅爾透鏡結構,目的在於消除小間距LED的周期性黑區網格結構,提高填充係數和觀看舒適度。

  微距背投特殊的屏體結構設計,將「點」狀光源變成了「面」狀光源,並為傳統屏幕加上了一層防護外衣。經權威機構檢測,在對人眼視力健康影響最大的460nm藍光輻射區段,微距背投屏的輻射值僅0.0135W/㎡·sr·nm,僅為液晶電視的1/47,OLED屏幕藍光輻射的1/10,同時優於DLP拼接、雷射電視等技術,甚至低於觀看紙質書籍,堪稱大屏界的「護眼明星」。

  除了護眼這一突出屬性外,微距背投在提升畫質方面的表現也頗為值得關注。其能夠提供高達100000:1的出色對比度,令畫面層次和細節豐富度更上一層樓;同時整屏無視覺拼縫,可以有效避免重要數據被拼縫「吞食」或人物面部被拼縫切割的尷尬;此外,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得微距背投在作為演播室背景屏時,能夠有效減少摩爾紋現象的產生,確保直播及錄播畫面的高品質和穩定性。

  Mini LED技術

  Mini LED是指採用更精密器件及新的封裝方式實現0.2-0.9毫米像素顆粒的顯示屏。Mini LED顯示屏可解決了超小間距LED顯示屏易損壞、COB產品維護性差、及成本更低等問題,彌補了SMD小間距LED和COB產品的不足,擁有更高的穩定性及可靠性,同時具備防潮、耐磨、抗靜電、易清潔、高效散熱等特點,並具有更高對比度和更優質自然的顯示效果。

  在這樣優勢共鳴的形勢下,眾多企業推出了Mini LED產品線。在此前的廣州的LED展會上,華夏光彩發布MINI COB小間距產品;而最近期的,在6月的美國Infocomm展上,可以看到眾多Mini LED顯示屏的身影,如:奧拓電子研製的「Mini LED商用顯示系統 」在展會上正式發布,一次性解決小間距LED商用顯示屏安裝維護慢、設備多且操作複雜這兩個最大客戶消費痛點;聯建光電攜手國星光電國內第一發Mini LED,有效解決LED顯示屏的墨色一致性、拼接性、漏光、防護性、維修等痛點問題。

  同時,利亞德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研發COB式Mini LED小間距產品,採用Mini LED晶粒作為顯示像素,倒裝方式COB進行工藝加工,現階段正在進行小批量試製。

  

  縱觀整個LED行業,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家,行業內公開表示推出Mini LED產品的,還有三安光電、瑞豐光電、晶臺、晶泰星、聚積、億光等LED廠家,此外,群創、友達等面板廠商也加速布局。由此可見,Mini LED已然成為當前行業重點關注和發展的方向。

  MicroLED技術

  即LED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LED(發光二極體)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LED單元小於50微米,與OLED一樣能夠實現每個像素單獨定址,單獨驅動發光(自發光)。它的優勢在於既繼承了無機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應時間快等特點,又具有自發光無需背光源的特性,體積小、輕薄,還能輕易實現節能的效果。

  Micro LED市場主要廠商包括蘋果、三星,索尼、LG Display、Oculus、Play Nitride、VueReal、eLUX、Rohinni LLC以及Aledia等。

  在CES 2018上,三星展出了全球的第一款使用Micro LED顯示技術的模塊化電視,預計在2018年第三季度正式出貨。同時,三星將在7月啟用在越南的Micro LED工廠,成為全球的第一個成功量產Micro LED電視的企業,LED晶片由三安光電提供。

  

  

  從結構原理上看,Micro LED更簡單,效果更好,TFT基板、超微LED晶粒、驅動IC都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它最大的難題就是眾所周知的巨量轉移,如何將LED做的微小化,這需要晶圓級的工藝水平。比如4K級別的Micro LED屏幕,需要800萬個以上的LED高度集成到一起,所以理論上應用到小尺寸屏幕上是極為困難的,同時成本和發熱也是極為可觀,三星的第一款Micro LED電視選擇146英寸也是這方面的原因。

   優質商鋪推薦:深圳市鴻銳達科技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古曉清

相關焦點

  • 玻璃基板:LED顯示的下一個焦點
    2020年,LED顯示行業最熱門的概念莫過於mini-led與Micro LED。尤其是7月份利亞德P0.4 Micro LED產品的發布,幾乎標誌著LED顯示進入「液晶 PPI」標準時代的開始。LED顯示成為能夠滿足中等屏幕到超大屏幕顯示主流需求,產品尺寸線覆蓋最長的直接顯示技術門類。
  • 溫馨環境輕鬆搭 高效智能LED燈大集合
    高效能智能LED燈大集合  對於追求時尚的用戶來說, http://led.zol.com.cn/570/5706700.html led.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led.zol.com.cn/570/5706700.html
  • led控制系統行業排名_led控制系統廠家排名
    打開APP led控制系統行業排名_led控制系統廠家排名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18 09:01:58
  • LED顯示和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大放異彩
    顯示器從電子顯像管(CRT)到液晶顯示器(LCD)再到如今LED顯示器,LED技術終於到了大顯神通的時候!CRT顯示器由於笨重、耗電高、失真大、解析度低被人們所詬病,人們一直渴望新型顯示技術。一般最常用的液晶型態為向列型液晶,分子形狀為細長棒形,長寬約1nm~10nm,在不同電流電場作用下,液晶分子會做規則旋轉90度排列,產生透光度的差別,如此在電源開關下產生明暗的區別,依此原理控制每個像素,便可構成所需圖像。液晶顯示器的構造由如下幾層組成:極化濾光片、玻璃、相互絕緣又透明的縱橫兩組電極、液晶體、電極、玻璃、極化濾光片、反射片。通過改變背光方式就有了LCD投影機。
  • LED視頻處理器/LED接接器是什麼,對LED顯示屏有什麼用
    視頻處理器將各種各樣的信號解析度轉換為LED顯示屏的實際物理顯示解析度。   二、彩色空間轉換:LED顯示器的色域很廣,而多數圖像信號的彩色空間都比較小(比如NTSC)。為了讓LED顯示屏擁有優良的圖像顯示效果,必須進行彩色空間轉換。   三、位深度提升:當前LED顯示屏的灰度等級已提升到了16比特、17比特,然而輸入信號源多數僅為8比特。
  • 動態LED顯示系統
    目前國內有一些研究成果存在顯示亮度不均勻、不能實時顯示等缺點。據了解,一般都是將要顯示的內容燒錄進晶片,內容固定循環顯示,無法實時變更顯示內容及顯示方式,不方便使用,而且價格昂貴.本文將應用視覺暫留的原理,研製出一種新型環形顯示系統。
  • 為什麼說Micro LED是終極顯示技術?
    而本文核心目的並不在於糾結Micro LED定義應該是如何,而是探討為何說自發光的微縮化LED顯示可能是終極顯示技術。因為本文探討的核心不在於背光,故本文暫以Micro LED來代表自發光的微縮化LED技術。
  • 淺談Mini RGB顯示COB技術和IMD技術難題
    ,以Mini/Micro 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應運而生。 具體來看,Mini LED的應用分為兩種:背光和RGB顯示應用。現階段,由於技術難度和成本問題,Mini RGB顯示產品相對較少。從產業鏈來看,材料、設備、晶片、驅動IC、PCB設計、封裝等各個環節都面臨新的技術難題。從技術本身來看,主要是效率、良率、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問題。
  • 雷曼光電:基於COB先進技術的 Micro LED超高清顯示產品是公司的...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雷曼光電(300162)提問, 現在很多LED企業都在加大投資micro led,公司有技術壁壘優勢嗎?公司回答表示,LED同行企業和相關行業企業紛紛投資進入Micro LED超高清顯示領域,說明Micro LED是下一代未來新型顯示技術方向,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 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技術原理分析
    隨著LED顯示屏製造技術的提高,傳統LED顯示屏的解析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今天,我們傾向於把LED視頻顯示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清楚LED屏是怎麼樣工作的嗎?高清小間距led屏顯示原理是怎麼樣的呢?事實上,他們成為我們的城鎮和我們共同的特徵主要關注他們的外在質量參數。
  • 解析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
    ▲ 圖1 RGB全彩色顯示的單像素布局示意圖 ▲ 圖2 RGB全彩色顯示驅動原理示意圖   二、 UV/藍光LED+發光介質法  UV LED(紫外LED)或藍光LED+發光介質的方法可以用來實現全彩色化。
  • 鴻利Mini/Micro LED半導體顯示項目一期正式投產
    昨(1)日,鴻利智匯在廣州總部園區舉行了鴻利Mini/Micro LED半導體顯示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儀式,三安光電、TCL科技及華星光電等均有代表出席本次投產儀式。一期項目計劃投入50條Mini/Micro LED產線今年6月,鴻利智匯宣布與廣州花都市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計劃投建鴻利Mini/Micro LED半導體顯示項目,聚焦Mini LED背光與顯示、Micro LED、新型顯示器件及模組、新型顯示配套器件等產品。
  • 顯示技術科普——Micro-LED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微轉印技術,就是使用彈性印模(stamp)結合高精度運動控制列印頭,有選擇地拾取(pick-up)微型器件的大陣列,並將其列印(放置)到替換基板上。首先,在「源」晶圓上製作微型器件(晶片),然後通過移除半導體電路下面的犧牲層獲得「釋放」。隨後,一個微結構彈性印模(與「源」晶圓匹配)被用於拾取微型器件,並將這些微型器件列印(放置)在目標基板上。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Micro-LED的成長史   LED技術已經發展了近三十年,最初只是作為一種新型固態照明光源,之後雖應用於顯示領域,卻依然只是幕後英雄——背光模組。如今,LED逐漸從幕後走向臺前,迎來最蓬勃發展的時期。如今它已多次出現在各種重要場合,在顯示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Micro LED具有先天優勢 是終極顯示技術
    而本文核心目的並不在於糾結Micro LED定義應該是如何,而是探討為何說自發光的微縮化LED顯示可能是終極顯示技術。因為本文探討的核心不在於背光,故本文暫以Micro LED來代表自發光的微縮化LED技術。
  • 友達發布首款MINI LED顯示屏及MICRO LED顯示技術
    此外全平面無邊框的設計,更為玩家打造逼真寫實的沉浸式遊戲體驗。27寸QHD(2560 x1440)電競監視器液晶屏亦具備165Hz超高刷新率和1毫秒反應時間,為目前搭載AHVA廣視角技術反應速度最快(*)的電競監視器液晶屏,提供玩家精準流暢的疾速體驗。 高規電競筆電液晶屏全面出擊 開啟行動電競新篇章 針對行動派電競玩家,友達推出17.3寸UHD 4K電競筆電液晶屏,採用側入式背光技術達到HDR 600高動態範圍。
  • 全垂直結構Mini LED RGB顯示方案的三大關鍵詞
    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LED製造擔當,而Mini/Micro LED當之無愧地成為LED最閃耀的領域。據公開資料統計,2020年立項的項目有24個,其中一半是十億級大項目。一方面,是用戶對顯示產品的解析度、色彩還原度和畫質等規格的追求永無止境,從1K到8K;另一方面,成熟的LED行業太需要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牽引產業大發展。
  • 這家國內企業,或將成為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Micro-LED的落地主力軍?
    其背後不僅意味著傳統技術亟需迭代升級,向節能降耗方向進一步發展,還意味著,在如智慧城市、網聯車、增強現實等諸多新興應用的帶動下,新興顯示技術正在開疆拓土,市場空間愈發廣闊。」劉召軍說。現階段,思坦科技所研發的Micro-LED是基於化合物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晶片的新一代半導體顯示技術。
  • 小間距LED顯示屏特點原理介紹
    一、小間距LED顯示屏介紹了解小間距led顯示屏原理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何為 led小間距顯示屏,從字面理解就是間距比較小的led顯示屏。那麼這個間距到達要小到什麼程度才是呢?這個定義是相對的,不是覺得的,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 國內led封裝企業有哪些_國內十大led封裝企業排名
    擁有高效精準的生產、研發和檢測設備,結合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LED生產企業。在液晶顯示器背光源、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指示燈、室內外資訊顯示看板、交通號誌顯示燈、車用燈具以及各式照明燈具等有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