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紀的時候,有一名英國的軍官,因為想要打獵,於是託人從英國帶來了24隻野兔,但是沒想到後來因為農場失火,這些野兔逃跑了。
到了野外,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野兔從此在澳洲泛濫成災起來,並且成為澳洲最典型的入侵物種。
野兔是一種繁衍能力非常強的物種,一隻野兔幾個月就可以有幾十隻幼崽,並且在澳洲,野兔基本上沒有天敵,澳洲是一個幾乎沒有大型狩獵動物的地方,當地的肉食動物,對於野兔這種生物的興趣不大,於是野兔有了個絕佳的繁衍場所。
據說數量已經達到了數百億隻,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甚至有些大一點的野兔,重達百斤,簡直和小豬沒有什麼區別了。
後來,澳洲人利用了一種針對野兔的病毒,基本上解決了入侵物種野兔的危機,但是,後來存活下來的野兔產生了抗體,又一次泛濫成災。
不得已的情況下,又引進了野兔的天敵,險些造成另一種生物入侵,當地人紛紛吐槽,野兔吃都吃不完。就算出動全國,吃的速度也跟不上,這就是澳大利亞人和野兔鬥爭了100年的原因。
對比澳洲野兔,而作為入侵物種的小龍蝦結局卻很悲慘,沒有想像的泛濫成災。
小龍蝦屬於淡水中的一種甲殼類動物,它的生長速度非常快,適應能力也非常強,只要放2隻小龍蝦到稻田裡,不到2個月,整片稻田絕對被毀,滿稻田都是小龍蝦的身影。
小龍蝦大約在1929年被引入我國。1927年日本引入了第一個小龍蝦,其目的是將其充作牛蛙的飼料,大約兩年後被引入我國,最早的小龍蝦養殖地在南京附近。
中國擁有非常廣闊的人群,並且中國還有一群特別廣闊的吃貨,中國人在吃上面的研究領先於外國人幾千年之久。在中國人的眼中,萬事萬物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盤中美食,然而外國人都不敢食用小龍蝦。只有中國人發現原來小龍蝦的肉質比普通的米蝦更加鮮美,因此,小龍蝦順利的成為人們的盤中餐,並且小龍蝦自己生產的數量卻趕不上人們食用的數量,這就導致小龍蝦在中國幾乎成為瀕危物種,目前大多數中國的小龍蝦都是通過家庭生長繁殖而來,純天然的小龍蝦已經幾乎被中國人吃光了。
其他國家正因為缺少「懂吃」的人,所以任由它「橫行霸道」。在中國,誰能抵擋得住麻辣小龍蝦的誘惑?在我們中國的餐桌上小龍蝦被吃得只剩下殼。
為什麼澳洲方面不選擇將野兔出口到中國?畢竟國內可是有很多吃貨,某種意義上是野兔的「天敵」。
之所以不出口到中國的原因,就是因為澳洲的野兔的體內含有大量的病毒,儘管科學家認為這些不會對人類有任何影響,但誰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安全,所以澳洲的野兔很少人敢食用,更別說出口到中國了。
就算可以吃,還有禁止野生動物的販賣規定,所以至少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