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

2020-12-07 LEDinside

2016-11-07 10:19:26 [編輯:nicolelee]

Micro-LED display的彩色化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在當今追求彩色化以及其高解析度高對比率的嚴峻趨勢下,世界上各大公司與研究機構提出多種解決方式並在不斷拓展中,本文將對主要的幾種Micro-LED彩色化實現方法進行討論,包括RGB三色LED法、UV/藍光LED+發光介質法、光學透鏡合成法。

  一、 RGB三色LED法 

RGB-LED全彩顯示顯示原理主要是基於三原色(紅、綠、藍)調色基本原理。眾所周知,RGB三原色經過一定的配比可以合成自然界中絕大部分色彩。同理,對紅色-、綠色-、藍色-LED,施以不同的電流即可控制其亮度值,從而實現三原色的組合,達到全彩色顯示的效果,這是目前LED大屏幕所普遍採用的方法[1]。

在RGB彩色化顯示方法中,每個像素都包含三個RGB三色LED。一般採用鍵合或者倒裝的方式將三色LED的P和N電極與電路基板連接,具體布局與連接方式如圖1所示[2]。

之後,使用專用LED全彩驅動晶片對每個LED進行脈衝寬度調製(PWM)電流驅動,PWM電流驅動方式可以通過設置電流有效周期和佔空比來實現數字調光。例如一個8位PWM全彩LED驅動晶片,可以實現單色LED的28=256種調光效果,那麼對於一個含有三色LED的像素理論上可以實現256*256*256=16,777,216種調光效果,即16,777,216種顏色顯示。具體的全彩化顯示的驅動原理如圖2所示[2]。

但是事實上由於驅動晶片實際輸出電流會和理論電流有誤差,單個像素中的每個LED都有一定的半波寬(半峰寬越窄,LED的顯色性越好)和光衰現象,繼而產生LED像素全彩顯示的偏差問題。


圖1 RGB全彩色顯示的單像素布局示意圖


圖2 RGB全彩色顯示驅動原理示意圖

  二、 UV/藍光LED+發光介質法 

UV LED(紫外LED)或藍光LED+發光介質的方法可以用來實現全彩色化。其中若使用UV micro-LED, 則需激發紅綠藍三色發光介質以實現RGB三色配比; 如使用藍光micro-LED則需要再搭配紅色和綠色發光介質即可,以此類推。該項技術在2009年由香港科技大學劉紀美教授與劉召軍教授申請專利並已獲得授權(專利號:US 13/466,660, US 14/098,103)。

發光介質一般可分為螢光粉與量子點(QD: Quantum Dots)。納米材料螢光粉可在藍光或紫外光LED的激發下發出特定波長的光,光色由螢光粉材料決定且簡單易用,這使得螢光粉塗覆方法廣泛應用於LED照明,並可作為一種傳統的micro-LED彩色化方法。

螢光粉塗覆一般在micro-LED與驅動電路集成之後,再通過旋塗或點膠的方法塗覆於樣品表面。圖3則是一種螢光粉塗覆方法的應用,其中(a)圖顯示一個像素單元中包含紅綠藍4個子像素,圖(b)則顯示了micro-LED點亮後的彩色效果[3]。

該方式直觀易懂卻存在不足之處,其一螢光粉塗層將會吸收部分能量,降低了轉化率;其二則是螢光粉顆粒的尺寸較大,約為1-10微米,隨著micro-LED 像素尺寸不斷減小,螢光粉塗覆變的愈加不均勻且影響顯示質量。而這讓量子點技術有了大放異彩的機會。


(a)                                 (b)

圖3  螢光粉彩色化micro-LED的像素設計及顯示效果

量子點,又可稱為納米晶,是一種由II-VI族或III-V族元素組成的納米顆粒。量子點的粒徑一般介於1~10nm之間,可適用於更小尺寸的micro-display。量子點也具有電致發光與光致放光的效果,受激後可以發射螢光,發光顏色由材料和尺寸決定,因此可通過調控量子點粒徑大小來改變其不同發光的波長。

當量子點粒徑越小,發光顏色越偏藍色;當量子點越大,發光顏色越偏紅色。量子點的化學成分多樣,發光顏色可以覆蓋從藍光到紅光的整個可見區。而且具有高能力的吸光-發光效率、很窄的半高寬、寬吸收頻譜等特性,因此擁有很高的色彩純度與飽和度。且結構簡單,薄型化,可捲曲,非常適用於micro-display的應用[4]。

目前常採用旋轉塗布、霧狀噴塗技術來開發量子點技術,即使用噴霧器和氣流控制來噴塗出均勻且尺寸可控的量子點,裝置與原理示意圖如圖4所示[5]。將其塗覆在UV/藍光LED上,使其受激發出RGB三色光,再通過色彩配比實現全彩色化,如圖5所示[5]。

但是上述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各顏色均勻性與各顏色之間的相互影響,所以解決紅綠藍三色分離與各色均勻性成為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運用於微顯示器的重要難題之一。

此外,當前量子點技術還不夠成熟,還存在著材料穩定性不好、對散熱要求高、且需要密封、壽命短等缺點。這極大了限制了其應用範圍,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熟,我們期待量子點將有機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圖4 (a)高精度霧化噴塗系統(Aerosol jet technology)及其(b)原理圖。


圖5 利用高精度噴塗技術製作紅、綠、藍三原色陣列示意圖

  三、 光學透鏡合成法 

透鏡光學合成法是指通過光學稜鏡(Trichroic Prism)將RGB三色micro-LED合成全彩色顯示。具體方法是是將三個紅、綠、藍三色的micro-LED陣列分別封裝在三塊封裝板上,並連接一塊控制板與一個三色稜鏡。

之後可通過驅動面板來傳輸圖片信號,調整三色micro-LED陣列的亮度以實現彩色化,並加上光學投影鏡頭實現微投影。整個系統的實物圖與原理圖如圖6所示,顯示效果如圖7所示[6]。


圖6稜鏡光學合成法的a), b) 實物圖,c) 原理示意圖


圖7稜鏡光學合成法的顯示效果



 

作者:
劉召軍 彭燈 張珂 (中山大學)
郭浩中 佘慶威 (臺灣交通大學)

參考文獻:
[1]    W. C. Chong, et al, SID 13 Digest, 44(1):838-841.
[2]    D. Peng, et al, IEEE J. Display Technol., Vol. 12, Issue 7, pp. 742-746, 2016.
[3]    Z. J. Liu, et al, SID 11 Digest, 42(1): 1215-1218.
[4]    K, J. Chen, et al, SPIE Opto, 2013, 8641(1):115-125.
[5]    H. V. Han, H. C. Kuo, et. al, OSA, 23(25):32504-32515, 2015.
[6]    Z. J. Liu, W. C. Chong, et al, IEEE Photon. Technol. Lett., Vol.25, no.23, 2013.



如需轉載,需本網站E-Mail授權。並註明"來源於LEDinside",未經授權轉載、斷章轉載等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E-Mail:service@ledinside.com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Micro LED全彩化與波長一致性問題 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同時對於LED產生色差的支出也是阻礙技術的瓶頸。為此,世界上各大公司與研究機構提出了哪些解決方式?  Micro-LED彩色化實現的三種方法  南方科技大學Tenure-track助理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召軍,彭燈、張珂以及臺灣交通大學郭浩中、佘慶威等人曾在《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一文中詳細介紹了Micro-LED彩色化的實現方法。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因為超微小,表現的解析度特別高; 據說,如若蘋果iPhone 6S採用micro LED,解析度可輕鬆達1500ppi以上,比原來的Retina顯示的400PPi要高出3.75倍   而相比OLED,其色彩更容易準確的調試,有更長的發光壽命和更高的亮度以及具有較佳的材料穩定性、壽命長、無影像烙印等優點。
  • 董剛:Micro-LED Display的製造解決方案
    我演講的主要內容有下面幾個方面,一個是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第二個是介紹一下我們在Micro-leddisplay的生產方面的一些設備技術,主要是面向量產的。最後介紹一下,我們在巨量傳輸方面的一些新的研發。我們集團最早是從化工起家的,像現在優衣庫的好多衣服的材料都是自己做的。
  • 顯示技術科普——Micro-LED
    目前巨量轉移技術,主要有幾大技術流派:精準抓取(Fine Pick/Place)派,包括:靜電吸附(Static Electrostatic),範德華力(Van Der Walls force),電磁力/磁力(Electromagnetic/Magnetic);選擇性釋放(Selective Release)派,包括雷射剝離(Laser ablation
  • 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Micro-LED顯示全彩化關鍵技術
    《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雜誌為國際知名review期刊,3年平均影響因子8.95。 文章介紹了micro-LED的結構、製備與襯底剝離技術,系統闡述了實現micro-LED顯示全彩化的主要方法:材料生長、轉移列印、色轉換。
  • 維信諾:Micro LED製程中LLO技術的研究
    要問顯示技術的下一代是什麼,小編會毫不猶豫的回答Micro LED。Micro LED具有高亮,高對比,長壽命優點,遠優於LCD和OLED。目前此技術的瓶頸點在於Chip的「巨量轉移」問題。巨量轉移技術目前有很多,最廣泛應用的是pick up and place技術。
  • 聚積首推Micro-LED驅動晶片 最小支持0.55mm點距!
    報導       聚積科技推出最新高整合驅動晶片-MBI5359 佳評如潮  聚積科技推出最新高整合驅動晶片-MBI5359於11月3日工研院暨近年來,終端顯示需求不斷攀升,顯示的載體也可謂推陳出新,micro-LED已成為顯示屏產業眾所矚目的焦點,根據LEDinside研究報告指出,預計5年內led顯示屏與穿戴式裝置將會是micro-LED第一波量產品的最佳應用範圍,使得跨領域產業鏈正火速進行串聯並加快應用布局。
  • 「乾貨」Micro LED歷史、現況、原理製程及參與企業分析
    從其發展歷程來看, 2012年Sony發表的55寸「Crystal LED Display」就是Micro LED Display技術類型,其Full HD解析度共使用約622萬(1920x1080x3)顆micro LED做為高解析的顯示畫素,對比度可達百萬比一,色飽和度可達140% NTSC,無反應時間和使用壽命問題。
  • 雷曼光電:基於COB先進技術的 Micro LED超高清顯示產品是公司的...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雷曼光電(300162)提問, 現在很多LED企業都在加大投資micro led,公司有技術壁壘優勢嗎?公司回答表示,LED同行企業和相關行業企業紛紛投資進入Micro LED超高清顯示領域,說明Micro LED是下一代未來新型顯示技術方向,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 2019 Micro-LED 產業技術峰會圓滿落幕
    報告主要包括三個問題: 1. 5G資訊時代裡面顯示行業迎來發展新的時期; 2. Micro-LED面臨很好的發展機遇; 3. Micro-LED微顯示在產業將來發展的展望; 鄭院士表示,目前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有296家的運營商獲得許可,進行5G的測試或者應用等等工作, 5G通信正在成為大國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 LED顯示和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大放異彩
    顯示器從電子顯像管(CRT)到液晶顯示器(LCD)再到如今LED顯示器,LED技術終於到了大顯神通的時候!CRT顯示器由於笨重、耗電高、失真大、解析度低被人們所詬病,人們一直渴望新型顯示技術。其中有兩種極具競爭的技術即OLED和micro LED。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體,它具有亮度高、輕薄化、視角寬、成本低的優點,但OLED也有光衰減和壞點的問題。
  • 半年報紛紛出爐,關於Mini/Micro LED各公司怎樣說?
    Mini BLU晶片在2018年就已與背光封裝廠、模組廠、整機廠進行了接洽和配合,相關產品獲得客戶認可,並配合主要客戶的起量規劃。2019年上半年Mini BLU晶片產品在手機和電視終端市場已佔一定市場份額,與國內外終端客戶密切合作進行新方案開發。Micro LED在2018年和全球指標性模組廠建立了戰略開發關係,今年聯合開發打樣中,華燦6英寸Micro LED也已經啟動研發。
  • Mini LED與Micro LED的區別是什麼
    由於OLED早已普及,屬於比較成熟的技術,所以這裡就不再多描述。micro-LED技術是在2000年由來自於德州理工大學的Hongxing Jiang和Jingyu Lin兩位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當然,消費者第一次看到使用micro-LED技術產品的屏幕是索尼的55英寸全高清解析度「Crystal LED Display」產品,它是在2012年正式亮相。
  • Micro LED技術原理,Micro LED與OLED技術對比
    Apple Watch 3將採用Micro LED顯示面板的消息,是這個行業最近最大的「興奮點」。的確,蘋果卻曾大價錢收購過Micro LED研發公司LuxVue。但是,那是2014年的事情。這次收購蘋果也許儲備了一些技術、專利和研發能力。不過直至今日,蘋果並未拿出「可用的樣品」。按照一般規律,從原形研發、樣品研發、試產研發到量產爬坡和堪用,至少需要數年之久。
  • 日本V-Tech自主研發的柔性Micro LED顯示屏的生產工藝
    演講的主要內容介紹了V·Technology公司(以下簡稱V-Tech)自主研發的柔性Micro LED顯示屏的生產工藝。通過UV Micro LED來實現彩色化V-Tech研發出一種基於柔性UV Micro LED的彩色化方案,它利用獨特的「扇形」結構和螢光材料來實現顯示器的彩色顯示。
  • cob led顯示屏特點解析
    本文作者:深圳大元因為SMD封裝的led小間距進行到1.00mm的時候,難以下鑽到更小間距,所以cob封裝的led顯示屏才得以煥發光彩。cob led顯示屏有什麼特點呢?cob led顯示屏廠家cob led顯示屏如果有直觀看出來與led小間距不一樣的特點,那應該就是COB封裝特性的超小間距了。
  • 八億時空是我國掌握-tft-lcd混合液晶核心技術
    八億時空是我國掌握-tft-lcd混合液晶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且成功實現產業化的3家主要液晶材料供應商之一,其餘兩家廠商為江蘇和成顯示科技公司、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公司,這兩家公司分別是飛凱材料(300398-CN)和誠志股份(000990-CN)的全資子公司。
  • 八億時空是我國掌握-tft-lcd混合液晶核心技術,但卻過分依賴京東方
    八億時空是我國掌握-tft-lcd混合液晶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且成功實現產業化的3家主要液晶材料供應商之一,其餘兩家廠商為江蘇和成顯示科技公司、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公司,這兩家公司分別是飛凱材料(300398-CN)和誠志股份(000990-CN)的全資子公司。
  • micro led技術原理及簡介(microled功能特性和優勢及發展前景)
    micro led技術原理   MicroLEDDisplay的顯示原理,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   成本降低空間大。目前微投影技術以數位光線處理(DigitalLightProcessing,DLP)、反射式矽基板液晶顯示(LiquidCrystalonSilicon,LCoS)、微機電系統掃描(MEMSScanning)叄種技術為主,但這叄種技術都須使用外加光源,使得模組體積不易進一步縮小,成本也較高。
  • Micro LED技術又獲突破,商用進程加快
    而Micro LED 的成本大多落在巨量轉移及修復兩大項目上,目前Micro LED都取得了哪些技術突破、有怎樣的量產進展?全彩顯示是其中最有潛力的應用之一,未來的智慧型手機、手錶、虛擬實境眼鏡等小尺寸顯示屏都將受益於micro-LED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