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的信徒共有多少等級?你屬於哪一等?
從本質上說,佛教是主張平等的,所以人人都有信佛的權利,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在修行的層次上說,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由於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佛徒便有男女的九種等級,那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
-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啥卻在印度逐漸沒落,如今僅剩500萬信徒?
現如今佛教在中國擁有不少信徒,但是在印度卻逐漸消失了,大部分印度人都信仰印度教。印度領導人訪問中國的時候,還經常拜訪中國的佛寺,還向中國贈送了印度的佛像。東漢時期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公元68年東漢都城洛陽建立第一座佛寺,因為當時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著佛經來到洛陽,因此這座佛寺被稱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官方修建的寺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歷來被中國佛教徒視為「祖庭」。佛教傳入中國後迅速開枝散葉,並且通過中國傳入了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反觀佛教起源地印度,佛教卻逐漸沒落了,這是為什麼呢?
-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目的在於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
實拍佛教信徒心中的聖地菩提伽耶,來自東南亞和西藏的朝聖者最多
菩提伽耶位於印度比哈爾(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裡處之布達葛雅,在瓦拉納西和加爾各答中間,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的覺悟地,佛祖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頓悟,因此,菩提迦耶也有了字面上的迦耶城的菩提樹之意。又稱菩提道場、摩訶菩提,釋迦牟尼佛悟道成佛處,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這種「瓦爾那」制度把印度居民區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各個種姓的職業世襲不變,禁止不同種姓之間通婚,力圖永遠確保前兩等級的特權地位。由此可見,前兩個種姓是壓迫剝削階級,後兩個種姓是被壓迫剝削階級。古代亞非諸國,由於農村公社長期保存,村社內部社會分工,都形成過種姓制度,在印度則通過宗教編造了理論根據,又以國家政權的法律形式把它固定下來,所以最為典型。處於四個等級之外的,還有一大批「不可接觸者」,就是所謂「賤民」。
-
藏傳佛教活佛也分等級?排名地位大公開!
原標題:藏傳佛教活佛也分等級?排名地位大公開!過去藏傳佛教信徒多認為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班禪額爾德尼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一些地位較高的大呼圖克圖也被認為是佛或菩薩的化身,此外蒙古大汗曾被認為是金剛手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清朝皇帝則被認為是曼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的化身。此外在20 世紀初,第八世哲布尊丹巴覬覦俄國境內藏傳佛教領袖的地位,曾經想認證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為如來佛的化身,但對方並沒有領情。
-
如何解救被偽佛邪教洗腦的信徒
核心提示:佛教網站每日一覺是一個由新加坡沈時安居士創辦並主編的獨立佛學通訊網站,它為全球29000多名佛教子弟服務。2015年2月11日,該網站刊登了一篇名為《如何解救被偽佛邪教洗腦的信徒》的文章,講述了在當今邪教發展迅速的社會,作為一名佛家子弟,如何去幫助那些誤入偽佛邪教的信徒重新走回正統佛教的光明大道。這對於深受法 輪功等邪教毒害的人們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
佛教故事:一位往生忉利天的信徒
昔日,佛陀在舍衛城祗園精舍,城中有一位端莊秀麗的女信徒,女子在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結婚,並且生下了四個兒子。這位女信徒有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女子,經常會以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來供養布施修行僧眾。女信徒時長會到僧伽精舍打掃清洗房舍,打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女信徒知道自己的在過去世中曾是忉利天的妻子之一,並且她也知道,自己是在一次花園中摘花之時,才往生人間的。所以信徒每一次在供養比丘的時候,或者做其他的功德之時,都非常渴望自己將來可以往生忉利天,這樣就可以從新做忉利天的妻子,一如往昔。
-
佛教神仙級別排名
首先,佛教是沒有等級之分的,佛法中提倡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只要放下一切執念,就有成就佛果的機會。但是根據修行高低的不同,佛教也出現了上下之分。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能成就佛位。那麼共有多少佛呢,佛教認為佛是無限的,因為人人皆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燃燈古佛,是無量無邊宇宙第一尊始祖報身佛,2500多年前,燃燈古佛為釋迦牟尼受記。依照燃燈古佛所傳之法,苦修六年,終於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智慧圓滿、顯密圓通、妙諳五明的佛陀,娑婆世界的教主。
-
星雲大師:佛教和政治不對立 應給佛教更多空間
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成立佛教之後,經過2600年的流傳,佛教慢慢變了樣子,只重視誦經和禮儀,沒有重視人間的生活。比如佛教徒生活到山林裡,很少到社會上;佛教成為只到寺院膜拜,與家庭與社會沒了關係;佛教變成出家人的專利,在家的信徒慢慢少了。因此,我提出「人間佛教」,重視生活、家庭、社會,讓佛教更能平衡發展。
-
佛教:藥師佛的淨琉璃世界是什麼樣子?與西方極樂世界相似
在佛教的神話中,共有橫豎三世佛,統領著不同空間、時間的萬佛及菩薩,在佛教信徒中的奉祀極為盛行。其中在東方淨琉璃世界有這樣一位領導者,稱為藥師佛,居於橫三世佛之一,其地位自然是眾信徒的榜樣。因為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故又稱藥師琉璃光如來,簡稱藥師佛。
-
世界史:印度的社會與世界觀,那教與佛教的共同點,印度文明形成
因此,早期佛教文獻中包含大量關於佛陀的(往往很神奇的)言行的故事。佛陀一生的活動在印度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意義不在於他信奉的教義,因為這些教義在後世發生了極大變化,而在於他對宗教活動的實際組織。這一進程並非蓄意為之,而是當信徒們在平時遇到特定問題時就請佛陀來發表意見。他通過這種零碎的方式積累了大量先例,其繼承者們賦予這些先例以約束力。
-
道教、佛教的千年鬥爭
杜牧的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反映出了南北朝時期佛教的欣欣向榮景象。連很多皇帝也是忠實的佛教徒,比如梁武帝蕭衍,這哥們好好的皇帝當著竟跑去出家做和尚,後來又讓群臣捐錢來贖他還俗,這筆錢就用來修寺廟。
-
那基督信徒呢?
那基督信徒呢?文|飛魚講壇從古時候開始,我國就有三大宗教,分別為:儒教、道教和佛教。這三大宗教都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因為,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使儒教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極大的上升。
-
起底「心靈法門」:手握300萬信徒 靠法會每年斂財數億
更有資料顯示,盧軍宏通過每年組織信徒參加在馬來西亞、香港等地方召開的10餘場大型法會,以及通過設立功德箱,組織拜師儀式、兜售結緣物品、放生等方式大肆非法斂財,每年獲取的非法財產高達數億。而早在2014年,中國佛教協會就曾表示,「心靈法門」不符合佛教教義、並非正信佛教,是國際佛教界的共識。
-
印度佛教遺蹟,是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今卻化為廢墟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雖然現在的印度佛像信徒並不是最多的,在印度有著非常多的古城,這些古城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印度這麼多的古城裡面有一座城市是不得不提的,這裡就是瓦拉納西。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批的佛教徒就是在附近的鹿野苑誕生的,雖然佛教在當時收到了王室的支持但是卻沒有在印度人心中紮根。
-
佛教聖花巡禮之一:睡蓮(下,白色),與荷花、印度、佛教的關係
佛教有四大吉花,分別是優曇花、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今天介紹睡蓮與荷花、印度及其國花、佛教的關係。荷花被佛教如此尊重和神化,是花中少有的。三、與佛教的關係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荷花則是佛經中常提到的象徵物和吉祥物。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處,與佛教主張的處世人格相合。正是因為荷花代表佛教,而佛教又來自印度,所以荷花在印度被視為尊嚴的神聖的像徵。
-
為了佛教能傳入中國並迅速發展,且信徒多於其他後來傳入的教派
導讀:為了佛教能傳入中國並迅速發展,且信徒多於其他後來傳入的教派,看看此文就明白了。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
佛教: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何原因?
在佛教之中「念佛」,可以說是最普遍的一件事,不管是修禪宗,還是密宗或別的宗派,皆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不就有師兄問了,為什麼每次看佛教類型的視頻、文章裡面評論最多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家想要見性成佛、想要離苦得樂。
-
佛教裡的七位菩薩
文殊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Maňjurī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論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論著稱。觀世音菩薩,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為大慈大悲的菩薩,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曾因唐代避諱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略稱「觀音」。地藏菩薩,佛經中稱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在釋迦既滅、彌勒未生之前,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願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