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嶺長街宴記者 李亞芬 攝
雲南網訊(記者 李亞芬)12月20日,高黎貢山國際觀鳥周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將持續到22日為止。本次觀鳥周以「探秘高黎貢·邂逅明星鳥」為主題,旨在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發展大計,探索保護自然與旅遊扶貧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
本次高黎貢山的「觀鳥之旅」,不僅讓大家邂逅美麗的林間精靈,體驗多元的民俗文化,領略秀美的自然景觀。同時,還有咖啡之旅、美食之旅、徒步之旅、江灘之旅等活動一同開展。
攝影者正在「打鳥」。記者 李亞芬 攝
綠水青山、鳥語花香就是金山銀山
「今天真是太幸運了,居然看到兩隻白鶺鴒在樹枝上跳舞。」「我拍到了雪雀。」當北方銀裝素裹時,高黎貢山仍舊漫山翠綠、鳥語花香,幾位觀鳥者一路討論著,在鳥導的帶領下回到民宿。沒過多久,一個外國觀鳥團的大巴緩緩駛入農家樂大院,車上有來自瑞典、英國、美國、加拿大等不同國家的10餘名鳥類愛好者。
百花嶺村位於潞江鎮境內的高黎貢山東麓,海拔1400米左右,是一個綜合性生態旅遊區。百花嶺,這個美麗的名字來源於這裡的生態環境,一年四季,漫山遍野翠綠,整個山野鳥語花香,令人流連忘返。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各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一萬的人會聚集到此,這裡集溫泉、瀑布、河流為一體,四周被山林環抱,鳥類區系複雜,迄今共記錄了525種鳥類,約佔雲南省記錄鳥類總種數的54.8%,它又被譽為「中國的五星級觀鳥聖地」、「中國觀鳥的金三角地帶」、「飆鳥的最好地帶」。
從2016年起,百花嶺每年都要舉行一次高黎貢山國際觀鳥節,鳥網會員、鳥類攝影大師、鳥類保護者齊聚。2018年,百花嶺接待的觀鳥旅遊者超過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500萬元。百花嶺觀鳥已經成為國際性節目,名片享譽國內走向世界。
如今,做鳥導已成為百花嶺村大部分年輕人的副業,全村鳥導共計有80多名。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百花嶺觀鳥產業鏈逐漸成熟,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
攝影者正在「打鳥」。記者 李亞芬 攝
全村共同建立合作社 觀鳥經濟產業鏈逐漸形成
據了解,2009年百花嶺建起了第一個鳥塘,為外來拍鳥愛好者提供觀鳥服務,每個機位收費20元。從過去的「野拍」到定點拍攝,既提高了拍攝質量,也省去了在山林裡盲目尋找浪費的時間,外來拍鳥人數逐漸增多。看到收益後,村民們紛紛效仿,過去村裡小賣店櫃檯上常放著的彈弓沒有了,一個個鳥塘如雨後春筍般冒了起來,鳥塘旁用遮陰網搭了個大棚,可以容納多個拍鳥愛好者一起拍攝。現在每個機位收費50—100元不等,旺季村民一天收入最高能達到4000元。
百花嶺鳥導候體國說:「是鳥讓大家得到了收入,改變了村裡的面貌,過去帶大家打鳥,現在要帶大家愛鳥,要用心、用生命去愛護它們。看見鳥為村裡切實帶來的經濟變化後,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愛鳥護鳥的隊伍中,在2018們就由本村村民成立了愛鳥協會,愛鳥協會帶領大家不僅撤下了防止鳥偷食莊稼的粘網,甚至會在莊稼、水果成熟的季節,為鳥主動留出少量食物。」
百花嶺篝火晚會。記者 李亞芬 攝
從「獵鳥人」變成「護鳥人」,從「伐木者」變成「護林員」,如今,村民們思想轉變了,大家在護鳥和護林的過程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分享生態紅利的同時不斷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主動拓展脫貧致富道路。百花嶺作為高黎貢山一道靚麗的風景,大大提升了高黎貢山整體的旅遊品牌知名度,未來這張滇西南乃至世界級的生態名片,也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被傳遞到更廣、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