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生物之所以可以生生不息、井然有序地發展,是因為幾乎所有生物都受到了「生物鏈」的約束。
生物鏈的存在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物降一物」,任何動物都有自身的天敵,天敵幫助動物們淘汰掉弱者,同時也平衡了動物的數量關係。
但人類就不一樣了,作為唯一一種打破自然條件限制的生物,人類不僅滅絕了自己的天敵,而且還成為了地球的主人。
如今的局面則是,地球上的人類越來越多,如今人口數量已經突破74億了,未來則會變得更多,而據科學家估算,地球的人口上限會在120億左右。
人類數量的增多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食物、水源、能源都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任何生物一旦超過了自然承受的限度,都會帶來負面影響,不僅局限於人類,就連看似可愛溫順的兔子也是如此。
在澳洲,袋鼠和考拉被當做是「國寶」,有著特殊的地位,但同樣可愛的兔子卻被人們當做是「過街老鼠」,已經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說起澳洲人為什麼記恨兔子,這一切都要從一場持續百年的人兔大戰說起。
在1859年,一位叫奧斯汀的英國殖民者來到了澳大利亞,為了滿足自己的狩獵愛好,他委託侄子從英國寄過來了20幾隻兔子並放養在了自己的農場裡,他往往沒想到的是,自己最終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看似柔弱的兔子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中竟然放肆生長起來。
在獲得的20幾隻兔子裡,有五隻是來自歐洲的野兔,一隻健康的母兔一年可以生下24隻幼崽,並且,一隻小兔崽子從出生到性成熟僅僅只要6個月,接下來才是災難的開始。
短短六年的時間裡,原本數量只有5隻的野兔在奧斯汀的農場裡就繁殖了上萬隻,後來,這些兔子堪稱比瘟疫還可怕的速度向著整個澳洲蔓延,數量甚至達到了100億隻以上,總共是當時世界人口的5倍以上。
為了消滅這些猖狂繁殖的兔子,政府發布了懸賞,並且還鼓勵人們吃兔子肉,但兔子的數量仍然沒有下降,傳言政府還出動了轟戰機來「整治」兔子,但成效很低。
直到後來,澳洲引入了一種生物製劑粘液瘤病毒,局勢才得以扭轉,粘液瘤病毒是一種只對野兔起作用,而對其他人畜無害的病毒,此後,兔子數量才急劇下降,被控制到了6億隻左右。
而這場人兔大戰也給當地人留下了慘痛的教訓,任何生物如果不加節制地繁殖和消耗資源,都會給自然帶來災難,不管是兔子還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