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行著那麼一個梗,說「兔兔那麼可愛,你怎麼忍心吃它」?在全世界大多數人的眼中,兔子可能都是非常可愛的一種動物,甚至有不少人將兔子當成是寵物來飼養,但是在澳洲人的眼中,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談起兔子,澳洲人民至今仍忘不了那場始於19世紀中葉,持續了近百年的「人兔大戰」,小小的兔子給了澳洲人民大大的煩惱,至今想起來依舊有一絲後怕。
簡單來說就是野兔被一些歐洲殖民者帶入澳洲之後,由於沒有天敵等原因,以一種極快,人們甚至反應不過來的速度繁殖起來了,至最輝煌的時候,澳洲野兔數量達100億隻,遍布澳洲各地,它們瘋狂啃食青草等植物,對澳洲的農牧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澳洲不得不發動全民捕殺兔子。總的來說這就是一場生物入侵,及如何防治的故事。
澳洲原本是沒有兔子這種生物的,它屬於外來物種,是被人們從其他地方帶入的,而這一切都要從18世紀後半葉說起,1770年,英國航海家在澳洲東海岸登錄了,從此開啟了歐洲殖民大洋洲的大門。
關於澳洲野兔的起源,說法眾多,有說是1790年兔子隨第一批英國自由民來到澳洲的,也有說是之後的殖民者帶來的,其實澳洲野兔起源,從來就不是某一處的「星火」,而是多處「星火」,最終呈現了「燎原」之勢。
目前比較可信的一個澳洲野兔起源點便是1859年,農場主託馬斯·奧斯汀來到了澳洲,當時的歐洲上流社會的人們熱衷於狩獵這項活動,託馬斯也不例外,為了能夠在澳洲他的農場裡面也能體驗到狩獵的樂趣,於是他帶來了一些兔子,放到自己的農場裡面。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兔子基數少,繁殖速度並不快,加上人們的狩獵,整體來說還在可控的範圍內,但是誰也想不到,正是這些兔子,給澳洲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託馬斯的農場位於維多利亞州的吉朗,兔子從農場開始迅速向北擴散,到了1869年的時候,野兔經南澳、新南威爾斯已經到達昆士蘭了,接著它們西進經北部區、南澳到達西澳。
1907年,幾乎整個澳洲大陸都是野兔的蹤跡,此時雖然人們已經反應過來了,也大肆捕殺野兔,但「星火」之勢已起,它的繁殖速度遠遠超出於人類的捕殺速度,所以整體給人一種感覺,那就是任憑人們用盡下陷阱、放毒藥、炸藥等手段,但兔子就是怎麼殺都殺不完。
至1926年時,全澳的野兔數量加起來超過了100億隻,相當於一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就有大約1300隻野兔。
生物入侵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比如我國的水葫蘆、薇甘菊等,就是外來物種,至今我國外來入侵物種有40種動物,300種植物,是世界上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對於澳洲來說,兔子就是外來物種,事實上造成的危害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很多人難以理解,這麼一種小動物,為何有那麼大的能耐,在人類大肆捕殺下依舊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缺乏競爭者和捕食者
談到外來物種為何能夠泛濫成災?人們第一反應及時缺乏相應的天敵,野兔也不例外,由於澳洲獨特的生態環境,這裡是有袋類物種的天堂,真獸類並不多,只有澳洲野狗和少部分的嚙齒類。
在競爭力上,有袋類是競爭不過有胎盤類的,加上澳洲草場非常適合兔子這種小型的植食性動物生長,所以當兔子在達到澳洲之後,才能呈現出這麼快的擴張趨勢。
其實在兔子剛開始發展的階段,澳洲是生活著一些捕食者的,比如袋狼、澳洲野犬、狐狸等,可能在別的地方,狐狸是抑制野兔發展的重要天敵,但是在澳洲這片土地上,這些食肉動物都未將野兔作為主要的獵食對象,它們的主要捕食對象是一些行動更為緩慢的有袋類。
人們說狐狸是後來澳洲人民為了控制「兔情」而引進來的天敵,事實上並非如此,狐狸來到澳洲的時間,甚至比野兔還要早。
當然並不是說狐狸、澳洲野狗等食肉動物不會捕食野兔,只是相對來說比例要少一些。大多數食肉動物都是機會主義者,除非特定必要,它們更傾向於捕食更容易獲取的食物,而前面說過,有袋類動物的競爭力不如有胎盤類,這點不光表現在生存能力上面,在行為上面,有袋類相對要更緩慢一些。在狐狸、野狗等食肉動物的捕殺下,澳洲本土有袋類食草動物數量下降,又進一步為野兔清除了競爭對手。
繁殖能力強
野兔之所以能夠由最初的幾十隻發展到上百億隻,除了澳洲先天獨特的環境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野兔超強的繁殖能力。
一隻兔子大約3-8個月就能夠達到性成熟,意味著就可以繁殖了,而兔子的妊娠期很短,只有一個月左右,每年每隻兔子大約能生3-4胎,每胎產子數量約為5-12隻,而野生雌兔的壽命大約是9年左右,這麼算下來一隻兔子一生就能夠留下接近200多隻後代,其繁殖能力堪稱恐怖。
可能有人會說了,澳洲所有的野兔都是由最開始的那點兔子發展而來的,那麼它們不會受近親繁殖的影響嗎?這裡面可能大家存在一定的誤解。
首先最開始的兔子只是少量這沒有錯,但卻不是同一種類,簡單來說有人們從歐洲帶來的穴兔,也有歐洲野兔,當然還有少部分家養的兔子,這些兔子之間沒有生殖隔離,可以交配並留下後代,且因為品種不一樣雜交之後帶來了更多的遺傳多樣性。
另外,澳洲野兔之所以沒有受近親繁殖現象的影響,最大的原因就是它超強的繁殖能力,將近親繁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衝淡了,甚至無限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並不是一些人們所說的它們有「近交迴避機制」。
高中生物裡面學到過「等位基因」,雖然近親繁殖所帶來的遺傳病的表現非常複雜,但其原理是很簡單的,接下來我將會用「等位基因」的表達為大家簡單講解下為何超強的繁殖能力能夠衝淡近親繁殖所帶來的後果。
假設一對等位基因為Aa,其中A是健康基因,a是缺陷基因,那麼兩隻健康但攜帶有缺陷基因的兔子交配,所產下的一代裡面,健康的個體就有3隻,患病個體為1隻,二代裡面健康的個體就有7隻,而患病個體則為3隻,如此循環往復,經過無數代繁殖,大量的健康個體就被選育出來了。
當然這還只是基於理論層面上的,現實中等位基因的表達並不平衡,而且患病個體夭折率也較高,生存能力也遠不如健康個體,所以患病個體能夠留下後代的概率也要低很多,留下後代的數量也要低很多,這進一步降低了近親繁殖所帶來的危害。
正是兔子超強的繁殖能力,使得它們不會因為近親繁殖而產生遺傳瓶頸或者出現種群衰退的現象,所以任憑人們怎麼捕殺,這些兔子就如同雨後春筍般一直湧現出來,仿佛昨天剛將這一帶的野兔清除乾淨了,到了今天,它們又遍地都是,給當時的澳洲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惱。
事實上兔子之所以能夠在澳洲泛濫成災,背後的原因遠不止上面提到的這兩點,但是不管怎麼說,事情已經發生了出現了,而且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工作生活了,那麼就必須想辦法控制,這是典型的生物入侵現象,那麼對此澳洲人民是怎麼做的呢?
懸賞捕殺
事情最開始是由於少部分人們想要體驗狩獵的樂趣,只是後來事情變得不可控,所以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採取懸賞制度,鼓勵全民滅兔。
雖然後來證明這項做法的用處不大,野兔的繁殖速度遠遠大於人們獵殺兔子的速度,即便是後面軍隊也參與了行動,但依舊沒能控制住兔子的種群發展趨勢。
不過懸賞捕殺兔子的措施多多少少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起碼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野兔的增長速度。
修建籬笆
既然殺不完,澳洲人民就想到了用籬笆將這些兔子與西部肥沃的農業區隔離開來,說幹就幹於是一條從斯塔威辛港開始,橫跨西澳,向北一直延伸至沃勒爾的鐵籬笆就誕生了,這條籬笆建成之初的確阻擋住了大部分的野兔,但是隨著野兔在籬笆的一面不斷聚集,最終這道防線還是被突破了。
於是人們又果斷修建了第二條籬笆,從布雷默灣出發,經摩爾河,最終與第一條籬笆匯合。第二條籬笆也沒有頂住多久又被突破了,於是人們又修建了第三條籬笆,從卡爾巴裡出發,經摩爾河與第二條籬笆接軌。
生物防治
修建籬笆只是一個無奈之舉,只能達到短暫治標的效果,而且耗費的人力物力巨大,想要控制「兔情」,最迫切的工作還是要找到治本的方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的不止是兔子的數量,還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到了20世紀50年代,人們嘗試用生物防治的方式來收拾這群兔子們,於是一種靠蚊子傳播的「粘液瘤病毒」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一經釋放之後,病毒在兔子種群中迅速傳播,大量兔子迅速死亡,最終兔子數量下降到1億隻以下,這場持續了近百年的「人兔大戰」以人類獲得大勝暫告一段落了。
在如今的這場「新冠」疫情裡面,我們常常能夠聽到這麼一個詞,叫「群體免疫」,事實上當初釋放粘液瘤病毒之後,並沒有導致所有被感染的兔子都死亡了,少部分兔子獲得了抵抗力活了下來,經過「病毒選育」之後,兔子們就獲得了群體免疫的能力,於是人們不得不升級病毒,陸陸續續幾十年下來,人們已經更換了數次病毒源了,但澳洲的野兔至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掉,只是數量整體來說在一個較為合理的範圍內了。
很多時候,人們不禁想:小小的兔子有那麼大危害嗎?竟然要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去消滅它們?事實上這些兔子的確有著「大殺傷力」。
澳大利亞被稱為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當時的澳洲最主要的經濟產業就是農牧業,而大量的野兔對這些產業的打擊是巨大的。
10隻兔子的食量就相當於1隻綿羊,那麼試想一下,100億隻兔子的食量是何其壯觀。大量的兔子啃食牧草不僅搶了牛羊等牲畜的口糧,還使得澳洲土地變得荒漠化更加嚴重,草場被毀,沙化嚴重,從而又進一步影響農牧業。
野兔所帶來的另外一些危害就是對當地野生動物毀滅性的打擊,由於澳洲大多數動物都是植食性的,在沒有外來物種的幹預下,它們彼此平衡發展,但野兔屬於真獸類,生存能力遠遠強於有袋類,面對大量野兔的衝擊,澳洲一些本土植食性動物一方面無法直接殺死野兔,另一方面又競爭不過,最終在野兔日益的「排擠」下,澳洲許多本土物種消失了。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的野生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