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嚴寒已至,與嚴寒一起到來的將是一場「大熱」——考研熱。據估計,2021年考研人數將突破400萬,創下歷史新高。
眼下,距離2021年考研倒計時已不滿30天。書上標紅標黃一大片、桌上筆筒裝有三五條咖啡、蜷坐在自習室外一角、膝上裹著毯子埋頭背出聲來——自稱「考研狗」的考研一族正經受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頂著不時襲來的焦慮、倦怠與迷茫,在拼盡全力的同時,還要時刻做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心理準備……
「研熱」來襲>>
考研大軍吹響集結號
報名人數即將創新高
山東政法學院的大學生自主學習中心設在地下,下坡路有六七十米長、十幾米寬,就如同我們常見的地下車庫入口。不同的是,在這寬敞的下坡兩側,有著一層層小階梯,上面擺滿了馬扎、書本、零食,乃至棉被。戰役的號角即將吹響,「考研黨」將在這裡拼盡全力。
11月29日入夜時分,濟南長清大學城數個考研輔導中心門外,路邊角落裡大批考研生借著路燈的光亮在複習、背誦。近兩日強寒潮入侵濟南,濟南郊區的最低溫達零下三到四攝氏度,寒氣逼人。但考研生們為了能夠更好地背誦複習資料防止幹擾別人,他們寧可在寒潮夜色裡獨處一隅,早就忘記了什麼是寒冷。記者梳理發現,自2015年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屢創新高,2020年首次突破300萬人,達到341萬,相比六年前增加了176萬人,漲了兩倍多。
據非官方考研機構預計,2021年的考研人數將突破400萬。國內多所高校的官宣數據也顯示,2021年考研報名的上漲幅度均在14%以上。
舉例來說,截止到10月31日,報考西南醫科大學研究生的總人數為4388名,相比2020年增加了14.6%。
無獨有偶。北京林業大學2021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據該校研究生院消息顯示,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報考該校的考生共有9243名,相比去年增加了15.8%。值得一提的是,來自31個省市的考生,基本都是普通全日制本科應屆畢業生。
此外,選擇西南石油大學作為考點的人數已突破6000人,相比往年增加了57%。而在今年考研當中,報考該校的人數直逼八千大關,增幅42%。
具體到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今年依然維持了較高的報考人數,考點考試人數首次突破2000人。
上述幾所學校是考研報名熱的縮影,透露出考研黨之間激烈競爭的濃濃「火藥味」。
眼下,距離2021年考研已經不足30天。自稱「考研狗」的考研一族正經受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頂著不時襲來的焦慮、倦怠與迷茫,在拼盡全力的同時,還要時刻做好「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心理準備。
長清大學城一考研輔導中心門外,一備考生借著微弱燈光抓緊時間複習。
「研熱」背後>>
求職門檻越來越高
海歸也來「搶飯碗」
考研人數持續走高的背後,是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擔憂。這是一場不平凡的「大考」,在疫情影響和求職門檻水漲船高的雙重壓力下,874萬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現實而急迫。
此前,網上曾有人感慨,「應屆生想要拿高薪offer,正在面臨三座大山。」
這並非聳人聽聞。據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國際疫情影響下,大量留學生回國就業。活躍求職的留學生,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高達65%,且相當比例就讀於海外名校,這大大加劇了應屆生整體求職競爭的激烈程度。尤其在金融類、網際網路技術類崗位中,留學生相比國內應屆生,就業競爭力尤為明顯。
梧桐果數據更加印證了這一現象。2020年以來活躍求職的歸國海外留學生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目前,每7名留學生中就有5人回國,此前,有媒體將當前的海歸潮評價為「一個民族史上罕見的人才回流潮」。
由於海歸前來「搶飯碗」,再加上疫情影響下求職門檻的拔高,越來越多畢業生感到,找工作難,找到如意工作更難。累積起來的這些壓力,迫使他們將目光再次投向了校園。但考研並不容易。
對於考研報名人數屢創新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其實是就業以及社會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對此,他建議大學生一定要理性報考,要整體權衡自己要不要考研,而不是隨大流、被裹挾。
專家「解熱」>>
切莫只是「逃避當下」
人生更應「著眼未來」
「如果因為找不到合適工作就暫且讀研,就要考量學術、學科是不是有可能在兩三年後給你提供好的就業平臺,而不是一定會給你提供好的就業平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認為,選擇考研之前,要想清楚通過這兩三年學習能收穫什麼,而不僅僅是能為你提供比較好的就業機會。
考研黨壓力一方面來自於「僧多粥少」的錄取比例。全國數十所高校發布的考研報名情況顯示,2021年報名人數再創新紀錄。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教育部採取了研究生擴招政策,但這與龐大的考研大軍相比,研究生招生規模依然小得多。
儘管很多考研黨是為暫時緩解眼下的就業壓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成功上岸」帶來的,並不僅僅只是「逃避當下」,實際上可能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賀賀就職於一家水處理工程公司,目前主要做水處理工藝設計,這與讀研期間專攻的金屬廢水深度處理方向,基本沒什麼太大關係,因為實際工作更需要豐富的現場經驗。有時她也在想,如果不讀研,工作三年可能收穫更多。但如果不是研究生,她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從事設計崗。賀賀認為,讀研確實為她帶來了很多,其中就包括對科技論文寫作的培養。比如工作中遇到新工藝,或者設計出現問題需要解決時,她都要去查文獻,看看論文上有沒有相關知識。「平時工作中的一些數據也會有想法整理成簡單的論文,在公司內刊上發表。」
對於不少應屆生的焦慮,儲朝暉建議儘可能找到與自己優勢潛能相一致的工作。總體來說,有很多事情需要一輩子不斷去做才能把它做好。「比方說我們做教育研究,如果在學生時代就喜歡,那麼用一輩子的精力來做這件事兒,跟別人半途參與進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對於專業度高的工作,儲朝暉建議大家及早參與,及早去付諸行動。要真正找到社會所需,而不是碰上社會的需求。(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