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有娃的家長肯定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到底要不要孩子去學英語?對於這個問題,人們一直爭論不休,前幾天一場「英語無用論」的話題讓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支持英語有用的說:
「學校考試要考」
「可以看原版的書籍和電影」
「孩子以後擇校、就業更有競爭力」
「多學一種語言,多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
支持不學英語的說:
「世界都要開始學中文了,學什麼英語」
「現在孩子那麼累,多點時間玩不好麼」
「又不出國,不留學,為什麼要學」
「現在翻譯軟體這麼發達,可以直接用翻譯機啊」
……
總的來說,支持學英語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通過英語這個技能學習更多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獲得更多資源和回報。而不學英語的理由更多的是一種自欺欺人式的逃避,不用為什麼要學,為不去努力學習找一個藉口。其實不光學英語的問題,社會上常常會有「讀書無用論」、「奧數無用論」、「分數無用論」、「數學無用論」、「學生要減負」等等聲音。
那麼到底孩子們學英語有沒有用?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這個問題。
大部分家長會說,學英語不就是為了應付考試麼,當然要學。是的,對於當下高中佔150分的科目來說,肯定要學。不過對於這部分家長來說,如果是哪天考試不考英語了,你肯定就會說考試不考的為什麼要學,其實還是不清楚孩子學好英語有沒什麼用,一旦不考就不學。
的確,很多人判斷這個科目要不要學是看它有沒有用,但是教育的衡量標準的可以用「有用」來衡量的嗎?那比較起來高中開始教授的幾何、代數、生物、化學等在日常能應用到的範圍就更少了。如果以這種狹隘的目光來看,孩子們豈不是連大學都不用上了?
在生活中,我們能發現,英語好的孩子很願意用英語來展示自己,獲得別人的讚美。這種孩子往往會更自信。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們與外國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國內引進的英語原版著作和電影電視劇等越來越多。大部分經過翻譯的文獻和譯製片等,因為文化的差異是很難翻譯地道的。如果孩子會英語就能直接看原版,零距離接觸不同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英語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能培養孩子一種包容、開放的心態,學習更多新進思想和事物,對於孩子的人格塑造、思維開闊和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價值的。
學好英語,不僅給了孩子們看世界的能力,還有走出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