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3日,香港大學袁國勇團隊在Nature Medicine 在線發表題為「Infection of bat and human intestinal organoids by SARS-CoV-2」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蝙蝠來源的類器官對SARS-CoV-2感染完全敏感,並能維持強大的病毒複製能力。該研究建立了蝙蝠腸上皮的第一個可擴展類器官培養系統,並提供了SARS-CoV-2可以感染蝙蝠腸細胞的證據。 SARS-CoV-2在人腸類器官中的強勁複製表明,人腸道可能是SARS-CoV-2的傳播途徑。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5月17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70萬例,死亡人數達31萬。這些數字每天都會更新,而且預計還會進一步增加。
有人提出馬蹄蝙蝠Rhinolophus sinicus(R. sinicus)是SARS-CoV的天然宿主。但是,在這些蝙蝠中沒有SARSr-CoV感染的直接證據,這可能是由於急性和自限性感染的性質,這些蝙蝠中病毒生長的季節性波動以及在野外接觸這些動物的困難。因此,缺乏能夠如實地代表天然蝙蝠細胞的易於獲得的體外模型,是分離和研究蝙蝠病毒的主要障礙,包括蝙蝠SARSr-CoV,它們被認為具有很高的人畜共患病潛力。
在過去的十年中,類器官的產生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為大多數人體器官建立了基於成人幹細胞(ASC)的類器官培養系統,包括人類腸道類器官和肺類器官的產生。儘管未分化的腸道類器官可擴展超過1年,但誘導後,分化的腸道類器官將忠實地模擬人腸道上皮的多細胞組成和功能複雜性。由於人體胃腸道是微生物入侵的最常見途徑之一,因此人體腸道類器官已成為模擬腸道感染的體外常用工具。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建立蝙蝠腸上皮的基於ASC的類器官培養。
該研究發現,蝙蝠來源的類器官對SARS-CoV-2感染完全敏感,並能維持強大的病毒複製能力。該研究建立了蝙蝠腸上皮的第一個可擴展類器官培養系統,並提供了SARS-CoV-2可以感染蝙蝠腸細胞的證據。SARS-CoV-2在人腸類器官中的強勁複製表明,人腸道可能是SARS-CoV-2的傳播途徑。
來源:iNature
參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