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幾種哺乳動物像歐洲野兔那樣,幾個世紀以來和人類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它可能在羅馬時代的北非和義大利就開始被馴化,今天共有超過100種的家養野兔來源於古代一個單一的種類。另外,同一世系的野生或是馴化的野兔後代,通過侵襲或者有意的引進,現在遍布全世界,許多種群達到了極度的繁榮甚至成了有害動物。然而歐洲野兔只是50多種兔科動物中的1種,還有一些已經到了瀕危的境地,其數量只有幾百隻而不是成千上萬隻。
兔科動物從廣義上來說可以分為兩大組:兔屬類的野兔,以及其他10個屬的家兔。但情況有的時候比較複雜,一些種類如非州紅兔和瀕危的阿薩姆兔(粗毛兔)一般認為是野兔,即使它們的行為很像家兔。
野兔和兔屬的家兔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這兩類動物在面對入侵的掠食者時採取的策略不同,生殖策略也不一樣。基本上長腿的野兔能逃脫它的追捕者——在極度驚嚇情況下一些野兔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72千米,而短腿的家兔則會跑到茂密的掩蔽物或者地下洞穴中尋找安全。另外,小野兔在出生時與新生的小家兔相比發育得更成熟(早熟性的)。不打洞的野兔,有著比較長的懷孕期(37~50天),它們的小兔出生時,全身有毛覆蓋,眼晴能夠睜開,並且能協調地運動。相反,家兔的小兔在出生時赤裸著身體或者有稀疏的毛覆蓋,眼睛在出生後4~10天才能睜開。長著長長的耳朵是所有兔科動物的一個突出特徵,但是最典型的是羚羊兔,雙耳可以長到17釐米以上。野兔和家兔的眼晴都很大,並且能適應微光和夜間的活動方式。所有的兔科動物都是植食性的,但是諸如山地兔和雪鞋兔等在食物種類上比其他的包括歐州野兔在內的種類有更多的選擇性。
除了一些在森林中生活的兔子如雪鞋兔外,大部分野兔喜歡開闊的棲息地,那裡覆蓋著巖石或植被。它們有著廣闊的地理分布,棲息地從沙漠一直到草原和凍土地帶。另一方面,家兔卻很少在遠離茂密的掩蔽物或地下洞穴的地方出現,它們生活在一系列複雜的、連續不斷的地區,這些地帶主要是以草地連接著茂密的掩蔽物為特徵。在北美洲地區,林兔的掩蔽物是由灌木和荊棘這樣的植被提供的。其他的兔科動物對它們自己的棲息地也有獨特的要求,兩種有斑紋的兔子即蘇門紋兔和阿納米兔以及日本的琉球兔生活在熱帶森林的掩蔽下,而南非山兔和阿薩姆兔則分別局限於南部非洲乾燥臺地高原小河邊上的灌木叢和印度次大陸的高山草甸上。和家兔明顯不同的是,野兔傾向於白天在洞穴中躲避,但是一旦遇到捕食者就立刻跑出洞外去。
成群的穴居生活,在歐洲野兔中是司空見慣的,但對於其他兔屬動物卻並非如此。除了歐洲野兔以外,只有小山兔、琉球兔、藪巖兔在地下挖洞來保護自己,一些投機主義者如東林兔、荒漠林兔、西林兔則常利用別的動物挖的洞穴。曾經有報導說一小類兔子挖洞是為了躲避極端的溫度,例如加州兔和草兔這樣做是為躲避沙漠高溫,而雪鞋兔和北極兔挖洞到雪中是為了躲避嚴寒。地表或植被表面凹陷的地方,普遍被兔子用做休息的場所。這些地方可能是被幾代兔子修建成的完美的棲息地,也可能僅僅是幾個小時的臨時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