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Micro LED是終極顯示技術?

2020-12-06 慧聰網

    慧聰LED屏網報導    

  從1999年到2019年,Micro LED的創新之旅其實已歷經20載。只是近幾年開始,不再低調:從束之高閣的神秘黑科技,似乎終於走到了商業化的門口。

  然而,時至今日,對於Micro LED的定義,在不同的玩家和應用領域,卻有著N種答案。

  Micro LED的不同定義

  有的依LED晶片尺寸 < 100/50 μm定義為真正的Micro LED;有的依據晶片面積< 2500μm2;有的則依據像素間距< 0.5mm;有的則以晶片最終是否帶有襯底作為評判準則。

  從易於技術迭代理解角度,上遊和面板顯示更傾向於從晶片尺寸、正倒裝和薄膜轉移(去襯底)來定義Mini LED和Micro LED;從易於大屏顯示應用端理解角度,中遊和LED顯示屏則傾向於用像素間距(Pitch)來定義Mini LED和Micro LED(屏)。

  如在大屏顯示領域, LED顯示屏龍頭企業利亞德、雷曼光電,分別官宣發布了「0.6mm微間距的8K Micro LED高清顯示屏」,強調通過倒裝COB關鍵技術來實現。

  

  雷曼光電在荷蘭ISE展出的基於倒裝COB技術的P0.6 Micro LED超高清顯示面板

  在行業標準成形前,各個應用場景,不同的玩家雖然對Micro LED有著自身不同理解,但均有一個努力表達的共性——革新視覺體驗。而本文核心目的並不在於糾結Micro LED定義應該是如何,而是探討為何說自發光的微縮化LED顯示可能是終極顯示技術。因為本文探討的核心不在於背光,故本文暫以Micro LED來代表自發光的微縮化LED技術。

  那麼,回到今天的題目,為什麼無論是利亞德、雷曼光電等原來在自發光大屏顯示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還是採用著LCD、OLED的蘋果、索尼、三星等國際大牌企業,都對Micro LED技術探索絲毫不敢鬆懈,都希望能加快突破Micro LED技術瓶頸,讓人類更快享受更優質的視覺體驗?

  Micro LED的先天優勢

  從大屏顯示的角度看,如果說小間距讓LED顯示屏從戶外轉入室內,那麼Micro LED則是能將小間距的概念帶進超高清市場及消費電子應用的革命性技術,讓LED顯示屏從公共顯示走進To C消費級市場——電視。

  而從中小尺寸角度,Micro LED也能進入尺寸和PPI要求更高的手機、手錶、VR/AR等應用,不同的應用場景將會有不同陣營的玩家主導,新技術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可以重構產業鏈,這意味著可以給各大陣營重塑品牌格局的機會。

  在過去任何顯示技術比拼無非在這幾個領域:色域、功耗、厚度、響應時間和壽命;而在未來,顯示技術還要比拼是否可以在顯示面板上整合額外的功能——比如傳感。

  前文提到,Micro LED技術將能助力擴展到消費級市場。我們先來穿插回看消費級顯示市場。LCD之所以能堅守圍牆十幾載,與其有統一天下的兩把刀有關,一把是「畫質」,一把是「應用範圍」。

  但是,LED若以LCD背光的方式,繼續做幕後英雄,仍然會有幾個局限。我們來看看,行家說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兩岸最早一批研究Micro LED分析師張嘉弘先生的觀點:

  龐大的效率代價。LCD+LED的做法是把「點光源」變成「面光源」,然後再變回去「點光源」,最後只剩下6%~8%,這是很明顯的繞路,衍生出來的是複雜的光學設計,導光板、透鏡和光學膜片都是為了實現均勻的面光源,追根究底看,面光源根本不需存在、最後也不會存在。

  曲折的彩色之路。目前的背光採用的是白光LED,讓液晶實現全彩的是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簡稱C/F),光的色彩從藍光晶片開始,先用螢光粉混成白光,最後再經過色阻,這相當於用極無效率的方式變成三原色。

  過度產業分工。背光和液晶需要更複雜的分工、更長的產業鏈,只為了解決技術不完美衍生出的附加問題,Micro LED等自發光則能讓產業鏈平整而收斂,減少「過度產業分工」造成的不效率,這其中包含了龐大的管理成本與溝通成本。

  所以,與其說LCD下一代顯示技術是OLED、Micro LED或是量子點,還不如肯定地說,LCD之後下一代顯示技術一定是自發光。OLED勢力最大,最先登場,但目前只在手機領域表現尚佳,因其有幾個致命短板,分別是壽命、大尺寸瓶頸和穩定性;QLED因藍光效率不佳,仍處於發展早期,只能先為其它技術提升色彩表現;Micro LED則因功耗低、亮度高、具有超高的解析度與色彩飽和度、響應速度更快,使用壽命更長、效率較高等整體出色表現在今年極為受期待,雖然製程工藝尚未成熟,但良率和效率的提升是相對可見的,相比於其它技術在材料先天缺陷系統問題,Micro LED瓶頸顯然更容易突破。

  再拉回來看大屏顯示應用市場。

  近幾年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佔比飆升,這一技術的出現,讓中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LED顯示屏第一國,不論廠商實力還是整體體量,均站在了世界的巔峰。

  而小間距的概念用最直白的方式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提升顯示屏的畫質,即使近距離觀看,也不會有馬賽克感。而這背後的技術就是基於像素間距縮小,LED晶片同步也縮小,可以定義為Micro LED的雛形。小間距帶來的機會大多在室內,高畫質+無縫拼接大屏幕可以為廣告、展覽等商業應用,甚至消費級應用市場帶來更驚豔的效果,中國身為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自然沒有錯過Micro LED浪潮的理由。

  當顯示採用Micro LED技術,不僅在亮度、解析度、色域、反應速度和使用壽命上均有卓越的表現,而且因為沒有前面提到的背光源、彩色濾光片等結構,可以做好接近無邊框視角,屏佔比達99.99%,外觀及顯示效果都更為驚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5G時代開啟,4K電視將更加普及,8K電視也開始向我們走來,4K、8K電視對解析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呼喚著更大的超高清大尺寸、無縫拼接的面板出現,三星、索尼、雷曼等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COB方案)陸續發布Micro LED顯示產品,也可謂是應運而生。

  

  註:雷曼基於倒裝COB技術的P0.6 Micro LED顯示屏可實現的解析度和對應尺寸

  更重要的是,當Micro LED足夠微小時,顯示背板將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空間,利用像素麵積佔比低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可以將對比度等視覺體驗大幅提升(例如P1.2的索尼Micro LED Crystal屏幕),另外一方面若能進行多功能整合,如浮空觸控、全息投影,或集合更多傳感器、太陽能板等,這將能帶來革命性體驗。

  

  Sony Crystal LED display(P1.2)

  綜合以上,光源即像素的Micro LED,是唯一不需要把像素填滿顯示界面的自發光顯示技術。利用超強的壽命和效率的加持,不僅可以完全滿足傳統顯示技術在色域、壽命、功耗、對比度等傳統指標等競爭,還可以在未來顯示技術需要整合其他交互功能的維度領先多個身位。

  由於其他自發光能實現的,Micro LED基本能實現,而Micro LED能實現的其他顯示技術則未必。所以,在可見的未來,Micro LED只要能夠持續投入和技術進步,在窗口期內不斷降低到有效市場成本,Micro LED將會是終極的顯示技術。

   優質商鋪推薦:深圳市明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古曉清

相關焦點

  • Micro LED具有先天優勢 是終極顯示技術
    而本文核心目的並不在於糾結Micro LED定義應該是如何,而是探討為何說自發光的微縮化LED顯示可能是終極顯示技術。因為本文探討的核心不在於背光,故本文暫以Micro LED來代表自發光的微縮化LED技術。
  • 雷曼光電:基於COB先進技術的 Micro LED超高清顯示產品是公司的...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雷曼光電(300162)提問, 現在很多LED企業都在加大投資micro led,公司有技術壁壘優勢嗎?公司回答表示,LED同行企業和相關行業企業紛紛投資進入Micro LED超高清顯示領域,說明Micro LED是下一代未來新型顯示技術方向,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而Micro LED display,則是底層用正常的CMOS集成電路製造工藝製成LED顯示驅動電路,然後再用MOCVD機在集成電路上製作LED陣列,從而實現了微型顯示屏,也就是所說的LED顯示屏的縮小版。
  • 解析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
    其中若使用UV micro-LED, 則需激發紅綠藍三色發光介質以實現RGB三色配比; 如使用藍光micro-LED則需要再搭配紅色和綠色發光介質即可,以此類推。該項技術在2009年由香港科技大學劉紀美教授與劉召軍教授申請專利並已獲得授權(專利號:US 13/466,660, US 14/098,103)。 發光介質一般可分為螢光粉與量子點(QD: Quantum Dots)。
  • 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Micro-LED顯示全彩化關鍵技術
    文章介紹了micro-LED的結構、製備與襯底剝離技術,系統闡述了實現micro-LED顯示全彩化的主要方法:材料生長、轉移列印、色轉換。論文對三種關鍵技術的機理、實現方法、優缺點進行著重介紹,並總結了關鍵技術所面臨的挑戰及micro-LED顯示全彩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圖1.1)。
  • LED顯示和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大放異彩
    顯示器從電子顯像管(CRT)到液晶顯示器(LCD)再到如今LED顯示器,LED技術終於到了大顯神通的時候!CRT顯示器由於笨重、耗電高、失真大、解析度低被人們所詬病,人們一直渴望新型顯示技術。其中有兩種極具競爭的技術即OLED和micro LED。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體,它具有亮度高、輕薄化、視角寬、成本低的優點,但OLED也有光衰減和壞點的問題。
  • 顯示技術科普——Micro-LED
    且結構簡單,薄型化,可捲曲,非常適用於micro-display的應用。目前常採用旋轉塗布、霧狀噴塗技術來開發量子點技術,即使用噴霧器和氣流控制來噴塗出均勻且尺寸可控的量子點,裝置與原理示意圖如圖所示。將其塗覆在UV/藍光LED上,使其受激發出RGB三色光,再通過色彩配比實現全彩色化,如圖所示。
  • 聚積首推Micro-LED驅動晶片 最小支持0.55mm點距!
    近年來,終端顯示需求不斷攀升,顯示的載體也可謂推陳出新,micro-LED已成為顯示屏產業眾所矚目的焦點,根據LEDinside研究報告指出,預計5年內led顯示屏與穿戴式裝置將會是micro-LED第一波量產品的最佳應用範圍,使得跨領域產業鏈正火速進行串聯並加快應用布局。
  • 鴻利Mini/Micro LED半導體顯示項目一期正式投產
    昨(1)日,鴻利智匯在廣州總部園區舉行了鴻利Mini/Micro LED半導體顯示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儀式,三安光電、TCL科技及華星光電等均有代表出席本次投產儀式。一期項目計劃投入50條Mini/Micro LED產線今年6月,鴻利智匯宣布與廣州花都市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計劃投建鴻利Mini/Micro LED半導體顯示項目,聚焦Mini LED背光與顯示、Micro LED、新型顯示器件及模組、新型顯示配套器件等產品。
  • Mini LED與Micro LED的區別是什麼
    當時,這種技術無論是對比度還是色域,都要比競爭對手出色很多。當然,但是使用這項技術的索尼產品很貴,並且由於產能非常低,基本上沒有大批量商業化的可能。但這並沒有組織公司和企業繼續投資和對micro-LED技術進行改進。業內人士表示,micro-LED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接近於商業化量產的程度。
  • Micro LED技術原理,Micro LED與OLED技術對比
    且現在,顯示技術上蘋果正在做的事情是OLED替代LCD。 Micro LED概念另一個大佬是三星:不過,三星出價1.5億美元,收購Micro LED廠錼創科技的新聞已經被闢謠。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巨頭,同時也是LED產品製造商,三星如果說絲毫不關注Micro LED顯然不正常。
  • 全新顯示技術Micro LED登場:低功耗壽命長 彌補OLED短板
    Micro LED作為次時代顯示技術,一直以來就倍受行業重視。近日中國臺灣面板大廠友達光電攜手半導體廠錼創科技共同推出了一款9.8英寸的Micro LED高分辨柔性顯示屏幕。據了解,該Micro LED柔性顯示屏幕擁有非常高的解析度,達到了228 PPI像素。
  • Micro LED技術又獲突破,商用進程加快
    ,被視為顯示技術的後起之秀,已經成為國內外顯示廠商和下遊終端廠商加緊搶灘的「技術高地」。全彩顯示是其中最有潛力的應用之一,未來的智慧型手機、手錶、虛擬實境眼鏡等小尺寸顯示屏都將受益於micro-LED技術。
  • 「乾貨」Micro LED歷史、現況、原理製程及參與企業分析
    為了更全面的了解micro LED的技術發展與市場潛力,在線君對micro LED的歷史、現況、原理、製程及參與企業等多方面做了全面的梳理。    歷史   說起Micro LED,先得從顯示TFT-LCD背光模組應用說起。
  • micro led技術原理及簡介(microled功能特性和優勢及發展前景)
    Micro LED簡介   MicroLED是新一代顯示技術,比現有的OLED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2017年5月,蘋果已經開始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開發。2018年2月,三星在CES2018上推出了MicroLED電視。
  • Micro LED的顯示原理,什麼是Micro LED,Micro LED前景
    北京時間01月24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剖析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 LED發展前景。從這一取代過程來看,未來顯示技術迭代的特點很可能是優先從某一應用領域突破,隨著技術不斷成熟進而全面佔領市場,另外由於未來應用場景的越來越廣泛,這種顯示技術的更迭會更加複雜,曲折。
  • 新一代顯示技術 Micro LED
    Micro LED是小間距LED尺寸繼續縮小的結果,與傳統小間距LED相比,具有高對比度、寬視角、反應速度快、能耗低等優點, 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是業界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 Micro-LED與Mini-LED的區別是什麼?究竟哪種電視更值得購買
    導語:隨著新的電視機都使用新技術去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mini-LED和micro-LED是您將在2021年開始會更頻繁地看到的兩個術語。但是,這些術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mini-LED和micro-LED有何不同呢?當您想到LED時,您可能會想到一些簡單的小燈,比如電源指示燈、聖誕燈和玩具上的發光功能。
  • 八億時空是我國掌握-tft-lcd混合液晶核心技術
    月07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技術快速更疊的顯示面板市場 八億時空能追的上嗎。oled、mini led、micro led等新型面板上。除了oled這一技術方向,micro-led也是面板廠家爭相布局的方向之一。
  • 董剛:Micro-LED Display的製造解決方案
    、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五家行業協會聯合主辦,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發光二極體顯示應用分會、南京華東電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協辦,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上海舜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第三屆中國(國際)Micro-LED顯示高峰論壇」在中國南京隆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