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質上說,佛教是主張平等的,所以人人都有信佛的權利,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在修行的層次上說,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由於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佛徒便有男女的九種等級,那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
近事男
近事男 :巴利語upàsaka的直譯,即親近奉侍三寶的男子。又作淨信男、清信士、居士;為已皈依佛、法、僧的在家男子(指在家奉佛受五戒的男子)。據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二載,帝梨富娑(梵Trapus!a )與跋梨迦(梵Bhallika )二商人,為有近事男之始。
近事女
近事,謂親近三寶,奉事如來之意。指在家奉佛的受五戒的女子。
近住男
受持八關齋戒或是住在寺院裡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男的叫做近住男,女的叫做近住女。
近住女
受持八戒或者住在寺院的在家女眾。
沙彌
沙彌,原語可能出自龜茲語的 samane 或 sammir,或于闐語的 ssamana。意譯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惡行慈,覓求圓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團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齡在七歲以上,未滿二十歲時出家的男子。
沙彌尼
「沙彌尼」又稱之為「室羅摩拏理迦」,翻譯為「勤策女」,是女性的沙彌。
式叉摩尼
式叉摩那,巴利語:Sikkhamana,又稱式叉摩尼、式叉摩那尼,意譯為「學法女」,在佛教中用來稱呼處於沙彌尼和比丘尼中間階段的女性出家者。一般認為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使沙彌尼習慣出家生活和戒律,另外對曾結婚的沙彌尼可以觀察其是否懷孕。
比丘
比丘, 佛教指和尚。梵bhiksu。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一般意譯為「乞士」,俗稱「和尚」。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出家沙門又稱比丘,比丘是梵語,具有乞士、怖魔、破惡三種意義。
比丘尼
即是二十歲以上受了比丘尼戒的出家女子。依據佛教的慣例,以上七類的尊卑位次,是這樣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總名之為佛陀座下的七眾弟子,也即是構成佛教教團的全體信徒。
雖然學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佛教徒分為以上9個等級,但是,佛教主張眾生平等、佛佛平等、佛與眾生平等,佛只是走在前面的老師,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都是未來佛。因此,我們不必介意現在在哪個等級,任何一個等級的佛教徒,乃至異類的畜生,都可以受持菩薩戒,受菩薩戒、行菩薩道,那麼您已經屬於菩薩了,您就是凡夫菩薩!